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僧詩選(4)
端 午 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名為屈原①。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②。 [作者簡介] 文秀,唐末京都長安詩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型大小均不詳,大約公元885年前後在世,江南(今長江中下游地區)人。他富有才華,擅長詩文,但長期居於京城,周旋宮廷,以詩文應制。其友詩人鄭谷以「內殿評詩切,身回心來回」,譏諷他身雖方外,卻留戀紅塵。 [說明] 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怎麼能簡單地洗刷乾淨呢?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注釋] ①屈原,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詳見護國《歸山作》注之⑤。②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直臣:正直之臣。 插秧歌 契此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①。 六根清凈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②。 [作者簡介] 契此(?一916),唐末五代浙江奉化岳林寺僧。幼孤,八歲時由奉化長汀農人張重天收養,故名長汀子。成長後,入大橋岳林寺出家。他容貌猥瑣,頭大腹鼓,出語無定,寢卧隨處。常常杖荷布袋,四境化緣。人稱布袋和尚,以為彌勒菩薩應化。浙江各地,尤其杭州寺廟多塑其相,置於首殿,虔誠供奉。關於契此和尚的神奇故事,流布甚廣。 [說明]布袋和尚出身農家,插秧自是本行。關於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據說有趙、錢、孫、李四家同時請他幫忙插秧,他全都答應。至晚,各家來請吃飯,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眾人始識他身具神通,法力無邊。有人問插秧感想,他隨口吟出一詩,即此題插秧歌。此歌看似淺白平易,卻富含哲理,飽蘊禪機,生動活潑,饒有情趣。 [注釋] ①青苗:指稻秧。福田:謂積德行善可得福報,如播種田地可得收穫。②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凈方可學佛修道,比喻插秧時洗凈秧根有利秧苗成長。後退句:此句大實話,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精舍遇雨 可止 空門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塵①。 卧向白雲情未盡,任他黃鳥醉芳春②。 [作者簡介] 可止(860—934),唐末五代之際洛京長壽寺僧。俗姓馬,范陽高丘(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昭宗干寧年間(公元894—897年)進詩稱旨,御賜紫袈裟。後唐明宗時任長壽寺住持,賜號「文智大師」。當時即有詩名,詩歌結為《三山集》,今佚,《全唐詩》中存其詩九首。 [說明]精舍原為舊時書齋、學舍,是聚集生徒進行講學的地方。後來凡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亦稱精舍。《晉書·孝武帝紀》:「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內,引上諸沙門以居之。」此處系指後者,即可止上人居止修靜之所。可止擅長律詩,絕句不多見。這首七絕表面是寫春雨中清新明麗的自然景象,實際上卻主要是抒發作者淡泊世事,與世無爭,潛心隱修的情懷和志趣。自然,綿綿春雨之中,坐在自己的書齋里,領略無限春光,花香鳥語,這實在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注釋] ①空門,見地藏《送童子下山》注④。淡:恬淡寡慾,淡泊,此處用作動詞。②黃鳥:指黃鶯,又名黃鵬,一種鳴聲婉轉的小烏。芳春:花草芬芳的春季。 送 僧 可 止 四海無拘系,行心興自濃①。 百年三事衲,萬里一枝筇②。 夜減當晴影,春消過雪蹤③。 白雲深處去,知宿在何峰!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止公的五言詩是很著名的,所選這首可以視為其代表之作。行文瀟洒自然,詞語精鍊準確。有韻味,有意境,有魄力,有深度。寥寥四十個字,止公所送之僧的豁達超脫形象躍然紙上。其實,又何嘗不能將之視為止公本人的自我寫照呢? [注釋] ①拘系:拘束,系牽。興:興緻。百年:猶言終生,畢生。②三事衲:三件僧人所穿的法衣。事:件。僧侶法衣有三種,一為僧伽梨即大衣;一為郁多羅僧即上衣;一為安陀會即下衣,合稱三衣。筇(qiong):竹或木製拐杖。③當晴影:日光下的身影。過雪蹤:雪地上的足跡。 懷齊己 曇域 鬢髯秋景兩蒼蒼,靜對茅齋一炷香①。 病後身心俱淡泊,老來朋友半雕傷②。 峨眉山色侵雲直,巫峽灘聲入夜長③。 猶喜深交有支遁,時時音信到松房④。 [作者簡介] 曇域,唐末蜀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唐昭宗大順年間(公元890—891年)前後在世。他是著名詩僧貫休的弟子,除和貫休有大量唱和詩作外,並曾將貫休的詩《西嶽集》改編為《禪月集》。原有詩集多卷,已散佚,《全唐詩》中僅存其詩三首。 [說明]齊已是唐末著名詩僧,詳見本書齊己《早梅》作者簡介。寫此詩時,作者身在西蜀,而齊己卻在江陵,中隔險惡的長江三峽。作者通過細膩深沉的筆觸,記述自己荒齋獨處的孤寂生涯,感嘆知己朋友的先後逝去,表現出對齊己的深切思念。全詩感情濃郁,親切感人。 [注釋] ①鬢髯(ran):本指兩腮的鬍鬚,這裡籠統地指頭髮鬍子。蒼蒼:灰白色,形容鬚髮斑白。茅齋:簡陋的書房。一炷香:一枝香。②澹泊:恬淡寡慾。澹同淡。雕傷:意指朋友逝世,猶如樹木雕枯。③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因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佛教稱為光明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稱為「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峰巒挺秀,山勢雄偉,有峨眉寶光、捨身崖、洗象池、龍門洞等勝跡和萬年寺、九老洞、華嚴頂、金頂等寺廟。巫峽:因巫山得名,一稱太峽,長江三峽之一。包括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綿延長達四十公里。峽谷曲折幽深,峽中浪急水深。峽邊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其中以神女峰風光最為奇秀。④支遁:東晉名僧,詳見本書支遁《詠利城山居》作者簡介。此處喻指齊己。松房:僧人所居房前多植松柏以喻堅貞,故僧房常稱為松房。
牧童 隱巒 牧童見人俱不識,盡著芒鞋戴箬笠①。 朝陽未出眾山晴,露滴蓑衣猶半濕②。 二月三月時, 平原草初綠③。 三個五個騎羸牛,前村後村來放牧④。 笛聲才一舉, 眾稚齊歌舞⑤。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騎牛又歸去。 [作者簡介] 隱巒,唐末江西匡廬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與經歷事迹均不詳,大約唐昭宗大順年間(公元890—891年)前後在世。曾久居廬山,熟稔廬山及其四周風物人情。喜作詩,詩風質樸明朗,平易通俗,有明顯的民歌傾向。作品甚豐,惜大多失傳,《全唐詩》收錄其詩五首。 [說明]古往今來,寫牧童生活的詩並不少見,但像隱巒此詩通俗明暢,生動活潑的還是不多。詩中記敘描摹牧童的穿戴、騎牛、吹笛、歌舞等狀,惟妙惟肖,很有情致。另外,巒公詩喜用數字:一里二里、三回四回、二月三月、三個五個等等,更增添了歌謠的風味。 [注釋] ①俱不識:此處意謂牧童們穿戴一樣,旁人難以區分識別。芒鞋:草鞋。蘇軾《次韻答寶覺》詩有句「芒鞋竹杖行市廛,遮莫千山與萬山。」箬(ruo)笠:用箬竹葉或篾編結成的寬邊帽。唐張志和《漁父歌》有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②蓑(suo)衣:以草或棕葉、棕絲編成的御雨之衣。③二月三月:指農曆時令,當春分之際,草木欣榮。④羸(lei):瘦弱、疲病。⑤舉:指吹。稚:兒童。 琴 隱巒 七條絲上寄深意,澗水松風生十指①。 自乃知音猶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②。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這首詩與巒公其它詩很有不同。一反其質白淺顯的風格, 牧童追求意境,用意深沉,卻又反映出作者生活的另一層面。詩寫琴聲甚為優美,卻沒有知音來賞識,這不是詩人孤寂心靈的寫照么?巒公不僅寫山翁、寫牧童,描繪恬淡自然的農家樂趣。其實也寫內心、寫靈魂,寫鶴立雞群、孤獨無儔的內心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結合巒公其它詩,這首詩的意義就不一般了。 [注釋] ①絲:琴弦。澗水句:意指琴技甚高,能彈奏出澗水聲、松風聲。②知音:用喻伯牙、鍾子期之典。即伯牙善琴,子期善聽,子期為伯牙知音。詳見寒山《三言詩一首》注④。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①。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②。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③。 [作者簡介] 齊己(約863—約933),唐末五代湖南寧鄉同慶寺僧。字得生,俗姓胡,潭州寧鄉(今湖南省寧鄉縣)人。幼為孤兒,七歲入家鄉鴻山同慶寺為司牧。天性穎悟,眾僧齊喜,旋於該寺出家。又居廬山東林寺頗久,自稱廬岳沙門。入蜀途中,荊南國君高從誨極力挽留,委以僧正之職,遂居江陵龍興寺。他是唐末最負盛名的詩僧,詩文並長。詩多宣揚禪理和紀游酬贈之作,風格清逸簡淡,極受時人推重。文多闡述佛家理論,亦有詩歌評論,為人喜愛。作品主要有《白蓮集》,收入《四庫全書》,又有《玄機分別要覽》、《風騷旨格》等。 [說明]千餘年來,這首詩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尤其是三、四兩句,相沿傳為佳句。後人多有仿作,往往等而之下。陸瑩《問花樓詩話》云:「梅花詩,談者盛稱林處士(指宋代林逋),不知唐人先有佳作。齊己詩,表聖(即唐末司空圖)所謂『空山鼓琴,沉思獨往』者也。」陶岳《五代史補》載:本詩第四句原為「昨夜數枝開」,大詩人鄭谷對齊己曰:「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齊己遂拜鄭谷為「一字師」。己公此詩,描摹早梅開花之狀,生動細膩,更透露出詩人對清新明麗春光與恬淡自然生活的由衷熱愛。 [注釋] ①孤根:指梅樹。回:回復生機,指萌芽含蕾。②遞:傳送。幽香:清幽淡雅的香味。窺:偷看。素艷:從素樸淡雅中顯出的鮮艷美麗。③應律:與歲時節令相符。律本指樂律,古樂十二調稱十二律。《呂氏春秋》始將音律對應十二個月。映春台:此處泛指南面向陽的小山坡。 夏日草堂作 齊己 沙泉帶草堂,紙帳卷空床①。 靜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腸②。 園林坐清影,梅杏嚼紅香③。 誰住原西寺,鐘聲送夕陽④。 [作者簡介]見前。 [說明] 此詩系齊己自賦草堂之作,所記亦齊己本人草堂生涯。文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而且清新流利,瀟洒雍容,歷來為僧俗各界所推重,宋代詩僧德洪覺范印取此詩八句,衍為八詩,加以發揮。五代孫光憲於齊己《白蓮集》序中讚譽己公之詩云「趣尚孤潔,詞韻清潤,平淡意遠,骨氣渾成」,確非無端溢美也。 [注釋] ①帶:環繞。紙帳:紙作的帳子。用藤皮繭纏於木上,以索纏緊,勒作皺紋,不用糊,以線拆縫。以稀布為頂,取其透氣。帳上常畫梅花、蝴蝶等為飾。②消息:此處猶言意義、情境。肺腸:此處猶言胸懷、情趣。③嚼(jue):用牙齒磨碎食物。此處指咬食梅杏。④原西寺:泛指自己草堂西邊的寺廟。
題東林十八賢真堂 齊己 白藕花前舊影堂,劉雷風骨畫龍章①。 共輕天子諸侯貴,同愛吾師一法長②。 陶令醉多招不得,謝公心亂入無方③。 何人到此思高躅,嵐點苔痕滿粉牆④。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東林寺在今江西省廬山西北麓,詳見慧遠《廬山東林雜詩》之說明。寺內有十八高賢堂,即此詩題所稱之十八賢真堂,祀慧遠、慧特、劉遺民、宗炳等十八位白蓮社僧俗高賢。原毀,今已修復。己公到東林寺禮十八高賢堂時,堂亦頗頹敗,遂引發其無限感慨。睹物思人,更緬懷前輩賢哲的德操事迹。詩寫得很深沉,很有餘味。 [注釋] ①白藕花:十八高賢堂在東林寺內白蓮池畔,池內植白蓮數十,其花純白。舊影堂即指十八高賢堂。劉雷:劉遺民、雷次宗,均當時隱居廬山並與慧遠結社共修凈土法門的高賢。龍章:比喻文采炳煥,如龍章(龍形圖紋)之服。②共輕句:慧遠嘗著《沙門不敬王者論》一文。吾師:指慧遠。一法:即凈土宗念佛法門。③陶令:陶潛嘗任彭澤令,故稱。傳說遠公有意邀請陶淵明加入白蓮社,與各位高隱共同修行。而陶至東林寺則每每醉酒,無法暢言。實則陶淵明對念佛修行無興趣,事遂作罷。謝公:謝靈運,東晉大詩人,有心加入蓮社,遠公以其戀棧世俗名利,謂之「心亂」,不允。④高躅:高尚的行跡。嵐(lán):山風或霧氣,此處指後者。粉牆:經過塗飾、妝飾的牆壁。 北邙行 文偃 前山後山高峨峨,喪車轔轔日日過①。 哀歌幽怨滿岩谷,聞者潛悲薤露歌②。 哀歌一聲千載別,孝子順孫徒泣血③。 世間何物得堅牢?大海須彌竟磨滅④。 人生還如露易晞,從來有會終別離⑤。 苦海哀傷不暫輟,況復百年驚夢馳⑥。 去人悠悠不復至,今人不會古人意。 栽鬆起石駐墓門,欲為死者長年計。 魂魄悠揚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輪度⑦。 今人還葬古人墳,今墳古墳無定主。 洛陽城裡千萬人,終為北邙山下塵。 沉迷不計歸時路,為君孤坐長悲辛。 昔人送人哭長道,今為孤墳卧芳草。 妖狐穿穴藏子孫,耕夫撥骨尋珠寶⑧。 老木蕭蕭生野風,東西壞冢連晴空⑨。 寒食已過誰享祀?冢畔余花寂寞紅⑩。 日日相催苦流矢,貧富賢愚盡如此⑾。 安得同游常樂鄉,縱經劫火無生死⑿。 [作者簡介] 文偃(864-949),五代十國時南漢韶州雲門山僧。字匡真,俗姓張,姑蘇嘉興(今浙江省嘉興市)人。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資質敏穎,好學善思,以精究律部為己任。後參雪峰義存,極為投機,義存以禪宗密法傳授。其後歷謁洞岩、天童、歸宗、曹山、疏山、干峰、灌溪、南華諸方。機鋒健捷,名聲益盛。抵靈樹,知聖禪師奉為首座,嗣後接任靈樹住持,終成禪宗青原下六世,雲門宗創始人,著作極豐,多為前代經典疏注,宗門奉為圭臬。偶爾作詩,亦有可觀。 [說明] 北邙行猶言北邙之歌。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漢魏以來,王侯公卿貴族的葬地多在於此,後因此泛稱墓地。雲門大師有洛陽之行,見城內車水馬龍,人頭攢簇,而城外(邙山)墳冢壘壘,墓草芊芊,不由得感慨萬千,遂作這首七言古風。以規諫人們不要貪圖富貴,迷戀功名。詩多用比喻,寫得形象生動,發人深省。 [注釋] ①峨峨:高峻,高聳。轔轔:象聲詞,形容很多馬車行馳。②薤(xiè)露:古輓歌名。晉崔豹《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減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薤為草本植物,又名蕎頭,其鱗莖名薤白,可食,併入葯。③泣血:極其悲痛而無聲的哭泣。謂哭泣者已哭幹了眼淚,繼續哭而從眼中流出了鮮血。④須彌:佛教傳說中之高山名。⑤晞(xī):干。《詩經?蒹葭》雲「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⑥輟(chuò):停,中止。況復:何況。⑦五趣:佛教語,即五道或五惡趣。《俱舍論》八雲「謂前所說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指畜生。井輪度:謂往複輪迴如水井上的轆轤旋轉。⑧妖狐:狐狸。因其多*善詐,故俗傳中常指為妖。子孫:此處指小狐狸。尋珠寶:指盜墓。⑨蕭蕭:樹木搖動貌。屈原《九歌?山鬼》有句「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⑩享祀:祭祀。⑾流矢:流者飛也,矢者箭也。本意為無端飛來的亂箭。這裡僅指飛箭。⑿常樂鄉:指出家隱修處。劫火:佛家語,指世界毀滅時的大火。一般也把亂世的災火稱劫火。 上歸州刺史代通狀二首 懷浚 家在閩山西復西,其中歲歲有鶯啼①。 如今不在鶯啼處,鶯在舊時啼處啼。 家在閩山東復東,其中歲歲有花紅。 如今不在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 [作者簡介] 懷浚,唐末鄂西秭歸僧。閩山 (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卒年及俗姓字型大小均不詳,大約公元895年前後在世。他諳於星相術數之學,愛作草書,對儒、道、佛三家經典均有相當研究。平生喜好為詩,詩多粗淺俚俗,有自己的風格,然作品多已失傳。 [說明] 歸州系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所置州,治所秭歸縣 (即今湖北省秭歸縣)。懷浚作此二詩時州守姓於,於刺史生平事迹不詳。通狀為古代一種陳述報告的文件,通指通報,狀即陳述,相當於現代的情況報告書或自述、自白書之類。傳說懷浚頗能預言未來之事,鄉人皆奉之為神明。刺史於公則認為他是妖言惑眾,把他逮捕審訊。作者便寫下這兩首通俗明了的七言絕句作為自白,陳述自己的身世和感慨。刺史閱詩後,便將他釋放。這兩首詩質樸自然,明白如話,有濃郁的民間歌謠色彩。而文字句式的排比、反覆、重疊、迴環,更增加本詩的韻味,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對故鄉深沉的懷念。 [注釋] ①閩山:本名烏石山,唐天寶二年(公元749年)改稱閩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舊城內之西南隅。與九僵山、越王台合稱為「福州三山」。北宋熙寧間(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處以山代指福州市。 哭僧 清尚 道力自超然,身亡如坐禪①。 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②。 溪白葬時雪,風香焚處煙③。 世人頻下淚,不見我師玄④。 [作者簡介] 清尚,晚唐詩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895年前後在世。長於詩文,與齊己同時且詩名大致相當。作品散佚殆盡,今僅存詩一首。 [說明] 這是作者留存至今的惟一詩篇,是一首寫得相當好的祭詩。被祭的那位僧人不知是誰,但於作者清尚來說一定非師即友,關係斷非一般。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那位僧人懷有極為深厚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詩寫得從容大度,哀而不傷,透露出一種極其超脫的韻味和靈秀之氣。 [注釋] ①道力:道行,修道而獲得的功夫,或稱造詣。超然:高超,勝過別人。身亡句:意謂死的時候仍然保持著平日打坐時的姿態,容顏栩栩如生。②元:同原。③溪白句:意謂葬在溪流邊,正值下雪,大雪把溪水兩岸鋪成一片雪白,彷彿在為逝者戴孝舉哀。風香句:意謂當屍體焚化之時,風中飄散著一種異香,形容死者道行極高,雖死而示奇蹟。④玄:玄妙,微妙。 長安早秋 子蘭 風舞槐花落御溝,終南山色入城秋①。 門門走馬徵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樓②。 [作者簡介] 子蘭,唐末京都長安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896年前後在世。他曾於唐昭宗時擔任宮廷文章供奉,頗受信任。能詩善文,詩尤有名。其詩多為抒發感懷,直指時政之作。詩風高闊雄健,沉鬱悲壯。今存詩一卷,收入《全唐詩》。 [說明] 子蘭有經世之才,但始終無法施展。遁入空門以後,雖久任內廷供奉,頗得昭宗寵信,也不過是清客玩物而已,他的心情是十分苦悶的。這首七絕一方面揭露了唐代末年黎民百姓遭受兵役賦稅的嚴苛壓榨,王孫公子和達官貴人們卻追逐著花天酒地、奢華享樂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也隱晦地抒發出作者自己厭倦京城生活的鬱悶情緒。 [注釋] ①御溝:亦稱禁溝,即首都皇城外的護城河。終南山:亦稱南山,即狹義的秦嶺,是秦嶺主峰之一,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遠郊。山中有南山湫、金華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勝古迹,為西安市郊重要遊覽勝地。古時歷來為著名隱士的隱居之地,又是道教聖地,相傳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中的呂洞賓、劉海蟾均曾在此隱修。②門門:家家戶戶。笙歌:用笙伴奏著歌舞。笙是一種表現力極為豐富的簧管樂器。玉樓:華麗的高樓,多指酒樓或*院。 秋日思舊山 子蘭 咸言上國繁華,豈謂帝城羈旅①。 十點五點殘螢,千聲萬聲秋雨。 白雲江上故鄉,月下風前吟處。 欲去不去遲遲,未展平生所佇②。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舊山指舊日隱居修行之處,因隱修處多在山林,故稱舊山。這是蘭公所存惟一六言律詩。描寫細膩,節奏明朗,情感真摯,寓意深沉,是這首詩的特點。 [注釋] 咸:都。上國:大國,強國,此處指大唐帝國,其實時至九世紀末蘭公之時,李唐王朝已衰敗至極,即將覆亡,上國實屬恭維之詞也。帝城:首都,都城,此處指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羈旅:寄居作客。佇(zhù):通貯,積儲。指平生所蓄之雄圖大志。 城上吟 子蘭 古冢密於草,新墳侵官道。 城外無閑地,城中人又老。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這是蘭公站在京都城頭上遠望城外,有所感觸而作的一首五絕。語言明白如話,全無雕鑿粉飾,道理卻是很深很透很觸動人們心靈的:新墳繼舊冢,人生實無常! 牧童 棲蟾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作者簡介] 棲蟾,唐代末年著名詩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唐昭宗乾寧年間(公元894-898年)前後在世。曾經較長時間隱居於廬山。他與著名詩僧貫休、齊己、虛中、尚顏等均為詩友,但詩風與他們截然不同。大多是通俗明了,質樸自然,詩風甚是恬淡。《全唐詩》中存其詩十二首。 [說明] 這首詩清新明快,生動活潑,熱情地歌頌了牧童優遊自在的田園生活。詩寫得通俗、平易、明白如話,韻律諧和,充滿了民歌色彩。 送遷客 棲蟾 諫頻甘得罪,一騎入南深①。 若順吾皇意,即無臣子心②。 織花蠻市布,搗月象州砧③。 蒙雪知何日,憑樓望北吟④。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遷客指被貶謫的官員,此處所指,不得而知。從詩文判斷,當系蟾公相知好友,友情不比一般。送別之際,蟾公對這位被流放到蠻荒遠域的朋友,感情是非常複雜的。既對朋友忠誠正直的人品道德讚賞欽佩,也對朋友的蒙屈遭貶惋惜哀傷。詩寫得很動情,意蘊深厚。 [注釋] ①諫:直言規勸。多用以以下對上,此處專用以以臣對君。頻:多。甘:甘心情願。南深:南方極偏遠之處。②若順二句:意謂如果一味順著皇帝的意思說話行事,決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③蠻:古稱兩廣為南蠻,系離中原京都極遙遠未蒙開化之地。蠻市指桂粵地域的市集。搗月:意謂月下搗洗衣物。象州: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始置,後代屢有廢置,治所均在今廣西象州縣附近。砧:洗衣石。④蒙雪:得到昭雪平反。望北:望京都長安。因謫地在南方,故須北望。 賦洞庭 可朋 周極八百里,凝眸望則勞①。 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②。 賈客停非久,漁翁轉幾遭③。 颯然風起處,又是鼓波濤④。 [作者簡介] 可朋,唐末詩僧。生卒年及姓氏均不詳,丹棱(今屬四川省)人。大約唐昭宗乾寧年間(公元894-898年)前後在世。他性嗜酒,不拘佛家法度,自號醉髡。少與盧延讓為風雅之交。 歐陽炯以之比孟郊、賈島,以其貧而好酒,時周濟之。長於詩,原有《玉壘集》十卷,收平生詩作千餘首,集已散亡。僅四首詩存於《全唐詩》中。 [說明]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傳說湖中島上有「神僊洞府」,故名。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匯納湘、資、沅、澧四水,北入長江。面積隨季節而變化,夏、秋水漲時,煙波浩渺,巨浪滔天,氣勢頗為壯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稱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稱其「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這首詩便是寫洞庭煙波無垠,水天一色,濤掀浪涌的雄偉壯闊氣象。詩寫得極為精鍊,極有氣勢。 [注釋] ①周極句:古時洞庭湖面積極是廣大,有「八百里洞庭」之稱。近世紀以來因泥沙沉積圍湖造田堵塞,面積日益縮小而分割成無數湖泊,較大者有東、南、西、北四洞庭湖和大通湖。勞(liáo):廣闊無邊貌。勞通遼。《詩?小雅》雲「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又音(láo),勞累,意謂湖面寬廣以致極目望去,連眼睛也覺得很吃力,亦通。②涵:沉浸。③賈客:行商,生意人。④颯(sà):象風聲。 登滕閣詠西山 可朋 洪都太白方,積翠倚穹蒼①。 萬古遮新月,半江空夕陽②。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滕王閣為今江西省南昌市著名古迹,名列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之首一。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詩人王勃《滕王閣詩並序》而名播中外。歷經二十八次興廢,1926年毀於北洋軍閥鄧如琢戰火,1989年重建。高閣面山臨水,規模宏偉,雕欄畫棟,華美壯觀,為南昌市第一名勝遊覽之處。西山位於南昌市西南郊,古稱獻原山,又作散原山,多林泉岩壑之勝景,為道教凈明派發源地。自古為名道高士隱修之所,如東晉許遜、唐代陳陶、施肩吾等均隱於西山。據說可朋至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登滕王閣,見多有前輩題詠,遍閱後大言「盡都不佳」。守者異之,索其詩。朋公不假思索,揮筆題此絕句,眾皆嘆服。此詩一仍明公風格,言簡而意賅,筆力雄健,氣勢逼人,確為大手筆。 [注釋] ①洪都:江西舊南昌府的別稱。王勃《滕王閣序》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太白:星名,、即金星,一名啟明星。因太白星居東方,象徵日之出,故太白方即代指東方。洪都位居國土東部,是以有此稱。穹蒼:指天。穹言其形,蒼言其色。②遮新月:意謂月落西山。空夕陽:夕陽即將西下。 七日禁中陪宴 仁貞 入朝貴國慚下客,七日承恩作上賓①。 更見風聲無*態,風流變動一園春②。 [作者簡介] 仁貞,唐末渤海(今山東省濱縣)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900年前後在世。曾東渡日本弘揚佛教禪宗的教義,極受日本天皇及朝野僧俗的歡迎和敬重,對中日文化思想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說明] 禁中即皇宮中。陪宴指天皇恩賜臣屬陪同他一同用餐,是一種很高的很榮幸的待遇。其時日本的天皇為醍醐天皇,年號為昌泰。這是仁貞旅居日本時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詩的時候是初春,地點是日本天皇的皇宮。詩寫得精鍊典雅,雍容大度,很能表現出作者仁貞作為一個泱泱大國——大唐王朝的宗教使者的莊重風度。 [注釋] ①貴國:指日本,作者對日本的尊稱。下客:下等的卑微的客人,作者自謙的稱呼。承恩:蒙受、承受恩典,指陪宴。上賓:高貴的客人。②*態:妖冶艷麗、忸怩做作的姿態。風流:風光,風韻。 傷巢燕 伏牛 傷嗟壘巢燕,雖巧無深見①。 修營一個窠,往複幾千轉②。 雙飛碧水頭,對語虹梁畔③。 身緣覓食疲,口為銜泥爛④。 驅馳九夏初,方產巢中卵⑤。 停騰怕饑渴,撫養知寒暖 憐惜過於人,銜蟲喂皆遍。 父為理毛衣,母來將食饘⑦。 一旦羽翼成,分飛不相管。 世有少智人,懇力憂家眷⑧。 男女未成長,顏色已衰變⑨。 燕子燕子聽吾語,隨時且過休辛苦。 縱使窠中千個兒,秋風才動終須去。 世人世人不要貪,此言是葯思量取。 饒你平生男女多,誰能伴爾歸泉路? [作者簡介] 伏牛,五代十國時前蜀高僧,法諱字型大小已佚,時稱伏牛上人。生卒年、俗姓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905前後在世。終生在蜀地弘法傳教,道譽甚高,頗得前蜀諸王禮遇。能詩,多散亡,此詩選自《全唐詩外編》。 [說明] 伏牛上人只留下一組古風,名曰三傷頌,分別為傷嘆燕、鳥、蜂,此選其一。此詩採用歌謠的形式,用通俗平易的語言,闡述作者所信仰的人生真理。描寫細膩,詞語質樸,層次分明,比喻準確,藝術上有一定的優點。 [注釋] ①深見:猶遠見。②轉:回、次。③虹梁:一作曲梁,一作曲橋,皆通。④銜泥:燕為作巢須口銜泥漿。⑤九夏:夏季共九十天。九夏初猶言夏初。⑥停騰:停止飛翔覓食。⑦饘(zhān):厚粥,指雌燕將食物嚼爛成粥糊狀以喂雛燕。⑧懇力:儘力,一心一意地。⑨男女:猶言兒女,下同。衰變:因衰弱變得蒼老或無力,即衰老。 辭郡守李公恩命 恆超 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①。 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②。 厭樹遮山色,憐窗向月明③。 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輕④。 [作者簡介] 恆超(877-949),唐末五代之際棣州開元寺僧。俗姓馮,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家於五台山。後梁龍德年間(公元92l-923年)居棣州開元寺,開壇講說經論達二十餘年,傳法嗣百餘人。相國馮道重其名,奏請御賜紫袈裟。後漢乾佑二年 (公元949)年) 卒於開元寺,賜號「德正大師」。他治學參以子史,證以教宗,學問博大精深,操持嚴謹節制,為五代時著名高僧。偶爾為詩,卻不乏佳篇美句,當時被人傳誦。 [說明] 郡守李公不詳所指。恩命指給人予恩惠的命令。郡守下令徵聘重用,本為莫大榮幸,而作者卻慨然拒絕,僅以詩句作答。詩中反覆說自己輕淡名利,甘心隱遁。表現出一代高僧的清風亮節和高尚情懷。詩也寫得剛勁有力,清新自然。 [注釋] ①褐衣:粗服。詳見本書支遁《詠利城山居》注⑥。浮杯:即浮槎,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道:道行,修養。②經論:指佛教的經典著作和學術理論。染:沾染。③憐:愛,喜歡。④范蠡(lí):春秋末越國大夫。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他出身微*,以功歷仕越為大夫並擢上將軍。越敗於吳,他親為人質,與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蓄志復仇。歸國後即與勾踐、大夫文種等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埋頭備戰,終於攻滅吳國。傳說他功成之後便隱名埋姓,攜著西施,遨遊於江湖之中,或說他變更名姓,行商牟利,亨盡人生榮華富貴,以補償早年困於吳國時所忍受的艱辛。他是後世公認的著名謀臣和高士。一棹:一隻小船。五湖:中國五個大湖的總稱。有多種說法,一般習慣稱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
路 玄寶 南北東西去,茫茫萬古塵①。 關河無盡處,風雪有行人②。 險極山通蜀,平多地入秦③。 營營名利者,來往不辭頻④! [作者簡介] 玄寶,五代十國時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18年前後在世。存詩亦僅此一首,收入《全唐詩》。 [說明] 「路」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題目。古往今來,無數的哲人和詩人,圍繞著這個題目,寫出了許許多多作品,各抒己見,頗有趣味。玄寶這首議論詩,簡練地描述了人們在漫長艱險、風雪渺茫的道路上奔波來往。為了什麼?營營名利!作為與世無爭,寄希望於來世的出家人來說,作者當然認為這種奔波和追逐是可笑而可悲的。為此,作者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詩寫得通俗明朗,警策有力。 [注釋] ①南北句:意謂道路四通八達,向南北東西各個方向延伸。茫茫句:意謂道路上塵土飛揚,留下千萬年來旅人奔波行走的痕迹。②關河:關隘與河流。泛指路途上種種阻礙。③險極句:意謂四川四面環山,難於攀越,而人們還是修建了棧道,冒險深入。秦:指今陝西省及其周圍地區。古代這一帶屬秦國境域,故稱。④營營:本意為來往不絕。此處轉義為一心一意地謀求,追逐。頻:頻繁,多。 初冬旅舍早懷 懷浦 枕上角聲微,離情未息機①。 夢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②。 月滿棲禽動,霜晴凍葉飛③。 自慚行役早,深與道相違④。 [作者簡介] 懷浦,五代十國時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五言詩寫得很好,但多已失傳。現存僅二首,收入《全唐詩》中。 [說明] 從詩文的內容來看,作者是一位長期在外雲遊漂泊的僧人。時值初冬,北方嚴寒,而他卻依然滯留於旅途之中,這使他不由得深情地懷念長江流域他自己的本寺,從而更厭倦目前艱辛的旅程。至於他為什麼會久久地羈於旅途,我們便不得而知了。詩寫得精鍊生動,頗具神韻,頗有功力。 [注釋] ①角聲:畫角之聲。畫角為古代軍旅中一種常用的樂器,相當於現在的軍號,故今「號」亦稱「號角」。息機:停息機巧的心思。機是機心,這裡指心理活動、願望等。②三楚:古地名。戰國時楚國之地一般分為東楚、西楚、南楚,合稱三楚,相當於今淮河流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③月滿:農曆每月十五日月圓時。④行役:因服軍役、勞役或公務而在外奔波跋涉。此處泛指旅行。道:此處是本意、本願、初衷的意思。 柳 慕幽 今古恁君一贈行,幾回折盡復重生①。 五株斜傍淵明宅,千樹低垂太尉營②。 臨水帶煙藏翡翠,倚風兼雨宿流鶯③。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當時歌吹聲④。 [作者簡介] 慕幽,五代十國時南方詩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能詩善文,尤長七律,詩風溫雅清俊,擅長用典,當時有名。作品今多不傳。《全唐詩》錄其詩六首,五律、七律各半。 [說明] 古人每屆遠行,送行者往往都折柳相贈,因為楊柳是一種堅韌綿長、適應性極強的植物。故以此來表示彼此間綿長的情誼,並藉以祝頌旅人在遠方能事事如意,時時平安。作者這首七言律詩亦便由此而發揮,既追懷了折柳贈行的古老傳統,也穿插著有關楊柳的著名典故,抒發了作者對時過境遷、人事代謝的深沉感慨。詩寫得清新流暢,綿密柔和,很有情感,很有文采。當然,善於用典也是本詩一個重要的特點。 [注釋] ①今古:古往今來,過去和現在。君:指柳樹。②五株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於其宅旁植柳五株,自稱為「五柳先生」,並作《五柳先生傳》以記之。千樹句:西漢名將周亞夫屯軍於咸陽市西南渭河北岸之「細柳」以防匈奴,其地柳樹成林,故得此名。因周亞夫治軍有方,所部軍紀嚴明,後世遂稱軍營為「細柳營」或「柳營」。此處稱「太尉營」是因為「細柳營」系周亞夫所立,而周亞夫及其父周勃均曾擔任「太尉」之職。太尉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③翡翠:翡翠鳥喜棲息於溪邊的柳林叢中,以昆蟲魚蝦為食。流鶯:在柳樹林中飛來飛去無定所的黃鶯。④隋皇堤:簡稱隋堤。隋煬帝開通濟渠時,命人沿河築堤並遍植柳樹,此堤便稱為隋堤。其後又開運河,幾千裡間亦沿堤植柳,這些堤也都稱為隋堤。曾惹句:隋煬帝好大喜功,荒淫無道,開鑿大運河之後更是變本加厲,經常攜帶大批文武官員、妃嬪歌姬出巡,所到之處,船隊相接,歌聲震天動地。歌吹:歌聲和樂聲。 冬日淮上別文上人 慕幽 家國各萬里,同吟六七年①。 可堪隨北雁,迢遞向南天②。 水共行人遠,山將落日連③。 春淮有雙鯉,莫忘尺書傳④。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淮上指今皖西北、豫東南淮河中上游地區。文上人亦出家僧人,可能是長江以南乃至嶺南地區人氏,具體指誰,已無可考。從詩文中可知其與幽公同居淮上多年,且亦擅詩,曾長期與幽公詩文唱和。時值文上人行將返鄉之際,幽公作此五律以贈。既追述二人共住同吟的深厚情誼,且留下互通音訊、書信往來的囑咐。詩寫得深沉、從容,很有感情。 [注釋] ①家國:家鄉。②迢遞:遠貌。嵇康《琴賦》:「指蒼梧之迢遞,臨回江之威夷。」③將:和、共。④雙鯉:指書信。《古樂府》之一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劉禹錫《途中送崔司業使君扶持赴唐州》有「相思望淮水,雙鯉不應稀」。尺書:書信。《漢書?韓信傳》有「奉咫尺之書,以使燕。」 寒食詩 雲表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①。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②! [作者簡介] 雲表,五代十國時南方詩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詩風清淡,寓意深沉,當時享名。所作詩多散夫,少量作品散見於各種詩話集中。本詩為《全唐詩》中所收其惟一一首。 [說明] 寒食為一舊曆節令名稱,指「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相傳起源於二千六百多年前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為避官而抱樹焚死,便定於此日禁火寒食。此時正當清明前夕,春光如畫,郊外自有很多人踏青掃墓。雲表的這首七絕便描繪了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從佛家的生死輪迴和消極避世思想出發,指出今年躺在新墳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掃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來祭掃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將被埋入墳墓。這種消極頹廢的思想並不可取,然而也客觀地道出了人生代謝的自然規律,而詩本身也寫得流暢,準確生動,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注釋] ①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野人:本意指四郊以外地區的鄉下人,種田人。這裡則作為作者自己的謙稱。傷神:心神憂傷。②累累:眾多、重疊、聯貫成串貌。冢(zhǒng):墳墓。 題伍相廟 常雅 蒼蒼古廟映林巒,漠漠煙霞覆古壇①。 精魄不知何處在,威風猶入浙江寒②。 [作者簡介] 常雅,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全唐詩》中存其詩一首。 [說明] 伍相廟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南的吳山上,為祭祀春秋末年吳國大夫伍子胥而建。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本為楚國貴族。其父伍奢因極言直諫而被楚平王所殺,他便逃至吳國。他幫助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整軍經武,使吳國國勢日盛,後率軍攻破楚國,為父報仇。吳王夫差時任大夫,參贊國事,權位相當於宰相。因反對與越王勾踐議和及北上爭霸而得罪夫差,漸被疏遠。後夫差聽信讒言賜劍令其自殺。伍子胥死前曾說:「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吳王夫差聽後大怒,特將伍子胥盛入鴟夷草(皮袋),投入錢塘江中。傳說伍死後成為江神,錢塘江潮即其怒氣化成。他是中國先秦史上著名的悲劇人物,有關他的種種故事在後代久久流傳。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正直遠見和不幸遭遇,遂立廟而祀之。作者這首憑弔懷古詩簡略地描繪了伍廟內外景象,然後著重點明伍子胥死不瞑目,怨氣化為錢塘怒潮,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伍子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不平。詩寫得含蓄深沉,凝鍊有力,很能發人深省。 [注釋] ①林巒:樹林和山巒,指伍廟外吳山景物。煙霞:煙霧霞光,亦兼指廟中祭祀的香煙。壇:安置神像的場所。②精魄:即魂魄,舊時謂人的精神靈氣。浙江:錢塘江的舊稱。 題楚廟 歸仁 羞容難更返江東,誰問從來百戰功①? 天地有心歸道德,山河無力為英雄②。 蘆花尚認霜戈白,海日猶思火陣紅③。 也是男兒成敗事,不須惆悵對西風④。 [作者簡介] 歸仁,五代十國時期京洛靈泉寺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型大小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江南(今長江中下游地區)人。能詩,詩風剛健挺拔,格調高亢,頗有氣勢。《全唐詩》中存其詩六首,五律、七律各半。 [說明] 楚廟即項王廟。因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後人為其立祠即名「西楚霸王廟」,簡稱「楚廟」。廟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烏江畔之烏江鎮上,唐代中期所建。本詩系作者瞻仰楚廟後有感而作。自古成敗論英雄。但在作者的眼中,項羽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歷史人物,儘管最終敗在劉邦手下,仍不失英雄本色。本詩對項羽的經歷,特別是他自殺烏江邊的悲壯結局,表示了由衷的同情。詩寫得沉鬱悲壯,很有力度。 [注釋] ①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西南南、東北北流向,習慣上便把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稱作江東。這裡更具體地指項羽隨他叔父項梁一同起兵的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地區。從來:指項羽自吳中起兵以來。百戰功:史載項羽身歷七十餘戰,所向無敵,天下稱雄。②道德:有道德的人,指劉邦。漢高祖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及建立西漢王朝的初期,採取了不少攏絡人心的措施,受到人們稱道。英雄:此處指僅僅以武力稱雄天下的項羽。③霜戈:雪白鋒利的戈。戈為古代主要兵器。火陣:此處指戰火。④也是句:意謂勝敗乃兵家常事,男子漢大丈夫無須過於計較。杜牧《題烏江亭》有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亦是此意。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西風:秋風。 自遣 歸仁 日日為詩苦,誰論春與秋①。 一聯如得意,萬事總忘憂②。 雨墮花臨砌,風吹竹近樓③。 不吟頭也白,任白此生頭。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自遣意謂排遣自己的思緒和憂慮。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沉飲聊自遣,放歌頗愁絕」。歸仁這首詩排遣什麼愁悶呢?詩中已有明言:為詩苦。自來詩人皆辛苦,自來悲憤出詩人。仁公亦復如此。春夏秋冬,日日為作詩而辛苦,終於鬚髮斑白了。頭髮白了,也任隨它去,無悔無怨呵!這就是詩人。孜孜咽咽,不倦追求藝術境界的詩人便是如此。 [注釋] ①論:在乎,在意。②聯:每兩句詩稱一聯。③砌:台階。 謝友人見訪留詩 懷楚 軒車誰肯到?泉石自相親①。 暮雨雕殘寺,秋風悵望人②。 庭新一片葉,衣故十年塵③。 賴有瑤華贈,清吟愈病身④。 [作者簡介] 懷楚,五代十國時期四川安州白北竺干院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能詩,詩風溫雅,頗講究意境與情調的渲染和營造。作品多已失傳,《全唐詩》中存其詩二首,五律七律各一。 [說明] 終年孤獨寂寞地埋名隱居於深山古寺的老僧人,一旦有知己朋友遠道來訪並題詩留念,該是何等欣慰的事呵!一首五律僅僅八句,作者便用了六句來記述自己清冷落寞的佛隱生活,於是,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對朋友光臨的欣喜和感動,表達了作者對冷漠世界中友誼的熱愛和珍惜。 [注釋] ①軒車:簡稱軒,古時一種前頂較高且有帷幕的車子,古制僅供大夫以上的高官乘坐。此處泛指作者友人乘坐來訪的馬車,也暗示出這位友人是個有相當身份的人。泉石:指山水、園林佳勝之處。②雕殘:此處意為荒涼、破敗。③故:舊。④瑤華:本意為潔白如玉的花,也比喻潔白的東西。此處系美稱友人留題的純潔美好的詩篇。愈:病好,使病好。
舟夜一章 海印 水色連天色,風聲益浪聲①。 旅人歸思苦,魚叟夢魂驚②。 舉棹雲先到,移舟月逐行③。 旋吟詩句罷,猶見遠山橫④。 [作者簡介] 海印,五代十國時期四川慈光寺女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史稱其才思清峻,能詩善文,當時有名。其詩頗講究辭語、意境的措置和渲染,韻味濃郁。今僅存詩一首。 [說明] 這是作者留存至今惟一的詩,一首記述作者雲遊生活的五言詩。作者盡量地隱藏自己的情緒,不作渲染更不加議論,但憑藉詩中所記的旅人之苦,漁叟之驚等等,讀者已經完全可以窺測出作者本人那種凄清無奈的心境。詩中全是對舟行月夜的景物的描寫,既細膩準確,又形象生動,既是抒情詩,也是山水畫。月夜乘舟,所見所聞所感,月夜中的水、天、風、浪、雲、棹、月、山,盡皆入詩,有聲有色,文字上很能見出鍛煉功夫。 [注釋] ①益:增長,加多。②漁叟:老漁夫。③棹:搖船的工具如槳、櫓等。④逐:追趕,追隨。旋:隨後,不久。橫:東西方向排列。 乞荊浩畫 大愚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筆縱①。 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 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峰②。 近岩幽濕處,惟藉墨煙濃③。 [作者簡介] 大愚,唐末五代時河南鄴郡青蓮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貫與生平履歷均不詳,大約公元920年前後在世。愚公曾長期居住豫南鄴郡(治所即今河南省安陽市),與同代文學家、藝術家均有交往,詩寫得很好,當時頗享大名,惜未流傳下來,《全唐詩》中僅存此一首五言律詩。 [說明] 荊浩,五代十國時後梁畫家。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省)人。曾隱居太行山洪谷,號洪穀子。擅畫山水,兼唐代吳道子與項容之長為一體。亦工佛像,曾在開封雙林禪院畫壁畫。有《山水畫訣》一卷。大愚與荊浩為方外知友,請荊浩為他作一幅畫,是再普通不過的事。而不普通的是,這項請求以一首五言律詩的形式提出來。更不普通的是,這首詩寫得層次分明,生動活潑,充滿了山水畫的意境和情趣,說這首詩詩里有畫,決不為過。詩題是請荊浩作畫,詩文簡直是在教荊浩作畫。真正的好朋友,可以這樣做罷。 [注釋] ①六幅:猶言六法或六要,古代評論繪畫的六個要領,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等六個方面。這裡泛指各種畫技。牢健:指畫風雄健蒼勁。恣筆縱:筆力恣意縱橫,開闔自如意。②縱:聳,騰躍。③幽濕:幽暗而濕潤。墨煙濃:指濃墨重彩的繪法。 傷悼前蜀廢國 遠公 樂極悲來數有涯,歌聲才歇便興嗟①。 牽羊廢主尋傾國,指鹿*臣盡喪家②。 丹禁夜涼空鎖月,後庭春老謾開花③。 兩朝帝業都成夢,陵樹蒼蒼噪暮鴉④。 [作者簡介] 遠公,五代十國時期前蜀詩僧。生卒年、姓氏籍貫及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25年前後在世。《全唐詩外編》存其詩一首。 [說明] 廢國指已亡之國前蜀。前蜀為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903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稱帝,建都成都,國號為蜀,史稱前蜀。前蜀領有今四川省全部、重慶市、甘肅省東南部、陝西省南部、湖北省西部廣大地區。公元925年被後唐所滅,共歷二主二十三年。前蜀是詩人的故國,國亡之後詩人寫下這首律詩,一則是對故國的深沉懷念,同時也無情地鞭撻了前蜀統治者荒淫無道、廢弛朝政的行徑。詩寫得沉鬱蒼涼,雄健悲壯,語言凝鍊生動,形象鮮明準確,很有文采,很有感染力。 [注釋] ①數:舊指氣數,即命運。涯:邊際,極限,盡頭。嗟:感嘆。②牽羊:前蜀後主王衍頗有才華,但他荒淫無道,終至誤國。後唐來攻,他被迫牽羊攜酒出降,前蜀遂亡。廢主:亡國之君。傾國:國家滅亡。指鹿:指鹿為馬。《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獻鹿於秦王二世,稱言是馬,左右也大多附和。後世即以此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此處借指前蜀後主王衍周圍的*佞誤國行為。③丹禁:王宮。宮廷多塗飾成丹色即硃紅色,故稱。後庭:王宮後面的庭院。謾:空泛,空空地。④兩朝:前蜀共歷王建、王衍父子兩代。陵樹:墓地的松柏樹。此墓地指兩位前蜀主的陵墓。噪:喧嘩。 中秋玩月 明光 團團離海角,漸漸入雲衢①。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作者簡介] 明光,五代十國時南唐金陵金輪寺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均失考,大約公元926年前後在世。詩負盛名,惜皆散佚,所見唯此一首,見載於《全唐詩》(署名失名僧)、《全五代詩》(署名失名僧),《漫叟詩話》、《歲時廣記》、《江南野史》等均有著錄。 [說明] 據傳明光先一年已寫成此詩上聯二句,久思不得下聯。次年中秋,再得下聯二句。遂不勝其喜,徑登寺樓鳴鐘示慶。此時,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鐘,滿城皆驚。天亮查問,欲斬撞鐘者。明光到案後,稟知玩月得詩,並誦此詩,先主聞而甚喜,釋之而去。這首詩明明是描繪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會成為慶賀自己受禪登位而作,引為祥兆,純屬巧合。不過,詩寫得也的確很有聲勢,大氣磅礴,不失為大手筆。 [注釋] ①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雲衢則為雲中之路。 鷺鷥 無則 白蘋紅蓼碧江涯,日暖雙雙立睡時①。 願揭金籠放歸去,卻隨沙鷗斗輕絲②。 [作者簡介] 無則,五代十國時南唐金陵清涼院僧。系法眼宗祖師文益禪師嫡嗣。生卒年、俗姓籍貫均不詳,大約公元929年前後在世。擅長詩文,詩風雅緻清麗。因久居江南,所作詩多描述南國風光事物,有名於時。《全唐詩》載其七言絕句四首,其餘詩文皆已散佚。 [說明] 鷺鷥即鷺,因其頂、胸、肩、背皆生長毛,如絲,故名,水鳥名,亦名白鷺、白鳥等。羽毛潔白,腳高頸長而喙強,棲息水邊,食魚為生。無則這首七言絕句,描述了水鳥鷺鷥生活的一個斷面,隨即產生遐遠之聯想:將這籠養的鷺鷥放歸自然,讓它們飛往江畔,與沙鷗嬉斗,該多好啊!這不啻是一曲自由的頌歌,從而也真實地反映出則公思想的一個方面。 [注釋] ①白蘋:一種水中浮草,俗稱馬尿草。紅蓼(liǎo):即蓼,草本植物名,品類甚多,有水蓼、馬蓼、辣蓼等。葉味辛香,花淡紅色居多。古人用為調味品。②揭:打開。沙鷗:一種水鳥,棲息沙洲,經常飛翔於江海之上。唐杜甫《旅夜書懷》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暮春送人 無悶 折柳亭邊手重攜,江煙淡淡草萋萋①。 杜鵑不解離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②。 [作者簡介] 無悶,五代十國時南方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不詳,大約公元930年前後在世。能詩,有名於時。《全唐詩》載其詩二首,皆為七言絕句。 [說明] 暮春送人,已屬愁境,折柳亭邊,倍益傷神,何況淡淡的煙霧,萋萋的野草,愁境又添一分,而子規太不解人意,直向離別之人啼喚。這首詩便是一幅畫,既有聲,又有色。把離別的人、送別的人心境都寫出來了。 [注釋] ①萋萋:草茂盛貌。劉宋謝靈運《悲哉行》有\萋萋春草生,王孫游有情。」②杜鵑:杜鵑鳥,亦名子規,其啼叫之聲猶人之呼喚「不如歸去!」 江上秋志 尚志 到來江上久,誰念旅遊心①? 故國無秋信,鄰家有暮砧②。 坐遙翻不睡,愁極卻成吟③。 即恐髭連鬢,還為白所侵④。 [作者簡介] 尚志,五代十國時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不詳,大約公元930年前後在世。能詩,詩風恬淡深邃,很有造詣。惜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中僅收到上述此詩。 [說明] 江上泛指今安徽省沿長江地區。長江於黃浦江入海之前,流經皖蘇,皖省在上,蘇省在下,故有此稱。志猶記。這首五言律詩把一個遠離故鄉(故寺)的遊子(游僧)懷念故鄉、輾轉不寐的情狀描繪得淋漓盡致。詩的情感很是抑鬱深沉,詩的格調卻又柔和委婉,很有感人的力量。 [注釋] ①旅遊:指雲遊在外。②暮砧:夜暮時搗衣的砧聲。③遙:久。翻:反而。④髭:鬍鬚。白所侵:意為變得斑白。 賦殘雪 干康 六齣奇花已住開,郡城相次見樓台①。 時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飛從天上來②。 [作者簡介] 干康,生卒年與姓氏均不詳,大約公元930年前後在世,北宋初年廣西僧。零陵(今屬湖南省)人。長於詩文,詩以絕句見長,頗受唐末詩僧齊己的推崇。入宋時年已五十歲以上,不知所終。 [說明] 北宋乾德年間(公元963-967年),王伸任永州知府,干康捧詩求見。王伸見他既老又丑,心存鄙視,暗想這般容貌的人還會寫詩嗎?當時正值積雪消融,景物清新,便命干康即興作一首詠雪的詩。干康略加思索,立刻口吟出這首七絕,使王伸大為驚嘆,連忙待為上賓,熱誠接待。這首七絕貌似平凡通俗,其實含義很深。表面上,詩里談的是殘雪之景,說雪已停下,開始消融,周圍的樓台亭閣也越來越顯得清晰明麗了。實際上,卻是嘲諷那些高高在上者有目無珠,把天上飛降下來的瑞雪看成是卑微的泥土。當然,這種嘲諷很隱晦含蓄,很婉轉曲折,因為這正好是隱射著知州王伸對待作者自己的情況。 [注釋] ①六齣:雪花的別稱,因為雪花有六角。相次:依次。陸續地。②和泥看:看成是泥土。和泥土一般地看待。
投謁齊己 干康 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①。 烹茶童子休相問,報導門前是衲僧②。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著名詩僧齊己居湘西道林寺時,干康前往拜訪。齊己派童子擋駕,說是:「家師非詩人不與來往,不知您是不是詩人,請寫一首詩,作為介紹名片,如何?」干康便立刻口吟這首絕句,叫童子入內回復。齊己一聽此詩,大喜,立即出門迎接,頗有識荊恨晚之慨。及分別時,齊己亦有詩相贈(齊己詩從略)。干康此詩首聯就很有分量,一下擊中目標:字面上是說寺廟外、江對岸的紅塵濁世,人們都忙忙碌碌,追名逐利,火得很;而寺廟邊,山林中,卻是遠離塵囂,無比清冷幽靜。這種冷熱對比,實喻世態炎涼,對齊己待人行事也是不以為然的。試想齊己何等樣人,怎會看不出這層意思?而己公確是大德高僧、才人學者,胸襟確實非凡,他不僅不為見怪,反而讚賞干康的敏捷詩才,引為同調。干康由於得到前輩詩僧齊己的欣賞和延譽,名聲愈著。縱觀本詩和前面《賦殘雪》,可以看出干康詩歌的重要特徵,其詩風之凌厲雄健,直有鋒芒畢露之勢,雖乏溫柔敦厚韻味,卻也淋漓痛快。 [注釋] ①青嶂:青綠色的山巒。②衲僧:佛家弟子自稱,一般簡稱為衲或僧,年輕者自稱貧衲、貧僧,年長者自稱老衲、老僧。 對御書後一絕 亞棲 通神筆法得玄門,親入長安謁至尊①。 莫怪出來多意氣,草書曾悅聖明君②。 [作者簡介] 亞棲,五代十國時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不詳,大約公元931年前後在世。能詩,當時頗享名。作品大多失傳,《全唐詩》錄其七絕二首。 [說明] 御書系皇帝親筆書寫的文字,如書信、命令等。此題之御書系何朝何帝所寫,無從考查。作者藏有一幅皇帝所賜御書,捧讀御書,讀後作詩。簡潔地記敘了獲此殊榮的經歷,也極力歌頌御書之精美、珍貴。從詩的末句來看,作者本人就是一位草書大家。推測而已,無考也。 [注釋] ①通神:謂書法神采精妙達到頂點。玄門:指高深的境界。長安:此處泛指京城,未必是陝西長安。至尊:指皇帝。②意氣:意志輿氣概。聖明君:英明的皇帝。 閑居 延壽 閑居誰似我?退跡理難過①。 要勢危身早,浮榮敗德多②。 雨催蟲出穴,寒逼鳥移窠③。 野徑無人剪,疏窗入薜蘿④。 [作者簡介] 延壽(904-975),宋初浙江錢塘永明寺僧。字沖立,一作仲玄,號抱一子,俗姓王,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為吏,頗有治績,因事出家。吳越忠懿王錢俶延主永明寺,賜號「智覺禪師」,入宋依然。他勤奮好學,儒佛兼通,詩文寫得很好,主要著作有《宗鏡綠》等。 [說明] 一般作詩者先鋪陳景緻,借景生情,從而抒發作者自己對人生的感慨或闡述作者某一觀點。本詩卻反其道而行,開宗明義,先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直截了當地擺出來,用精闢的語言提出論點,然後,作者的目光才回到眼前的具體事物上。五律的後四句系作者佛隱生活的寫實,可以理解為是給本詩的前四句作下補註,或者說用作者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實作者自己的觀點。這種寫法並不多見。至於文詞精鍊、形象生動、比喻貼切、意境悠遠等等,倒還是次要的特點。 [注釋] ①退跡:隱藏行跡,即退隱。②要勢:很大的權勢。浮榮:空虛的名譽。③雨催句:這句及後面一句意思都是說一旦捲入了某種「要勢」和「浮榮」的漩渦之中,便再也不能身由自主,將處於被動窘迫的情勢中。④翦(jiǎn):同剪,修剪,整理。薜蘿:泛指各種藤蔓,詳見本書靈一《題僧院》注①。 永明寺偈 延壽 渴飲半掬水,飢餐一口松①。 胸中無一事,長日對華峰②。 [作者簡介] 見前。 [說明] 永明寺為壽公主持之本寺,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城郊,早廢。吳越國顯德初年(公元955年左右),國宗錢俶請壽公主持其寺,成為壽公訓徒傳法道場。本詩極為簡潔地記敘了作者住寺時的隱修生活和思想狀態。筆墨無多,情境皆現,言簡意賅,恰到好處,是一首成功的絕句小品。 [注釋] ①掬(jū):雙手捧取。白居易《和夢遊》詩:「秀色似堪餐,濃華如可掬。」也用作量詞。所謂半掬,自是單手舀起。松:這裡指松子。②華峰:此處泛指遠處青翠秀麗的山峰。 湯戲 福全 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學不成①。 卻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②。 [作者簡介] 福全,五代十國時南方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詳,大約公元935年前後在世。浙江金鄉(今浙江省平陽縣金鄉鎮) 人。能詩,尤以茶藝著名於時。 [說明] 詩題旁另有副題「注湯幻茶」,即湯戲也。所謂湯戲,即在注茶時於茶杯中沖幻出種種物象,多為幻出山水、花草、人物等圖像,而福全則能幻出一句詩,連注四杯,即得七言絕句一首,詩可隨口而出,幻戲也唾手而得,亦一天才絕技也。當時僧俗各界人士,幾乎天天有人登門求觀,福全便注湯戲幻出這首七絕,以應觀賞者。 [注釋] ①丹青:原指繪畫用的顏料,丹砂和青蟷,泛指各種繪畫顏色,進而代指繪畫藝術。②陸鴻漸:即陸羽,唐代學者、茶葉專家。詳見皎然《尋陸鴻漸不遇》說明。好名聲:陸羽著《茶經》,因精熟茶葉、茶具及茶藝,被後人奉為茶神。 別友人 惟審 一身無定處,萬里獨銷魂①。 芳草迷歸路,春衣滴淚痕②。 幾時休旅食,向夜宿江村③。 欲識異鄉苦,空山啼暮猿。 [作者簡介] 惟審,五代十國時江南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與生平事迹均不詳,大約公元935年前後在世。工詩善文,當時頗享盛名,詩風深沉清雋,善拓意境。《全唐詩》存其詩三首。 [說明] 這也是一首贈別詩。審公本人是一個到處雲遊的僧人,而所送的人似也是長期漂泊的遊子。離家萬里,歸日無期,那種旅途與異鄉之苦,是一言難盡的。詩是寫實的,毫無做作與誇張,它感人的力量正在這裡。 [注釋] ①銷魂:魂漸離散,形容極度的悲傷、愁苦或極度的歡樂。此處自指前者。宋李清照《醉花陰》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②芳草:香草,亦用以比喻有美德的人。③旅食:寄食,客居。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向:*近,接近。 寶琴 釋彪 吾有一寶琴,價重雙南金①。 刻作龍鳳象,彈為山水音②。 星從徽里發,風來弦上吟③。 鍾期不可遇,誰辨曲中心④? [作者簡介] 釋彪,五代十國時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已失考,大約公元935年前後在世。工詩善文,亦通音律,著作頗豐,惜皆散佚,存詩僅此一首,已收入《全唐詩》。 [說明] 好琴易得,知音難覓。寶琴不易得,知音更難求。彪公作此詩,看似意在琴上,著意地描寫寶琴:琴形、琴音、琴徽、琴弦,無非是告訴我們,這是一支真正的寶琴。而彪公的真意、詩的真意落在最後一聯:沒有知音!沒有知音,再寶貴的琴亦是形同虛設,有珍貴的寶琴,能彈甚至善彈,卻沒有賞識的人,是何等的悲哀呵!當然,彪公所悲嘆的決不是寶琴,而是自己。這樣委婉曲折地寫出本意,才有情趣,方顯功力。 [注釋] ①南金:南方出產的金。古時所謂金多指銅,南則指長江中下游的荊州、揚州地區。②象:形狀。③徽:固定琴弦的裝置。山水音:指喻伯牙彈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詳見寒山《三言詩一首》注④。④鍾期:鍾子期,古代善於聽琴的人,為喻伯牙的知音。 題慧山泉 若水 石脈綻寒光,松根噴曉涼①。 注瓶雲母滑,漱齒茯苓香②。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凈床③。 安禪何所問,孤月在中央④。 [作者簡介] 若水,五代十國時南方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大約公元938年前後在世。能詩,詩風明朗,詩境幽遠。作品多已散亡,僅存五言律詩一首,已收入《全唐詩》。 [說明] 慧山泉,亦名惠山泉,在今江蘇省無錫市郊慧山石塢下。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釀酒,稱慧泉酒。唐代陸羽、元代趙子昂皆評之為天下第二泉。近代華彥鈞(瞎子阿炳)所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即描繪此泉風景。又,慧山,相傳西域名僧慧照嘗居此,故名。這首五言律詩,精鍊簡要地描繪了慧山泉的水質、功用,作者並表示願意在泉邊安禪隱修。詩寫得節奏明快,旋律悠揚,詩味十足。 [注釋] ①石脈:指泉水旁石壁的紋理脈絡。松根:指泉池邊松樹,因年久粗大,不少凸露出地面。②雲母:礦石名。古人以為此石為雲之根,故名。可析為片,薄者透光,可為鏡屏。可入葯,為上品。此句極寫慧山泉水之潤滑透亮。茯苓:菌類植物。寄生於山林松根,狀如塊球,入葯,舊以與黃精並稱,為神僊或隱士常用藥物性食品,此句極言泉水的清香,且有補益藥效。③茗:茶。凈:清洗。④安禪:佛教語。安靜地打坐,猶言入定。隋江總《明慶寺》詩:「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禪。」孤月句:意謂面對著慧山泉池中的明月而打坐安禪,修心養性。 題馬跡山 文鑒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縹緲間①。 常說使君千里馬,至今龍跡尚堪攀②。 [作者簡介] 文鑒,五代十國時南方詩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已失考,大約公元939年前後在世。有詩名,然作品皆已散佚,《全唐詩》僅存其詩一首。 [說明] 馬跡山在今江蘇省武進縣東太湖中。岩壁間隱約似有馬跡,傳為秦始皇東巡時,其馬所踐踏而留。明初,俞通海以舟師破張士誠於此。系蘇南著名名勝古迹。這首詩既描繪了馬跡山之現狀,亦緬懷了馬跡山之歷史。行文錘鍊,鏗鏘有力。 [注釋] ①瀛(yíng)洲:傳說中神僊所居之山。《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僊人居之。」此處藉以指馬跡山。沃洲山:在今浙江省新昌縣東,東晉高僧支遁曾居於此。有放鶴峰、養馬坡,為支遁遺迹。②千里馬:義有兩指,一指高僧支遁善相馬養馬;一指秦始皇騎馬東巡。龍跡:龍活動中留下的痕迹,此喻指秦始皇,秦始皇有「祖龍」之稱。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17)
※一個中國土包子的咖啡經(4)
※在中國這個國度,「臉面」比憲法更受人尊敬丨鳳凰副刊|面子|文化|中國
※根叔《晚年札記》摘抄(2)
※這才是中國最美花海,剛拍的,美到爆!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