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界靈敏度》:「任性」李光耀

2015-09-12

靈敏說:這裡很久沒有更新了,對大家很抱歉。最近在籌備一個視頻節目《世界靈敏度》,想把一些專業的內容用視頻的方式呈現。前三集講新加坡,分聚焦李光耀、李顯龍和新加坡反對黨。這是第一集:新加坡如何建國?如何在一代人世界從第三世界跨越到第一世界?老李是怎樣一個人?我個人認為他不是獨裁者,只是比較「任性」。

世界靈敏度,我是趙靈敏。談到新加坡,繞不開的人是李光耀。雖然他已經在今年的三月份去世了,但是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他用自己的性格、愛好和價值觀塑造了這個國家的面貌,留下了非常豐厚的政治遺產。當然對這個遺產,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對他這個人大家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有人認為他是世界級的政治家,是個偉人,也有人認為他只是個獨裁者。「大象進入了帳篷」新加坡人稱李光耀是建國總理,那就是說,他在新加坡這個國家建立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們可以從新加坡的歷史講起來。新加坡處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因為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是一個商貿重鎮,各國的商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腳步。在中國早在三國東吳時期,典籍上就談到了新加坡,在裡面稱新加坡為蒲羅中。到了明朝則稱新加坡為淡馬錫。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職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幾年之後,新加坡成了英帝國的殖民地,開始屬於英屬印度,之後提升為單獨的海峽殖民地。1942年開始,日本入侵新加坡,在新加坡實行了三年零六個月的殖民統治。二戰之後,新加坡重回英國的懷抱.這個時候,全世界興起了民族獨立的運動,新加坡也借這股東風,在1959年成立了自由邦李光耀成為新加坡自由邦的第一任總理。李光耀的曾祖父其實是從中國廣東的大埔在19世紀的時候移居當時的海峽殖民地。到李光耀這一代,他的華人的文化傳統已經非常淡漠了。他本人受的是英式教育,只會說英文,先是在劍橋大學讀書,獲得律師資格之後回到新加坡開設律師樓,因為給工會擔任律師,就此走入了政壇。1954年,他和一些左翼朋友一起成立了人民行動黨。新加坡成立之後,李光耀成了總理。但是,這時候發現新加坡資源非常有限,連淡水都要進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自治邦是舉行了一個全民公決,決定跟馬來西亞合併。但是1963年的合併,顯然是一段非常短暫又不和睦的婚姻,馬來西亞很快就發現,讓新加坡併入簡直就是一個讓大象進入帳篷的過程。因為新加坡的到來,首先是改變了馬來西亞人口的結構,華人不斷增加,威脅到馬來人人口上的統治地位。另外李光耀是一個非常強勢有手段的人,馬來西亞的領導人也擔心,總有一天李光耀有可能會取而代之,成為整個馬來西亞聯邦的總理。所以,在這點上,他們不能接受,在1965年8月的時候,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裡,三讀通過了一個協議,把新加坡趕出去了。用李光耀的話講是「被休了」。新加坡式的「維穩」這個時候,這個新生的國家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雪上加霜的一個因素是,每年給新加坡創造三萬個工作機會的英國軍事基地也打算要搬走了。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考驗著這個國家的生存。李光耀也採取了一系列的辦法。首先,他到美國去吸引外資。吸引外資這種做法,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正常的一種做法,但是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有一點點離經叛道。因為那個時候,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普遍認為西方資本都是剝削者,是到第三世界來剝削資源,剝削人力的,但是李光耀認為新加坡本身,沒有什麼可以被剝削的,因為它沒有資源。而這個國家要生存下去,要有工作機會,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所以他就到美國去,一個個拜訪商界領袖。同時,新加坡成立了經濟發展局,然後派出很多年輕人到全世界去,跟商界領袖見面,可能見了四五十個人,才會有一個人願意到新加坡來投資。往往見人家的時候,人家還會問新加坡在哪裡,然後就指說是地球上那個小紅點。就這樣子一點一滴,到七十年代的時候,西方的媒體當時已經轉變了。他們當初的看法,認為這個國家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但到了七十年代的時候,他們就認為新加坡已經是非常成功的經濟體了。除了發展經濟,李光耀也非常關注民生,在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實行組屋制度。李光耀相信,「有恆產就有恆心」。一個人有了財產,他對國家、政府的認同感就會增加。所以新加坡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五百萬人口的國家,建設了大概一百萬棟組屋,新加坡是世界上極少數解決了房屋問題的國家。組屋一般是相當於私人住宅1/3的價格。基本上用住房公積金就可以供完了。另外,組屋一般設立在交通很便捷的地方,反倒是昂貴的私人住宅交通不便。此外,新加坡還有一個很特殊的規定就是,用公積金購買的組屋不能用於清償債務。就是說,如果你欠了別人很多錢。他不能把你組屋的房子拿出去來清償債務,這也是一個保證有地方住的做法。組屋制度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新加坡式的維穩。另外,新加坡很注意讓人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比如當年新加坡電信上市的時候,新加坡就允許成年公民,用市價一半的價格,來購買新加坡電信的藍籌股的股票,這也是一種讓人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做法。「高薪養廉」是偽命題除了發展經濟,除了民生之外,李光耀非常重視廉潔,新加坡所處的東南亞,在廉潔上的表現並不好。但是新加坡多年以來,都是在「透明國際」的全球廉潔排行榜上排名第七。第七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說它前面基本上就是只有北歐國家、瑞士、紐西蘭這樣的國家,接著就是新加坡。也就是超過了美國和歐洲的絕大部分國家,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新加坡的廉潔,當然我們之前有一種誤讀,就是認為它是用高薪買來的。實際上,從新加坡整體來講,高薪只是可能全國幾十個人享有的待遇,其實大部分公務員的薪水,就是私人企業2/3左右。另外,新加坡實行部長以上官員的高薪制度,是從1994年開始的,但是在這之前的很長時間裡,其實新加坡的廉潔,已經在世界享有盛譽。所以新加坡所謂的「高薪養廉」實際上是個偽命題。新加坡的廉潔其實是由一系列制度來保障的,比如說,在貪污的問題上實行的是有罪推定,就是一旦發現生活享受與收入不成比例、又不能夠說明來源,那麼就認定所得是由貪污造成的。所以就沒有我們所謂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說法。另外就是公積金的制度,每一個新加坡人,包括公務員薪水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放到公積金里,政府也會給裡邊放一部分錢。這樣作為一個高級公務員,等到快退休的時候,可能公積金都會達到上百萬的金額。但是,一旦有貪污的行為發生,不但可能會面臨坐牢的後果,公積金也會被剝奪,所以也沒有我們所謂的「59歲現象」。廉潔之外,李光耀還強調賢能政治的作用。我們一般都會強調製度的作用,但是李光耀認為制度是不夠的,因為他觀察到很多新獨立的國家,也繼承了原來殖民者的制度,但是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就亂七八糟,離題萬里,完全不是原來的樣子,他認為這其中的差別就是由領導人個人的素養和品德決定的。所以李光耀認為把非常誠實有能力的人放在公共管理的位置上,讓他為人民服務,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李光耀相信,真正管理新加坡的就是那三四百人,如果這三四百人坐在一架飛機上,這個飛機失事的話,新加坡就完蛋了,所以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不遺餘力地到處尋找人才。而且它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七步的選人法,對一個人的性格特徵,能力包括精神狀態都進行測試,通過這種測試的人,才可能進入政府高級管理部門。人才被選拔進來還要使用,還要讓他經歷選舉的考驗,部長們因為有自己的選區,所以還要定期接見選民,一般是一星期一次,部長必須要親自來,不能讓助手或其他人來代替,要在這裡接見選民,聽他們講自己有什麼樣的煩惱,有什麼樣的困惑,可能往往講的都是雞毛蒜皮個人的小事情,但是你也不能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的樣子。小國的大政治家除了賢能政治之外,李光耀還有一個重要貢獻是在新加坡實現了種族和諧。在新加坡的歷史上曾經至少發生過三次嚴重的種族騷亂,都是發生在馬來人和華人之間,李光耀對此也非常警惕,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在組屋的分配上面,在某個區域組屋的人口,如果說某一個種族的比例,大大超過了這個種族在新加坡總人口占的比例的話,那麼組屋的轉讓就不能轉讓給同一個種族。也就是確保不要出現一個很明顯的某一種族聚居的狀況。另外,平時在教育裡面,嚴厲打擊各種種族仇恨言論,促進種族的和諧和了解。各種族大家從小就共聚一堂,是好朋友。另外,李光耀是一個有世界級聲譽的政治家。在他當總理的時候,他塑造了新加坡這樣一個非常成功的典範。1990年,他不擔任總理後,經常到全世界各地去旅行。講自己對世界治理、民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接受。新加坡的面積實際上是很小的,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上海的面積差不多相當於新加坡的十倍。這麼小的一個國家,產生了李光耀這樣一個世界級的領導人,大大地提升了新加坡在國際事務中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當然李光耀做了很多事情,但對於他的指責也是如影隨形,從來就沒有斷過。比如關於他關閉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南洋大學的事情,包括他以誹謗罪起訴反對派的領袖的做法。但是李光耀對此並不在意,他在去世前幾年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表示,有人喜歡我,有人不喜歡我,這很正常。但是我不打算改變我的立場。「醫生不要和護士結婚」那麼李光耀的立場是什麼呢,我覺得他有非常重要的幾個價值觀,貫穿於他政治生涯的整個過程。首先,他是一個非常有憂患意識的人,他相信「叢林法則」。李光耀經歷過新加坡建國非常艱難的過程,當新加坡剛建立的時候,跟周邊的國家馬來西亞、印尼的關係都不是很好,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分分鐘可能面臨不能生存下去的困境。從這樣的環境中走過來,李光耀始終覺得新加坡是一個建立在泥地上的高樓大廈,基礎非常不穩固,所以我們要奮發圖強,我們要比別人做得更好。這樣我們才能夠生存下去;另外他認為這就是一個叢林的世界,必須要成功,必須要做得比別人好,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否則就活不下去了。這樣一種非常強烈的緊迫感,促使他做出了一些非常強勢的行為。此外,李光耀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實用主義者。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從來沒有接受過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他們的理論,我只關注怎麼能讓這件事行得通。所以他很多的做法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依據一個非常宏觀的理論,有一個所謂的頂層設計然後才做下去。不是。他就是覺得這樣做能行得通,我就這樣做。比如以英文作為行政語言的做法。新加坡75%人口是華人,但是李光耀最終確立以英文作為行政語言。他個人也說,他發現華校的學生更有理想、更有獻身精神、更熱情,英校的學生則自私冷漠,他把自己三個孩子也都送到了華文學校讀書。但是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他認為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新加坡如果每個人都會英語,就更容易跟全世界打交道做生意。另外,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讓其他種族來學華語,或者是讓華人去學其他語言,都不是很公平。但是大家都學英語這樣一個不是母語的語言,對每一個種族就都是很公平的。第三,李光耀是「基因決定論」的超級粉絲。他相信一個人的能力、才華80%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在1983年的一個群眾大會上,他提出這樣一種說法,說新加坡的男性如果讓下一代很聰明,就應該娶同等教育程度的女性,而不應該找一些很順從你的、教育程度差很多的人,這個說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李光耀當時的考慮是說,新加坡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新加坡大學生的一半是女性,但是這些女性中2/3是沒有結婚的,他擔心這樣下去國家人口素質會下降。所以他不斷呼籲大學生要和大學生結婚,後來甚至還說醫生就不能和護士或者秘書結婚,醫生應該和醫生結婚,因為這樣才能保證下一代的質量。李光耀的這樣一個價值觀,確實深刻地影響了新加坡人特別是新加坡男性的擇偶觀。有一個數據:1970年代的時候新加坡的男大學生選擇同為大學生的女性為妻子的比例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幾,到了1997年,這個比例就已經提高到了70%以上。他不是獨裁者,只是比較任性剛才我們總結了李光耀的政治遺產,他的價值觀,也談到了別人對他的一些看法和爭議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樣去看待李光耀這個人,我個人有下面四個看法:第一,有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幸運。我們可以看看新加坡周邊的國家,印尼和馬來西亞它們無論是在廉潔還是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程度上,跟新加坡都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這裡面的最大覺得因素就是李光耀。第二,他不是一個獨裁者,他只是比較任性和自信,他的很多觀點可能有爭議,但更大的爭議來自於,他表達這些觀點的方式和方法。我們一般說一個人的情商高,往往意味這他能會把一個很強硬的事情用大家能夠接受的方式講出來,李光耀則恰恰相反,他往往是把一件很好的事情,用一種非常強硬的方式表達出來,而這種表達方式本身就會引起人們的反彈。新加坡反對黨工人黨的領袖劉程強,在李光耀去世之後在國會的發言裡面也講過,李光耀不是一個獨裁者,他只是非常自信,有自己一套強大的做事邏輯,但是如果你能夠拿出一套更強大的邏輯,他是可以被說服的。我覺得劉程強這樣一個判斷是非常到位的。第三,我們看待李光耀,不能光看到他強勢的那一面,實際上在改善民生,在傾聽民意方面,李光耀其實也是做了很多工作,就像我們剛才講的,關於組屋的制度,關於讓人民以半價去買藍籌股等等。很多人只看到李光耀強勢的一面,以為新加坡的一切是靠壓制和懲罰得來的;而沒有看到他改善民生、傾聽和吸納民意的另一面。李光耀看起來獨裁,其實只是任性和自信。面對爭議,他至死堅持自己的立場,認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新加坡的成功。「我得到了什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付出了什麼,我的一生。」第四,時代畢竟是變了,李光耀那個時代更多的是用一些強力的方法,讓人民做出一些犧牲來讓國家獲得發展。但是這樣的做法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很難行得通了。2011年新加坡大選的時候,當時的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就說了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話,他說互聯網的時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完全都變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上級和下級的關係,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在被解構,我們不能再延續過去的那一套做法。對於今天的新加坡的年輕人來說,父輩艱難創業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經濟的富足、社會的發展,在他們人看來已經是一個既定的前提,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而在回應這一點上,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顯然比他爸爸做得更好。下一集我們將講《「男神」李顯龍》。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经典的200道心理测试
(1 條消息)我們這個世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小細節?
掩匿密林千年,世界最大寺廟,東方四大奇蹟之首,你知道是哪兒
世界十大寶石出產地詳解
魅力大學世界100名

TAG:世界 | 李光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