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創造詩詞的意境?
平時我們讀詩時常說:這首詩缺乏意境,或說這首詩意境不佳。
「詩貴意境」。明朝藏書家、刻書家朱承爵在《存余堂詩話》中,記載:「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沏,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特別是全新的意境,可以令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那麼,什麼叫意境?
意,就是詩人所表達的思想,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情」;境,就是詩人所描寫的事物,即通常所說的「景」,意境就是情與景的統一。 歷代詩論認為,一首好詩必須具有形象鮮明,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能使讀者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觀其狀,如臨其境從而極大地提高作品的表現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古人談詩時常說:「鍊句不如鍊字,鍊字不如煉意。」足見意境在詩詞創作的重要地位。因此,詩家認為意境就是詩的生命。 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首兩句寫景:描寫落日依傍遠山,黃河奔騰入海的壯麗景色;後兩句寫情:抒發登臨的感受,言謂「站得高,看得遠」,表現了高瞻遠矚的寬闊胸襟。詩中的「眼前景」與「心中情」達到高度統一。是一首意境也大的好詩。 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遊子的巔峰之作,以其意境高遠而被人們千百年來一直傳唱不朽。
這首小令全文僅有二十八字,卻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十一個意象構成,看似雜亂無章,實則經過作者精心布置,巧妙安排,使得一個個孤立的景物,經過藝術手段加工提煉,使之有機地串聯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蕭瑟、蒼涼的畫面。
面對此情此景,令人倍感凄涼,怎不讓人悲從 中來,怎不讓人撕心裂肺,怎不讓人肝腸寸斷啊!真可謂情景交融,意境悠遠。
意境是詩的藝術表現的主要特徵之一。
優美的詩歌無不以深邃、鮮明的意境來感染讀者。由於現實生活的豐富多彩,意境的表現手法也多種多樣:可以描繪一個生活畫面,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也可以抒發某種獨特感受,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還可以表現生活中的某些細節,如杜甫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更可以借住比喻、象徵、擬人、想像等手法抒情寫志,如毛主席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等。
但不論採用何種方法來創造意境,都必須堅持形神具備,境隨心轉,意到筆隨,情境交融。
詩貴意境,意境貴達。如高昌的《過白菜地》:「敢將清白對秋風,笑在情深熱土中。懶論身家胡貴賤,悠悠鋪綠到蒼穹。」
詩人將白菜地里的所見所聞,採用擬人和誇張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一個全新的意境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如臨其境。這樣的表達方式,不但意境優美、視野寬闊,而且表達了詩人的心靈寄託和思想情懷。
其實,在這物慾橫流、貪腐難控的滾滾囂塵中,竟然還有「白菜地」這方凈土的存在,著實難能可貴,彷彿讓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再如塗普生的《山鄉詠春》:「蜂蝶翻飛田野上,叱牛籬笆醉清暉。」詩中的蜂蝶、田野、牛、籬笆等意象,都是尋常之物,農村隨處可見,但詩人將其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再將提煉出的「翻」和「醉」兩字植入其間,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意境。山鄉在春天那充滿勃勃生機景象和好一幅惟妙惟肖的春耕圖,交相輝映,醉人心神。
怎樣創造意境?古人提出的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一是多觀察體驗,久而久之,意境「瞭然在目,自然境皆天就」。
二是反覆構思、醞釀,一旦「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
三是注意鍊字眼。字眼是意境的濃縮,煉得好,則意境展示格外鮮明突出,如「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境界全出矣。
四是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對事物的把握能力,「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 楠溪詩翁 詩詞新青年?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