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秋季腹瀉治療方法及預防

小兒秋季腹瀉的治療方法及預防 秋季,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最為常見,又稱為「秋季腹瀉」,多發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病程一般在5-7天。小兒秋季腹瀉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咽部疼痛等感冒癥狀,大便每日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該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起病急驟,體溫較高(一般為38-40℃),胃腸道癥狀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數達數十次,多為水樣或蛋花樣,較大幼兒大便呈噴射狀,無特殊腥味及粘液膿血。

  發病原因:內因是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差,而營養需要相對高,腸道負擔重。同時嬰兒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外因主要是輪狀病毒感染,致病微生物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家長在喂孩子吃飯、喝水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未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孩子有感染的可能。

  易感人群:6個月~3歲的嬰幼兒,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和體弱多病的嬰幼兒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嚴重,病程較長。小於6個月的小嬰兒,由於體內有母親的抗體保護,不易患秋季腹瀉,母乳餵養的小嬰兒,更少得秋季腹瀉。3歲以上的兒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統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瀉,即使患病,病情也會輕很多,病程短。成人也會感染秋季腹瀉,但癥狀與兒童的癥狀相似,但病情輕,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癒。

  (一)辨證治療

  對於小兒秋季腹瀉,中藥治療秋季腹瀉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中醫在辨證的同時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往往有效:

  1.寒瀉:即孩子過食生冷,或感受風寒後引起的腹瀉。常見發燒,怕冷無汗,腹痛腹脹,大便清稀,腸鳴。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軟膠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兒敷臍止瀉散貼臍,一日1次。

  2.熱瀉:即孩子腸胃積熱,或外受暑濕引起腹瀉。常見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黃等癥狀。可選用清熱、止痛止瀉中藥治療。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連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傷食瀉:即孩子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引起的腹瀉。常見腹脹腹痛,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癥狀。用藥可服至寶錠,一次1丸,一日2次。

  4.脾虛瀉:即孩子久病久瀉,或身體虛弱引起腹瀉。常見面色發黃,疲倦無力,大便鬆散不成形或次數多等癥狀。用藥可用啟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二)臍療法

  藥物製作: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克,白鬍椒5克,石榴皮20克,研成極細末,過篩,置瓷瓶或玻璃瓶中,蓋緊,勿令漏氣受潮。

  使用方法:取藥粉適量,用生薑汁調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再用繃帶圍繞臍部縛緊,以防脫落。12~24小時後揭去。一般12小時吐瀉停止,24小時痊癒,愈後再貼1天,鞏固療效。

  中醫認為,臍部即神闕穴,內連五臟六腑,為沖任經氣彙集之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臍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敷臍易於穿透,藥力可直達病所。臍療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三)葯粥療法

  山藥扁豆粥:取鮮山藥30克去皮洗凈,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將粳米、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八成熟,再將山藥搗成泥狀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2次溫食。具有消暑化濕,健脾止瀉之功效,適用於患兒濕熱並重型腹瀉。

  絲瓜葉粥:取鮮絲瓜葉30克,粳米30克。先將絲瓜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再濾取煎汁煮粳米為粥,粥成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濕之功效,適用於患兒感受外邪,熱重於濕型腹瀉。

  茯苓前仁粥:取茯苓粉30克,車前子30克,粳米30克。先將車前子布包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半小時後取出布包,再將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熱健脾,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於患兒濕重於熱型腹瀉。

  茯苓大棗粥:取茯苓粉30克,大棗15克,粳米30克。先將大棗去核切碎,放入鍋中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入煮成粥,服時加適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補中,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於患兒脾虛久瀉者。

  參蓮大棗粥:取党參10克,蓮子10克,大棗15克,粳米30克。先將党參、蓮子研成細末,把大棗去核切碎,再將粳米與党參末、蓮子末、棗肉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加白糖少許,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益氣健脾止瀉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之患兒。

  糯米固腸粥:取糯米30克,山藥15克。先將糯米炒微黃,山藥研成細末,然後把二者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熟後加胡椒面少許,白糖適量調服,每天2次。具有健脾暖胃,溫中止瀉之功效,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寒型腹瀉。

小兒秋季腹瀉的預防

  推薦了兩種簡單有效的小兒推拿手法,可以幫助提高小兒免疫力,輔助治療秋季腹瀉。

  1.捏脊療法。操作方法:小兒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於小兒背脊之上,拇指與食指挾住小兒背脊皮膚,拇指後退,食指向前,做翻捲動作,自小兒臀部尾椎開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動,直至背頸交界處的大椎穴,捏3把,再將皮膚提一提。如此,反覆5趟,每天1次。操作時應注意用力要適當,不要擰轉,操作時沿脊柱直線前進,不要歪斜。開始時可能動作遲鈍,不靈巧,但操作幾次後動作就會熟練,以小兒感覺舒適為好。捏脊療法主要用於小兒保健,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小兒臟腑功能。

  2.摩腹療法:操作者手指張開,覆蓋小兒腹部,力度不宜過重,逆時針按摩,不帶動皮下組織,一般按摩3~5分鐘。此療法主要適用於防治小兒腹瀉。

  預防腹瀉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從口入」關。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勿食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尤其要做到飯前便後洗凈手;外出旅遊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和安全。2、餐具、炊具用前消毒。3、保持空氣新鮮。4、不接觸腹瀉。5、應注意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有助於預防腸道傳染病。8、注意保暖,應根據天氣變化來增減衣服。
推薦閱讀:

兒科專家教您如何應對小兒腹瀉,很有用!
關於嬰幼兒寶寶腹瀉那些事兒
引起狗狗嘔吐和腹瀉的原因與防治
寶寶腹瀉,家長該做和別做的十件事

TAG:治療方法 | 方法 | 腹瀉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