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的時代性應成為畫家的藝術追求|寫生|作品展

原標題:筆墨的時代性應成為畫家的藝術追求

日期:[2015-06-28] 版次:[A21] 版名:[收藏周刊·書畫] 字體:【大中小】

榕蔭泊舟

太行山郭亮洞之景

崔曉勇 現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攻讀山水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許欽松、張彥。

崑山隧道

「北方山水的蒼茫大氣更符合我豪邁的性格」。崔曉勇談創作:

生於太行長於太行的崔曉勇,自小對鄉村尤其大山有著濃厚的眷戀,近日,他的山水作品《榕蔭泊舟》獲得「西江靈勝」廣東省山水畫作品展金獎,引起了業內關注,他認為,追求筆墨的時代性應成為畫家的藝術追求和時代責任。而即使長時間生活在廣東,但他卻坦言「北方山水的蒼茫大氣更符合我豪邁的性格。」

崔曉勇

現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攻讀山水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許欽松、張彥。

張彥老師誤把我當學生

給我布置寫生作業畫100棵樹

收藏周刊:談談您的學藝經歷吧,有沒有哪些難忘的事?

崔曉勇:從小生活在大山裡,對大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初中畢業時出於興趣和啟蒙老師的教育,開始接觸國畫。後來為了更系統、更深入地學習國畫,我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大美術院校前來寫生採風的老師,使得我對於中國山水畫的興趣更濃,決定這輩子就以太行山為題材了。特別是廣美的劉書民先生、張彥老師,是他們把我引入山水畫道路的。有一次我很難忘,那是張彥老師帶學生來太行山寫生,結果他把我當成了他的學生了,寫生結束之後還給我布置了要畫100張樹的寫生的任務,而我那時才第一次畫畫。

後又求學於廣州美術學院,受到眾多老師的關心與教導。他們的藝術造詣、人格素養深深感染了我,堅定了我對國畫藝術的追求,使我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堅持至今。

作品是否具有時代性

與畫家的經歷和藝術修養有關

收藏周刊:您的作品有趙望雲的影子,受到他的哪些影響?

崔曉勇:是的,我非常喜歡趙望雲先生的畫風,尤其是寫生。趙望雲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畫創作,他以寫生的方式表達了他對社會和人生的關注,他是最早以寫生的方式深入生活的畫家之一。他在寫生的道路上堅持了幾十年,通過寫生收集創作素材,通過寫生找到創作的熱情和衝動,並形成了清新質樸,蒼雄厚重的風格。趙望雲與同時代畫家相比,沒有出國留洋和正規美術科班出身的背景,這使其作品沒有學院派的弊俗和教條、宗派的約束。他通過寫生體驗生活,作品常以精神感人,而非以技巧炫目,在後來一些表現西北風物的作品中還帶有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蒼茫豪邁。他的生活道路和藝術生命,為後輩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啟發。

收藏周刊:談到直面當下,讓我想起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您認為筆墨該如何體現時代性?

崔曉勇:時代不同,人的審美觀念不同,表現的對象不同,對用於表現對象的筆墨而言,是一種新的考驗。這需要畫家對筆墨與生活、筆墨與情感關係的把握,對傳統筆墨的繼承與發展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不僅僅是對傳統筆墨的簡單套用。作品的創作離不開生活體驗,表現對象的變化,使我們的創作心態與感受也有所改變。這需要畫家的情感和觀念跟隨時代腳步,將傳統的筆墨技巧、自我的藝術個性與當下的審美觀念、表現內容融匯在一起,拓寬筆墨的表現力,為筆墨之變找到符合時代的繪畫形態。作品筆墨是否具有時代性,這與畫家的經歷、藝術修養有較大關係,也是其作品風格成熟的一種體現。儘管在當下筆墨難隨時代,但追求筆墨的時代性應成為畫家的藝術追求和時代責任,經過不斷探索,以現代的眼光將所看所想真誠地表達出來。

收藏周刊:具體在山水題材中,如何突出這種筆墨的時代性?

崔曉勇: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是無數山水畫家不斷繼承與創新的歷史,從五代荊浩創造出全景山水到北宋郭熙深入自然生活再到南宋馬遠夏圭「削繁就簡」,到「元四家」的文人畫,再到近現代的「注重寫生」「洋為中用」,筆墨隨時代歷來是山水畫發展的重要內容。當下,隨著時代發展,文化語境的深刻變化正影響中國畫的表現方式和創作觀念,創作的繁榮與審美的多元化,給山水畫家帶來足夠的自由,筆墨形式得到極大的拓展,越來越趨向多樣與成熟。如何創作出既具傳統國畫精髓,又體現時代性的國畫,要不斷總結經驗,對過去的筆墨程式進行批判性的反思,結合創作形成體現時代精神的筆墨程式。

寫生是「師造化」與「得心源」的橋樑

收藏周刊:對於創作題材上的選擇,您是如何考慮的?

崔曉勇:我從小在太行山長大,我看著太行山的日月變遷,太行山見證我的成長,我對山懷有一種非常深厚的感情。這種特殊的情感夾雜著我對故鄉的思念與對山川的熱愛,促使我多年來拿起畫筆將其一遍一遍地描繪下來。而且北方山水的蒼茫大氣更符合我豪邁的性格,宜於抒發心中的創作激情與對家鄉的情感。加之後來幾位山水畫老師的教導,更是使我堅定不移地走在山水畫創作的道路上。

收藏周刊:在體現時代性的同時,又該如何做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崔曉勇:「造化」指描繪的客體,即自然界客觀物象,「心源」指藝術創作的主體,既藝術家的主觀意識與情感,在創作中要以「造化」為師,表現自然物象,同時要傳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藝術源於生活,在藝術創作中,臨摹古人的優秀作品,能較快掌握前人積累的豐富的筆墨表現技法。但如果藝術創作脫離生活,一直停留在抄襲和模仿,陳陳相因,缺乏現實關懷,藝術創作就會缺乏生氣,因而創作要提倡寫生,要關注生活,表現生活。具體到山水畫創作,寫生是「師造化」與「得心源」的橋樑,在師「造化」的對景寫生中,不能只是簡單地臨摹自然,而要激發主觀能動性。山水的靈氣,入微的觀察,會激發藝術家獨特的感受,這種鮮活的感受會促使藝術家帶著主觀情感描繪山水物象,在寫生創作中抒發感情,找到「造化」與「心源」的契合點,再經過無數次的概括提煉,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面貌。

收藏周刊:您曾生活在太行山,最近又跟許欽松老師到太行山寫生,前後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崔曉勇:我對許老師宏大抒情與筆精墨妙並存的作品,繼承嶺南繪畫傳統同時兼具時代精神的創作理念,感觸很深。許老師教導我們寫生要深入觀察,既要表現物象的客觀特點,也要融入自己的主觀情感,取景構圖時不必面面俱到,將最能激發自己創作靈感的物象表現出來,將一些細節、亮點重點刻畫即可,同時強調山水畫創作要突出時代風貌。經過許老師十多天的悉心教誨,我在畫面的取景構圖、意境表現、筆墨運用、繪畫技巧等方面相比以前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對自然、對時空關係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推薦閱讀:

宮田寂寞和小和尚
追求女人要學會三個竅門, 讓單身成為過去式
活有活的理由,死有死的追求
這幾個星座女的追求者如眾星捧月
民主行政時代的公正追求

TAG:藝術 | 畫家 | 追求 | 時代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