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經典
一、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十法1、孩子每天上學前,告訴他放學回家後要將一天所學的內容講出來。2、每天讓孩子在書桌前坐10分鐘。3、將孩子學習每科的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4、在孩子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開始前半小時或1小時定為孩子的學習時間。5、給孩子制定的學習目標放在「量」而不是「時間」上。6、讓孩子徹底放鬆地玩,然後認真地學習。7、當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學習上時,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學習。8、開始學習前,讓孩子整理一下書桌。9、飯前和飯後半小時不要讓孩子學習。10、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休息時,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而且最好讓孩子離開書桌。二、使孩子聰明的八條經驗1、開發孩子的智力。當孩子咿呀學語時,就教他正確的語言。2、從小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經常提出問題,讓孩子獨立思考解答。3、鍛煉孩子的記憶力。給孩子講完故事後,要讓孩子自己組織語言,進行複述。4、培養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有時父母故意做一些違反常規的小事,讓孩子來糾正。5、開闊孩子的視野。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長見識。6、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7、激發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父母應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絕不敷衍。8、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三、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逞強好鬥;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在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在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在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勾心鬥角;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在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在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在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在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關心他人。四、專家談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需要創新當前中國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最大的原因是中國家庭教育傳統的斷裂和失承。其實,家庭教育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繼承而不是創新,只要按照父輩教育我們的經驗來教育子女,就大致不會出錯。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所獲得的家庭教育經驗在今天已經無法參照。因此,當代中國的每個父母都在摸索。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家庭問題造成的,雖然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成年人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先得「吃藥」。因此,中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和社會必須回答的問題,更是每個家庭必須正視的問題。它需要每一個家庭來回答,需要每一個人來回答。教育在學校,素質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這道理就像是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學生素質提高的基礎和前提一樣。千萬個孩子就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對於成年人來說,沒有一種成功能夠彌補家庭的失敗,而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如果家庭瀆職,即使有再多的學校、社區工作站、心理諮詢室和勞動教養所,都將無濟於事。2、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是否只有「壞」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謂的好孩子並不需要呢?在接觸中我們發現,一些「好」孩子不敢將自己的問題袒露出來,他們不想因此破壞在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形象,他們活得很累。所以很多好孩子都成了兩面派,表面樂觀快樂,內心深處卻悲觀孤獨。天下哪有生來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師,更需要好的父母!3、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孩子觀我國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傳統教育中教化式、被動式的教育模式。在這種觀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國孩子的某些社會狀況和問題一直遺留了下來。兒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權利缺乏切實的保障,他們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和制度的保證,他們的心理品質養成、性格發展等需要,更為我們的教育所忽略。如今,社會急速變化的價值多元、信息開放的趨勢,越來越個人化的社會對其成員的要求,反襯出既有教育模式對孩子獨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責任感的培養等的不利。我們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當孩子的基本權利成為社會共識,並得到起碼的社會保證,我們才能期望他們身心健康地面對社會、進入社會,並對社會承擔起公民義務,對人類承擔起道義和責任來。4、九種錯誤家教模式你不能不知1、嘮叨式很多孩子說,一聽爸爸媽媽嘮叨就煩。這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忘家長們下決心丟掉,不許對孩子嘮叨。2、說落式嘮叨的同時就是數落。數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這些錯誤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能將孩子積極性撲滅。3、訓斥式動不動就訓斥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4、打罵式這種方式對孩子影響更不好,一定得取消。5、達標式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之間制定目標的,家長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很多孩子考試前情緒非常緊張,為什麼?壓力太大!考試前不要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孩子說不定會發揮的更好。面對好成績孩子可能自己不太滿意,覺得某幾處丟分太多,願意繼續努力,家長反而安慰孩子,這才是好狀態。6、疲勞式學校搞題海戰術,家長再額外增加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7、包辦式陪讀式孩子的學習你都替他操心到,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8、催促式很多孩子說,他本來準備做作業了,父母一催反而不想學了。小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本來你想干點事,別人一催,你可能就不願意幹了。小孩比你還稚嫩啊,你們成天這樣催,這是不可以的。9、操心式父母的面孔對孩子有最大的影響。一個很好的孩子回到家裡,面對的是一張數落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在家中從根本上就失去了樂趣。父母的這張臉有時候決定了一切。五、面對孩子,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尊重孩子的人格與人權1、要正確對待孩子,他們比我們強,不能簡單的把他們看做孩子!現在的孩子有他們自身的優勢。我們成年人看不懂的動畫片和漫畫,孩子們卻能津津樂道,給你講的明明白白。因此在這點上,我們都要向孩子學習,絕沒有歧視孩子的理由。2、原諒孩子的天真與稚氣。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天真的一面。對此,我們大人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去考慮問題。3、不要打罵孩子,要多表揚孩子打罵孩子是絕對不允許的。那是對孩子人格、心靈、尊嚴的粗暴踐踏與摧殘。相反,一句讚美的話可能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冰心老人說: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成長。這是說,要給孩子以自由,還孩子自由發展的權利。讓他們找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六、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1、建立快樂幸福的家幫助孩子找到持久快樂的方法之一就是我們做父母的自己要快樂。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好事就是自己成為一個知足快樂的人。生長在快樂家庭的孩子,長大後比一般人更快樂。其中部分原因可能與遺傳有關,但父母所創造的快樂環境也是孩子快樂的源泉。2、讓孩子在有意義的活動中感受快樂快樂最主要的來源是成就或創造的成果以及完成了有意義的活動。快樂隨完成某種成就的努力而產生。讓孩子參加遊戲,讓他在自己的活動和活動成果中體驗,從中得到對世界、對社會和人的信心和自信,得到對人寬容和忍耐的力量。在成功中,孩子得到快樂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力量和信心,有助於自我的肯定。3、對孩子的批評要恰當父母批評孩子的方法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孩子日後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應該恰如其分,不應該把幾處錯誤誇大成永久性的過失。父母應該具體指出孩子的錯誤及犯錯誤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錯誤是可以改變的,並知道從何處著手改變。4、不壓抑孩子的快樂快樂是一種基本情緒,人本性中就有快樂的成分。對於孩子的想法、興趣愛好,家長不要過分限制,不去壓抑孩子的天性。5、對孩子不要感情冷淡從小無感情體驗和感情依戀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對他人施以愛和同情,他們將生長成冷漠無情的性格,很少體驗快樂,難以與人相處,當然也就不會具有樂觀精神。不論父母的工作有多忙,都要盡量抽時間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不能把所有教育孩子的責任都依賴給其他人。6、教育孩子笑對失敗現在的孩子多是在溫室中長大的,經歷的風雨不多,一旦遭受挫折失敗,往往容易痛苦不堪。平常注意鼓勵孩子接觸各類事物,接觸的事多了,見多識廣,心胸自然就開闊,悲觀的思想便不容易產生了。孩子主動去做了,不一定成功,父母要激勵孩子,告訴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天下沒有哪個人未經歷過失敗,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走過來的。七、孩子需要「逆向」關懷1、該碰的釘子要碰。孩子年紀小,單純幼稚,假如家長處處都為他安排周到,他就不會真正了解這個世界,將來很可能會碰大釘子。2、該繞的彎路要繞。家長提供的捷徑他未必就買賬,即使走在捷徑上,他也不一定能安下心來,反而會對自己沒走的路充滿好奇。而且,沒有過程的結局,沒有挫折的成功,有什麼意義呢?3、該受的苦與累要受。要讓孩子知道一切幸福來之不易。否則他就不會珍惜它,理解它,導致身在福中不知福。4、該動的腦子要動。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應該給他們一定的空間,既可以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又可以讓他們懂得品嘗生活的甘苦。5、該聽的意見要聽。不要事事都把孩子的意見排除在外,也許他們以獨特的視角,純潔的心靈提出的建議或提醒,會彌補成人的某些不足。6、該保留的稚氣要保留。孩子即使孩子,假如一個孩子過於老成,處處都跟大人們想的做的都一樣,城府頗深,你不覺得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童趣、天真,實在是有些殘酷?7、該講清的道理要講清。有些事情該正面解釋的就應該明確答覆,免得讓孩子胡亂猜測,含糊不清,以致誤入歧途,甚至釀成大禍。八、如何與孩子溝通1、從孩子學走路、會摔跤開始,就要在孩子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中建立「失敗——振作——再失敗——再振作——成功」的體驗。家長可以幫他出主意,但不可以大包大攬,強度和頻率可針對孩子的年齡和個性特點而定。2、受挫教育鹽水需要的。家長不妨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經受的挫折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看到、感受到自己面對挫折時積極的應對心態和睿智進取的行為方式,並能從家長的行為方式中學習面對挫折的態度,形成榜樣的作用。3、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真愛。可以通過日記、閑聊等等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想法、感受。亦可以讓孩子參與父母的勞動、工作,體驗為人父母的不易。4、適時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通過了解周圍人對抗疾病的故事,明白生命的脆弱與頑強。積极參加社會上獻愛心活動,學習身邊人物奉獻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價值,通過親近自然,體驗生命的美好。5、要善於觀察和溝通。家長要善於觀察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幫助孩子在適當的運動、音樂的陶冶、詼諧的氣氛中舒緩自己的緊張情緒,也可以不動聲色地傾聽孩子的宣洩,或是讓孩子在信任的家人朋友面前傾訴衷腸。6、適時調整期望值。家長渴望孩子成為工程師、外交家、藝術家,不惜血本讓孩子接受教育,從而在社會上扮演一個成功的角色,目的是想幫助他們擁有快樂的人生。既然我們的定位是快樂,就不要以過高的期望、過嚴的標準要求孩子。九、要想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長需記住幾句話1、哪怕再忙,每天也要給自己留出3分鐘的時間,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2、給孩子提供支持,讓他有安全感。3、學會傾聽,任何時候都不要急於表態,先聽聽孩子怎麼說。4、孩子逐漸長大,你的話逐漸少說點。5、鼓勵孩子把心裡的真實感受說出來。6、當孩子犯了錯,他最不希望你責罵他,而是等待你給出主意並引導他。7、隨時撒播希望的種子,尤其在考試成績下降時;把困難無限縮小,把希望無限放大。十、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濃縮為六句話1、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自我學習的楷模。如今,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像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在做父母之前就學習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2、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優秀父母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3、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優秀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因此,家長在打罵孩子之前應該先打罵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自己。4、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迴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做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給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父母能夠成為孩子學習上的導師。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教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5、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都做的較好,他們的良好溝通來源於三個步驟。第一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里的真實意思;第二是理解,站在孩子角度上想想孩子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是建議,就是有道理的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個時候應該給他建議。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這樣的。不碰到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那樣,能靜下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6、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遺憾的是,現在重視品德教育的人越來越少,和父母談品德教育有點不合時宜。至於說到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更是父母們不願聽的,因為這與當下的考試分數無關!其實這些真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意志、品德、胸襟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化」進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父母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讓孩子養成胸襟的最好辦法除了父母要做好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和自己。十一、七類父母不利於孩子成長1、過度保護型有些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因為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沒有能力面對外部世界。然而他們不知道,以愛的名義過度保護孩子,這隻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成人後,在面臨重大抉擇時,孩子往往會花費比其他人多的時間和精力考慮。2、過度讚譽型對子女的優點過度讚譽是非常危險的。他們在父母的讚譽聲中成長,使他們習慣了聽溢美之詞,也就愈發失去了上進心,使他們很難融入環境,也承受不了失敗。3、過度放縱型有一些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過於朋友化,從不給孩子設定行為界限,這樣的孩子成人後,對他人就具有攻擊性。他們很難適應周圍環境,他們沒有規則的概念,所以也從來不守規則。4、過度冷漠型那些與孩子保持距離、很少溝通的父母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堅強。但是,他們的子女卻感到自己不受重視,從而愈發缺乏自信,變得膽小。一些孩子為了彌補親情上的缺失,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引起別人的注意,其行為往往過激。5、過度情緒化型這樣的父母在處理與子女關係時完全從自己的興趣和情緒出發。子女因此失去了安全感,變得異常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父母高興。6、過度嚴厲型他們給孩子制定了太多的規則,限制他們的一切行為,像要求成人一樣要求他們。這樣的孩子膽小,並且孤僻。他們到青春期後又過於自以為是,很難與父母溝通。成人後也不知道如何維護與配偶的關係。7、過度批評型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總是指責他們的行為,把他們說的一無是處,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認為自己的確如父母所言,不知道如何面對世界。
推薦閱讀:
※藝考這樣介紹自己也是絕了!|中影藝考
※父母與孩子如何度過剛入幼兒園期間的分離焦慮?
※莫言:感到自己跟一頭豬、一條狗沒有什麼區別
※無神論者之范縝
※為什麼老師的精力大都在「優等生」身上?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