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找醫生,大病要找自己

老師講他拜訪賈老的經歷,賈老八十多歲,生活自理,眼不花,耳不聾,背不駝。不是醫生卻有著醫者的胸懷,不入佛門道家,佛道的見識卻相當深刻。

老師說他拜訪賈老最大的收穫是從所未有的淡定。

賈老說,見過人世間種種,若失去了心頭的淡定,一切都不再受用。

老師問賈老說,遇到治不了的病怎麼辦?

賈老從容地說,小病找醫生,大病要找自己。

有句話叫「小病從醫,大病從死」,誰都會經歷過生老病死,要是能看淡生死,那大病小病,早衰晚衰,都不算是什麼了。

賈老句,你一天要看多少病人?

老師說,曾有術士給我算說,一排長凳三十六人最宜。現在經常都超出這個數目。

賈老笑著說,在我看來,你每天每年都在看兩個病人。病有千般,不離陰陽。人有萬種,總是名利。《傷寒論》上說:「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為名利是務。」 看來看去,不是名病就是利病,治名利病比治身體病重要些。

聽了後,也警醒不少。學醫的人都知道《傷寒論》,都會用到裡面的方子,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傷寒論》的序言讀懂讀透呢?張仲景當時就在悲嘆:「趨世之士,馳盡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張仲景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感傷的是人心的淪喪,以及世風的難救。

老師說,看最多的病人就是年輕時,長期身體透支過度。現在醫療保健應該說是相當好的,病卻越來越難治。經常有五六十歲的人來找我開壯陽酒,有顛倒晝夜臉上長滿痘的人來找我開美容方,有三高卻經常應酬於歌舞廳的老闆來找我開降三高的葯,甚至還有常年喝酒抽煙的病人來找我開清肺護肝的中藥,甚至還有父母買著油辣條給小孩子一邊吃一邊找我治療食積……

賈老說,他們會病,是因為他們被身體的慾望牽住,來找醫生,是因為恐懼死亡。追求的東西,距原本安定生活的方向越來越遠。年輕人都很迷糊,等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有些清醒了,才知道所做皆非,虛度光陰。

老師又說,來任之堂看病的很多病人都不容易,有些找遍全國名醫,眼神里充滿焦急恐懼與不安。我可以肯定這眼神裡面病痛不會超過三成,另外七成都是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

賈老說,境由心生,心靈是引導身體的。心扭曲恐懼,身體就隨著扭曲恐懼,小病變大。心淡定從容,身體就跟著淡定從容,重病變輕。

生病的人比平常人更要淡定。

賈老繼續說道,醫生要修口,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任何物質的幫助都比不上一顆真心的關懷。

做醫生最大的能耐不是斷病人生死,而是即使面對死亡,也能讓病人心平靜下來。自然界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植物只要保護好自己的根,在冬天霜雪過後,來年的春天依然能抽出嫩芽,夏季仍然能枝繁葉茂。人啊!能保持住自己不生不滅的元神,那麼肉身的腐朽,不過跟草木一春一秋一樣,又有什麼可懼的呢?

賈老說,種地的農民知道有來年,就會留下來年播種的谷。人們若知道有來生,那就會修來生的福,且修福去吧!

賈老說學醫的人都應該讀《無常經》這部經典,裡面有看破放下淡定從容的智慧。不妨來看這句偈: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苦。

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

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

未嘗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在佛學中,「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經典《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

所謂「相」,即是我們平日生活中所見識到的諸事物之表象。指事物之相狀,表於外而想像於心者。大乘義章三本曰:「諸法體狀,謂之為相。」唯識述記一本曰:「相謂相狀。」法華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花是相,草木是相,男女是相,美是相,丑是相。所謂相由心生,即是闡述了一種超脫的唯心主義哲學,《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說的是世上景象,不過光影;愛恨情仇,都是妄念。之所以見相,是由於心中有相。如來說勿著相,也就是讓弟子們不要為塵世間的幻象所蒙蔽,應當一心求解脫,求大同,求真理。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相由心生即是說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面相,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作為,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

流傳甚廣的裴章的故事便是如此。《四庫全書》(康熙版)中關於看相的內容有這樣論述,如「七尺之軀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另有:「未相人之相,先聽人之聲,未聽人之聲,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觀人之心」。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說,每個人的面相都反應著其相對應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比如一個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的人,其通常在相學中都天庭飽滿、紅光滿面、神采奕奕。相反,一個身體有病,或者苦惱憂愁的人通常愁雲密布、眉頭緊鎖,其多半是很難有順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為心相,即相由心生。

萬物表象都由心念所生,萬象皆虛,唯真理藏於心中。心善則相善,心惡則相惡。

境隨心現:確切地說是「境隨心轉」,此處的境,不單指環境,更指境遇。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及境遇會隨著心境的轉變而轉變。 佛語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又說:「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應觀法界性,萬物唯心造。」更有「即心是佛」這一禪語。要明白心性的重要。而境隨心轉也是在強調心之重要。

保持好的心情,凡事樂觀處之。即使遇到生活中的困難也不心生厭戾之氣。如果不珍惜所擁有的事物及人,粗暴的對待,很快好的事物和人也會消失和離開。友善的對待他人,也會得到相應的對待。反之亦然。多做好事好行義舉,在幫助他人時是可以獲得身心快樂的。故而心性有好與不好兩面那麼境遇也會隨之而改變。

《華嚴經》講十種身,十種身實在說是在一身顯示十種德能、德行。身體是個形相,形相是外表,有外一定有里,因為外表的形相是由內心變現出來的。世俗人所謂富貴人有富貴相,貧賤人有貧賤相。由此可知,佛一定有佛相,菩薩一定有菩薩相,這是從外表上說。真正有智慧、有學問的人,見相就是見性,見相沒有一樣不透徹。我們的點點滴滴都顯示在外,有智慧、心地很細的人觀察入微,從大相就能見到一個人的心愿。

在古典文學、詩詞里,見到一些文人羨慕出家人,在他們想像當中,最好的環境都被出家人居住了,世法講風水,風水絕佳之處都被出家人佔有了。乍聽很有道理,因為自古以來的叢林寺院、道場,確實都是最好的風水,最好的修心養性生活的好環境,真正是山明水秀。即使到今天,這些寺院年久失修,可是山川的靈氣依在。我們稱靈氣,外國人說磁場。這是什麼道理?境隨心轉。心地真誠、清凈、慈悲的人居住的地方,環境自然轉變,這就是所謂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沒有福的人無法在福地居住,即使能住得下來,那個福地也慢慢起變化。

風水沒有一定,是隨心所轉,所謂「境隨心轉」。所以,佛教導人不要注重居住環境,要著重在心地。心好,相好、身好,居住的環境一定好,佛說的是真話、是真理。心地好,任何環境都好;地藏菩薩心地好,住在地獄都是福地。

來源於 任之堂主人


推薦閱讀:

大病自救48法
手腳總是出現麻木感? 當心是這些大病的徵兆!
一個小動作養護五臟六腑!每天一次,小病不犯,大病不來!
在中國,大病足以摧毀任何一個中產階級
健康視點:「風團」非大病,癢來真要命

TAG:醫生 | 自己 | 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