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萬能經典語段

名家名作

1.愛別離雖然無常,卻也使我們體會到自然之心,知道無常有它的美麗,想一想,這世界上的人為什麼大部分都喜歡真花,不愛塑膠花呢?因為真花會萎落,令人感到親切。

  凡是生命,就會活動,一活動就有流轉、有生滅,有榮枯、有盛衰,彷彿走動的馬燈,在燈影迷離之中,我們體驗著得與失的無常,變動與打擊的苦痛。

  在生死輪轉的海岸,我們惜別,但不能不別,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時間,兩者都不能逆轉,與其跌跤而怨恨石頭,還不如從今天走路就看腳下,與其被昨日無可挽回的愛別離所折磨,還不如回到現在。(林清玄《把煩惱寫在沙灘上》)

2.將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看做一片虛無的荒原的傢伙,享受著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卻鄙視中庸道德的中產階級異類,受過良好教育卻無法在現實中找到生存價值的知識分子,內心充滿渴求卻不知渴求為何物的精神漫遊者,與世界,與人類,與時代格格不入的一匹孤獨的狼。這種人,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一個內心自視甚高卻在現實中無所適從的青年,一個不甘平庸企慕超越世俗的潔身自好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凡事喜歡追問意義的痛苦的文化人,他只限於在精神層面生活,他恐懼厭倦逃避真實的生活,他有知識卻缺乏見識,他有思想卻不夠通達,他被自己的精神搏鬥所困惑以至了無生趣。或許,我們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荒原狼」的影子。(赫爾曼·黑塞《荒原狼》)

3.成長的道路上,讓人不知所措的真實接踵而來,所有的人都無處藏身。我們恐懼又茫然,我們根本一無所知,我們在黑暗中戰慄,在恐懼中觸摸至樂,慾望像潮水一樣來臨,勢不可擋,對美的憧憬閃亮了夢境卻又旋即破滅。因為禁忌而神秘,因為無知而恐懼,因為壓抑而衝動,因為快樂而戰慄,青春期的黑暗正在吞噬著我們,竹子拔節的喜悅讓位於蛹蟲化蝶的痛苦。而少年淳樸的友誼拯救了我們,一種男孩子之間深厚得近乎戀情的友誼帶來短暫的溫情和即時的慰藉。我們磕磕碰碰,我們彼此溫暖,我們相伴成長。

(余華《在細雨中呼喊》)

4. 天地無私,人間有情,崇高而生死以之的友情,更是人間最可寶貴的一種情分。美國詩人愛默生有一句妙語:「友誼是人生的調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藥。」中國人素重友情,將春秋佳日登山臨水的稱為「逸友」,將奇文共欣賞的稱為「雅友",將直方規諫的稱為「諍友」,將品德端正的稱為「畏友」,將處事正義的稱為「義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頸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為人所艷稱的「死友」了。柳宗元貶到楚之南這荒州遠郡,故交零落,消息閉塞,既無即撥即通的電話,也沒有即發即至的電傳,只有一條和歲月一樣悠悠的古驛道,姍姍來遲的新聞早已成了泛黃的舊聞。既沒有作家協會,更沒有現今名目繁多的種種學術團體,他的詩文只能發表在紙上,供自己長夜反覆吟哦。所幸的是,不久之後陸續來了一些貶官流人,共同的命運與志趣,使他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沙龍」,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吳武陵、李幼清和終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婁圖南。他們一起飲酒賦詩,臧否人物,縱論家事國事天下事。今日的讀書人應該感謝他們,他們給柳宗元帶來冬日的溫暖,夏日的清涼,他們陪柳宗元登山臨水,催生了一代文宗一記而再記的文章。(李元洛《獨釣寒江雪》)

5.臨窗獨坐,我突然有強烈的回顧慾望。拿出厚厚一疊日記,翻著。末了,既驚且愧,原來自己那種若有所失、若即若離的壞情緒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我們一直被低沉的調子困擾著。我們渴望有所作為,卻沒想到始終在嘆息的邊緣躊躇,幾乎找不到積極努力的影子。是夜回首,才發覺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我們一直沒有劃分過生命的段落。沒有劃分,沒有回顧,沒有總結,沒有對心緒的清除和整理,於是,我們才一再重複著前一個遺憾,並且一再悲哀地以為生活就是這樣的平淡,最後連悲哀也失去了新鮮感。  

讓心靈永遠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識,能夠使你對過去的腳步及時加以回顧和省視,知道哪兒深了,哪兒淺了,哪兒走歪了,哪兒跌過跤;明白連連的不如意責任是否都在身外,而牢騷滿腹一無所獲是否陷入了誤區?這種意識,它雖不能包羅全部,但至少能讓你比較清醒地生活,並且,由此可能引出糾正、調整、扭轉、加倍努力等行為,從而使你的生命經常處在自覺有效的運行狀態。  

關於生命的段落,事實上我們早有不少劃分的啟示:星期、年月、階段、日期……只是我們習慣於僅僅把它們當作時間的標誌,而忘了利用它們來促進生命的進程。  

具有「生命的段落」意識,無論在英姿煥發階段,還是在兩鬢染霜時分,都將推動生命走向充實。一個成功的人,總是懂得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展示自己,而不是只祈望另一個夢想,讓自己在牢騷嘆息中度過。(魯薔《生命的段落》)

6.阿達爾切夫說過:「生活如同一根燃燒的火柴,當你四處巡視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時,它已經燃完了。」有選擇就會有錯誤,有錯誤就會有遺恨,但即使第一步錯了,只要及時地發現並糾正,未必步步都錯下去。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路斷塵埃的時候,自己給自己一雙  

翅膀;厄運突降的時候.自己給自己一個微笑;雨雪連綿的時候,自己給自己一份責任和夢想。天下的路都是相連的,沿著心中的路堅定地走下去,同樣能抵達你想要去的地方。  

不要做澗底靜止的石子,任時光如水自夢裡流瀉而過。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雲,讓浮生飄蓬留不下一點碧痕淺波。要做就做那奔騰千里的河,雲蒸霞蔚,匯吐聚納,日夜向著大海進發。要做就做那永不停息的風,一季有一季的著色,一程有一程的領略。要做就做那參天直立的樹,根深深地扎進黑暗的泥土,枝高高地伸進光明的蒼穹,一樹繁花一樹碩果,每片葉子都是一首歡歌。  

從此岸抵達彼岸,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我們是永遠的長跑者。不要因了五光十色的誘惑而誤入歧途,不要在思想的山腳下留連低回,而失去峰燕目盡千里的好景色。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們的目標永遠是下一個。  

人生如箭,不管前方是風雪迷漫還是繁花似錦,開弓後只能勇往直前。(王梅芳《人生如箭》)

7.不要拿緘默代表思想來作你畏首畏尾拙於啟齒的擋箭牌,因為緘默對應思想是在一個人擁有豐厚的閱歷之後。羅丹刻刀下的思想者就是一個湮沒在歲月風塵中很有些年頭的男人。不要過於在意你的音質是否有啟人心智的衝擊力穿透力,是否有潤澤庸常鄙俗之心的感召力。生活是個大講壇,聽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相信其中不乏熱心者寬容者。那麼,就以每一個語音引爆一串思想火花吧!就像石頭與石頭的敲擊終能擦出一星火花,並且點燃一片篝火那樣,讓你的青春亮一回,火一回。  

悄然無聲的青春是對生命最低級的敷衍和搪塞。  

四平八穩或者滄桑的青春之聲是滑稽和可怕的。  

青春的你,如果聽任那些奇思妙想甚至古怪莫名的念頭蟄伏在心隅,除了說明你思維鏽蝕;靈性犯困,口齒老化,還有什麼可惜的解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天生的演說家。沒有澗流潺潺的輕吟,就沒有江濤的陣陣轟鳴,更沒有海浪豪氣干霄的怒號。青春的發言,表達求圓熟,措辭亦難免生澀,但絕不可啞口禁聲,絕不要讓顧慮遮翳了你的才情。況且,那些生命力持久的名言佳句有許多當初就誕生在名人尚未成名的人生的青澀期。看好自己的未來,看重你話語的分量,別再對自己的默無聲息心安理得。  

留待且珍視生命賜予我們的這份特權吧。痛快響亮地釋放你的自信,執著明朗地張揚你的膽識!  

——讓青春發言。(趙功強《讓青春發言》)

8.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願望的翅膀為鉤,系一線的浮子;讓期待在想像中高度充值;賦予時光以全新的定義。屈子凝望汨羅江,是失意的時候;李白凝望月光,是思鄉的時候;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獨的時侯;李商隱凝望樂游原,是黃昏的時候;弗洛伊德凝望牆壁,是寂寞的時候……那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沉默,是偉大與成功誕生的前奏。  

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運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後,一個個休止符開始了下一輪的自由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個起點;後面的樂章,必將成熟穩重、熱烈奔放、蕩氣迴腸。  

凝望生活吧,讓思維和往事作一次坦蕩的、毫無遮掩的交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積蓄勇氣,滿懷執著,放眼又一段長征。但生活的改變,僅有凝望是不夠的,凝望只是一塊跳板,是思想的鋪墊;凝望者不是沒有淚,也不是沒到傷心處,因為人生豪邁不應有悔,醍醐灌頂不應用淚,在凝望之中與理想和成功牽手,共點江山迷津,把過去、現在、未來收進檔案製成拷貝,作為教材和編年史,去紀念流金的歲月,去安慰不安的靈魂。這樣,即使面對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我們也永遠胸有成竹。  

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竟爭對手都在平等的氛圍里重新談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運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藍天白雲里重新開頭。(蔣平《凝望生活》)

9.在舊式的古屋裡聽雨,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聽颱風台雨在古屋頂上一夜盲奏,千層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挾,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蠍殼上嘩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牆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潮瀉過,秋意便彌濕舊式的庭院了。  

在舊式的古屋裡聽雨,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中年,聽聽那冷雨。雨是一種單調而耐聽的音樂是室內樂是室外樂,戶內聽聽,戶外聽聽,冷冷,那音樂。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穀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濛濛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但不久公寓的時代來臨,台北你怎麼一下子長高了,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歷史的記憶。現在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牆上,沒有音韻的雨季。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濕濕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沉了咯咯,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的韻里找。現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10.瑰麗的春放,這是你野遊的時期。可愛的路政,這裡不比中國,哪一處不是坦蕩蕩的大道?徒步是一個愉快,但騎自轉車是一個更大的愉快。放輪遠去,保管你這半天的逍遙是你性靈的補劑。這道上有的是清蔭與美草,隨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如愛花,這裡多的是錦繡似的草原。你如愛鳥,這裡多的是巧囀的鳴禽。你如愛兒童,這鄉間到處是可親的稚子。你如愛人情,這裡多的是不嫌遠客的鄉人,你到處可以「掛單」借宿,有酪槳與嫩薯供你飽餐,有奪目的果鮮恣你嘗新。你如愛酒,這鄉間每「望」都為你儲有上好的新釀,黑啤如太濃,蘋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潤肺的……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靜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逍遙嗎?

陸放翁有一聯詩句:「傳呼快馬迎新月,卻上輕輿趁晚涼。」這是做地方官的風流。我在康橋時雖沒馬騎,沒轎子坐,卻也有我的風流:我常常在夕陽西晒時騎了車迎著天邊扁大的日頭直追。日頭是追不到的,我沒有夸父的荒誕,但晚景的溫存卻被我這樣偷嘗了不少。(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11.  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千萬不要讓別人駕駛你的生命之車,你要穩穩地坐在司機的位置上,決定自己何時要停、要倒車、要轉彎、要加速、要剎車等等。你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選擇和決擇的權利,雖然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但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就好比扶一位老人上一個台階。你所能做的只能是盡量避免選擇太陡太高的台階,並且在一旁盡量攙扶。這個較容易的台階就是盡量注意自己表達的方式和盡量提建設性的意見。

  不要成為「緊急」的奴隸。事分輕重緩急,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去做那些看起來「緊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煉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李開復《做好最好的自己》)

12. 人的感情有時候真是不可思議,他也許對人是冷漠的,但可以對一個動物懷著永遠的眷戀。

  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因此,大多數普通人不會象飄飄欲仙的老莊,時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塵埃——儘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

  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是的,許多原來含糊不清的東西,今夜他似乎豁然開朗!

 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象宗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

  人處在幸福與不幸交織的矛盾之中,反而使內心有一種更為深刻的痛苦,看來近在眼前的幸福而實際上又遠得相當渺茫,海市蜃樓。放不得抓不住。一腔難言的滋味。人哪!有時候還不如生活在純粹的清苦與孤獨之中。

  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人生啊,是不可預測的。沒有永恆的痛苦,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有時又是那麼曲折。(路遙《平凡的世界》)

13. 戰爭期中各人不同的心理反應,確與衣服有關。譬如說,蘇雷珈。蘇雷珈是馬來半島一個偏僻小鎮的西施,瘦小,棕黑皮膚,睡沉沉的眼睛與微微外露的白牙。像一般的受過修道院教育的女孩子,她是天真得可恥。她選了醫科,醫科要解剖人體,被解剖的屍體穿衣服不穿?蘇雷珈曾經顧慮到這一層,向人打聽過。這笑話在學校里早出了名。

  一個炸彈掉在我們宿舍的隔壁,舍監不得不督促大家避下山去。在急難中蘇雷珈並沒忘記把她最顯煥的衣服整理起來,雖經許多有見識的人苦口婆心地勸阻,她還是在炮火下將那隻累贅的大皮箱設法搬運下山。蘇雷砌加人防禦工作,在紅十字會分所充當臨時看護,穿著赤銅地綠壽字的織錦緞棉袍蹲在地上劈柴生火,雖覺可惜,也還是值得的。那一身伶俐的裝束給了她空前的自信心,不然,她不會同那些男護士混得那麼好。同他們一起吃苦,擔風險,開玩笑,她漸漸慣了,話也多了,人也幹練了。戰爭對於她是很難得的教育。

  至於我們大多數的學生,我們對於戰爭所抱的態度,可以打個譬喻,是像一個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雖然不舒服,而且沒結沒完地抱怨著,到底還是睡著了。

  能夠不理會的,我們一概不理會。出生人死,沉浮於最富色彩的經驗中,我們還是我們,一塵不染,維持著素日的生活典型。(張愛玲《燼餘錄》)

14.凡是頂著友誼名義的利益之交,最後沒有不破裂的,到頭來還互相指責對方不夠朋友,為友誼的脆弱大表義憤。其實,關友誼什麼事呢?所謂友誼一開始就是假的,不過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罷了,今天的人們給了它一個恰當的名稱,叫感情投資,這就比較誠實了。我希望人們更誠實一步,在投資時把自己的利潤指標也通知被投資方。

  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於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係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個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對其中一個朋友有背信棄義的行徑,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愛朋友,因為一旦他認為必要,他同樣會背叛其他的朋友。「與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時之私慾,卻是做人的大失敗。

  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周國平《交往的質量》)

15.大地是色彩,也是聲音。這聲音很奇怪——你不能聽,你一聽它就沒了,你不聽它又來了。泥土在開裂,莊稼在抽穗,流水在澆灌,這些都是聲音,像呢喃,像交頭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蕩蕩,它們是枕邊的耳語。麥浪和水稻的洶湧則是另一種音調,無數的、細碎的摩擦,葉對葉,芒對芒,稈對稈。無數的、細碎的摩擦匯聚起來了,波谷在流淌,從天的這一頭一直滾到天的那一頭,是嘯聚。聲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實與不絕,它成巨響的尾音,不絕如縷。尾音是尾音之後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間的恢宏。

  還有氣味。作為鄉下人,我喜歡鄉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個天才。我喜歡莫言所有的關於氣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氣味描寫,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兩個洞,從我的書房一直聞到莫言的書房,從我的故鄉一直聞到莫言的故鄉。

  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說過:「大自然充滿詩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給我們。」這句話說得好。不管是大自然還是大地,它的詩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來的。無論是作為一個讀者還是作為一個作者,我都要感謝福樓拜的謙卑和驕傲。

   大地在那兒,還在那兒,一直在那兒,永遠在那兒。這是淚流滿面的事實。(畢飛宇《大地》)

16. 謙卑,並不是自甘低賤。謙卑是一種寬闊的胸襟,是一種內斂的氣韻,是水稻面對鄉村的最深依戀。謙卑的事物,往往能夠展示單純和美好。如螞蟻,用團結體現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對抗風暴;如游魚,用慵懶詮釋自由。謙卑的土地,心甘情願接受犁鏵的穿透;謙卑的水稻,心甘情願接受鐮刀的切割。犁鏵和鐮刀閃爍著冰冷的光芒,讓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種銳利的痛楚。春種秋收的過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屬碰撞的過程。人們總是會漠視腳下謙卑的泥土,而對金屬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隱忍與厚重,在金屬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了土地,忘記了水稻,去注視金屬散發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謙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斷地養育著我們,並且,從不向我們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實,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命脈。水稻,就這樣以隱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靈氣,濃縮自然的精華,彰顯生命的本質。它奉獻出的糧食,是土地給予人們的厚贈。為此,鄉村始終珍視著土地,珍視著水稻,珍視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珍視著平平淡淡的每一個日子。

  謙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訴我們應該重視生命的本質,拒絕浮華,選擇一種謙卑而真實的姿態生活。為了生活,我們可以步履匆匆,但需要保持著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為了生活,我們必須放棄很多,但不能放棄人生的信仰與尊嚴。謙卑,就是一種蟄伏待機的過程,在蟄伏中提升能力、積蓄力量,為將來的萌發吸納更多的地氣與陽光。(楊春山《水稻的謙卑》)

17.桑子中先生給我畫過一張油畫,也畫的是大明湖之秋,現在還在我的屋中掛著。我寫的,他畫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這裡大概有點意思。對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牆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莊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塔吧——靜靜地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北城牆上面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隻遊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老舍《大明湖之春》)

18. 我們相對而坐,久久無語。像那位嚮導讓他震驚一樣,他的講述同樣也讓我震驚。是的,我們常常以為水這個名詞所指的,除了雨水、河水、溪水、泉水、自來水等這些顯性的概念之外就沒有別的適用了,卻很少有人能夠想到,水,還可以是泥窪里的渾濁,是露珠的凝聚,是樹的體液,是藤的腰身,是仙人掌的掌心,是麻竹的綠莖,是野絲瓜的肚腹,是花瓣的嬌艷,是草葉的清香,甚至是松鼠輕盈的跳躍和小鳥婉轉的歌唱——因為這些森林的主人每天要去的方向,一定有著適用的水……

  我們往往只看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那些就以為已經閱盡滄海,卻不曾想到,我們看到的,其實只是冰山上的一角。也許恰恰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越多,才漏掉的更多。誠如朋友所說,如果思想盲目,視力再好也沒有用處——如果精神近視,奇美的世界在我們眼裡必然就會淺顯成一片簡單的色斑。

  我想,也許,我們的錯誤範疇絕不僅止於水,還有諸多領域的豐富和深情正在被我們狹隘的慣性忽略、擠壓和簡化。比如各種形式各種內容的愛,比如千姿百態千達百通的學習,比如與森林裡的水一樣的萬事萬物對我們心靈的廣闊引導和紛繁啟迪。

  人生的滄海太深太深,而我們都沉潛得太淺太淺。走過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驛站,總以為自己又懂得了不少,其實那些才只是皮毛。

  人生的這條大海有的不只是浪花,它擁有的更多的是驚濤駭浪。我們都不要幼稚地把這人生的大海等同於小溪,因為它沒有那樣的柔美與淺顯,它太「殘忍」與深邃。(喬葉《森林裡的水》)

19. 我始終認為,堅守是一個優秀的品質。也許有的堅守不值得,也許有的堅守浪費了生命,但是,我堅信上天是公正而又善良的,他總會給堅守一個答覆,一個安慰,哪怕是一個輕輕地撫摸。所以,我想只要堅守就會得到回報,哪怕這份回報遲到,但一定會是熱烈而真誠的。如果說,堅守讓生命有了深遠的意義,那麼,回報就是滋養生命的土壤。如果,一個生命沒有滋養,那麼,這個生命就索然無味。無味的生命,與枯竭的河流沒有分別。所以,我選擇了堅守,否則,這片葉子怎麼會與我相遇呢?世間的葉子不計其數,有的只能擦肩而過,有的只能相視一笑,有的只是一個謀面,有的即便是相遇也會漠然地走過去,而只有這片葉子,卻坦然地安歇在我的掌心。這不就是它從春到夏的堅守嗎?如果,它在春風中迷失,如果,它在夏雨中逃離,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相遇。儘管,它生命中的最好時節不屬於我,可是,它給予我的熱烈與摯誠足以感動我。雖然,它觸疼了我的心,可是,這何嘗不是呵護呢?「如果把大愛比作波濤洶湧,那磕磕碰碰就是小小浪花。在大愛下,連磕磕碰碰都不能包容,還何談大愛?」看到這段話時,我正走在路上。

  由此,我深切地認識到,扼殺是對愛的一種玷污。

  我輕輕地撫摸掌心的這片葉子,溫暖再次襲來,疼痛也隨之而來——我知道葉子總要歸根。可是,我何嘗不是根系呢?血脈相連,根根相系,是我們彼此不能逃脫的命。

  那麼,只有在堅守中,傾盡心血地灌溉了。(薛喜君《風中的落葉》)

20. 蛙鼓這東西又是極富詩意極富含蓄的。不是么?看到一片落葉,聽到一聲蟬鳴,你或許會想到一首意境深遠的詩,一段難忘難了的情。而傾聽蛙鼓,你會感到這之中不僅有詩、有情,還有畫;有寓意深邃的哲理,也有耐人尋味的意韻。這是對生命的本質感悟。它夾雜著泥巴味、青草味、鄉土味的歌唱,是鄉村一切聲音里最美妙的一種。的確,沒有蛙鼓的鄉村,又怎麼稱得上是完美的鄉村呢?

  蛙鼓最讓人受用的不是它的鼓噪,而是它鼓噪中滲透了哲理意味和活力的那種不屈不撓展示其生命力和生命態度的精神。蛙鼓給人的永遠是一種堅定的無畏的生命韌性,一種激昂的奮發向上的鬥志和豪情。蛙鼓所昭示的,永遠是一種偉大的生命力的存在。

我曾經痴痴地聆聽過蛙鼓,對那種執著的生命表白方式產生了一份濃厚的情結,以至不願走出那濃郁的氛圍。但我終究走出了。我想我是明白蛙鼓的意味的。對我來說,蛙鼓蘊含著簡潔、生動的生命過程。在內心需要清洗的時候,在平淡、詩意的生活中偶爾睜開眼睛,張開耳朵,傾聽一下蛙鼓,那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楊軍《傾聽蛙鼓》)

萬能經典語段

滿分作文

1.沈從文說:「你遠在法度內滅亡,也不在法度外苟活。」沒有規則,沒有規則,人的行為就沒有正誤之分,人生也就就缺乏賴以依存的軌道,如脫韁野馬,悲劇連連。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法律,如何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好的家規,如何培養出頂天立地的兒女?。那些無視制度製造偽劣食品的黑心商販,那些無視規則醉酒駕駛的司機,那些無視國法黨紀的貪官污吏,哪一個在法網之外苟活了呢?

孟子曾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陳叔叔面對生命的安危與制度的制約,您開車接打手機就不僅違背法規制度,也違背了您心中無形的制度。而且就連音樂人高曉松,運動員孫楊都因為酒駕被處理,現在您能理解您女兒去報告警方的行為了嗎?她在維護制度,這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做的,她在維護您的安全,這是她做女兒應該做的。其實她比你更痛苦,大愛不苟小情,舉報是對您最好的尊重。請對她一如幼時,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嫩荷尤含粉,夏竹未聚塵。如果成功是一朵初開的荷花,那麼規則便是身下的一池清水。

博物帶寒露,松柏顯蒼青。如果成功是一棵挺拔的蒼松,那麼規則便是根上的一抹厚土。

長鷹當擊水,鷗鳥會凌雲。如果成功是一艘航行的大船,那麼規則便是身上的一雙羽翼。

陳叔叔,時常律己便於行,時常克己便於生。謹記規則,謹記人生中不可拋棄的信條,用守規之水育生命之花,有敬畏之心走規則之路,看更美風景,自會柳暗花明,春暖花開。(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滿分作文《用守規之水育生命之花——致老陳的一封信》)

2.張愛玲曾經說:「白的在天上是一輪明月,而紅的則是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紅的成為了一朵紅玫瑰,而白的便成了胸口上的一粒飯米粒。」她這般說,自己也的確有這般體會。曾經她相信愛情,相信胡蘭成,然而好感與空間距離的越來越近,卻將兩個人都撕扯得體無完膚。距離的拉近並沒有給他們之間以絲毫的美感,反而讓他們之間的距離更遠。

在科技館中,曾經保持著一份童真,對著美麗的蝴蝶有著無限幻想的同學們是否依然有著對美的幻想?看過蝴蝶的翅膀結構,我們在之後的生活中看見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的深意,而只能聯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結構了。

紛繁的世界裡,我們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一線距離,人與物的一尺距離,人與物的一丈距離。或許,曾經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讓你回味無窮。拉近一線距離,那些曾經美的故事、事物都會在瞬間瓦解。

保持一線距離,別讓顯微鏡破壞了你。更遠,你在我眼中更美。(2015年安徽卷滿分作文《距離,讓你我更美》)

3.唐詩的登峰造極成為後代詩人難以逾越的高峰,宋代文人轉而填詞,讓詞成為文學史上亮麗的風景線。形式主義之風使文學風骨盡失之時,古文運動適時出現,「文以載道」讓文學走上了一條剛健務實之路。同樣,元朝的雜劇與明清的小說、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與新詩,每一種新文學的轉型都為文學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人類歷史前行的軌跡更是如此,一路艱辛一路風景。當老百姓被統治者壓迫得無法呼吸時,當閉關鎖國盲目自信的夢被堅船利炮驚醒時,當左傾冒險主義帶來反圍剿的慘重失利時,當超英趕美的農業工業大躍進神話幻滅時,當民族的深層危機徹底爆發時……我們處於「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需要開拓新路,開闢一片國家民族發展的新天地。正如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一條未走的路》中寫到的:「我走上一條更少人跡的路,於是帶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這是蕭伯納的名言,面對走錯的路,需要有清醒的頭腦去開闢新路線,如果一味躊躇滿志向前,很可能會撞上南牆,頭破血流。

行至水窮路自橫,坐看雲起天亦高。路旁有路,這條路需要用眼界和智慧去開拓。(2015年福建卷滿分作文《勇於開拓天地寬》)

4.羅蘭曾說:「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想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維持像孩童一樣純潔心靈的人太少,像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者比比皆是。為什麼會這樣?究其本源,世人內心被功名利祿之藩籬束縛甚深,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衝破心中藩籬的束縛,才能避免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成為只知名利,心無夢想的碌碌之徒。

當然,沖脫內心束縛並非盲目,我們還需要確定一個方向,而不是在人生路上橫衝直撞,我們需要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之後方能尋得人生坦途。美國新聞網創辦人特德·特納敢於掙脫內心藩籬,在獨立思考後,在眾人迫於政府壓力播報新聞收視率慘淡之時,他大膽地獨闢蹊徑將新聞留在晚間,白天播報娛樂星聞。而當眾人一一效仿之際,他又開創了新聞網直播新聞。特德·特納走的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但又讓人大跌眼鏡,這是因為他敢走沒有人走的路,正如他所言:「面對不盡如人意的規則,與其抱怨遵守,不如變通執行。」而這種大膽創新的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伊凡·浦寧曾說:「幸福屬於懂得它的人。」我要說幸福屬於那些敢於突破心中藩籬束縛,敢走常人眼中的「不同路」,在人生路上吟嘯前行的人。(2015年福建卷滿分作文《破心中藩籬,得人生坦途》)

5.猶記得魏晉時期的嵇康,不慕繁華,帶著妻子長樂平公主隱居于山中。嵇康的超凡脫塵,也許便是自然的陶冶之下,在一草一木的滋養之中化成的吧!山濤曾經以「龍章鳳姿」來形容嵇康之美,也許也是自然之美的一個倒影吧!

北宋東坡先生的好友王定國有一個歌女柔奴,她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很顯然她心目中的「自然」,便是「吾鄉」心安之處,亦是「吾鄉」。但如今,自然卻是「這麼近,那麼遠」,水泥路壓抑了草木的生長,高樓奪走了屬於樹木的那一份光熱。象徵性的綠化帶彷彿是對自然的一種「補償」,一種掠奪之後的一份偽善。若王定國再問柔奴「試問嶺南應不好」,不知柔奴又是如何作答。

我們深知,萬物有靈且美。但如今,我們卻有一種無奈,對於自然,我們都有「這麼近,那麼遠」的感受,都有「想要伸手拉近,竟觸不到那端」的痛楚。但痛由自取,試問,痛楚之前,我們對自然又做了什麼?

梧桐一葉,天下知秋。感知自然,用心;感謝自然,便是用自身的行動來證明。機器,永遠比不上自然有血有肉有靈性。當心靈想要貼近世界時,貼近自然,我們就可以像嵇康、柔奴那樣感知自然。感知遠遠地比貼近機器的冰冷來得親切。(2015年廣東卷滿分作文《梧桐一葉·天下知秋》)

6.生生燈火,明暗無輒,心有所重,不憂蔓繞之花伴千里明月盛開。「鬼才設計師」朱嬴春所重靈感於心,勿憂浮華之擾,《不參裁》見裝幀之美;作家多麗絲·萊辛所重衝破暗世於心,勿憂嘲諷之擾,以素筆點燃希望之燭;「呼格」案內參記者湯汁所重善源於心,挖掘真相明辨人心,勿憂名利之擾。他們心有所重,不憂蔓繞,殷殷探求本心,上下求索路途漫漫,畢生叩問嘔心瀝血。確實,心有所重,不憂蔓繞,是朝搴木蘭夕攬宿莽的英睿闊達,是刈除一路荊棘,衝破羈留的母音。

星雲浩蕩,時光悠長,心有所重,不憂蔓繞之路蜿蜒遠方。作家閻連科所重寧靜於心,摒銅臭之擾,心往田園淡泊,創「神實主義」,書寫紛雜現實,以《日光流年》再現中國農民的生命救贖史。「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他以這一曲微茫,奏出心有所重不憂蔓繞之音。看來,心有所重,不憂蔓繞方能掙脫生命之河的裹挾,洞悉明白斑斕世界的波折;心有所重,不憂蔓繞,人生之途方不畏前途霧靄氤氳,方會旖旎滿園,笑望闌珊。

當然,心有所重,不憂蔓繞並不是與世隔絕,不聞世事的自我封閉,而是溫潤如玉、洞燭波折的靜深自守;亦不是拋卻一切,凌空虛陷的荒廢終日,而是心有所往,一葦以航的執著明達。它需任洪荒襲來我自巋然不動的篤定,需點燃心中聖火只帶清明歸去的厚重。

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言:「我們不是這個塵世永久的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誠然,時光荏苒,心重瓜豆之食,便也無心蔓莖之繞,從而做到素心方渡日月長。(2015年山東卷滿分作文《心有所重,不憂蔓繞》)

7.再看當下,劉再復說這是一個「矮人時代」,人們為了權力、金錢、名利拚命縮小身軀鑽向社會的塔尖。權力和意識的山頭林林總總,使我們艱於呼吸視聽。於是我們不難看到,《霸王別姬》之後再無陳凱歌,張藝謀的《歸來》成為他的歸去,馮氏幽默後滿是諷刺與無奈。如今的文藝市場,看似風生水起,電影院場場滿座、一票難求,書店從來不乏暢銷書籍,而若於這熱鬧下持一冷眼,便會發現,人們端著的,不過是一隻只自慰的空碗罷了。言為心聲,文藝作品的庸俗化,無疑是作家本人的庸俗化。那些看似「高端」、有格調的作品,竟也是一股撲面而來的商業氣息。

時代大潮泥沙俱下,淹沒或深刻或尖銳的「異者」,有人迷失,有人堅守,此刻,擁有保有本心,背負眾人而啟迪,不隨波逐流的淑世精神顯得彌足珍貴。莫言說:「一個作家要有一些糊塗。」他指的是對名利的不刻意追求,不汲汲於富貴,正是他的內心自覺有所依,讓他在這樣紛繁浮躁的社會中仍保有本性,不以物累形,而他的作品,同樣是原汁原味,文如其人。

昔者王陽明先生有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是以喟嘆自我認知、自我救贖之難。我想,言為心聲,只有每位作家破解自己心中的「賊」,不讓他盜走你的本心、良知,那麼自然會有經典作品的湧現,而作家自然能到達那個他們念茲在茲、無日或忘的理想之鄉。(2015年浙江卷滿分作文《言為心聲》)

8.曹丕《典論·論文》中有言,「大丈夫見意於篇籍,寄身於翰墨,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名聲自附於後。」在科技發達言論自由的今天,我們應強調「我手寫我心」,而不是無病呻吟或是穿蠹經史,一個現代公民應能夠並且能夠恰當地發出自己的聲音,用文字指點江山。

現今社會已基本沒有「難言」的限制,我們要做的便是守住一顆本真的心,不沉浸於蝸居虛名,而忘記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喚醒人類良知的作用。作家陳遠曾在訪談中這樣說道,美的本質是真,倘若過分追求美以致失了真,便背離了寫作的方向,先有真後有美,我手倘若寫的不是我心,而是一些矯揉造作的故事,那麼美就不會存在於這些文字之中。

先為真人,後為真文,此美之所源也。韓愈筆下的李願便為一真人,他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於是他成就了隱士的美名。我想,真存在於每個人心中,而且,這種真實的靈氣也會通過文字展現出來。

我手寫我心。長杯芳草,喜木美竹,皆可入心,皆可入文。不必拘泥於外在而含真,穿過重重花徑,自有雲白山青。(2015年浙江卷滿分作文《我手寫我心》)

9.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在一堆差不多水平的詩作中評出第一第二來,本來就不容易,但是更不容易的是,竟然一碗水端得這麼平,你佔一次詩魁,我作一次尊,兩大才女打個平手,李大社長竟然誰也沒得罪,真是讓人佩服。

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個個才貌雙全,卻也個個命如紙薄,難逃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命運,只有李紈守寡教子,能夠等到蘭桂其芳,到底讓人欣慰。這是否與她平穩折中的性格有關?黛玉太痴,寶釵太忠,鳳姐太精,迎春太愚,探春太狹隘,惜春太冷漠,唯有李紈,中等家世,中人之資,中庸之材,在龍爭虎鬥的賈府,從未讓人拿到錯處,也從來沒有得罪過人,這確實不易啊!

世事是複雜的。我們提倡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但是事物的是非對錯善惡妍媸並不是那麼界限分明的,有時候堅定的立場和鮮明的旗幟往往是一種偏執的表現,它破壞事物固有的和諧。因此,許多時候與其堅定,不如折中,與其鮮明,不如含糊。折中避免偏執,含糊孕育平和,掌握折中與含糊的智慧,人生樹上就會結出豐碩的善果。

折中乃智慧,含糊有大美。(2015年江蘇卷滿分作文《李紈的智慧人生》)

10.古往今來,很多仁人志士像藺相如一樣在事關國家利益和尊嚴面前,擎立著壁立千仞般堅硬;卻在對待無關原則、小事小情上流淌著綿長的溫軟情懷。剛和柔,猶如日月,類似山水,並行不悖,和諧並存在人心的世界裡。

內心的堅硬如同大山,即使經歷風雨和時間的考驗,也難以山崩地塌;內心的柔軟如同河流,雖普潤大地,卻不能在私情親情小圈子裡灌溉。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理應為全國十幾億百姓生命健康守住一道生命底線,理應對一切違法、違規製藥企業堅決的、堅硬的、毫不留情說不。然而在可怕的個人慾望中,在不法商人送上的巨額賄賂前,鄭筱萸內心原則底線卻硬不起來,一再坍塌。他從守門人滑落到狹隘私情的泥沼中,成為歷史的罪人。

骨的堅硬,撐住柔軟的身軀;做人底線的堅硬,才撐住挺立的人。肌膚柔軟,感受涼熱;內心柔軟,才具備人性溫暖。許多時候,它們是那麼和諧統一在一起,盡顯人性之大美!諸葛亮帶兵情同手足,但馬謖犯錯,他絕不手軟;包拯執法鐵面無私,但侄兒被斬,他待嫂如母。不因柔而放棄剛的原則,不因剛而丟掉柔的本色,此之謂大丈夫。

堅時如山般不可撼,柔時如水般不可移,一剛一柔,它們如心靈上的並蒂蓮花,成就著精彩人生!(2015年上海卷滿分作文《山堅水柔並蒂蓮》)

11. 我想,從古至今,人們追求的「大同盛世」並不是真的萬事萬物皆「同」,而是和而不同。當每個人懷揣著不同的思想相遇,也許會釀就曠世奇聞,但如果多姿多彩的世界變成了使人通古曉今的一塊晶元,人人都擁有相同的思維,這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那些試圖將人們思想捆縛在一條繩索上的歷史王朝不是導致民不聊生,以革命結束,就是鮮有文明的進步,甚至使思想後退。從秦代焚書坑儒到明清大興文字獄,這些未被風塵湮沒的歷史,帶給我們一次次的思考。是的,一個社會需要的是不同思想、不同認知、對事物抱有不同看法的多樣化的人。從詩人間談歌作賦之悅,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當你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時,該是多大的歡欣。而當每個人都學富五車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的思想時,這樣單調的社會,又何來思想的火花,何來文明的進步呢?

  不管身處現世的我們面對壓力與競爭有多麼彷徨,多麼希望自己一躍而起,一下子變得學問淵博,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真的以晶元代替思想,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突破將不復存在,而呆板的知識又怎能激發人們對新事物的探索、對舊事物的批判,人與人之間更失去了交流的樂趣與意義。(2014年天津卷滿分作文《和而不同》)

12.三年的成長教給我最深刻的一課便是這種歸零心理。在我看來,夢想的馨香能讓我激情昂揚,而歸零,讓我平和、冷靜,從而紮實。

  上帝曾創造風景,亟待世人觀賞,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人之所罕至也。這正是行路者半的悲哀。當我們踏上一條嶄新的路,要時刻牢記著仰望星空,同時腳踏實地。

  雷諾茲曾說:「如果你頗有天賦,勤勉會使你更加充實;如果你天資平平,勤勉會補其不足。」可見當我們行走時,不僅要懷揣歸零的心態,還須秉承勤勉的優秀品質。

  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如今仍有許多學生將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作為自己人生的終極理想,這無疑是膚淺的。大學的門試圖引你走向世界,但所謂「走向世界」即需要一個「走」的過程——這就是大學的路。

腳印記承著時間、空間與人類活動的結合,或深或淺的都是人生無與倫比的風景。面對即將開啟的大學之門,我希望自己心有欣喜之時,卻不得意忘形,要始終以歸零的心態開啟這一段旅程,以從容平和的心態繼續追求心中的最高理想,同時,自信地走,勤勉地做,戒驕戒躁,把握人生的尺度,以更高的境界和思想去品味人生的「參差多態」,恐怕這才是羅素先生口中的幸福本源,也唯有如此,方可走出優雅人生。(2014年浙江卷滿分作文《讓每一步走得優雅》)

13.然而,總有人使青春的豐碑光彩四溢,那是他們用心血塗抹的丹青,渾然天成。譬如季羨林在《清華園日記》中所展示的那樣,他並不是海明威筆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學時代潛心積澱,踏踏實實地為日後學術打下了基礎。

  再如,人們只看到蔣方舟置身於赫赫的青春光環之下,卻忽視了她不倦的青春之聲。王小波的年少輕狂,蘇軾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後有花朵崢然迸發並結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態也許並不如張愛玲所言:「出名要趁早。」豐子愷的《秋》,詠嘆了精魂之不朽,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許,詠賦青春的詩,最微妙的當屬「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只有空靈、納新,歷秋之豐收,才是最美的「天氣」。(2014年江蘇卷滿分作文《空山新雨後》)

14. 曾經有個哲人說過:「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史鐵生身患重病,卻憑著不屈的意志,戰勝了高位截癱的痛苦,戰勝了尿毒症的折磨,將生命堅守到最後,用他的一部部經典作品,詮釋了他的人生,讓他的病殘之軀得以升華,精神永垂不朽。

  當我們走上一條路時,就要想好在下個路口將如何抉擇,因為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選對了路才可走向成功的彼岸。有種雜草,在北方極難存活,在南方卻長勢極好。只要栽種上,給它一定的時間,它將可以覆蓋整個山頭。為何它一到南方就會有如此之好的長勢呢?因為北方水分沒有南方充足,無法滿足它因長勢快而需要大量水分的需求。於是,它正確地將生命紮根於南方。

  在人生路上行走,稍不小心,就可能走上絕路。因此,當生命遭遇絕境時,就要懂得用其他方法去開闢一條新路。新路一定要找准,不然只會走上一條絕路。事實上,人想要輝煌,多半要把自己逼上絕路,才會激發出潛能,放射出新光芒。正如大豆,在它處於尷尬的境遇時,如果不去接受被磨碎的痛苦,只是一味地堅持保留本來面目,它就會永遠被人們所漠視。磨碎了,就是它找對了新的生存方式,更能成為人們餐桌上人見人愛的美食。

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不平凡的因素,只是要看你是否有正確的抉擇,是否尋找到了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無破不立,破而後立。(2014年安徽卷滿分作文《無破不立》)

15.當我們足夠宏大,在天下蒼生的福祉面前,官員的兩袖清風與心繫民生,自然會比玻璃水晶更顯光耀。

  身居官位,焦裕祿卻甘心居百姓之位,兢兢業業治鹽治鹼,想百姓所想;萬人之上,昔有康熙微服出訪,居黎民之所,品百姓之苦,終成千古一帝,蔚為「康乾盛世」……是誰曾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地方官者,唯有居百姓之位,急群眾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方能成為眾人愛戴之好官。

  居彼位,想彼想。往小處說,是與人為善,多為他人著想;往大里講,是心繫人民與社會,立身博愛之境。

  今者,「中國夢」之說引全民熱議。何為中國夢?其實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早已提出:「美哉我中國少年,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

  設身處地,居彼位,想彼想,無大小之分,無榮辱之境,終成博愛之大,終成乾坤朗朗之風,也終成與國無疆之浩然!

  夢之中國,博愛乃大!(2014年重慶卷滿分作文《居彼位,想彼想》)

16. 擷綠葉以為茶,掃落花以為枕。禪語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蓮花徐徐開啟。詩語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我想,唯有真正樂觀的人才能讀懂自我心中妙法蓮花蘊含的禪機,唯有積極向上的人才能真正參透生與死這兩大命運的哲學。

  樂觀,不僅僅是一種心態,還是一種力量,足以撼動黑暗,震碎磨難。在最黑暗的夜晚,懷有樂觀心態就能看到日出,看到光明,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重新開始;在最寒冷的冬季,懷有樂觀心態就能等到風停雪住,盼到柳暗花明,明白原來荊棘之路也風光無限。懷抱樂觀,一切磨難或許在你眼裡就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一切風霜或許落在掌心就能開出花來。

  星雲大師曾言:「人生沒有絕對的絕望。秋天的大樹放下葉子,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能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是啊,沒有絕對的絕望,只有陽光下不變的希望。殘荷聽雨,樂觀一生,還怕這輩子不春華繽紛嗎?(2014年福建卷滿分作文《留得殘荷聽雨聲》)

17. 面對同一個世界,人們因為望見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應,也踏上了不同的生命軌跡。我們不需要爭論誰明亮、誰黯淡,只需平靜地看待,不同人不同世界,看見自己的世界。

  打開窗欞,讓我們凝視那小屋內孤獨的身影……

  傾注畢生心血於炸藥發明的諾貝爾,生命歷盡艱險,危險的實驗炸死了自己親人。鎮上的人看到的是瘋狂,是恐怖,是不解。危及大家的生命便不可再讓他住在鎮上!諾貝爾便移於荒僻處。他終於成功了,他從窗子望出去,看到的是人們可以輕鬆方便地將山炸開,看到的是個人犧牲於人類社會來說不算什麼。

  面對同一件事情,內心懷揣的東西不同,使人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使眾多文學作品豐滿燦爛。如兩個囚犯望窗外,一個看見污泥,一個看見星空的故事,激勵人們永懷希望。不同人,不同世界,不同感觸。

  佇立窗前,看到多彩世界,用我們看到的不同世界豐富我們置身的世界。(2014年山東卷滿分作文《不同人不同世界》)

18. 貶謫是一扇窗,窗就是一個畫框。同臨此窗,韓愈忘記將心上的霧氣洗去,自是悲不勝悲,怎能待到一朝瘴煙風卷盡,明月重回浪西頭?而蘇軾把心如花一般凜然綻放,自是清風徐來,雖無意氣風發,也有一世風流!

  同臨社會的窗,梭羅蹙眉而返,稱著目之處儘是俗氣污濁;聞一多慨然遠望,一紙《滿江紅》書盡男兒意。只因梭羅的心是屬於自然的,只有在那純樸之處,他才覓得一曲清歌,邂逅神的一滴;聞一多的心是社會的,鞭著時間的罡風,那心火指向腳下他摯愛的土地——他要解一人之幼劫,免萬民之悲哀!

  窗外是文革的血雨腥風。有人將心裡填滿此劫難逃的畏懼,周遭便不為他留下生命的旅途,未名湖生幾縷漣漪。有人在血雨中聽見希望,在心裡秉持著向生的剛強,無論《幹校六記》,或是《華南虎》的呼嘯,荊棘向他妥協,濃雲也為其執著文心折腰,迎接他的是萬里長空,一碧萬頃。

  窗子只是畫框,風物景語皆生髮自本心。

  秉一縷深情,則萬象皆深。

  寄一片素心,則一切皆美。(2014年山東卷滿分作文《窗子·畫框·心景》)

19.如果形體被束縛,但是心卻是自由的,那麼最終形與神都將自由。被誘騙為黑奴的所羅門生活如同地獄般悲慘,但他的心卻是自由的,他的心駐紮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著心,因著不放棄,他選擇了堅忍,並最終重獲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處處即是天堂,因此面對十二年非人的奴隸生涯,所羅門才能堅強地熬過來。

  心存於瑣碎之中,那麼風景就是一地雞毛,眼底與遠方是瑣碎不堪的。心存於愛心之中,那麼風景便是面對災難時的同舟共濟,而不是冷漠的眼神,也不是匆匆而過的人流。

  「快樂與你是誰、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麼無關,他只與你在想什麼有關。」卡耐基如是說。的確,風景與所處之地無關,只與心息息相關。

  風景是心的所在地,心懷遼闊,風景自然遼闊。帶著一顆無畏的心,伴著一路風景,你將一步步抵達浩瀚的人生之海。(2014年湖南卷滿分作文《風景是心的所在地》)

20.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規則之內,似乎我們失掉了自由,但進一步想,這些框架、規則不也同時保障了我們的自由和權利嗎?我們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去殺人、放火,我們沒有剝奪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權利和自由;同樣地,我們自己也擁有生存的自由,擁有財產安全受到保護的權利。

  同時,這種框架、規則卻能讓人的行為趨正、品德完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區分好界限,那你就會做一個於己於人都有益處的人。為人正派、樂善好施、拾金不昧,必定受人敬重;為人自高自大、痞氣十足、冷漠自私,當然遭人鄙棄。所以,「懂得限制的人才能獲得自由」是很切合實際的。假如我們絲毫不尊重法律的權威,不遵守基本的人倫規範,毫無顧忌地去觸犯法律與道德的底線,等待我們的當然便是失去更多的自由。而法律、道德的「條條框框」在限制每個人的同時,不是讓更多人的自由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嗎?否則,強者肆意揮霍自由,弱者又有何自由可談?

  回眸歷史,可堪回首!在那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年代,帝王可以憑一時之喜怒,毫無理由地當眾廷杖、侮辱一個人,甚至剝奪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的生命。還有那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侵略者視人命如草芥,殺人如亂麻,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成為了屠刀下的冤魂。而正是因為缺乏「必須穿越沙漠」的不自由,缺乏對君王權力和侵略者行為的制約,才讓他人的自由被無情地剝奪了。如此看來,這些限制難道可以因滿足暴君與劊子手的所謂自由而消失嗎?

  因此,限制才能產生真正的自由,懂得限制的人才能獲得自由。(2014年上海卷滿分作文《懂得限制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學生佳作

1.然而時代的發展摧枯拉朽般轟然展開,我們被推向進步的前沿成為現代的展品。腳步匆匆,遺失了無盡的原生態的微與細,換得的是令人身心俱疲的宏與著,一如北島苦吟「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細節的時代」。目光的篩眼越大,看到的世界就越荒蕪,無盡的泡沫恢宏鋪排,創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假象。

  當雅緻的粉牆黛瓦被摩天大廈無情取代,城市丟失了它最妙不可言的細節;當閃爍的屏幕吸引了無數雙稚嫩的眼睛,孩童丟失了他們成長中最溫馨柔軟的細節;當我們為了各自前程疲於奔命,我們丟失了成長中最開心也最掏心的細節……

  觀夫微小,心定氣閑,但我們心靈的平和與滿足正在微小的逝去中日漸式微。這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糟糕的時代,它以其滾滾洪流裹挾走無數不可方物的細節,也帶走了人們心中一隅坦然安適。

  時代的囂塵直上雲霄,我們固然無力洗凈一切。然而睜開一雙細膩的慧眼,捕捉屬於自己的細節,我們亦能在洶湧洪流中逆流而上,守護一畦平靜安適。(《細兮微兮奈若何》)

2.魏晉人向來是至情至性、不滯於物的。他們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找到了自我。他們不僅遠離車馬喧囂,更在心中修籬種菊。嵇康在竹林中打鐵,面色恬然,縱然刀刃置於項上仍瀟洒自如地揮就一曲《廣陵散》,終為世間絕唱;劉伶縱酒狂歡,袒胸露背,將禮法置於腦後。他們雖飽受詬病,卻在那個衰微黑暗的年代裡,尋求到了人的真血性、真性情。

  反觀當下,在這個精英輩出的時代,有多少人為了手中的名貴念珠而放棄心中的佛祖?《聖經》中有箴言:「身有疾病,尚能醫治;心有憂患,不得超脫。」人人都自詡為精明,把自己修鍊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精神的廢墟上構建著物質的奢華。不必說寧入地獄普度眾生,就算在災難面前向他人伸出援手,也唯恐避之不及。這是多麼的狹隘與自私!

  同樣是走在路上,我寧願仰頭聽雨的情緒,伸手數飛鳥的羽毛,抬眼揣測雲的心思,也不管這樣做別人會不會叫我「傻子」。相比於手中念珠,我更愛心中佛祖。(《手中念珠,心中佛祖》)

3.「斷舍」的生活態度,帶來的是「離」的洒脫。先民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勇氣,斷去苦楚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不玩橋牌、網球,斷舍雜事後,只求在三點的陽光下寫作。「斷舍」後達到的「離」的境界,是對過去紛擾物什的清醒判斷,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冷靜思考,是對現在生活的熱愛和活在當下的勇氣。人在此時已卸下心靈的負累,騰出寬敞的空間。所謂不安與焦躁,也在通透可入陽光的心房中滌凈。物與事不需用則棄,「斷舍離」三步使人回歸到這條原始的準則,房間變寬了,心境變開闊了,自然可容下朗月清風。

  庄生夢蝶,舍名利凡情,以身在天地間書寫逍遙遊。今日的我們雖不能也不必完全超脫,但當斷則斷,舍而後離,還己一片寧靜,又是何樂而不為昵?

  願人人明「斷舍離」之道,擁有瀟洒人生。(《當斷則斷,舍而後離》)

4.是啊!「少年強,則國強。」當我們站在頂樓,俯視這個城市時,我們會看到,自由穿行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少年們,正忙於自己熱衷的事情。他們沒有了夏日的煩躁,卻多了一絲的清涼,人海流動,落下的燈光,明明暗暗,閃閃爍爍,像一幅風格迥異的畫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今天的少年啊,是否像毛澤東那心懷大志,擁有雄才大略呢?人生會因一路風雨跋涉而變得豐富而充實,少年們也許會經歷風風雨雨,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只為了追求更高的目標,用青春的熱血奮發向上,努力拚搏,披荊斬浪,追求更好的人生!

 陽光正好,石牆依舊斑駁。我們相信,歲月靜好,自由穿行在城市的少年們,正以最美的姿態,笑看人生的輝煌!(《恰同學少年》)

5.人生本有缺憾。人生固然應在光明中引吭高歌,但也應在黑暗中悄然綻放。史鐵生的美在於自嘲「職業是生病,寫作是業餘」。薩布利亞·坦貝肯的魅力在於雖然雙目失明,但用心與希望點燃了自己的夢想之燈,同時又用自己創造的藏盲文點燃了許多人的夢想之燈。史玉柱雖因巨人集團成中國首「負」,但他敢於承擔責任,以「腦白金」,這一紅遍中國的保健品而走出陰影。他們將光明融入陰影,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人生其實簡單得只有生死兩字,但因命運的沉浮,人性的冷暖,就變得跌宕起伏,紛繁複雜。說到底,都逃不過光明與陰影,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泰然處之。

  人生鹹淡兩由之,如果人生是一條長街,那就欣賞街上的美麗風景。如果人生是街上的一個短夢,那就把每一個短夢做得生機盎然。

  身處光明,需謹慎;身處陰影,當堅強。請銘記: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光明與陰影構成人生》)

6. 和親的消息打破了深宮的寧靜。我似乎看到了你眼眶中泛濫著的淚水。「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本是江南女子,今日卻領這般風景,你用你的青春年華換來大漢數十年的和平,這是青冢上無形的墓志銘。有人說昭君傻,你可以逃走啊,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啊,為什麼如此懦弱,甘願人家擺弄?可誰又能想像,戰爭來臨之時,有多少人被其禍害,數十年來的和平,用她美好的青春去換,她無悔,錯就錯吧。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錯,從小的說起,做錯一道題,你會因它而學到可能你忘記的一個知識點,得到更多,考試的時候,就能夠少丟這一分;再往大的方面說,在叛逆階段的我們難免會與父母產生矛盾,在一陣喧鬧之後,發現一杯熱牛奶放在你的床頭,鼻間一酸,此時父母的愛反而更深更濃,我們也許就會更加珍惜……

  讓我們一起感謝錯誤,正因為有這些錯誤的存在,讓我們反思,使我們變得更優秀,更成熟,將來會變得更好!(《錯誤》)

7. 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發展就越快。」雪萊說:「過去的屬於死神,未來的屬於你自己。」貝利一生共踢進了一千多個球,記者問他哪一個最精彩,他說:「下一個……」上述成功人士,其成功的秘訣可以歸結為一條——積極進取。

  我平時最喜歡《周易》中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通俗地說就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才不辜負宇宙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到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然後加以改正。

  人只有在不斷地追求中才會感受到持久的幸福和滿足。

  沒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慵懶的、無所成就的。讓我們的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麼在這一生中必定會有許許多多極為美好的時刻。追求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動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教育就無法想像他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多想想「沒有」,你才能「擁有」》)

8.  再往前走四五步又看見一大片燦爛的黃色,在這綠中顯得愈發奪目。那是一方不起眼的土地,原來只是默默地掩藏在小屋的腳下。此刻它卻披上一件翠綠的外衣,外衣上綴滿了無數朵小小的花兒。那花兒緊密又不顯呆板,遠遠看上去似乎組成了一個奇妙的圖案,從左看像是綉工織就的團花,從右看又像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古色古香。

  小徑的盡頭——籬笆的外頭的土地上,是幾株高大的香椿樹,類似蕨類植物的枝葉如同一串串略含深意的省略號,省略號後大概是不遠的六月吧。

  回頭,夕陽的餘暉似乎失去了冬日的凄涼,明亮的光將一株葉子照得油綠油綠的。就是那株被砍得只留下主幹的柿子樹吧!怎麼,它竟已忘了去年的傷痛,在泥土的滋養下,又蓬勃出生機了么?

  耳旁忽然有一種細緻而又有穿透力的響動,我閉上眼用耳朵去找尋、找尋。找到了,那是在厚重的土地上,每一片葉子、每一株新芽生長的綠色的聲音,那是生命的聲音。(《春色,土生土長》)

9.有時,極端的經驗主義與現實主義會讓人顧慮太多,牽絆住夢想的翅膀,無法展翅,難以高飛的人生毫無意義可言。周國平說過「我們只有一個人生」,既然只有一個人生,那就意味著此生實現不了的夢想,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讓你實現,既然如此,何不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把那些牽絆放入括弧中,夢成之時,便不負此生。

  其實,待到手觸雲端之時,我們能發現,將現實微分,每一點現實相對於過去都有其進步性,正是不斷嘗試,克服種種困境,才將過去的夢想化為今天的現實,最終,夢想成為現實。在飛翔過程中,經驗,能檢驗我們的方向性,讓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高飛。而當我們飛上九天之時,同樣已經證明經驗的準確性。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夢想、現實、經驗是一個相互轉換、相互驗證的有機體。我並不否認經驗與現實的意義,只是因為其互相聯繫,我們不能極端地考慮單獨一方面。我們要做的,便是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夢想的輪迴,這也是一個社會長期發展的姿態。

  張開夢想的翅膀,不斷嘗試著飛往高處,最終,碧天無垠,任我逍遙!(《嘗試去高飛》)

10.朋友,你是否也會開錯窗戶呢?如果我們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一定能在複雜的世界裡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美麗,總會有一扇窗外面景色宜人。

  我夢見自己長出了一對快樂的翅膀。站在花旁,我悄悄地對它們說:「繁星正入神地觀賞著你們,月亮正默默地歌唱,晚風正追逐著你們的清香,讓我們走向黎明,迎接第一縷晨光吧!」

  我願做一隻快樂的荊棘鳥,執著地追求幸福的雲彩;我願用一雙眼,去尋找每一點黑暗中的美麗。

  晚風輕些,別再吹落曇花最後一滴淚。曇花,慢慢開。世上沒有永恆的夜晚,一定會在黎明的陽光下散發清香。曇花,慢慢開,別過早凋殘,那黑暗早已過去,希望的眼神才能凝聚成永恆同在。

  曇花,慢慢開……(《曇花,慢慢開……》)

11.對自己所見之肯定與信任,還需獨立意識的覺醒。美國《時代》雜誌將年度人物獎頒予全球「示威群眾」,他們相信所見之現實的獨立意識象徵著草根階層的崛起與官民關係的更新;蔡元培的獨立意識使他發現諸多不公後憤然辭去北大校長之職。獨立意識和個體覺醒為個體的視野提供了保障,為個體能脫離大眾審美而追求真知灼見保駕護航。

  總之,相信自己的眼睛,需思考之相助,特別是在當今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像馮友蘭教授那樣,在萬目皆然時獨具一雙慧眼,參透現象,秉持正義。

  也許有人說,眼睛易將人欺騙,但我以為,親眼所見才是自己所處的世界,他見永不比己見更有說服力。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因他者帶來視覺誤差,源於對個人視野的享受與個體意識的覺醒。每個人眼中都是不一樣的世界,相信自己的眼睛,便有了無數不一樣的世界,有了和而不同的看法,與無數卓爾不群的真知灼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確,我們應相信自己的一雙慧眼,並用慧眼去感知,去辨識,去改變這個世界,去改變我們心靈棲息的世界……(《請相信自己的眼睛》)

12. 李白詩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也許闡釋的又是一種生命的姿勢吧。這種姿勢是笑對生命的坎坷與荊棘,這種姿勢是看淡生命的榮華與富貴。因為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總會被暗礁撞得遍體鱗傷,但我們的生命終會奔騰不息,變成大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浩蕩之中再次變得清澈,變得博大,變得寬闊無邊。只有給自己的生命一次次夢想,我們的生命才會變成世間萬物的一部分,永遠生生不息,永遠保有美麗的姿勢。其實,想想,歌手汪峰在他的《怒放的生命》這首歌里不是也有應答嗎?他唱道:「曾經多少次破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生命就是這樣,充滿著疼痛,充滿著歡笑。疼痛也罷,歡笑也罷,這都是生命的一種姿勢,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再感到迷茫?且去看一看兩宋之交的李易安吧!她在亂世中漂泊,承受了喪偶的痛苦,在國破家亡的凄涼中殘存度日。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笑對生命的坎坷與荊棘,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詩詞國度中,用一曲曲凄美的篇章訴說著生命的喜怒哀樂。這種生命的姿勢之所以打動人心,就在於他們對生命淡淡地閱讀、淡淡地品味……(《生命的姿勢》)

13.繞道而行,更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避開那複雜障礙後能發現更美好的景色。陶淵明仕途坎坷之際,逸然隱居,造就了詩人的神話;勾踐選擇卧薪嘗膽,則是為了日後的重新崛起;劉偉在放棄游泳後選擇鋼琴,更是成就了一位「鋼琴之子」,經商失敗,馬克·吐溫毅然選擇了文學,才有了日後受人敬仰的大文豪。繞道而行,才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後「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豁然開朗,才有「山重水複疑無路」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蹟。

  然而,真正的繞道而行並不是遇到困難就退縮,而是有選擇地避開那些戰勝他也了無意義的困難。如果沒有承受挫折的勇氣和堅持,而是一味地退縮躲避,你會發現自己停在原點,甚至是在慢慢倒退。

  著名漫畫家鄭辛遙曾說:「在路走完時,並不意味著到了盡頭,而是提醒我們是時候轉彎了。」由此可見,學會繞道而行,即是轉彎,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如此,還要學會選擇轉彎的時機。在人生迢迢長途中,平坦處,當有居安思危,勇往直前之心,險峻處,當抱定柳暗花明之念。

  學會繞道而行,繞的是那種種困難,繞出的,卻是一種氣度和生活方式,更是繞出困難背後的光明之路。(《繞道而行》)

14. 趙薇曾說:「平心而論,我是一個簡單的人,我喜歡儉省。但有兩樣東西我不會儉省,那就是書和旅遊。」是的,倘若趙薇沒有那顆簡單的逐美之心,又怎會有感人至深的《致青春》的誕生?正是因為簡單,所以她才能傾盡全力完成自己心愛的事業,正是因為簡單,她才能如此執著地完成心中的夢想。簡單,讓人活得更輕鬆,簡單是離心靈最近的地方。

  恐怕也正是這樣,龍應台拒絕一切採訪,背上相機,在大街小巷中上一個人的攝影課;楊絳先生才會從來不開作品交流會,只是默默地創作;三毛放下一切浮華,毅然地踏上撒哈拉大沙漠……

  當莫言坦言「我這一年沒有看一本書」時,我們那顆簡單之心又到哪去了?我們本應該給他創造簡單的工作環境,卻被名利熏染,爭相追逐著請莫言演講。

  我相信,只要我們重拾簡單之心,社會上的喧囂自會平息。大道至簡,讓我們如梭羅般簡單而安然地棲居於世間,定能收穫生命的美好與精彩。(《大道至簡》)

15. 就像有些風雨飄搖的歷史,愈是破碎,便愈是深刻無比。當八國聯軍的鐵蹄踏入北京城時,岌岌可危的中國發出一聲沉悶壓抑的嘆息,終究抵抗不過。他們四處搶奪珍寶,殺人放火,當看見那座華麗無比的宮殿之後,侵略者沸騰了。無數珍奇寶藏被成車地送出,搬不走的,便全都毀掉。在那瓷器破碎的聲音中,圓明園的火光亮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後,只剩那斷壁殘垣,在風中吟泣著哀婉的歌曲。園毀,城破,如此而已。當你站在如今的圓明園中,滿目荒涼廢墟,那觸目驚心的歷史,必定永遠鐫刻你心。

  就像有些坎坷的人生,愈是破碎,便愈是深沉動人。他坐擁天下,卻只沉迷於作詞玩耍,終於國不成國,自己也摔下雲端,淪為階下囚。「剪不斷,理還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的人生至此,只剩下零落的碎片。然而他的詞,卻永遠流傳下來,伴著他南唐後主的稱號。李煜,他破碎的人生,竟是如此動人。

  破碎的故事才愈發感人,破碎的歷史才愈發深刻,破碎的人生愈發深沉。其實,破碎,又何嘗不是另一番意義上的完整?(《破碎》)

16. 昔日,古人以練字靜心,使心停靠。鋪一張柔和的宣紙,在宣紙上揮毫潑墨,留下或靈動沉靜,或柔媚舒展,或古樸厚重,或蒼勁有力,或嚴謹規矩,或洒脫不羈的字跡,一縱一橫皆源自心中,行雲流水,宛若天成。古人沏上一杯香茗,在茶氣氤氳之中欣賞著,單單一個「雨」字,便可在眼前浮現出點點滴滴之景,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這種享受又是別的什麼所能滿足的?此時,古人的心靈得到片刻安寧,不動波瀾,在此處駐足停靠。只可惜,現在人們的步伐愈發匆忙,沒有時間停下來,站在書法作品前細細地品味,傾聽這些靈動的漢字間裊裊而來的悠悠餘音,耳邊亦不能回蕩起千年漢字歷史的回聲,更不懂得欣賞方塊字本身所蘊藏著的視覺上的美感。

  無論如何變來變去,只要美麗的漢字不滅,那靜靜流淌的漢字之河必然長流,那心靈回歸駐足停靠之處必然長存。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吾心便有了駐足停靠之地。(《駐足,停靠》)

17. 愛迪生曾說過:「一次嘗試,就有一次收穫。」這句話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訣,他所取得的一千多項成果中,沒有哪一項不是不斷嘗試的結晶。研製出雷管的諾貝爾,發現了雷電規律的羅蒙諾索夫,讓第一架飛機飛上天空的萊特兄弟,哪一個不是嘗試之花開出的碩果呢?而我們在崇拜這些名人的同時,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勇於嘗試的精神。

  什麼是青春?是激情,是創造,是感知世界,是不停地嘗試新鮮事物,安於現狀碌碌無為的生活怎麼對得起我們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歲月?在嘗試中我們可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方向。成就的確可以顯示一個人的價值,嘗試同樣也可以,經過嘗試,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有取之不盡的智力潛能,會發現生命中潛藏著的許多連自己也無法想像的能力,如果不去嘗試,這些能力永遠也沒有機會大放異彩,這不正是青春年少的我們所需要的嗎?勇敢的嘗試就是成功的一半。

  所有青春無悔的煩惱與成長,所有奔向未來的理想與張揚,所有衝破捆綁的熱愛與癲狂。今天我終於站在這年輕的戰場,請你為我驕傲鼓掌,今天我將要走向這勝利的方向,我要讓世界為我激蕩。(《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嘗試》)

18. 倘若生活沒有留下退路,倘若境遇不夠完美,那就保留生命中的本真,用本真為生命演繹本質的精彩,一如史玉柱等人的成熟。

  可以說,成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鐵骨;成熟,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偉大胸懷;成熟,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邁自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民族精英朱光亞憑藉著忠貞的愛國情操,用自己專註事業的成熟,昂首於天地之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鐵血將帥劉金國用自己奮勇救災的成熟,昂首於天地之間……

  他們之所以讓我們敬仰、銘記,除了帶給我們向上的一路美景,更有他們對美好的追求、對殘缺的接納的成熟品質。我敬佩成熟者,更渴望成為成熟者,像成熟者那樣「昂首於天地之間」!( 《成熟者昂首於天地之間》)

19.胸懷廣博以容納,更需一顆清心以凈化。苦痛長生,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林林總總此消彼長。哀大心死,如死海之心湖可還有甘甜之水嗎?人生之甘美,便在於飽經一路荊棘之後,仍有一顆清心,願意追求湖光山色之美。國內首部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作者車洪才先生正是如此。在他面前的,是視力和聽力衰退的苦惱,是受命運左右的無奈,更是三十六年的遺忘與等待。即便如此,他仍懷著一顆清心,在苦痛之中,日積月累,兢兢業業。最終成就了二百多萬字的巨著,也成就了一代學人的豐碑。清心如湖,湖光山色之美便有了時光的雕刻。

  清心如湖,包容而博大,堅守而寧靜。然而人生並非只有苦痛充斥,亦如庖廚之中並非只有咸鹽調味。世上本無事,唯庸人自擾之。何必過分在意苦澀,甘甜又何嘗不是引人奮發的力量。即便在苦痛之中,仍要保持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孝公心中的天下,車老心中的事業,不都是引領他們苦盡甘來的燈塔嗎。

  放眼生活之中,身邊也不乏如弟子般滿心埋怨之人。但生活本就光影交錯,明暗共生。只需一點包容、一顆清心、一絲甘美,人人都可是點化自我與他人的禪師,人人都可輕而易舉地積蓄生活中的正能量。

  清心如湖,胸懷包容,向著美景,去見證水天一色。(《清新如湖》)

20.為何郭敬明導演的、充斥著奢侈與浮誇的電影《小時代》會受到如此多的吹捧?為何會有許多無知的拜金女不知羞恥地喊出「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的驚人宣言?為何杭州街頭會有這麼多「富二代」開車撞人,卻還口出狂言?一切的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刺目,但都與人的慾望有關,與腐蝕的心靈有關。

  我們追逐社會發展的腳步,卻將靈魂拋在腦後;我們把握時代進步的脈搏,原本正常的心跳卻莫名漏掉半拍;我們意氣風發,自由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希望掌握自己的命運,卻最終被無盡的慾望吞沒,任憑它佔據了自己的初心。那麼,為什麼不去發現堅守初心的美?

  堅守初心之美,如「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收穫的是一份執著與信念;堅守初心之美,如「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收穫的是一份自由曠達;堅守初心之美,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收穫的是一種悠閑洒脫。

  歲月漸漸老去,而初心卻永遠年輕。堅守初心,就是堅守本性;堅守初心,就是堅守靈魂。(《堅守初心》)


推薦閱讀:

經典語錄:孤獨像發燒一樣,在夜晚最盛
男人女人經典對碰!【精妙圖文】
婚紗攝影新郎課堂:禮服常識&經典款式推薦
40篇經典PS教程,全方面解讀PS技巧(3)
每日經典| 最清晰的溪山行旅……

TAG:經典 | 萬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