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清帝王世襲表

明太祖朱元璋

┏━━━━━━━━━┻━━━━━━━━━┓

懿文太子朱標【1】明成祖朱棣【2】

┃┃

明惠宗朱允炆【3】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4】

明憲宗朱見深

┏━━━━━━━━━┻━━━━━━━━━┓

明孝宗朱佑樘 明睿宗朱祐杬【5】

┃┃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

┏━━━━━━━━━━━━━━┻━━━━━━━━━━━━━━┓

明光宗朱常洛明恭宗朱常洵【6】明禮宗朱常瀛【8】

┏━━━━━┻━━━━━┓┃┃

明熹宗朱由校 明毅宗朱由檢明安宗朱由崧明【7】明昭宗朱由榔【9】

-------------太祖九世孫唐王聿鍵,由南安伯鄭芝龍等人擁立為監國,立政權於福州,年號隆武。廟號紹宗,謚號襄皇帝,永曆帝謚思文皇帝。

-------------太祖十世孫魯監國以海,初監國於紹興,流落浙江舟山,後依附延平郡王成功。

註:

【1】懿文太子朱標,太祖長子。未及即位而逝,其子(皇長孫)允炆即位追尊明興宗,永樂元年復稱懿文太子。

【2】本無廟號,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廟號惠宗,上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

【3】本號太宗,世宗時改成祖。

【4】明英宗即位後封其為郕王。「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瓦剌所俘後,郕王被擁立為帝,年號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英宗子朱見深為太子。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代宗害怕英宗復辟,故將其軟禁於宮中。景泰三年代宗廢去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朱見濟在次年去世。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複位。代宗被降為郕王,死後本無謚號,明憲宗成化時期上謚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乙丑上廟號代宗,謚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清朝復稱其謚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5】世宗生父,本藩王:興獻王。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無嗣。佑杬子厚熜以武宗堂弟,入繼大統,即嘉靖帝。厚熜即帝位後,自立統嗣體系,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佑杬為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推尊朱祐杬為「興獻帝」;嘉靖二年(1523年) 「命興獻帝家廟享祀樂用八佾」;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又加尊為「獻皇帝」,七月獻皇帝神主奉安於奉先殿東室觀德殿,上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九月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獻皇帝神主於世廟;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則追尊廟號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恭喜獻皇帝神主供入太廟。

【6】福恭王,明神宗第三子。母鄭貴妃恃寵,欲立其為太子,遂引起爭國本。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受封福王。南明時,子弘光帝由崧追尊其為恭宗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

【7】明神宗的孫子,福恭王朱常洵的長子,崇禎十六年(1643年)受封。崇禎帝殉國之後,南都諸臣擁立福王為帝,並以次年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於武昌,進逼南京。時清軍迅速南下,連續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隨後,清軍渡長江,克鎮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蕪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死後曰謚安宗簡皇帝。弘光帝朱由嵩在被俘卻未崩逝的情況下,魯王提前上廟號:質宗赧皇帝。

【8】桂端王,明神宗的第七子,母親是貴妃李氏,封湖南衡陽,於天啟七年九月廿六就藩,弘光元年病死梧州。死後由第三子安仁王朱由楥承嗣。南明永曆帝追謚禮宗體天昌道庄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

【9】初封永明王,明神宗之孫,桂端王朱常瀛少子。隆武二年(順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永曆十二年(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緬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軍入緬,索回桂王,次年四月在昆明將其處死。李定國在勐臘得知桂王死訊,亦憂憤而死。延平武王鄭成功追謚廟號昭宗,謚號匡皇帝。清乾隆年間上謚號出皇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

┏━━━━━━━━━┻━━━━━━━━━┓

睿忠親王多爾袞【1】 清太宗皇太極

清世祖福臨

清聖祖玄燁

清世宗胤禛

清高宗弘曆

清仁宗顒琰

清宣宗旻寧

┏━━━━━━━━━━━━━┻━━━━━━━━━━━━━┓

清文宗奕詝 惇勤親王奕誴【2】恭忠親王奕醇賢親王奕譞

┃ ┃┏━━━━━━━━━━━━┻━━━━━━━┓

清穆宗載淳端郡王載漪【3】清德宗載湉【4】醇親王載灃載濤【5】載洵【6】

┃ ┃

溥儁【7】溥儀【8】

註:

【1】睿忠親王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是大妃烏拉納拉氏。太祖死後,大妃被迫殉葬,他則由四貝勒(太宗)皇太極收養。在對錦州明軍和察哈爾蒙古的戰爭中,多爾袞利用自己的智謀連連取勝,從此深得皇太極的賞識,賜號墨爾根代青。太宗初設六部,他掌管吏部(六部中吏部居首)。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諸王商議,立皇九子福臨即位,對清朝政權的穩定過渡起了重要作用。之後,開始了他逐鹿中原的計劃,在明平西伯吳三桂的協助下,擊敗農民軍,佔領北京城。入城後,多爾袞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北京城混亂的局勢穩定下來。接著,多爾袞令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迅速進取,為清朝最後的定鼎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於喀喇城。喪還,順治帝率諸王大臣迎奠東直門外,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無子,以豫親王多鐸子多爾博為後。 由於多爾袞生前一直處在滿洲貴族內部明爭暗鬥的中心,又專斷權威,樹敵頗多,死後僅兩月,順治八年二月十五日,其近侍、剛被提升為議政大臣的蘇克薩哈、詹岱,即首告多爾袞曾「謀篡大位」。於是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及內大臣等,合詞追論其罪,說他「僭妄不可枚舉,臣等從前畏威吞聲,今冒死奏明」。詔削爵,財產入官,平毀墓葬,坐落在明南宮的睿王府同時被廢。其親信多人先後被處死或被貶革。至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弘曆認為,多爾袞「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一切創製規模,皆所經劃。尋即奉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被「誣告以謀逆」,構成冤案,下詔為其昭雪,復睿親王爵,由多爾袞五世孫淳穎襲爵。並配享太廟,重修塋墓,又修建新睿王府。其封爵「世襲罔替」,成為清代八家鐵帽子王之一。 縱觀多爾袞的一生,他功大於過,不失為一個值得肯定的人物。尤其是在清朝統一中國的問題上,他有著卓越的見識和膽量,是別人所不及的。

【2】 惇勤親王奕誴:道光帝五子,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

【3】端郡王載漪:滿洲鑲紅旗人,嘉慶皇三子惇親王綿愷孫,道光皇五子奕誴子,後過繼給瑞敏郡王奕志 (嘉慶皇四子瑞親王綿忻子) 為嗣,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那拉氏侄子,光緒堂兄弟,其三弟輔國公載瀾是義和團事變的主謀者。義和團事變後,載漪在八國聯軍的禍首名單上。光緒二十七(1902年),清政府下令將載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二人逃到蒙古,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遇刺身亡。

【4】德宗載湉:穆宗堂弟和表弟,承嗣為文宗奕詝次子。其父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那拉氏之妹。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他,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那拉氏手中。光緒十四年(1888年)大婚,翌年親政。「戊戌政變」失敗後,被幽於瀛台。對外則宣布德宗載湉(光緒帝)生病,由太后訓政。

【5】載濤:號野雲,滿洲正黃旗人,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過繼為鍾郡王奕詥嗣子,德宗載湉(光緒帝)同父異母弟,宣統帝之叔。光緒十六年,載濤封二等鎮國將軍。三十四年,與鐵良等任總司稽察。宣統元年,管理軍咨處事務。二年赴日、 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陸軍。同年五月,派任赴英國專使大臣。三年任軍咨大臣,後任蒙古鑲黃旗都統。1912年1月,與載洵等組織宗社黨,同年三月解散。1917年,張勳復辟,任為禁衛軍司令。1931年,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會員。1949年後,歷任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1970年死於北京。

【6】載洵:俗稱洵貝勒,滿洲鑲白旗人。醇賢親王奕譞第六子,德宗載湉(光緒帝)之弟,宣統帝之叔。承繼瑞郡王奕志為嗣。 光緒十五年(1889年)晉輔國公,次年又晉鎮國公。二十八年(1902年)襲貝勒,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衍。宣統元年(1909年)任籌辦海軍大臣,並赴歐美考察海軍。宣統三年(1911年)任皇族內閣海軍部大臣。辛亥革命後在北京、天津閑居。1949年死於天津。

【7】溥儁:「戊戌變法」失敗後,那拉氏再次訓政,既乃幽德宗載湉(光緒帝)於瀛台。二十五年(1899年),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嗣德宗,時時思廢載湉而立之,特忌各國駐使責言,未敢率行。八國聯軍之役後,那拉氏以「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之名廢除溥儁大阿哥之位,命其仍歸宗載漪。光緒二十七(1902年),清政府下令將載漪父子均流放新疆,載漪父子逃到蒙古。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遇刺身亡。

【8】溥儀:承嗣為穆宗載淳後,兼祧德宗載湉為嗣。祖父為宣宗(道光帝)七子、文宗(咸豐帝)之弟醇賢親王奕譞,外祖父為榮祿,伯父為德宗載湉,父親醇親王載灃,後因輔政為攝政王,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推薦閱讀:

古運河畔的明清老街
李漁的政治詩有哪些?是否曾表明(或暗示)過對明亡和清朝接替的態度?
受教了!12大明清名門家訓20條,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明清:集前代之大成

TAG: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