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養生之道
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常把養生之道寓於詩句之中。這些詩句集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如能常讀多記並身體力行,對養生將大有裨益。
魏武帝曹操熱心於研究鍊氣養性之道,以求健康長壽。在他的養生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步密夏門行·龜雖壽》。詩中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詩中以長壽的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同時,這首詩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也是曹操留給後世養生的良方。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在《負冬日》詩中寫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蜇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練功,而且已修鍊到很高的層次。北宋文學家蘇軾詩云:「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靜坐,能讓大腦皮層得到充分休息。使腦細胞迅速恢復正常的機能,有利於修身養性。他不僅喜歡「靜坐」,還把梳頭視為養生健腦的方法,他經常是「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人霜蓬根」。只梳得筋骨舒暢,頭腦清醒,精神振奮。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其《食粥詩》云:「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人到老年,消化功能減退,多食稀軟的粥一類食物,易於消化,於身體有益。他不僅愛食粥,還適當參加體力勞動。他「行年七十尚攜鋤」,直到81歲時,還「白首還家自灌園」。有趣的是,他還以吟詩助康樂:「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要求芎芷湯,吾詩讀罷自醒然。」吟讀一首好詩,確能悅性怡情,蕩滌肺腑,有助於恢復健康。
東晉名士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詩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君何能樂?而無車馬喧。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詩是首典型的養神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實乃妙不可言。由此可見,養神,是延年益壽之良方。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好喝酒,某日得道教友人送來好酒,飲罷,作《蜜酒歌》,曰:「真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如春瓮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三日開瓮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而此蜜酒其實大有來頭,為西漢時期的道教始祖嚴君平所創,亦是中國第一款養生酒。此酒可說是集合了道家養生理念之精華,千年來,廣為傳頌。可喜的是,「嚴君平酒」至今仍流傳於世,活化氣血、延緩衰老之效果顯著。
被譽為「一代文星兼壽星」的清代詩人袁枚,終年82歲。他的詩「老行萬里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總覺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見不甘休。」道出了他之所以長壽,主要由於長期進行旅遊活動,得到鍛煉的結果。時有蔣夔曾作「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雲煙」的壽詞以頌之。
明代名醫龔延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詩的全文如下:「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這首詩告訴人們「吃喝玩樂」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手段。
當代古文學家商承祚教授,在七十壽辰寫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詩:「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難得計,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滿地爬,二三十在搖籃里。」由此詩可知,人至老年保持一顆童心,可延年益壽。
喜歡健康生活,熱愛養生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yanjunpingjiu),更多養生知識大家共享哦。
推薦閱讀:
※古代文人墨客,風流人物,在酒後寫下的那些千古名篇
※詩話西域,古代文人墨客的西域情緣
※寒山墨客||舊焙笑櫻空好,新描愁黛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