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臨青銅器銘文
簋gui為盛放煮熟的黍稻飯食的器具,商周時期也是重要的禮器。秦公簋為春秋時期青銅器,出土於甘肅天水秦州區。銘文104字,分鑄於器及蓋上,字體整飭嚴謹,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傳神寫照,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為西周宣王時期承水器,出土於陝西寶雞,是現存商周青銅水器中最大的。銘文鑄於盤的中心,計八行111個字,是一篇記載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抗擊匈奴進犯的韻文詩篇。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毛公鼎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岐山,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該鼎為西周晚期的重器,因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內壁鑄有銘文32行,近500字。堪稱西周青銅器中銘文之最,敘事完整,記載詳實,被譽為抵得一部《尚書》,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頌壺為西周盛酒器,因作器者為頌而得名。頌壺共有兩件,形制相同、大小相近、紋飾相類、作器者相同。一件有蓋一件無蓋,有蓋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無蓋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銘文記載了周王的一次冊命儀式,是研究西周冊命制度的重要資料。
中山王昔鼎為戰國中期青銅器,出土於河北平山中山王墓。此鼎銅體鐵足,有蓋。自蓋至腹有銘文76行,469字,是現在所能見到的最長的戰國青銅器銘文,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小臣單觶為西周成王時期青銅器,觶zhi為古代飲酒之杯,青銅器中的觶有兩類,一類是扁體,一類是圓體。此觶頸部飾有樸素的鳳鳥。銘文在器的內底上,內容是記載成王平滅武庚叛亂。現藏上海博物館。
折觥gong為西周時期的一種酒器,出土於陝西寶雞扶風縣。銘文鑄於蓋內,共六行40字。折觥是青銅鑄造的代表之作,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牆盤為西周銅器,也稱作史牆盤,出土於陝西扶風。盤底部刻有銘文18行284字。記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料和作器者的家世。銘文字體為西周標準字體,字型整齊,筆式流暢,是不可多得的書法佳作。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天王簋也稱朕簋、大豐簋,為西周初期著名青銅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眉縣,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此器肅朴莊重,周身飾以旋龍紋,刻有銘文八行77字,記載了周武王姬發在伐紂滅商後舉行的祭祀大典,是研究西周早期歷史的重要文物。
蔡候鼎為春秋晚期青銅器,出土於安微壽縣蔡候墓。同墓出土文物五百多件,其中有許多青銅禮器和樂器。該鼎形制大,足較高。現藏安微省博物館。
司母戊方鼎為商文丁時代青銅器,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商周青銅器中形制最大的。司母戊方鼎的鑄造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高度發達。腹壁內有銘文: 司母戊。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婦好方鼎為商代晚期青銅器,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內壁鈽銘文兩字,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禾大方鼎為殷墟晚期青銅器,出土於湖南寧鄉。該鼎四壁飾有四個人面,比例勻稱,雙目凝視,神態嚴肅。器內銘文"禾大"是器主的名稱,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小臣余犀尊為殷墟晚期青銅器,出土于山東壽張。尊為古代的容酒器,也是祭祀的禮器,此尊為鳥獸尊。內腹有銘文四行,27字,記載商王十年征伐山東半島夷族的方國。現藏美國舊金山亞州藝術博物館。
利簋為西周武王時期青銅器,出土於陝西臨潼。利簋為方座簋,飾有大獸面紋。器的內底鑄有銘文四行32字,是有關武王征商惟一的文物遺存。
戌嗣子鼎為商晚期青銅器,出土於河南安陽。腹內壁銘文30字,記錄了王對器主的賞賜。文字象形度高,鑄刻精緻,現藏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王子午鼎為春秋楚國青銅器,出土於河南淅川縣,現藏河南省博物館。此鼎裝飾細緻,纖巧奇詭,鼎腹盤繞六條怪獸。銘文敘述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於民的業績,並用鳥蟲文撰寫,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美術字。
推薦閱讀:
※2016年度鑒賞丨青銅器Top50
※夏朝存在嗎?東亞大陸公元前四千年始,有華夏文化圈嗎?如果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齊家文化是早期夏文化嗎?
※從婦好墓看武丁盛世(上)
※2018年台灣中正拍賣春季雜項精品推薦——西周青銅羊首尊品鑒
※藏禮於器:夏商周青銅器禮制思想
TAG:青銅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