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飛雪 - 是什麼改變了馬嘎爾尼的中國觀?

是什麼改變了馬嘎爾尼的中國觀? 胡飛雪   職業投資人 自由撰稿人  現居河南平頂山市  在世界進入全球化的進程中,主要由於來華傳教士的介紹,中國曾一度成為歐洲人心嚮往之的聖地。中國的文化、文明曾讓歐洲人推崇備至,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萊布尼茨、伏爾泰不僅大力宣揚中國儒家文化思想,還說服當權者借鑒中國的政治經驗。在17、18世紀的「中國熱」期間,歐洲湧現出了許多對中國充滿好感的「中國迷」,英國人馬嘎爾尼勛爵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然而很不幸,就是這個「中國迷」,在那次令人沮喪的中國破冰之旅後,根本性地扭轉了歐洲人的中國富強文明觀。  1793年7月,英國馬嘎爾尼使團抵達天津大沽口外,中國官員隆重迎接,送上大量禮物食品。英國使團副使斯當東的記述甚為詳細:由於禮物太多,船上空間狹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後不須提出請求,大批免費供應的物資源源不斷送去」,這個排場的見面禮,讓英國人大感意外。因為按照他們的外交慣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團的出訪費用都是自理的。讓英國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運送禮物食品的中國船隻載著兩名中國官員剛剛離開,由於「有些豬和家禽已經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國人把一些死豬、死雞從「獅子號」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熱鬧的中國人一見,爭先恐後跳下海,「馬上把它們撈起來,洗乾淨後腌在鹽里」。  在天津登陸後,英國人沿白河上北京,在英國人眼裡,兩岸的民居實在是太簡陋了。財務總管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有細緻的觀察,他有一項結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沿途隨處可見的棄嬰屍體也令這伙洋人驚訝不已。  比經濟上的貧困更令這些英國人震驚的,是清政府政治上的專制、黑暗和野蠻。登陸定海時,英國人對中國當地官員提出請求,找個熟悉海路的人把他們領航到天津。年邁的總兵大人一口答應,不過,與英國人設想的出資招募、有償使用不同,定海總兵的辦法是派出虎狼之師到街上搜尋抓捕。巴羅寫道:「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百姓當然厭惡白勞動,就羅列種種理由祈求赦免,「但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更讓英國鬼子開眼界的是,沿白河返程時,由於水位下降,船開不動,脾氣大發的主事官員竟然「命令手下的兵丁讓船長和全體船員挨板子。」這個命令在英國人的政治邏輯中當然是毫無道理的,然而「他的命令自然以一種最無情的方式得到了執行。那些可憐的傢伙提供了船隻、服了兩天的苦役,這就是所得到的唯一獎勵!」在英國人的政治觀念中,官員絕對沒有體罰人民的權力,甚至警察也沒有刑訊逼供的權力,可在所謂「康乾盛世」,這些權力卻被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在這些英國人以前的中國觀中,中國是由開明的皇帝、溫良的官員治理,萬千子民生活在祥和的環境中,可眼見的事實一下子粉碎了他們之前對中國的敬意與好感。  英國人對中國人的冷漠、缺乏人道主義關懷和公共觀念也大為驚愕。使團的船經過運河時,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河中,「雖然這一帶有不少船隻在行駛,卻沒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裡掙扎的人」,最後英國人勸說自己船上的人開過去救援也得不到響應。  英國人在他們記述中也有分析:「其錯當在於政治制度,而不在於民族的天性或氣質……就現政權(清)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高壓手段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完全由朝廷的意識形態所左右,幾乎完全處在朝廷的監控之下。」而馬嘎爾尼對當時滿清政權的結論之後變得廣為人知:「這個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狀態,嚴格地說是一小撮韃靼人對億萬漢人的專制統治。」他後來成為主張用武力「教訓」中國的主戰派也緣於此。英國副使斯當東編輯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也說:「中國不是開明的君主制,而是在靠棍棒進行恐怖統治的東方專制主義暴政的典型。中國不是富裕的國度,而是一片貧困的土地,不是社會靠農業發展,而是社會停滯於農業。」
推薦閱讀:

中國四大著名皇陵
477.中國結——立體小象編結分享
阿爾山不是山,卻美過中國任何一座山!
人民性 | 反對蔑視華人,中國人也要有種族敏感性
中國式人情世故:開國皇帝喜歡殺功臣的玄機(圖)

TAG:中國 | 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