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中美首次「雙頭會晤」的玄機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的邀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拉沃恩·奧巴馬3月20日—26日對中國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而在同期,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將在荷蘭海牙和習近平完成計劃中的會晤。
很多人好奇,米歇爾作為美國「第一夫人」,在中國的訪問,是什麼性質的?是純屬私人性質的行程,還是官方正式的活動?
其實從米歇爾受到彭麗媛的正式邀請,到乘坐專機,計劃中的整個行程,以及出訪的費用由政府財政「買單」(而其兩個女兒和母親的訪華費用則由私人掏腰包)等來看,都可以知道,這是一次帶有明顯外交使命的官方正式訪問。
中美兩國元首和第一夫人分別在同一時間段、不同場合相見,是無心插柳之舉,還是刻意安排的結果?在其身後具有什麼樣的背景?它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這些都是在繁華喧囂的訪問表象之外,格外使人關注的內容。——雖然米歇爾的訪華被定性為以教育和青年為主題的人文交流活動,但其蘊含的複雜性遠非表面看到的所能涵蓋。
米歇爾訪華的中美微妙背景
就這件事本身來看,彭麗媛在北京接待米歇爾的同時,奧巴馬在荷蘭與習近平會見會談,這種別具一格的安排,開創了中美高層「雙頭會晤」的歷史,用心縝密,別有意境。
中美作出「雙頭會晤」安排的深層次背景則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開年的訪問日程從美洲、歐洲到亞洲,遍及包括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內的多國。中國對美國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卻在如此漫長的專訪中被獨獨繞過,也可以說是飽含寓意的。
從第三個角度來說,彭麗媛在米歇爾訪華的次日即隨習近平訪歐,與習近平攜彭麗媛在美莊園晤奧巴馬,米歇爾以家庭原因缺席會見,異曲同工,頗有「禮尚往來」的意思。
上述三個方面,從總體上勾勒了米歇爾訪華單純事實背後的複雜圖景。這一切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真實地反映了中美關係當前的狀態以及它的發展的某些趨勢。長期以來,中美之間既保持了積極合作全面的建設性關係,又存在著大量棘手的矛盾和問題,與中方所致力於描述的新型大國關係相差甚遠。中美合作又對抗,關係密切而不親密,深廣而界限分明,特別是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領域水火不容的總體格局在很長時間裡都會存在。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不符預期
基於如此狀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後將俄羅斯作為首訪外交的目的地國,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置於最優先的位置。而習對美國的訪問,被刻意處理成一次不經意的路過。它從某種程度上復原了冷戰前期世界政治地圖:中俄合作,合力應對(如果不是對抗的話)美國主導的世界。
因此,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時候,奧巴馬的回應顯得有點心不在焉,並在此後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這種懶洋洋的氛圍——由此使之成為中方的一廂情願。
當習近平主席攜夫人彭麗媛,不遠萬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和奧巴馬長時間閑庭信步、徜徉流連的時刻,如果米歇爾也能出席,那將是何等溫馨美好的場景?然而偏偏在那時候,米歇爾卻要忙於家務,將中國新任第一夫人晾在一邊。考慮到中國外交的變化,此舉無疑是對熱情的訪問當頭澆下的一盆涼水,必定是不怎麼令人舒服的。
就像中國沒有進入奧巴馬的訪問安排一樣,已經擔任最高領導人一年多的習近平也沒把美國當成一盤主菜。在可預期的一長串正式外訪中,美國也沒有成為選項,雖然對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正是它。這從側面印證了習積極構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處境不妙。事實上,一年多來中美關係從未消停過,從雙邊經貿、政治到國際、地區熱點問題,雙方似乎很難成為彼此默契合拍的朋友,倒經常鬧彆扭,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譬如在新近的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中美原本是擁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共同點的——集中體現在俄羅斯單方面武裝干預烏克蘭、克里米業舉行「脫烏入俄」的公投等問題上,雙方立場高度一致,通過合作即可對政治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國並沒有根據一貫的外交原則,或者從合作的角度,支持美國的政策,選擇與其站在一起,而是採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本著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當作外交支柱的基調,迴避了關鍵問題,轉而在俄美之間打圓場,從而使得俄羅斯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不夠團結一致,因而也欠缺足夠的力量,使其戰略圖謀在歐洲東部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在伊核、朝鮮、南海、敘利亞等一系列問題上,美國也從未稱心如意——在中國那裡得到有效幫助,反而處處受到掣肘,以致雙方都明確感受到在表面的歡聲笑語之下,外交氣氛有些凝重了。問題的嚴重性更在於,奧巴馬新年的首要外交議程留給了自己的後院——拉美,以及親密盟友——老歐洲和未來核心利益攸關國——亞洲盟國,它們出於防衛自身,以及服務於防範外部敵意的需要。對於後者,歐洲行程的側重點旨在加強誇大西洋盟友的關係,並為解決當前突出的烏克蘭危機尋求合乎時宜的戰略;亞洲行程的側重點,則是針對外交日益積極和主動的中國,與有關國家進行磋商協調尋求對應之策,並重申重返亞洲戰略,加強其在亞洲的盟友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增強戰略合力。而從整體上來說,奧巴馬的環歐亞之行的內在意圖,與中俄看上去十分親密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無緊密關聯。
一場拿捏分寸的外交安排
這是一個大國熱戰正變得越來越不可能,而冷戰也越來越需要把握火候、力度和範圍的時代,奧巴馬的出訪路線圖恰恰反映了在新興大國崛起、特別是中俄加強戰略合作的背景下,美國主導的西方正在積極謀求建立新型攻防體系,應對其挑戰。不過,對它進行有效管理,防止其逾越界限,導致歷史上的世界大戰或者絕對冷戰,也是與其同時首要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就像在寒冷的屋內要燃起一堆火,增加房間的溫度一樣,在嚴肅的外交博弈之上,也需要補充點暖色調。
而米歇爾對中國的訪問,就是在這樣的目的之下成行的。
和米歇爾缺席習奧會的原因類似,彭麗媛只在中國境內陪了米歇爾一天,其餘時間則在歐洲長途旅行,看似不經意中實則有著必然邏輯。
專欄策劃: 搜狐評論
推薦閱讀:
※農資併購三大戰役,中美德三足鼎立
※社評:朝鮮導彈屢射屢敗,中美朝弔詭互動
※中美舉行防務磋商 美方再次期望中方解釋航母用途
※中美日之戰爭如何打
※經濟每月談:面對未來的中美關係——挑戰與機遇
TAG: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