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

本公共號由協和醫學院博士創建,與一群志同道合醫生共同打造!旨在普及醫學知識,傳播健康理念!追求卓越,鑄造精品!還原醫生真實形象,傳遞正能量。


中醫藥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西醫僅有幾百年。從魯迅到方舟子,很多人均不同程度的批判中醫,更有甚者說中醫是騙人的,這些觀點有失偏頗,甚至是荒謬的。不可否認的是中醫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現在的中藥已從純天然變成大規模種植養殖,藥效藥性已發生很大改變,甚至曝出其農藥殘留及重金屬超標,怪不得有人說中醫毀於中藥。特別是近代以來,面對西醫的快速發展,中醫似乎顯得力不從心。

更讓人氣憤的是,中醫里的一些庸醫濫竽充數,耽誤了患者的病情,不少人因此而恨上了中醫。還有很多騙子打著「中醫養生」的幌子,大賣所謂治病防病的保健品,不明真相的人紛紛上當。這都嚴重損害了中醫的聲譽,當然這錯不在中醫,而在於利用中醫去斂財的人。

客觀來講,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雖然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中醫為人類的健康和福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它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人,甚至影響力整個東南亞地區及歐洲地區。

中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那麼什麼病適合看西醫,什麼病看中醫更好呢?總的來說,對於急重性疾病,或者見效快的疾病,首選西醫毋容置疑,然而在慢性病的調理方面,中醫更勝一籌。那麼具體我們如何選擇?

適合西醫的疾病

急性疾病

心腦血管

冠心病,心力衰竭,動脈夾層破裂,高血壓病。急性腦梗塞,腦血管意外(腦出血),癲癇等

呼吸系統

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哮喘發作,肺結核,呼吸衰竭

消化系統

急性胃腸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肝炎,病毒活躍的肝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等

泌尿系統

血尿、輸尿管結石、急性泌尿道感染、尿道阻塞、尿毒症等急性或亞急性疾病。

內分泌系統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各種激素代謝異常

傳染性疾病

艾滋病、梅毒、肝炎類,肺結核重症肺炎、禽流感等

重症疾病

一切病重及危及生命的相關疾病。這些急重症(包括兒科)適宜選擇西醫治療,切勿耽誤治療。

適合中醫的疾病

亞健康

首選中醫。亞健康的特點是患者有多種異常表現和體征,而通過常規的物理、化學檢查方法不能檢出陽性結果,難以做出疾病的診斷。亞健康狀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身心上不適應的感覺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癥狀,在相當時期內往往難以確診的狀況;

②某些疾病的臨床前期表現,如已有心腦血管、呼吸、消化系統和某些代謝性疾病的癥狀,而未形成確鑿的病例改變;

③一時難以明確其臨床病理意義的「症」,如疲勞、神經衰弱、抑鬱症、更年期綜合征等;

④某些重病、慢性病已經臨床治癒進入恢復期,而表現為虛弱及種種不適;

⑤在人體生命周期中,衰老臨期的組織結構老化與生理機能減退所出現的虛脫癥狀。這些都可通過中醫進行調理。

疑難雜病及慢性病

對於一些疑難雜症和慢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椎炎、慢性腎炎、風濕及類風濕病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通過辨證而施治,或以湯藥或針灸、刮痧等,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非器質性疾病

通過檢查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後的一些非器質性疾病,首選中醫。如:

1) 偏頭痛:大多病因不明,屬於功能性紊亂;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心情煩躁等癥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經西醫化驗、拍片等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癥狀選葯,輔以針灸等,往往效果比較顯著。

2) 失眠:失眠也多屬於功能性紊亂;中醫可從氣血、陰陽等角度辨證治療,有較好的療效。鎮靜安眠類的西藥容易導致依賴,只能短時間服用。

3) 便秘:西藥對便秘的治療較為短效,只能作為應急措施。過多服用瀉藥可產生一定的藥物依賴。而中醫治療便秘先辨虛實寒熱,或瀉熱通便,或補虛潤便,因人而異,靈活應用 。

頸肩腰腿疼

中醫理療,如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等是治療該病種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藥調養,更有優勢。西醫主要是口服止疼藥物對症治療為主,而在疾病晚期西醫手術治療方面有優勢。

消化系統慢性疾病

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結腸炎、膽結石、膽囊炎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過敏性疾病

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屬於免疫功能紊亂。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葯後容易反覆。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特發性脫髮、斑禿

這類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醫不易治療。中醫從氣血不足、臟腑虛損、痰濕瘀熱等角度出發辨證治療,有一定療效。

婦科

1) 感染類疾病:如盆腔炎、陰道炎等。對於急性發作期、採用西藥抗感染治療見效快。中藥和中醫理療則對一些慢性反覆發作性炎症中醫從濕從瘀論治療效更好。

2) 不孕:根據病因;首先應該仔細查找病因,再確定找中醫還是西醫。屬於輸卵管阻塞等有明確器質性病變的,西醫治療較好,但大多數功能性病變引起者,中醫藥具有優勢。同樣對於不育,中醫藥調理也有獨到之處。

3) 原發性痛經:西醫對原發性痛經治療效果不佳,多屬對症治療。中醫辨證施治效果較好,推薦中醫。對於繼發性痛經,還是由西醫去除病因為佳。

4) 月經失調:婦科疾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或者宮寒等等,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5) 產後病:婦女產後多虛多瘀,常見缺乳、便秘、產褥感染、惡露不盡等等,這些病西醫沒有太好的辦法,中醫很有優勢。

中西醫結合治療

從以上的例子中,大家不難看出,其實很多疾病都可以選擇中醫或者西醫治療,只是不同疾病的不同時期選擇哪個治療為佳而已。

就拿腦血管疾病來說,最佳方案就是先西後中;如:中風、腦梗死等。西醫在急性發作時迅速控制癥狀有優勢。但急性期過後,中風後遺症的偏癱、失語等,西醫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中醫藥加針灸理療,療效更確切。

再比如皮膚病:(1)青春痘:西藥副作用相當大,不宜久用;中醫從全身調理,作用緩和但持久。(2)白癜風:為難治性疾病,治療需要持續。西藥主要在局部用藥、激光治療方面有特色;中醫依靠辨證論治,進行全身調養。

看中醫六大注意事項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但很多人去看中醫前,經常因忽視了一些細節,而影響了中醫師對病人氣色、舌脈的觀察,進而影響對病情的診斷。所以看中醫時一定要做到 六個「不」:

1

不化妝

「望診」對診斷非常重要,一定要讓中醫師看到你的「廬山真面目」。

2

不吃易染舌苔的食物/藥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變得白膩;楊梅、烏梅等,容易使舌苔變黑;咖啡、橘子以及維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變黃;就診前剛喝熱飲,可使舌質變紅。以上會明顯影響觀察舌苔的情況。

3

不使用/食用氣味濃烈的東西

不要使用氣味濃烈的香水或護膚品;不要吃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蔥、蒜等,以免影響聞診的準確性。

4

不做劇烈運動

脈診是中醫診病的重要手段,就診前應盡量保持心情平靜,避免情緒急躁和劇烈運動等因素,對診斷造成影響。

5

不頻繁更換醫生

很多疾病的治療需要一定時間,特別是中醫,而頻繁更換醫生只會造成治療的重複。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療1個月後仍無明顯效果,可以考慮另選大夫,但一定要將以往的病歷或處方保存好,以便讓醫生了解您的治療情況。

6

不沿用過去的/別人的處方

有些人認為,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著,以備將來癥狀再次出現時使用,或者看到別人跟自己的病情類似,便將別人的處方拿來自己用,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同一個疾病的同一個癥狀有虛實之分,陰陽之別,講究「辨證施治」,一個藥方不適合所有人。

溫馨提示

  1. 看病治病請一定去正規、正規、正規的醫院就診,不要相信醫院裡主動搭訕的「好心人」建議,以免中了「醫托」的圈套;謹記醫院門口賣中藥材的都是騙人的,圍著買的都是托,細心的一看就發現,那些人只挑不買。參考可點擊:《北京著名三甲醫院挂號寶典》

  2. 不要相信電視台和網路上的各種廣告。當出現不舒服的癥狀時,不要去網上搜索而自己診斷,也不要相信那些微信朋友圈裡的醫生。參考:《我們為什麼拒絕微信看病》。

  3. 網路或朋友圈充斥著一些醫學科普文章,文章內容含有包治一種病的「中藥方」,題目常常包含終生、一輩子不得哪種病等,為了點擊率而不擇手段,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害人不淺!因為同一個藥方不適合所有人,這樣的文章可信度不高。參考:《識別虛假宣傳和健康謠言的獨家秘笈》

推薦閱讀:

腸胃冬天熱,夏天冷?——《著名中醫大師徐文兵是大師還是騙子?》
日光性皮炎的中西醫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腹部術後腸梗阻120例
鍾南山: 中西醫不必勉強結合
18年來所珍藏的秘方:牛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

TAG:中醫 | 西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