周德福:半膝關節置換,精準操作讓患者損傷更小

0

殷 琴來到了伊麗莎白醫院的骨科辦公室時,周德福醫生(Dr.JeffreyChew)正在仔細研究著患者的CT片。就像所有骨科醫生一樣,他的辦公桌上也擺放著各種膝關節模型,除此之外,還有一台設備安靜地置放在其身後的不遠處。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負重最大的關節,就像汽車上最容易磨損的主軸一樣。周德福告訴筆者,膝關節在經歷長期磨損和冷刺激後,其退化所帶來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尤其青睞老年患者,並以女性居多。半膝關節置換效果更自然、損傷更小「四年前我在美國的時候,有一個印尼的病人來找我,她膝關節磨損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周德福調閱出了患者的病例,「這是內窺鏡下膝蓋的情況,如果磨損不是非常嚴重,我們可以通過儀器把軟骨修復好。假如磨損到一定的程度,內窺鏡就做不到那樣的效果,需要採取全膝關節置換術。但這個病人是個比較複雜的案例,需要在一些器具和配合下才能完成手術。」說話的同時,周德福拿起了手邊的一個膝關節模型。「我當時並沒有給她做手術。」周德福繼續比劃著。「由於關節炎而導致的膝關節磨損在老年群體中非常普遍,並且女性更容易有這方面的困擾。但這些患者往往處於50-60歲的年齡層,他們希望能做一個不是那麼複雜的手術,可以讓他們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而全膝關節置換術是個很大的手術,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其實並沒有到需要全膝關節置換的地步,可能只是膝關節一側的磨損比較嚴重。但不得不熬到另一側也出問題了以後,再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這樣不僅不便於患者的生活,而且由於用力等因素,常常導致本來是好的那一側膝關節很快的損壞。「這樣的治療對於老年群體來說,是比較難以接受的。他們更希望有一個術後效果自然、創口更小、恢復起來也更快的治療體驗。」機器人的加盟使得手術更精確「新的技術可以讓患者受益更多。現在只要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就會利用機器人來做半關節置換術。」隨著周德福的目光轉動,筆者再次留意到了位於他身後方的那台設備。「在機器人出現之前,半關節置換手術一直都有,但通常是根據醫生的肉眼判斷來進行,精準度非常差,很多醫生都會放棄。」周德福開啟了設備,作業狀態下的機器人發出了「吱」的聲音。「我們在用機器人前,會安排病人做CT檢查,並且將所有資料輸入電腦,它就會自動測量好適合患者的數據。」說話的間隙,機器人已經打磨好了模型。「這是機器打磨的,不像之前靠醫生手動切割,整個過程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就很小。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是看著電腦而不是病人的膝蓋,電腦會控制醫生手的深度和寬度,如果超過預先設定的範圍就會立刻停止。」周德福表示,機器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精確。手術也僅需要一小時,比徒手操作節省了一半的時間。並且,手術刀口會很小,所有韌帶都會保留,很快就能恢復。如果手術順利,患者可以使用20-25年,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此外,患者術後的感受也會好很多,置換後幾乎和普通的膝蓋沒有差別,非常自然,他們依然可以做原來所樂忠的運動。了解患者需求讓手術做得更完美周德福從2014年起就開始使用「機器人」為患者進行治療,已經成功完成了70例手術,他也是新加坡第一個嘗試與機器人共同完成手術的人。基於他對中國人的了解,周德福非常清楚患者到底需要什麼。「中國病人比較在意醫院環境和醫生的態度,當然,術後效果也是他們對治療的期待和要求。我們會通過很多種方式來進行,治療中CT一定要在我們這裡做,這樣效果會更好。」周德福通常會選擇網路聊天的方式與患者進行術前的溝通,在充分掌握信息後為患者計劃最合理的治療時間表。並且,手術後他還會通過QQ與患者取得線上面對面的複診。「有中國的患者告訴我,大部分人並不知道新加坡也可以做半膝關節置換術。他們好多人會飛去日本、韓國,甚至去美國,但與醫生間的溝通會成為治療中的障礙。而且,那裡的醫生可能並不了解中國患者,醫生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後期的手術效果未必會理想。」周醫生說,中國與新加坡的距離僅僅是4-6小時的飛行距離,治療成本相對較低。他們在做置換手術時都會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並且利用語言的優勢讓溝通更加順暢,精準了解患者的訴求,幫助他們收穫最佳的治療效果。周德福(Dr.Jeffrey Chew)伊麗莎白醫院矯形外科醫生。1994年研究生畢業,1998年到1999年,他在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梅奧診所進行專業培訓。周德福是美國骨科研究學會及美國髖關節和膝關節外科醫生協會的成員。周醫生擅長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重建和運動損傷,包括韌帶重建。
推薦閱讀:

關節磨一次少一次!膝蓋怎麼安然用上一輩子
不良習慣透支關節健康-
脊柱關節病整脊常用手法--扳法
骨關節錯位後的反向推揉歸位手法
腰痛治療:腰椎後關節紊亂症

TAG:患者 | 關節 | 德福 | 精準 | 膝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