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握拍弧圈球 愛問知識人
06-22
弧圈球要領 1、弧圈球是一項全身協調發力的技術,要掌握和運用好此技術,必須科學地理解和洞悉它的構成要素,然後使之合而為一。這就是學習法中所說的:先分析,再綜合。 2、弧圈技術最大的特點是穩,然後是轉、快。要做到既穩又轉、既穩又快,就必須形成一個穩定的發力機制。(當然穩定並不是死板不變,而是隨機應變中的內在穩定) 二、弧圈動作的分解與合成: 1、在腰和上身不轉動的情況下,人成預備擊球狀站立,大臂從貼近身側帶動小臂向上揮動(特別注意:這是在一個平面內的揮動),那麼整個手臂所揮動過的平面可以與地面形成0到90度的各種夾角。(高吊與前沖的區別之一就是球拍前傾角度的不同)。可以說,這樣的大臂帶動小臂在一個平面內的揮動就是弧圈球中整個手臂經過的路線,但還並沒有形成內切形的弧線,手臂和拍面還是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運行。 A、在這個分解動作上切忌:a.手腕不相對固定,在揮拍過程中隨意抖動、轉動。這會造成最後整體弧圈動作的擊球不穩:即產生髮力不穩、方向不穩、拉漏拉飄的現象。b.手臂擺動不在一平面上,形成弧線,後果是常常拉下網、拉漏拉飄、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顯得軟弱無力。 B、所以在沒有轉腰的前提下,大臂帶動小臂的揮動應當在一個平面之內,這是弧圈發力集中的重要關鍵之一,也是實現弧圈技術穩定特點的第一要點。 2、恰如其分的引拍動作:腰帶動右肩左轉(一般轉過20度左右),右肩稍稍低於左肩,大臂自然貼近身側,千萬別隨意或故意向後拉,相對固定手腕,並根據來球特性和自己使用什麼樣的弧圈(高吊或前沖)控制好球拍的前傾角。此時身體重心在右腿。這樣就完成了引拍動作,要記住:正確而穩定的引拍動作是弧圈技術動作完整正確和發力穩定的必要前提。 3、成引拍姿勢後,支撐腿要蹬實。(許多書上說要蹬腿,看了照練,往往過分發力蹬腿,身體被蹬得往上串,導致重心猛地上沖,造成手臂發力過猛,常常拉飄。孔令輝的蹬腿動作極為講究控制,所以看上去很協調,平衡;而有的球友蹬腿過猛,還沒打到球,人已經散了架,那樣會穩嗎?)所以,要蹬實,保持起動前瞬間的重心穩定,然後,腿蹬實,助腰轉、腰帶肩、肩帶大臂、大臂帶小臂,手腕相對固定並控制好球拍的前傾角。更簡單地說:腰一轉,拍就動。肩、肘、腕三個關節是力的傳送點。這個過程,就把兩個動作合而為一:腰肩的橫向轉動和手臂與球拍在一個平面上揮動相結合,球拍的內切弧線已經基本形成。 三.弧圈技術的內在發力機制: 1、擊球前的勻加速發力:腿要蹬實,支持腰勻加速轉動,在肩、肘腕關節的帶動下,球拍呈一定的前傾角向前上方作勻加速運動迎擊來球。 2、擊球時的突然變加速發力:當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間,小臂借著重心轉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內收,(此時腰、肩、大臂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並適當收緊,肘關節依舊保持弧線運動,並成為小臂內收的支點和軸),此時要保持相對固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據來球,微調球拍前傾角,打磨結合,適當運用中指頂拍的力量。整個身體的感覺是適度繃緊狀態。 用重心轉移的力量擊球是弧圈發力穩定的最關鍵所在。能夠用重心轉移的力量來擊球是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球反而感覺吃力,就是因為沒有用球與拍撞擊和摩擦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抵消部分重心轉移和小臂加速內收的力量,從而用身體和手臂硬生生地收住這種力量,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 3、擊球結束後的還原放鬆:打磨結束,球離拍而去,重心轉移和小臂加速內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畢竟是部分而已,所以必須用左腿支撐和收住手臂來緩解剩餘的力量,並放鬆身體、手臂和手腕,調整步伐,呈還原姿勢迎擊下一來球。 四、弧圈球的發力方向: 1、向上與向前:本文《二、弧圈動作的分解與合成》的第1點所訴,整個手臂揮動平面與地面形成的夾角,決定了是向上拉還是向前沖。一般與地面成70到80度角時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與地面成40到50度角為向前拉(即前沖弧圈)。但由於很多前沖弧圈是打磨結合的,有了打的撞擊力,球脫拍較快(這是相對於純粹摩擦的前沖弧圈),所以,50到60度的前傾角擊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向左方拉時,在起動時適度向內鉤腕;向右方拉時,在起動時適度向外伸腕;向中間拉時,在起動時保持直腕。 五、弧圈擊球點和擊球時機: 1、擊球點:右腰側上方與腰的距離約一肘半,與身體所在的平面約成45度角處為最佳。 2、擊球時機: (1)前沖弧圈: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擊球。個人認為最好是與網差不多高的下降前期擊球為最佳。因為此時最適合主動發力打磨,而高點期擊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沖極易打出台。特別是業餘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擊球,我認為這樣的擊球風險太大,對方來球下旋強則極易拉下網,下旋弱則極易拉出台。若對方來球不很高,短而轉,業餘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實在太低,還不如在下降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沖為妙,因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離球台端線要近,容易拉上球。 (2)高吊弧圈:一般在下降前期拉球最合適,因為此時拉出去的球速度較快,對手防守相對難。而在下降中、後期拉出的球速度會慢些,但旋轉可能會更強。 對於弧圈,總結為三句話:腰肩的轉動,帶動手臂揮動平面成弧線運動;重心轉移帶動小臂的揮動中突然加速擊球;手腕不要亂動,應相對固定,控制好前傾角和方向,中指適當頂拍,打磨結合。 希望乒乓成為我們共同的愛好,強身健體的載體。對於我的文字,希望你能用耐心去閱讀、細心去思考、靈心去領悟;希望你能在實踐中體會、批判地吸收、並真誠地與我交流,使我們共同有進步。 一﹑正手拉加轉弧圈球 (一)特點和作用 加轉弧圈球穩健性好﹐強烈的上旋有助於製造更好的弧線﹐在來球下旋力很強﹑很低﹐或位置不合適時﹐用加轉弧圈可比較容易地將球拉過去﹐比較保險。加轉弧圈球還具有一定的威脅性。在對方不適應強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況下﹐常會接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誤。另外﹐由於上旋弧圈速度較慢﹐球出手弧線的彎曲度較大﹐球落對方檯面後迅速下滑﹐所以﹐它還可起到變化擊球節奏的作用。 (二)要求 1﹑上旋強烈。如果上旋弧圈球上旋不強﹐就完全失去了它的積極意義﹐就會一點兒威脅也沒有了。 2﹑弧線應降低。以前的加轉弧圈球弧線高﹑速度慢﹐現在的加轉弧圈球要求上旋強﹑弧線低﹐這樣才能增加威脅。 3﹑必須和其它技術(如前沖弧圈球﹑扣殺等)相結合。單一的加轉弧圈球﹐易被對方適應﹐因為它畢竟速度慢。 (三)動作要領 1﹑引拍階段﹕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膝微屈﹐身體略向右扭轉﹐腹微收﹐髖稍>向右後下方壓轉﹐手腕略向後拉﹐球拍低於來球。 2﹑擊球階段﹕右腳掌內側蹬地﹐稍伸膝﹐以腰﹑髖的扭轉帶動手臂由後向前揮動。擊球瞬間﹐快速收縮前臂﹐擊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擊後迅速轉為向前上方的摩擦球﹐擊球時間為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拍形與檯面垂直或稍稍前傾(與檯面成80度左右)。 為提高拉球的旋轉和速度﹐直拍選手的中指(橫拍選手的食指)應加速手腕在觸球瞬間的甩勁。 3﹑結束動作﹕球出手﹐因慣性作用球拍至頭前才漸停止。身體重心隨之移至左腳。此時﹐應迅速還原﹐準備下次擊球。 (四)錯誤動作及改正方法 1﹑只用手臂發力﹐無有腰﹑髖﹑腿的配合﹐拉球很費力﹐但旋轉不強﹐而且難於連續拉。 改正方法﹕首先在思想上明確拉弧圈球時腰﹑髖﹑腿的用力極為重要﹐然後專門觀察優秀選手在拉球時這些部位的動作﹐再仿之進行徒手動作的練習﹐記住有關部位的肌肉感覺﹐上台練習時﹑有意體會上述感覺。 2﹑引拍時﹐手臂伸得過直﹐球拍沉得很低﹐拍形過份前傾﹐整個動作向上為主﹐缺乏向前的力量﹑造成擊球時間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難發力等弊端。 改正方法﹕應明確上述動作已經過時﹐現特別重視由後向前的迎球動作。運動員握拳為球﹐教練員做先打後摩的示範﹐運動員體會教練員打手時的感覺﹐并力求將這種感覺在自己拉弧圈時打出來﹐與此同時﹐再讓運動員在引拍時手臂保持自然彎曲﹐球拍不要下沉大多﹐適當增加向後引拍的動作﹐減小拍形的前傾角度。>動員握拳為球﹐教練員做先打後摩的示範﹐運動員體會教練員打手時的感覺﹐并力求將這種感覺在自己拉弧圈時打出來﹐與此同時﹐再讓運動員在引拍時手臂保持自然彎曲﹐球拍不要下沉大多﹐適當增加向後引拍的動作﹐減小拍形的前傾角度。 3﹑拉球時不用手腕﹐導致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都受到限制。告訴運動員﹐在引拍時手腕要有一個向後伸的動作﹐在觸球瞬間才會有一向前打向上摩擦球的爆發力。 4﹑只能摩擦球動作﹐蹭球太薄﹐但發不出力﹐拉球不轉﹐易下網﹔或撞球過多﹐摩擦球太少﹐也不會產生強烈旋轉。 改正方法﹕明確只有「打摩結合」「以摩為主」﹐才能拉出強烈的上旋球。練習徒手動作時﹐可由教練員用兩個手指夾住一球﹐讓運動員練習加轉弧圈的動作﹐教練員可根據自己的感覺及時糾正運動員的動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多球練習。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服裝洗滌知識大全】 所有面料都, 終於找全了!
※(12)古納音命理·核心基礎知識輯要
※酒知識: 你知道敬酒、罰酒, 為什麼三杯?
※再談知識付費---2016年的一個突出體會
※最強大的橋樑結構知識總結,你真的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