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什麼?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五)

張正春(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前面四篇文章已經談到: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教育。那麼,教育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無論是「教育腐敗」和「教育體制僵化」都只是表面現象,根本在於教育指導思想。

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什麼?無論是政治形勢的需要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都難免「功利化」和「形式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無論古今中外,有一條無可置疑的原則就是「育人」:培養人格完善、德才兼備的人。

當前中國的教育危機在於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的失敗。我們的教育注重「才能」而忽視「德性」,注重技術而忽視學術,注重知識而忽視思想,學校的功能已經「產業化」和「商業化」,他們在製造「工具」和市場需要的「人才商品」,已經離開了「培養人」的宗旨。我們的學校,「培養」的是沒有靈魂、失去活力的「商業工具」,僅僅是為了「就業」和「掙錢」!在每一個教室都可以看到「求實、創新」的口號,惟利是圖的「求實」必然會導致靈魂的放逐和精神的墮落,因為一切思想信仰和道德修養都是「虛」的,庸俗的追求否定了高尚的情操。在「創新」的旗幟下,傳統文化成為「封建落後的迷信」被拋棄,失去了民族文化根基的新一代就難免浮躁和輕率,他們標新立異、胡思亂想,日益迷茫而空虛,這就是教育「求實」的荒唐結局。

虛實結合、新舊想成,這本是無可辯駁的真理。唯有「求實」、盲目「創新」,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普遍地犯了如此嚴重的「形而上學」錯誤?「求實、創新」是三十年來的教育口號,是對建國以來「政治挂帥」的教育思想的「矯枉過正」。奇怪的是,回顧新中國六十年的教育歷史,前30年「務虛不務實」,後30年「求實不求虛」,好像只能「一條腿走路」,我們的教育方針要麼「左傾」、要麼「右傾」,何時能夠「中庸不移」?教育方針是「瘸子」,如何能夠培養出健康人才呢?

思想品德教育涉及到樹立信仰、凈化靈魂,是宗教、哲學、美學和文學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境界。每一個民族都有特定的道德楷模和人生偶像,這是歷史文化的精髓。中國人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完成功歸儒家,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中國人的信仰,「仁義道德」作為中國人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仰,在沒有宗教束縛的文化環境中培養出了中國人的道德自覺意識。「克己復禮」是中國人的修養,「失禮」與「失德」是人生的恥辱,追求道德品質的完善是偉大人生的真正意義,是自信、自尊的根本,是中華文明穩定傳承幾千年的「法寶」,正是她培養了中華民族的「君子風度」,成就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偉大聲譽和國際地位。

一百年以來,我們在歷史「轉型」過程中「打倒孔家店」,擺脫了「孔家店」的思想束縛,沒有想到卻失去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於是,思想混亂、精神頹廢,崇洋媚外、盲目西化,陷入了「邯鄲學步」的困境。對於中華文明而言,一切外來思想文化都是「它山之石」,是中華民族「辭舊迎新」的拐杖,如果失去自身的「脊柱」,外來的拐杖是支持不了多久的。

當務之急,必須在基礎教育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恢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教育主張。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大力加強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信仰,實現道德自覺才能有真正的文明,如此才可以順利實施民主與法制,才是防治腐敗和墮落的根本所在。

我們在全世界建立了100所「孔子學院」,打著孔子的旗號要做什麼呢?如果不尊孔,「孔子學院」的威嚴何在?如果不確立儒家的主體地位,「孔子學院」不是名不副實嗎?21世紀以後,「中國崛起」引起了全球性恐慌,為什麼?深層的問題是什麼?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哀莫大於心死」。當今的中國和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心死」。一個人,一個民族,一旦「心死」就無可救藥了!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當今世界,未來中華,挽救人心,和諧一統,足以說服天下者,其唯孔子乎?

中國的和平崛起靠什麼?靠軍事?靠經濟?歸根到底是靠文化,所謂「軟實力」之謂也。中國文化的根基是儒學,中國文化的靈魂是孔子。復興國學,尊孔崇禮,再造中國人的偉大品格,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以德為重」、「以和為貴」是中國儒家的核心理念。中國文化「以誠為本」,《中庸》曰:「至誠無息」、「至誠通天」。「仁政」是「和諧」的基礎,「誠信」是自尊、自強的根本,儒家主張「四海之類皆兄弟也」,這是「天下為公」的信仰和「以德治國」的精神之必然。《易》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唯有儒家能夠提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論,不了解儒家的「心性之學」,就不可能把握儒家「禮樂文明」的精神實質。

教育是一種「靈魂工程」,無論「格物致知」和「克己復禮」,都以精神修鍊和思想修養為根本。儒家學說是把宗教和世俗統一起來的思想理論,不是否定世俗,而是移風易俗、超凡脫俗,這就是教育的偉大使命。人類社會的問題,根本在於教育,如何啟發引導,實現道德覺醒之後的「自覺」、「自尊」和「自律」是人類「自治」的根本。儒家行「德治」就是文治與教化的社會功能,這是「儒教」的本質,是自發的道德需求,而非強加的外部約束。

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孔子的這中自信是一種自覺意識。孔子說:「知我者,其天乎?」(《論語》)這是一種偉大的自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體現了儒家偉大的自律精神。只有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的「君子」才能成為偉大的「仁者」,剋制自己,寬容別人,這個世界能不和諧嗎?

推薦閱讀:

漢語是中國興衰的晴雨表
可憐的中國孩子
中國體壇十大美女冠軍,郭晶晶第四第一竟是她
好人好報 中國佛教故事網
中國二十四節氣新解與巧妙養生

TAG:中國 | 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