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中國不曾發生大規模宗教衝突 | 社會科學報
??社科報 談宗教
原題:卓新平:從宗教和諧角度推動社會發展
作者: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
本報記者 汪仲啟
◤近日,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接受本報專訪。不可否認的是,宗教作為非常重要的人類文明現象和存在方式,依然呈現出多彩的的面貌。
但近年來,「伊斯蘭國」的興起,歐洲的中東難民事件和巴黎暴恐襲擊事件的發生,我們看到,無論是輿論還是知識界,似乎都對全球宗教問題施以了更大的關注。在中國,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呢?
關於宗教的統計記者:前不久,隨著所謂「伊斯蘭國」的興起,歐洲的中東難民事件和巴黎暴恐襲擊事件的發生,我們看到,無論是輿論還是知識界,似乎都對全球宗教問題施以了更大的關注。目前,宗教信仰在全球的分布大體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卓新平:世界上信教人群的規模,目前還沒有精確的統計,但總的來說,宗教信仰無論地域還是人群的分布都是非常廣泛的。宗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類文明現象和存在方式。
世界宗教分布圖
根據美國皮尤中心關於2010年世界信教人數的報告統計,約68.9億人口中,各種宗教信徒約有57.7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84%,無宗教隸屬人數約11.26億。其中,基督徒為21.7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32%;伊斯蘭教徒1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23%;印度教徒1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5%;佛教徒4.88億,佔世界總人口的7%;猶太教徒14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0.2%;其他宗教徒58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1%;另外還有世界不同地區的民間宗教信徒約4.0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6%。
這一報告宣稱在中國大陸現有基督教徒6841萬,穆斯林2469萬,印度教徒2萬,佛教徒2.44億,民間宗教2.94億,猶太教1萬,其他宗教908萬;共有宗教信仰者6.4億;無宗教隸屬7億多人。這種說法顯然過於誇大中國宗教信仰者人數。而根據1997年中國宗教白皮書的統計,我國13億人口中,各種宗教信徒約有1億人。還有一些未發布的統計表示,中國的宗教信徒有3億多,其中佛教徒2億多,民間信仰1億多,基督教徒3千萬左右,道教徒1千多萬,等等。
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記者:從統計數據來看,相比於宗教信仰的全球分布,中國的信教群眾的比例似乎相對較小。這是否能夠說明,宗教問題對我國的影響也會相對小一些?
卓新平:確實,目前中東地區民族、宗教的情況頗為複雜,其中涉及民族衝突的有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衝突,庫爾德人、土庫曼人、土耳其人等民族亦不同程度地捲入到衝突之中;而相關宗教則包括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衝突,以及伊斯蘭教內部教派如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衝突,近來發展迅猛的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也有複雜的教派背景,這不僅使中東地區戰亂頻繁,也讓整個世界難以安寧。
中國不曾發生類似中東地區那種大規模的宗教衝突,在廣大內地,人民群眾對宗教的感受也是比較平和的。這和我國比較科學有力的宗教管理也是分不開的。
但是,我們不可忽視宗教問題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潛在影響。概括而言,宗教問題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影響到我國的政治社會安全。
首先,跨境民族的民族宗教認同意識可能減弱對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其次,以宗教作為民族核心價值及民族文化的民族可能會增強對其宗教發源地的凝聚力,出現離心和異化跡象。
再有,民族分裂勢力會以民族、宗教方式加強對我相關民族地區的滲透,民族分裂亦可能以其民族宗教信仰為掩護或借口,這方面比較突出的,如在一些信奉伊斯蘭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的民族地區。
而且,民族分裂、宗教離心發展會得到境外相同民族或相同宗教的國度或地區相關勢力或明或暗的支持,特別要關注的是包括來自中亞、南亞、中東等地的滲透及影響;這在我國新疆、西藏等地區也有典型表現,因而使民族宗教問題的妥善解決與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密切關聯,也使得這些地區反滲透、反分裂的任務更為艱巨。
另外,民族宗教問題的發生及惡化之中會有大國的干預及推波助瀾,如歷史上中東問題、南亞問題(印巴衝突、斯里蘭卡問題等),以及中國的西藏問題都與英國的殖民歷史及其遺留問題相關;而大國插手干涉會以民族獨立、宗教自由、保護人權等為借口。
記者:由於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中東地區——持續不斷的流血衝突和社會動亂,以及時不時發生在發達國家的恐怖襲擊事件,伊斯蘭教似乎正承受著某種不好的名聲,對之有著不理性、封閉,甚至多有暴力行為發生等誤解。
在西方甚至有人擔心,隨著穆斯林的高生育率及其移民,有可能最終「佔領」歐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這些觀點不可避免會傳入中國,甚至影響普通中國人對伊斯蘭教的看法。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卓新平:伊斯蘭教在我國舊稱為回教、天方教或清真教,教徒通稱為「穆斯林」。其實,伊斯蘭的本義為「和平」、「順從」,穆斯林也指「順服者」。伊斯蘭教並非天然就是主張暴力者,其「中道思想」、「中間主義」乃是主流。
宗教極端主義在其他宗教中也不鮮見,比如基督教也有原教旨主義;甚至被普遍認為非常和平、與世無爭的佛教也有極端主義,也有暴力現象,比如近些年在斯里蘭卡、緬甸等地出現的民族宗教衝突也使佛教捲入其中,而且同樣也運用了暴力手段。伊斯蘭極端勢力之所以如此受人關注,同它形成的全球影響恐怕脫不開干係。
其中的宗教極端主義集中表現為「聖戰」、「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等現象,並與民族分裂主義相結合,甚至出現了「伊斯蘭國」這樣的具有類國家結構的極端組織。這些極端勢力通過恐怖襲擊和暴力衝突表達訴求,並造成極大的國際影響,使得伊斯蘭教的突出問題受到了來自全球的特殊關注。
ISIS的野心
最近幾百年來,伊斯蘭教的發展確實非常迅猛,已經突破阿拉伯民族,向世界廣大地區擴散。現在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已經不是阿拉伯國家,而是印度尼西亞(約有2億穆斯林),其次是印度(約1.7億)、巴基斯坦(約1.6億),以及孟加拉國(約1.3億)。穆斯林人口在歐美國家也有較大增長。但這些人絕大部分是愛好和平的。
大約在7世紀左右,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唐朝。宋朝以來,其從陸地和海洋兩路傳入中國,如廣州的懷聖寺是中國最早的清真寺,這就是從海路進入中國的。到了元代,所謂「回回遍天下」,說明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分布已更加廣泛。但伊斯蘭教進入中國後,也同中國文化進行了有機融合,並沒有完全封閉。
比如,其中國化發展曾形成「門宦」制度,還有王岱輿、劉智等將伊斯蘭教義結合儒家的「中道」思想等。目前,中國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回、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塔吉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東鄉、撒拉、保安這十個民族之中,約有2100萬,大多數屬於遜尼派,塔吉克族與什葉派曾有著歷史關聯。
對中國來說,所要關注的不只是伊斯蘭極端主義,更要防範「泛突厥主義」。「泛突厥主義」這個概念是19世紀末土耳其國王阿布都里米提二世提出來的,到1913年被具體化為「突厥語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亞塞拜然族等都應該成為一個突厥民族國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國伊犁、烏魯木齊、喀什等地就曾出現「東突」思潮,1930年代南疆出現了分裂活動,1933年沙比提大毛拉甚至要在喀什建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但最終被回族武裝消滅。新中國建立以來,「東突」運動依然時隱時現,並和境外勢力有某種聯合。這種強調以突厥民族主義為主、伊斯蘭宗教為輔的分裂思潮更值得我們警惕。
崇拜·中國記者:另外,中國的宗教問題也有複雜的一面,一個主要的情況就是中國的宗教形態非常多樣化,不僅有官方承認的宗教,也有形形色色的民間宗教,甚至還有一些隱蔽的宗教、邪教等,針對這種複雜的現實,我們應當如何進行有效的宗教治理?
卓新平:我個人認為,中國宗教存在三大「板塊」,分別是「護持型」的「核心」板塊,主要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五大宗教;「自髮型」的「新生」板塊,也就是五大宗教之外的宗教和教派;「模糊型」的「邊緣」板塊,主要包括大眾信仰、民間信仰、神靈崇拜、英雄及領袖崇拜等,這方面的表現形式特別多樣化,如民間崇拜財神爺、灶王爺、關公、媽祖,甚至還有對古代孝賢、解放軍戰士的崇拜等。
對於「護持型」的「核心」板塊,由於它們是獲得國家政治支持的宗教,其存在合法性有明確的政治確認,可以說它們實際上代表著「國家宗教」,雖有五教之多卻體現出統一的「國家」意識,在強調政府權威的「一體多元」中有其正統性和合法性。在國家的「護持」和「幫助」下,這些宗教體態完備、組織嚴密、網路齊全,在宗教地緣中佔據著核心板塊位置。一定程度上,這一板塊應歸屬於我們的政體,在中國宗教發展中起到領引作用。它們實際上代表宗教上的「中國形象」。
「自髮型」的「新生」板塊,則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除了獲得政府合法登記的五大宗教之外出現的其他宗教或其教派,其中有一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宗教形態。其特點是板塊分散,問題繁多,而其所謂「自發」也只是相應中國政體來說的,實質上卻有複雜的外界關聯、掌控和滲透。
在全球化時代,這些新生板塊往往反而會成為世界關注的核心和熱點,被當作中國的宗教問題來放大,甚至成為干涉我國內政的「突破口」。這些宗教有著分散性、演變性、隱蔽性等特點,在本土化與去中國化、宗教化與政治化、公開化與隱秘化、民族化與國際化、甚至「友」或「敵」之間撲朔迷離,深淺難測,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宗教領域的一塊「盲區」,我們對之應實施管理,依法加以收編或整合。
「模糊型」的「邊緣」板塊所涉及的「宗教」既有認識上的模糊,亦有實踐中的模糊。例如,當今中國社會的大眾信仰、民間信仰、神靈崇拜、英雄崇拜、領袖崇拜究竟是否算「宗教」或「宗教意識」,應該怎樣去認識和處理,人們在對「宗教」及「宗教性」的認識上難以達成共識,從而使得對這一板塊的管理也存在分歧和困難。
(本文有刪節,全文請見社科報1488期1版、5版)
推薦閱讀:
※315又來了,你所熟悉的它竟然是假的!
※芮成鋼案內情始末曝光 敲響社會權力腐敗警鐘
※翟學偉:「關係」與「社會資本」之辨析
※王志安是當官的嗎?
※和辛德勒齊名,與他合影的猶太人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