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草藥

廣東民俗--生草藥

  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葯皇」。廣東新興縣區域所在大多高山大嶺,有天露山、筆架山、二十四山、老香山等,這些大山是中草藥的發源地,蘊藏了豐富的生草藥,廣東的民間有用生草藥治病的習慣,使用歷史十分久遠。分布廣,有近千種之多。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有時不通過醫生也會不知不覺地使用這些中藥,特別在春夏季更為普遍,一些上了年紀的阿伯、阿婆會根據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按照季節氣候不同的特徵和身體狀況到農貿市場或藥材門店購買一些草藥回家煎茶或煲湯,有的甚至自行上山採挖。這些草藥能夠治療感冒發熱、咳嗽、咽痛、腸胃不適、濕熱等等,效果顯著,大部分都是人們長期實踐臨床驗證後流傳下來的,為廣東人民所喜用。現時最流行的涼茶飲料的原料,大部分都來源於這一類草藥。

由於廣東新興地處嶺南,氣溫高,降雨多,空氣濕度增大,病原微生物及各類害蟲繁殖盛行,傳染病極易傳播。廣大人民群眾覺得懸掛、熏蒸、飲用或沐浴後可消除病災。草藥又稱「中草藥」,是常用中藥的始源,來源於民間,與中藥的界限不明顯,有部分中草藥功效顯著,在民間會用順口溜或民間諺語等形式,以誇張手法簡明扼要地記述了該草藥的功效,如在民間廣泛應用;又如「不識是棵草,識得便是寶」講述的是虎杖,具有多種多樣的藥效,常用於治療黃疸,膽囊炎,膽結石,肺熱咳喘,慢性氣管炎,肺炎,癌症及外傷感染,皮膚膿瘡等,治療用途廣泛,療效良好;又如「識得半邊蓮,不怕共蛇眠」,主要講述半邊蓮治療毒蛇咬傷效果顯著。在民間應用的草藥各具功效,有的用作傳統涼茶配料用,一般有單味使用,也有配伍使用,如大腸濕熱、肚痛用火炭母,急性腸胃炎、泄瀉用救必應,感冒如瘧疾發冷發熱用倒扣草,小兒疳積用獨腳金、孩兒草,治療痰火核用風栗殼、夏枯草。三叉苦能清熱解毒,白花茶(扭肚藤)治濕熱肚痛。金沙藤治癍痧發熱、小便刺痛等等,以及常見有很多涼茶的配料如崗梅根、白背葉根、露兜根、蒲公英、大頭陳等,都是以清熱解毒、祛濕等為主要功效,在春夏季用以祛濕、解毒、消暑、降火。也有些中草藥可以用於膳食煲湯,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良好的食療作用,如雞骨草煲豬橫脷能清熱利濕,舒肝止痛;車前草煲豬小肚能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五指毛桃(五爪金龍)煲豬骨可健脾益氣、利濕舒筋;通天蠟燭或綿茵陳煲鯽魚能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塘葛菜煲生魚,有清熱利尿,祛濕解毒的功效。當然這些都是作為涼茶、煲湯配料的其中一部分原材料,用作傳統涼茶、煲湯配料的民間草藥有很多。如、益母草、魚腥草、點稱星、雞骨草、白花蛇舌草、昆布、海帶、海藻、苦瓜干、火炭母、馬齒莧、葛根、倒扣草、龍利葉、金銀花等等,不勝枚舉。

嶺南醫籍,自晉代葛洪以降,層疊累積。至明清,卷帙漸增,名家輩出,逐漸形成了嶺南醫學源於中土,又有別於中土的流派特徵。嶺南醫藥的文獻遺存,更成為深入研究嶺南醫藥學的重要基礎。據郭藹春《中國分省醫籍考》,現存廣東省(含今海南省)醫籍一百九十一種,廣西壯族自治區共錄醫籍六十一種。兩者合計共二百五十二種,與江蘇省的一千四百五十四種和浙江省的一千一百一十二種相比,體現了嶺南醫家重實幹而少著述的特點,傳世醫籍尤顯珍貴。清代所出的廣東地區本草《生草藥性備要》,在廣東本草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其作者究竟為誰,一直有所爭論,嶺南學者普遍認為該書作者為何克諫者,而外地有學者認為作者為何諫,難以解紛,

除此以外,民間生草藥逐漸衍化於日常習俗之中:美容作用:如還可以美容化妝的胭脂,該物由中藥紅花(古稱「紅藍花」)製成。又如縣內婦女常用「指甲草」或「指甲花」染指甲。「指甲草」即中藥鳳仙花、又名透骨草,搗汁浸於麻布或其他草葉,包纏於指甲上,經宿即紅,且鮮紅透骨,不易褪色。

服飾佩物:過去縣內農曆的端午節,許多婦女、兒童有佩帶香囊的習俗。民間盛行製作、佩戴內盛雄黃、硃砂、藿香等藥物「香囊」。

洗浴:民間有用具有芳香氣味的藥草煎湯沐浴的習俗。最為常見的有農村小孩子用生草藥洗澡,父母在一些老人家的指導下采草藥煎湯供其洗澡;可防暑解痧,小孩子免生疥瘡等。一些出門參加了白事、生病出院的回家後會用欏柚葉洗澡,謂可僻邪除、去穢氣。

推薦閱讀:

抗菌消炎 還有「花」草藥
中草藥藥性
常用中草藥300種圖譜
中草藥大全(中)
古典本草藥理學及其於經方之應用舉隅 13

TAG: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