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石頭記》入門鑰匙之一:《石頭記》即「明史」

  國學大師蔡元培先生在《紅樓夢索隱》中指出:「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

  「新紅學」的奠基人胡適卻在《紅樓夢考證》中說:「研究這部書的人都走錯了道路……只做了許多《紅樓夢》的附會!」並譏諷蔡元培先生「猜笨謎」,說:「假使一部《紅樓夢》真是一串這麼樣的笨謎,那就真不值得猜了。」

  胡適認為《石頭記》「不值得猜」,他真的這麼牛嗎?到底誰走錯了道路?我們通過破解《石頭記》中的謎語,來回答這個問題。

  《石頭記》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寶琴將素習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迹為題,作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作者明確告訴我們薛寶琴所作的是謎語詩,但並沒有給出謎底,只是說:「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我們先解讀「薛小妹新編懷古詩」的第一首,看看究竟是不是「不值得猜」。

      赤壁懷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謎底:(1)「明史」 (2)清初「文字獄」

  解讀

  此詩不通。

  「赤壁」,即位於湖北赤壁市西北長江南岸的赤壁山,是著名的古戰場。三國時諸葛亮和周瑜曾在這裡火燒曹營,大敗曹操。

  宋代蘇軾也有「赤壁懷古」詞一首,其開頭便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薛小妹卻道:「赤壁沉埋水不流。」赤壁只是座小山,別說「沉埋」了,即使將它扔到江中,也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如果說這裡指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沉埋」在赤壁邊的水裡,但又哪來的載名姓的「空舟」呢?注意不僅是「沉」,還有「埋」!而且達到了使「水不流」的程度。

  如果硬說就是還有「空舟」,那麼後面的「喧闐一炬」又燒的是什麼呢?聯繫上下句看只能是「空舟」,誰沒事幹又效顰諸葛亮周瑜把「空舟」給燒了呢?如果將「喧闐一炬悲風冷」這一句往前提,那麼「喧闐一炬」之後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便「沉埋」了,但卻留下了「空舟」,難道周瑜的一把火借著諸葛亮的東風,專燒人不燒船么?難道「喧闐一炬」之後,「檣櫓」並沒有「灰飛煙滅」?

  「薛小妹」為什麼作此不通之詩呢?且莫管她,作者的目的也並不在此。既然她明言這是謎語,我們便來猜謎。

  (1)「赤壁沉埋水不流」,「赤壁」,可以理解為「朱姓王朝」,即明朝;「沉埋」,入土,成為歷史;「水不流」,不再延續。那麼「赤壁沉埋水不流」一句可以解讀為:明朝已經滅亡。這是一種思路。

  「徒留名姓載空舟」,記載已亡明朝之「名姓」的能是什麼呢?史書也,可以稱之為「明史」。所謂「空舟」,「書」也;「載」,記載也。

  但這樣解讀能說得過去嗎?我們來驗證一下。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明末清初,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東林黨人物叫錢謙益,人稱「兩朝領袖」,精於史學,立志修「明史」。明末,錢謙益曾撰修《歷朝實錄》,存放在北京太液池畔的「蕉園」,後李自成火燒明皇宮,「蕉園」也沒能倖免。清初,錢謙益又收集了完備的明代史料,編寫了達二百五十卷的明史稿,藏於自家藏書樓「絳雲樓」,後也毀於一場大火。錢謙益曾嘆曰:「烏乎!甲申之亂,古今圖籍書史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小劫也。」他認為:「漢晉以來,書有三大厄。梁元帝江陵之火,一也;闖賊入北京燒文淵閣,二也;絳雲樓火,三也。」又在《蕉園》一詩中寫道:「蕉園焚稿總凋零,況復中州野史亭。」他把存放在蕉園內的《歷朝實錄》叫正史,把存放在絳雲樓中的明史稿叫野史或半野史,而絳雲樓又叫「半野堂」。【一說在半野堂之後。】所以他所編修的明史,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已經在「喧闐一炬」中化為了灰燼。

  謎面可以解讀為:

  明朝已不再延續,成為了歷史,只留下許多名姓記載在明史里。記載無限大明「英魂」的明史又被大火所燒毀,只有在冷風中悲嘆了。

此謎謎底為:「明史」。

  「絳雲樓」在清初可是名聞天下,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就曾居住於此。如此一來,由「明史」牽連出「蕉圓」和錢謙益,錢謙益又牽連出了柳如是。柳如是乃秦淮八艷之一,是否會牽連出「秦淮八艷」呢?【半里伏線。黃硯堂】

  但如此就得出「明史」的結論,似乎不大可靠;況且和「火燒赤壁」相比,這兩把火似乎也不夠「喧闐」。但哪裡還有可以和「火燒赤壁」一較大小的「喧闐一炬」呢?

  (2)作者由「赤壁懷古」,牽連出了「明史」。說到「明史」,就不得不提及清初的一大文字獄冤案,叫「庄氏明史案」。

  「庄氏明史案」:明末宰相朱國楨,退休後著有《明史》稿一部,清兵入關後,朱氏後人將書稿賣給富戶庄氏,庄氏又請人將明末崇禎一朝歷史補上,並請人整理、潤色、作序,命名為《明史輯略》,作為庄氏自己的著作出版。該書在提到明朝在遼東與滿人交戰時,仍用明時習慣用語,用明朝年號;稱清先祖和清兵為「賊」,對清室先世直呼其名,不加尊稱,等等,這就構成「詆毀清朝」的「十惡不赦」的大罪。凡參加庄氏《明史輯略》整理、潤色、作序的人,及其姻親,無不被捕,每逮一人,則全家老小男女全部鋃鐺入獄。與此書相關的寫字、刻板、校對、印刷、裝訂、購書者、藏書者、讀過此書者,莫不株連。入獄者2000餘人,審訊後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遲處死。一時人頭落地,血肉橫飛。依清律,各犯之妻、妾、媳、女及15歲以下之子、侄、孫等沒官為奴及徙邊者無數。這是清朝一宗大案,發生在康熙二年。「庄氏明史案」開了清代文字獄的先河,此後雍正、乾隆,一代比一代殘酷。文字獄泛濫,使知識分子動輒得咎,人人自危。龔自珍詩的兩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道盡知識分子恐懼悲涼的心態。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文字獄頓興,學者漸惴惴不自保,凡學術之觸時諱者,不敢相講習。」這些,對中國的歷史影響都十分深遠,是造成中國積弱貧窮落後的重要因素。【摘自李凌「評對中國帝王的隱惡溢美」。】

  作者由「赤壁懷古」,牽連出了「明史」,又由錢謙益所修的「明史」,包括「正史」、「野史」、「半野史」,都已在「喧闐一炬」中化為灰燼,牽連出焚燒「明史」的「喧闐一炬」。什麼才是真正的「喧闐一炬」呢?當然是滿清的「文字獄」了。在「庄氏明史案」中,滿清的文字獄夠得上「喧闐」了吧?但這還只是滿清文字獄的開始。

  所以此謎還暗含著另一個謎底:滿清「文字獄」。

謎面可以解讀為:明朝已經滅亡,只留下「名姓」記載在「明史」里。滿清的「文字獄」不僅燒毀了「明史」,還造就了無數編修「明史」的「英魂」,只有在冷風中悲嘆了。

  謎底:(1)「明史」 (2)滿清「文字獄」

  滿清一面殘酷禁焚明朝人所修撰的「明史」,一面又組織人員,自己纂修起了《明史》。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轉年即順治二年,御史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得到了清廷認可。其後,大學士馮銓、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揭開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後定稿,進呈刊刻。《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後歷時九十四年。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康熙年間修《明史》者,可謂人才濟濟。有當時的著名文學家朱彝尊、尤侗和毛奇齡等人。但出力最多的是清初著名史家萬斯同。這裡,應當提一提我國史學史的一段公案。原來,明清之際,有一些明朝遺臣和反清志士十分重視明史的研究。傑出思想家黃宗羲曾編《明文海》四百多卷,並著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卷;顧炎武也輯存有關明朝史料一兩千卷。清朝統治者入關後,為籠絡明朝遺臣、社會名流,曾有意開博學鴻儒科。黃、顧等人雖堅持不肯與清廷合作,但為著保存明朝真實史跡的目的,仍派出了得力助手參與明史的編纂。黃宗羲的得意弟子萬斯同,便是當時被委派參加明史的編撰人之一。黃宗羲覺得修《明史》,事關忠奸評判和子孫後世的大業,有萬斯同參加,可以放心。便動員萬斯同赴京,並在贈別詩中以「四方身價歸明水,一代奸賢托布衣」相勉。黃宗羲的兒子、顧炎武的外甥,也都參與其事。這樣,就相應地保證了明史的質量。萬斯同是一位出色的史學家,清初著名學者錢大昕曾評論他:「專意古學,博通諸史」,熟於明朝掌故,對自洪武至天啟的「實錄」,皆「能暗誦」,了如指掌。他先後編寫和審定兩種明史稿,各有三百和四百多卷。因此,可以說,《明史》的初稿,在萬斯同時代已基本上完成了。

  《明史》的確有不少長處。首先,它體例嚴謹,敘事清晰,文字簡明,編排得當。史評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曾將遼宋、金、元諸史和《明史》作了比較,認為「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其次,《明史》的史料較為豐富。當時可資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實錄」而外,尚有邸報、方誌、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朱彝尊修史時《上總裁第二書》中說,僅各地的方誌藏於國家圖書館者,即達三千餘冊之多。此外,如明人王世貞著述的《錦衣志》、《中官考》等,都對明朝特務統治和宦官之弊有系統地作了介紹。這些,都使明史的修撰者們較之各朝修官史者,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第三,《明史》有些地方持論公允,也能秉直書寫。如對袁崇煥被清太宗設反間計殺害一事,以及熊廷弼的功罪問題的記載,都很有參考價值。第四,《明史》在體例上有新的創造,在列傳中專列了「閹黨」、「流賊」和「上司」三目。宦官專政為明朝一代歷史的重大問題,《閹黨傳》記載了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宦官黨羽禍國殃民的罪行。

  但清初所修《明史》,也隱沒了不少歷史事實,其所隱沒者有二:一是隱沒清未建國前曾臣於明;二是隱沒清入關後南明諸朝廷存在之事實。

  建州女真於明代入朝進見、上貢、襲替、改授及與周邊之關係活動甚多,但此均清朝發祥後為明朝之臣的明證,為清廷所諱,因此在《明史》中不但不許見建州女真,而且凡是「女真」皆在所諱,「於是女真之服而撫字,叛而征討,累朝之恩威,諸臣之功過,所繫於女真者,一切削除之」。凡明朝文武諸臣,曾為督撫鎮巡等官者,皆削其在遼之事迹。如王翱、李秉、趙輔、彭誼、程信等人,《明史》中均各有傳,但其於建州有撫治或征討之績處,《明史》中均略去不述,間有一二語涉及,則不指明為何部落,以何原因啟釁,其史實真相,無從觀看。凡是明朝人中所長而必書之事在於建州者,則《明史》中削其人而不為立傳。如顧養謙、宦官亦失哈等,因生平活動不可離遼東及建州之事,《明史》中遂無傳。自古以來,凡於易代之際,以後代修前代之史,關係到新朝與舊朝之處,難免沒有曲筆。但是一般來說,大都相涉年代不多,其掩飾之處,讀史者也能意會其中緣故,從未有如明朝與清朝這樣關係始終,「一隱沒而遂及一代史之全部」者。

  《明史》中另一掩飾之處,則為南明諸帝。自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克北京,隨後清軍入關,明朝即亡。幾乎與清軍入北京同時,南京建立弘光朝廷,此後又有隆武朝、紹武朝、永曆朝及魯王監國。永曆帝朱由榔於康熙元年(1662)為吳三桂所殺,或以為此系明亡之時。而孟森先生作《明史》末述《南明之顛沛》,最後有云:「十一月辛卯(十六日),魯王殂於台灣,明亡,時為清康熙三年(1664)。」則此距崇禎之亡,又二十年矣。此二十年南明之史,《明史》亦予隱諱,不承認其帝號,而將其事記述於諸王傳中,以示其仍為諸王而非帝統。

說到清初修史之諱,順便可以略述清初之文字獄。清初著名文字獄,一為庄氏史案,罹禍者至七十餘人,死者剖棺銼屍,生者延頸就戮,妻孥極邊充軍為奴。而觀其原書,涉及清室並未有過分訕謗之語,惟於清兵入關之事,直書為「夷氛」、「夷寇」,於「奴酋(努兒哈赤)」名號,跡未加避諱。而於李成梁傳中,稱努爾哈赤為成梁所豢養:「已而並殺教場及他矢於阿台城下。他矢子即清太祖也,以幼得不死,留置帳下。」此為清廷所最忌諱之事,庄氏及諸修史之人因遭大禍。此為涉及清入關前史事之文字獄。涉及南明諸帝的著名文字獄有戴名世《南山集》獄。戴名世,清康熙間進士,官編修。留心有明一代史事,網羅散佚,走訪明季遺老,考求遺事。著《南山集》,用南明永曆年號,以存明朝統緒,為左都御史趙申喬所劾,論斬。凡為《南山集》作序者,如方苞等人,均獲株連,達數十人之多。此則為清初又一文字獄大案。由此可知清廷這兩大避諱是觸及不得的。史官豈敢冒殺身之禍而必書其實?即使有此董狐之風,以清初文禁之嚴,又豈能留隻字於官修史書之中?隱諱史實固然是《明史》一大缺失,又是必然結果。

  謝國楨於明清史籍所知博深,其評論《明史》缺失,共列五點,除「毀滅不利清廷之史實」外,尚有四大點:一是於明初事實記載不翔實。因清廷諱言明朝驅逐蒙古於漠北,亦猶如諱言建州女真於東北臣於明。又因史官為明末降清人士,對明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盡略而不願詳記。二是記建文之事,諱言建文出亡,主張焚於火,以示亡國之君無生之理。此亦出清廷之需。三是除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外,其餘農民起義,均只見於有關官員列傳之中,且極盡歪曲之能事。四是《明史》出於東南文人之手,於江浙文人尤其是東林黨人多立佳傳。自明嘉靖以後,內閣柄政大臣,多為東南縉紳所操持,一脈相承,當時謂之「傳衣缽」。《明史》對黨籍中人,言之刺刺不休,與其他方面人物相比,記述不均,因之是非亦難得其平。【摘自「百度百科」。】

滿清為什麼要將真實的「明史」給「喧闐一炬」了呢?因為它觸及到了滿清的忌諱。滿清又為什麼要自己組織編修「明史」呢?當然也是為了避滿清之諱。

  作者由錢謙益所修的「明史」都已付之一炬,包括「正史」、「野史」、「半野史」,牽連出「庄氏明史案」和「戴名世《南山集》獄」,即清初的「文字獄」,從而牽連出滿清的兩大避諱:滿清曾臣於明的事實及南明諸朝廷的存在。

就在滿清大興文字獄的背景下,當時有民族氣節的文人仍以修「明史」為己任,認為這是報答故國的一種方式,黃宗羲曾道:「國可滅,史不可滅。」他認為修「明史」,是「事關忠奸評判和子孫後世的大業」。但直面滿清的「喧闐一炬」,怎麼才能修撰一部既代表漢族人的觀點,又能避開滿清文字獄而得以流傳於世的「明史」呢?於是偉大的《石頭記》誕生了。

  《石頭記》就是一部「明史」。其時滿清當政,即使是滿清篡修的隱諱史實的「明史」,也得稱之為「正史」。所以,作者將《石頭記》定義為「野史」,但卻是一部真正的「明史」。

  戚蓼生序云:「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遷乎?然吾謂作者有兩意,讀者當具一心。」【「盲左、腐遷」指作《左傳》之左丘明、作《史記》之司馬遷。黃硯堂】戚蓼生真乃「個中人」也。而第十二回的「賈天祥正照風月鑒」,脂硯齋則更明點《石頭記》就是「野史」。

  話說賈瑞迷戀鳳姐,「未免有那指頭告了消乏等事」,「不覺就得了一病」,「不能支持,一頭睡倒」,「百般請醫治療」,「也不見個動靜」。「那賈瑞此時要命心勝,無葯不吃,只是白花錢,不見效。」「忽然這日有個跛足道人來化齋,口稱專治冤業之症。」

  原文

  那道士嘆道:「你這病非葯可醫!我有個寶貝與你,你天天看時,此命可保矣。」說畢,從褡褳中【庚辰雙行夾批:妙極!此褡褳猶是士隱所搶背者乎?】取出一面鏡子來【庚辰雙行夾批:凡看書人從此細心體貼,方許你看,否則此書哭矣。】——兩面皆可照人,【庚辰雙行夾批:此書表裡皆有喻也。】鏡把上面鏨著「風月寶鑒」四字【庚辰雙行夾批:明點。】——遞與賈瑞道:「這物出自太虛幻境空靈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辰雙行夾批:言此書原系空虛幻設。】【庚辰眉批:與「紅樓夢」呼應。】專治邪思妄動之症,【庚辰雙行夾批:畢真。】有濟世保生之功。【庚辰雙行夾批:畢真。】所以帶他到世上,單與那些聰明俊傑、風雅王孫等看照。【庚辰雙行夾批:所謂無能紈絝是也。】千萬不可照正面,【庚辰側批:誰人識得此句!】【庚辰雙行夾批: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雙行夾批:記之。】要緊,要緊!三日後吾來收取,管叫你好了。」說畢,佯常而去,眾人苦留不住。賈瑞收了鏡子,想道:「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試試。」想畢,拿起「風月鑒」來,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個骷髏立在裡面,【庚辰雙行夾批: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賈瑞連忙掩了,罵:「道士混賬,如何嚇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麼。」想著,又將正面一照,只見鳳姐站在裡面招手【庚辰側批:可怕是「招手」二字。】叫他。【庚辰雙行夾批:奇絕!】賈瑞心中一喜,盪悠悠的覺得進了鏡子,【庚辰雙行夾批:寫得奇峭,真好筆墨。】與鳳姐雲雨一番,鳳姐仍送他出來。到了床上,「噯喲」了一聲,一睜眼,鏡子從手裡掉過來,仍是反面立著一個骷髏。賈瑞自覺汗津津的,底下已遺了一灘精。【蒙側批:此一句力如龍象,意謂:正面你方才已自領略了,你也當思想反面才是。】心中到底不足,又翻過正面來,只見鳳姐還招手叫他,他又進去。如此三四次。到了這次,剛要出鏡子來,只見兩個人走來,拿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庚辰雙行夾批:所謂醉生夢死也。】賈瑞叫道:「讓我拿了鏡子再走!」【庚辰雙行夾批:可憐!大眾齊來看此。】【蒙側批:這是作書者之立意,要寫情種,故於此試一深寫之。在賈瑞則是求仁而得仁,未嘗不含笑九泉,雖死亦不解脫者,悲矣!】——只說了這句,就再不能說話了。旁邊伏侍的賈瑞的眾人,只見他先還拿著鏡子照,落下來,仍睜開眼拾在手內,末後鏡子落下來便不動了。眾人上來看看,已沒了氣,身子底下冰涼漬濕一大灘精,這才忙著穿衣抬床。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庚辰雙行夾批:此書不免腐儒一謗。】若不早毀此物,【庚辰雙行夾批: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於世不小。」【庚辰雙行夾批:腐儒。】遂命架火來燒,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庚辰雙行夾批:觀者記之。】正哭著,只見那跛足道人從外跑來,喊道:「誰毀『風月鑒』,吾來救也!」說著,直入中堂,搶入手內,飄然去了。

  【黃硯堂註:

  1、紅字是通稱「脂硯齋」的批語,其中大部分是作者自批。作者自批的部分,是《石頭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他批語才是真正的批語,現姑且全部照錄,以後再分辨之。

  2、《紅樓夢》加上作者自寫的批語就是《石頭記》;倘若去掉批語,《石頭記》就又變為了《紅樓夢》。

  3、前面的「庚辰」、「蒙」,還有以後會出現的「甲戌」等,都指版本,《石頭記》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所以標明批語出自哪個版本。「眉批」,指寫在書眉或文稿上方空白處的批註;「側批」,指寫在文字側旁空白處的批註。】

  賈代儒要毀「風月寶鑒」,卻為什麼要「架火來燒」呢?燒得了嗎?奇哉怪也!但脂硯齋馬上就告訴了我們原委:「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

  「兩面皆可照人」的「風月寶鑒」究竟是什麼「寶物」呢?脂硯齋說得乾脆明了,「風月寶鑒」就是一部「野史」,是一部書。是一部什麼書呢?脂硯齋對這面「鏡子」批道:「凡看書人從此細心體貼,方許你看,否則此書哭矣。」明點此書乃《石頭記》也。又道:「此書表裡皆有喻也。」指出此書比較奇怪,和「風月寶鑒」「兩面皆可照人」一樣,正反都可以讀。「風月寶鑒」的正面是「鳳姐」,「鳳姐」是誰呢?「紅樓人」也,代指《紅樓夢》;反面是「骷髏骨」,「骷髏骨」是誰呢?歷史人物也,代指「明史」。為什麼將《石頭記》寫成正反兩面呢?當然是為了躲避滿清的「喧闐一炬」。真正的「明史」為滿清所忌諱,那麼就將「明史」改寫為《紅樓夢》,以「避」滿清之「諱」,此乃避諱之法也。【重要。記清。】

  「風月寶鑒」就是一部書,這也是「賈代儒」要「架火來燒」的原因。「此書不免腐儒一謗!」因為有人痴迷「紅樓人」而不能自拔,腐儒們便大罵《石頭記》是「妖鏡」,認為「若不早毀此物,遺害於世不小」,竟然要將其付之一炬!完全不明白《石頭記》是「不可毀」之「明史」!

  《紅樓夢》曾被當作「淫書」而大遭禁焚,想起來只有苦笑,世上之「腐儒」何其之多也!

  「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誰叫你們讀《紅樓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只迷戀「紅樓人」,拒絕「骷髏骨」,怎麼能怪《石頭記》呢?!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作者就這樣把《石頭記》的入門鑰匙交到了我們手上。

  作者道:「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

  脂硯齋也亦步亦趨地跟著道:「誰人識得此句!」又道:「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記之。」

  要讀「明史」,必須讀《石頭記》的反面,【看後文方知「反面」讀法。】而不能受「紅樓人」的誘惑,只讀《紅樓夢》。否則便會「自覺汗津津的,底下已遺了一灘精」,「如此三四次」,就會「只見兩個人走來,拿鐵鎖套住,拉了就走」。

  還有人敢讀《紅樓夢》嗎?有!不僅有,而且大大地有。【「紅樓夢中人」正大受追捧便是明證。】胡適連「賈瑞」都不如,不僅不知「紅樓掩面人」就是「青冢骷髏骨」,而且拒絕「猜笨謎」,也就是完全不承認《石頭記》有「反面」。「賈瑞」還照過一次反面,只是因迷戀「紅樓人」而不能自拔;胡適則一邊叫著「不值得猜」,一邊流著哈喇子,直接一頭扎進了「紅樓人」的懷抱,並「遺了一灘精」,即所謂「新紅學」。脂硯齋道:「正面你方才已自領略了,你也當思想反面才是。」但胡適的徒子徒孫們卻置若罔聞,追隨著胡適「如此三四次」,於是便有了「冰涼漬濕一大灘精」,即如今之所謂「紅學」。

後曹雪芹於逗紅軒中披閱「風月寶鑒」半載,又苦思一年,增刪五次,居然效顰【似改為「剽竊」更妥當。黃硯堂】薛小妹,最終也作得懷古詩一首,專道這「紅學」的好處:

      逗紅軒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因其太過貼切,不禁效顰林黛玉為之一大哭。【如此就得意忘形,行此「剽竊」之事,「此書不免腐儒一謗」。黃硯堂】

文章引用自:
推薦閱讀:

無量壽經菁華  (第一集)  1996/9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32-0001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集)
太極武當 第一集:有形無形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三)第一集 凈空法師

TAG:石頭 | 鑰匙 | 明史 | 入門 | 第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