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比兒科醫生還缺,比外科醫生還忙!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採訪專家>>

蔣嘉(北京朝陽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

劉鐵(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馮磊(北京積水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高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科學「答」人隨堂測

現代的麻醉術的方式不包括?

A.全麻

B.麻沸散

C.神經阻滯

D.椎管麻

(答案見文末)


太長先看版:

1.100多年前,現代麻醉術沒發明時,外科手術醫生只能「快准狠」,快速完成手術;

2.手術台上外科醫生給患者治病、麻醉醫生負責給患者保命;

3.手術結束後,麻醉醫生不僅要讓病人儘快睡著,也要負責病人安全蘇醒;

4.麻醉從業人員的稀缺也制約了諸如分娩鎮痛等舒適化醫療服務的推行;

5.一次手術麻醉的劑量一般是可逆的,不會造成病人成癮;


「2020年取消麻醉學專業」的說法近期又在業內流傳,消息稱麻醉專業本科將徹底消失在教育部招生目錄中。又有媒體報道,山西醫科大學麻醉學專業因很少有人報考,「一本降為二本,還是沒人願意學」,一時間麻醉這個詞再次引發關注。

雖然經記者核實,「取消麻醉學專業」只是一些麻醉協會學會出於學生全面培養的呼籲建議,山西醫科大學一本降為二本也是不實消息,但我國麻醉醫生比兒科醫生還短缺,以及大眾對麻醉醫生的誤解,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每家醫院都有這樣一群人,早出晚歸,天天待在手術室內,口罩帽子遮住大半張臉,倍感神秘,卻又時時可見。而在手術室,他們被稱為無影燈下的「隱身俠」,而他們的作用卻至關重要,很多無痛手術因為沒有他們而沒法實施。他們就是麻醉醫生。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麻醉的需求越來越大。麻醉醫生緊缺的現狀導致了現有麻醉醫生「連軸轉」的辛苦工作狀態,近年來經常也有麻醉醫生過勞死的報道。

近日又有媒體報道,山西醫科大學麻醉學專業很少有人報考,「一本降為二本,還是沒人願意學」,再次引發關注。後來校方雖然出來闢謠,但實際上大眾對麻醉醫生的誤解卻是一直存在。一般人提起麻醉醫生,認為就是「打一針」讓病人睡一覺,然後就沒事幹了,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沒有麻醉就沒有外科手術蓬勃發展

對於要經歷手術的病人來說,最迫切的期望便是安全,無痛。而對於外科醫生來說,則需要平穩和良好的手術條件。在現代人的印象中,手術麻醉似乎只是睡一覺那麼簡單。其實在100多年前,手術開刀,哪怕是闌尾炎等一些簡單小手術,對於當時的醫生和病人來說,都無異於拿性命相賭。

人類在漫長的在勞動和生活歷史中,不斷地尋找減除創傷或疾病疼痛的藥物和方法,在此其間出現過應用鴉片、大麻、曼佗羅等天然植物藥物用作鎮痛,但這些方式效果都不太理想。在現代麻醉術發明前,大部分外科醫生只能「拼手速」,快速地做些病人可耐受疼痛的小手術,疼痛嚴重阻礙了醫學外科手術的發展。

據《後漢書·華佗傳》記載,公元160年前後,古代中國醫生華佗研發出了麻醉藥劑——「麻沸散」,其具有全身麻醉的功效,遺憾的是其配方已經失傳。1846年,美國莫頓醫生在美國麻省總醫院,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吸入式乙醚手術麻醉的公開演示。1892年德國施萊歇首先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發展了局部麻醉。後來在麻醉術逐步完善下,各種類型外科手術才開始蓬勃發展。

▲右三手持吸入裝置的就是莫頓,那時的醫生們穿著日常的衣服、徒手給病人進行手術(圖片來源網路)

「早期的手術室,其氛圍和現代醫院手術室中,安靜乾淨的環境完全是大相徑庭。在昏暗的光線下,是病人凄厲哀嚎和滿地的鮮血淋漓。而現代麻醉技術的進步,使外科手術成為大多數人可以耐受的常規醫療,各種臟器移植、骨科大手術更是可得到安全的開展。「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劉鐵告訴北京科技報|科學加客戶端記者。

「沒有麻醉之前,醫生們為了減輕患者的傷痛,只能盡量加快手術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快速操作。」劉鐵介紹,在百年前,外科手術用「野蠻」兩個字來形容都不為過。回過頭來看看這種操作,真是慶幸我們生活在這個醫學發達的年代。

▲1946年,英國醫生羅伯特·利斯頓(右1)第一次將麻醉技術運用到外科手術。據說這個醫生超級牛,下手狠准快,3分鐘內就切除了傷患的一隻腳。(圖片來源網路)

現代麻醉醫生用藥物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知覺,讓病人在無痛的情況進行手術治療。首先病人耐受疼痛後,機體或臟器處於平穩狀態,外科手術醫生才能精細地進行手術。其次手術過程伴隨著一定危險和意外,必須有人保駕護航,而麻醉醫生就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守護神」。

???

術中急救的指揮官往往是麻醉醫生

「你好,我是你的麻醉醫生,將在手術中保證你的安全。」在許多中大型手術前,麻醉醫生會對患者這樣說,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用意之深。麻醉作為醫學外科手術發展的重要奠基石,給手術的實施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麻醉絕大部分手術都無法進行。而且與其說在在手術中麻醉有多重要,倒不如說,在從術前到術後的整個圍手術期中,麻醉醫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過去許多人叫麻醉醫生為麻醉師,認為我們是技師,不是醫生。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北京積水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馮磊對北京科技報|科學加客戶端記者說。麻醉醫生的工作除了在手術室給病人實施麻醉,確保病人在無痛的情況下安全順利地完成手術,還包括手術前的準備、急救復甦,手術中的監測,以及術後的治療、疼痛治療等各類工作。

「手術前,我們會和外科醫生一起與患者見面,了解病人的各種身體指標,再結合手術醫生意見確定麻醉方式,也把麻醉的具體計劃和風險告知病人。既要嚴格把關,又要完善術前各項準備,盡量讓病人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手術。」馮磊醫生說。

大家經常誤會,覺得麻醉醫生在手術開始「打一針」後就沒事幹了。其實不然,整個手術期間,麻醉醫生都默默守護在病人旁邊。

馮磊醫生表示,當手術過程中致命的危險來臨的時候,急救現場的指揮官往往是患者的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只管做這個手術,而幾乎其他全部監護工作都由麻醉醫生負責。所以有種說法是手術台上外科醫生給患者治病、麻醉醫生負責給患者保命。」

「在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主要是做好手術,病人的一般身體情況,監看各種監護儀器都是麻醉醫生在做。還有一些大型手術,麻醉醫生需要把病人血壓降低到一定程度,減少病人出血量。還有骨科手術需要把肌肉分開,麻醉醫生就要對病人的肌肉進行鬆弛等等,做這樣一些麻醉以外的工作。」劉鐵醫生說道。

▲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在做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圖片由北京積水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馮磊提供)

當前的麻醉方式主要有全麻,椎管麻,神經阻滯和局部麻醉等方式。全身麻醉藥中的鎮靜與鎮痛藥物會影響大腦的許多功能,同時麻醉藥物還會影響病人神經調節功能。麻醉深度越深,病人神經調節功能越弱。這些因素導致的結果就是病人呼吸受到抑制,血管擴張,心率減慢。所以病人被全身麻醉之後不僅僅是「睡著」而已,而是進入了全身麻醉的生理狀態。

進入全身麻醉生理狀態的患者,如果不進行嚴密監控,可能出現各種狀況,嚴重時患者甚至會死亡。馮磊醫生表示:「全身麻醉需要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監護,作為麻醉醫生,在手術中要嚴格地關注病人的生命體征,及時添加藥物,配合外科醫生手術進程調整麻醉程度的深淺。」

最後手術結束了,醫生們的工作還沒有完,因為麻醉醫生不僅要讓病人儘快睡著,也要負責病人安全蘇醒。「我們外科醫生要和麻醉醫生一起回訪患者,隨時關注病人情況。麻醉醫生還要保證病人的安全蘇醒,也會使用一些鎮痛泵,進行充分的術後鎮痛控制,幫助患者儘快康復。」劉鐵醫生表示手術後的回訪工作非常重要,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充滿各種危險,很多併發症往往是在患者的蘇醒期發生,在這個階段,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都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將前功盡棄。

???

醫院的多個科室都有麻醉醫生身影

今天,隨著醫學技術和麻醉學的進步發展,麻醉已遠非單純解決手術止痛的問題。麻醉涉及的領域從手術室拓展到門診、病房及急診室等場所,涵蓋了臨床麻醉學、危重症醫學與疼痛診療等多方面的工作。

為患者鎮痛之所以越來越高的關注,因為它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緩解患者主觀感受。眾多研究表明,術後疼痛對人體呼吸、循環、消化、免疫、內分泌等多個系統均存在不良影響,不利於患者術後康復。此外現代麻醉已經從原先的創傷、外科的止痛,擴展成一個獨立學科——疼痛治療科。

「除了手術,麻醉還涉及很多領域。疼痛治療是當今麻醉的一個重要分支。治療的範圍非常廣,例如頭痛、神經痛、骨關節痛、組織疼痛、癌性痛、痛經以及一些非疼痛性的疾病。」北京朝陽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蔣嘉介紹道。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高超正在手術室監看各種監護儀器

「在手術室以外的,麻醉醫生還需要為很多科室提供無痛技術操作的工作,如無痛胃腸鏡、無痛支氣管鏡、無痛取卵、無痛分娩等。」蔣嘉醫生表示,現在人們對醫療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對無痛的需求只增不減。麻醉醫生的工作場所也不再僅僅局限在手術間,越來越多的地方正閃現著麻醉醫生繁忙的身影。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高超介紹,麻醉科每天都會安排專人24小時待命。「全院範圍內哪裡有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搶救的病人,都會呼叫麻醉醫生去幫忙,對於像急診和重症監護室這種搶救工作比較多的科室,遇到困難插管的情況也會尋求麻醉科的幫助。」

???

麻醉醫生短缺制約無痛手術推行

在前段時間,陝西省榆林市「孕婦喊疼想剖腹產,被家屬多次拒絕後跳樓自殺」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對無痛分娩的關注。高超醫生介紹:「隨著大眾對分娩鎮痛認識的深入與普及,要求分娩鎮痛的產婦比例也越來越大。這也加重了本已非常忙碌的麻醉醫生的工作負擔,有些醫院甚至沒有精力充分開展分娩鎮痛工作。從業人員的稀缺也制約了諸如分娩鎮痛等舒適化醫療服務的推行。」

「臨床上需要麻醉的領域非常多,但是在中國,麻醉醫生數量卻很不足,地位卻極低,連有的醫療工作者,都不知道麻醉醫生的價值,更別說普普通通的病人和家屬了,工作累加上待遇低,這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學麻醉專業。」馮磊醫生非常無奈的說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就醫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但尷尬的是,在中國,麻醉醫生的缺口卻是非常大。

據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7年,我國人口數量為13億,麻醉醫生從業人數約8萬人,每萬人擁有麻醉醫生0.6人;美國人口數量為3億人,麻醉醫生從業人數卻有10萬名,每萬人擁有3名麻醉專業人員。按照歐美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至少還應該配備40萬名麻醉醫生,高於20萬的兒科醫生缺口。

「一般來說,麻醉醫生與其他臨床科室的醫生一樣,要經過五年臨床醫學的本科學習,畢業後要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參加工作以後進入住院醫師的統一培養流程,在內外科急診科以及一些相關醫技科室(超聲、影像等)接受全面培訓,此外他們還要接受麻醉科、疼痛科的專科培養。」蔣嘉醫生介紹,專業的麻醉醫生需要具備多方面高層次技能。有的甚至要到一些專科醫院,如兒科、神經外科、心血管專科的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培訓。

需求的地方多,人員又不夠,就只能延長每個麻醉醫生工作時間。馮磊醫生認為,近幾年出現不少麻醉醫生猝死的事件,可能與超負荷勞動有一定關係。麻醉醫生總是默默無聞地隱藏在鮮花與掌聲背後,也許在未來民眾對麻醉醫生認識程度越來越高,麻醉醫生的社會和經濟地位也隨之上升,選擇麻醉專業的優秀學子才會越來越多。

6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一名25歲的麻醉科規培住院醫生陳德靈猝死。其微信朋友圈顯示,陳德靈有連續熬夜加班跡象。

▲陳德靈生前所發的工作自拍照圖(圖片來自網路)

???

麻醉不會導致智力受損或者讓人上癮

不僅僅對於麻醉醫生,很多民眾對於麻醉本身也有許多誤解。比如有的人擔心自己全麻後會受到某些傷害。究其原因是在大多數患者的印象中,麻醉藥就是嗎啡、度冷丁,用後會成癮。那臨床麻醉中是否真是如此呢?

對此,蔣嘉醫生解釋說道:「目前臨床麻醉中最常用的鎮痛葯是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類,其鎮痛作用強、成癮性小,且副作用少。手術中的應用次數少且劑量小,不會造成藥物成癮。即使是術後應用兩三天的鎮痛泵也是微量注入,也不會造成藥物成癮。」

任何一種操作或干預都有它可能的風險。麻醉的作用一般都是短暫而可逆的。全麻的患者有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痙攣、術中知曉、惡性高熱、術後認知功能障礙,術後噁心嘔吐等等。而神經阻滯或椎管內麻醉有極個別可能會出現術後神經併發症,但是現代麻醉可以通過改善術中管理來儘可能降低這些併發症的風險。

▲麻醉的作用一般都是短暫而可逆的(圖片來自網路)

至於說麻醉會不會影響智力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蔣嘉醫生表示,「至少現有研究和數據並不支持麻醉會降低小兒學習能力,相反對於兒童來說,如果不麻醉使其產生了痛苦回憶,可能會造成其心靈的創傷,那種影響可能更為可怕。對於成人來說,有很多因素可能會導致術後認知的問題,手術創傷的炎性反應、出血等等,以及患者本身高齡、或者合併有腦梗後遺症等。有些患者術後出現譫妄的表現,但多可自行恢復。」

同時蔣嘉醫生也承認,麻醉藥裡面確實有一些存在成癮性、特別是阿片類鎮痛藥物等。但只有連續使用、濫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才會產生軀體或精神依賴。一次手術麻醉的劑量一般是可逆的,不會造成病人成癮。而且,現在臨床中使用的多為短效藥物,麻醉醫生也會根據情況,通過複合區域阻滯麻醉、使用非阿片類鎮痛葯等來減少阿片類藥物的使用。

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而麻醉帶來的好處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可能帶來的風險。只要是專業的麻醉醫生,都能根據病人的體質量體裁衣,選用合適的麻醉藥物合理的劑量,就能做到對病人的影響降到最低,甚至沒有影響。

推薦閱讀:

30條兒科臨床必會知識點
一篇寶典治好你上醫院的「糾結症」
兒科推拿療法
天津某醫院兒科因全體醫生病倒停診!
健康童行·放飛成長夢想 暨北京三甲兒科名醫大型公益會診

TAG:醫生 | 麻醉 | 兒科 | 外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