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克里希那福音書附錄B
06-22
艾麗絲 翻譯/Alicebutterfly@tom.com 坦陀羅是一個重要的印度教哲學體系,它秘密地聲稱吠陀僅是外表。坦陀羅經文包括提到了吠陀的起源。然而,像瑜伽和宇宙古史(往世書)一樣,坦陀羅在隨後一系列的發展上,對奧義書有顯著的影響力。現代印度教的崇拜儀式已經染上了很大的坦陀羅色彩,尤其在孟加拉,克什米爾,古傑拉特和馬拉巴爾更為顯著。 根據坦陀羅所述,實相——或者稱為「純潔意識」是一種萌芽狀態(胎藏),被認為與薩特(Sat),或者是「純潔的生命」,而阿南達(Ananda)則被稱為「純潔的祝福」。吠檀多和坦陀羅都對真理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然而,將會在此陳述重要的差別。通過對語言和思想的轉化,這種「存在——意識——祝福」,或稱為薩特旦安達(Satchidananda)會受到摩耶(幻像之意)的束縛,而它出類拔萃的本性會通過形式和類別的術語表達出來。 根據吠陀經,薩特旦安達(Satchidannanda),或稱為梵天,在純潔精神的真實本性裡面;摩耶隨之而來,僅是在宇宙的創造,維繫,毀滅的時間平面上起到作用;無論是受造物還是創造本身都不是最終的真實,因為真正的知識只會在一種無分別的狀態下展現出來。另一方面,根據坦陀羅所述,薩特旦安達也被稱為「濕婆——薩緹」,這個連字元號連接的單詞及其意義就是:沒有另一人的存在,不可能引發一個人去思想。依照坦陀羅,拒絕薩緹(或者是變成的力量)的純潔意識或純潔存在,只能是一半的真理。薩特旦安達主要地被授予了自我進化和自我迴旋的力量。因此,完美的體驗是完整的體驗——那就是說,存在的意識和變成的意識。只有在相對的世界裡面,濕婆和薩緹才會被認為是分割的。此外,坦陀羅認定世界的進展和吉瓦(Jiva,個別的靈魂)都是真實,並不僅僅是疊加在梵天之上的幻覺。坦陀羅一般的非二元論和純潔二元論不同,它聲稱吉瓦最後會與實相成為一體。 根據坦陀羅所述,摩耶把真實掩蓋了,把有意識與無意識,存在與非存在,喜樂與不喜樂兩極分化。通過這種極性,無限變成了有限,無分別變成了分別,不可估量變成了可估量。同樣地,非二元實相變成了進化——這正在成為真實,並不僅僅是吠檀多的外表——進入了與「中心」連接的多樣化上,或者與本性分離,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相互發生作用與反作用。一些中心,例如人類,發展出感覺,認識和意志的力量,而其他的就缺乏這種力量,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力量,或者不同程度的缺乏。此外,有些中心,是認知者,而另一些是認知對象;一些是享受者,另一些是享受對象。各種不同的確定條件都組成或者維繫著一個中心,例如一個吉瓦(個體靈魂),由於它的行為(業力)作用與反作用的影響,也受到限制和束縛。這些確定是「束縛」,編織著吉瓦現象生命的網路。它受到了束縛,行為也像「動物」。(pasu,帕蘇)。 通過實相的進化,通過它難以了解的力量,進入了多種中心裏面,有生命或者無生命的,它的真實本性通過仍然是純潔意識。儘管坦陀羅否認作用與進化的真實性,實相併不會停止去成為它自己。 通過無限自身的敞開,通過它能夠到達的境界,一個有限的中心無論在進化過程中的任何位置上,都不會停止成為純潔實相的一個「點」。當個體靈魂面對這一個「點」,無疑就是實相;個體靈魂面對摩耶的面紗,它就會受限制和束縛。因此,在每個個體靈魂的中心(吉瓦中心)裡面,既有個體,也有無限;既有現象,也有真實的要素。摩耶起作用的方向就稱為「向外能量」,用它的束縛力創造了吉瓦中心;逆轉的方向就稱為「回歸能量」,揭示出實相。;坦陀羅(尤其是「左手」途徑的訓練,稍後會介紹),指示出「向外能量」轉變成「回歸能量」的方向,是受束縛的個體靈魂轉化成「釋放者」或「解放者」的過程。正如坦陀羅所說:「有下沉就必有提升」,「劇毒的殺人毒藥在智者手中會變成生命的鍊金術」。 各種激情與慾望連同著向外在能量而形成,個體靈魂如同陷入現象世界的羅網。一些激情會表現為這張網上的主要網結。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些物質享受的主要刺激轉化成靈性體驗(瑜伽);如何使慾望得到升華。如果可以做到,那麼就不會受到逆轉本性而行的束縛,無限的個體靈魂會意識到它與無限實相不二。 個體靈魂,被「外在的能量」捕獲,感知到二元性,抱著喜愛與痛苦,接受與拒絕,身體與靈魂,精神與物質等觀念。但是,如果非二元性質的濕婆—薩緹單獨地存在,正如坦陀羅所主張,所有的分別一定是相對性的。這樣,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分別,相互之間的慾望是其中的主要慾望,他們之間的肉體結合都是屬於相對層面,設想那裡有一場肉體與精神之間的持久衝突,個體靈魂就像被普遍習性束縛著的動物。只要個體靈魂還是處於相對層面,分別是恰當的,甚至是有價值。然而,遵守道德或者社會習俗對於那個層面來說是賞心悅目的,使個體靈魂不致於淪落為動物。為了讓個體靈魂明白到這是真正的濕婆(絕對者),它必須要消解每一種二元性,明白到事實上無論是身體層面還是道德層面發生了什麼事,都是濕婆—薩緹,曾經是分離的實相及其能量。人沒有看到宇宙的總體,當一個人明白到創造、維繫、毀滅的整個過程都只不過是里拉(Lila)的表現,或者是濕婆—薩提的歡愉;對於這樣的人,萬物都會被視為濕婆—薩緹的一種表達方式。坦陀羅訓練技巧的特殊性在於把變化多樣的「外在能量」逐步綜合到「回歸能量」,分離、兩極分化,甚至對立都會視為同一,變成融洽與平和。 然而,兩股能量並不會單獨運作,一股會排斥另一股;它們是同時存在,儘管強調振蕩一股猛攻另一股。因此,它們都是被認定為二元和不同的,非二元論則認定它們是內在的,透過內在可以看到聯合,平等和相似性,不僅僅是一團混沌的抵觸微粒,甚至「外在能量」在宇宙的創造與維繫起作用的時候也是聯合。我們的普通經歷也會表現成體系,通過這個體系,向我們揭示了限制性和條件性的認同。簡單地說,儘管外在能量表現出其分別性,認同要麼是隱藏於內在,要麼是受到可見的條件性限制。 讓我們以男人與女人做例子。忽略某些條件和限制,兩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同等的;兩者之間分別顯著,但可以消除。然而,強調兩者之間的分別會形成男女之間的束縛,這在日常體驗可以看見。當他們真正地認同,而不是實際的相等,這些束縛會消失。因此,問題就是如何定位,或者重新定位被掩蓋的同一性。 吠檀多的非二元方式是否認所有的受限附帶條件,這被稱之為不真實,直到一個人在男女之間除了看見梵天,或者純潔和無分別的意識之外,對其他一無所見為止。為了達到唯一的肯定,每一個二元的殘跡都必須丟棄;換言之,吠檀多要求求道者棄絕這個世界的名相(名字和形式),但說比做容易,因為僅有少數人可以實踐這種棄絕。 坦陀羅的方法不同,指示出提升的訓練。肉體的男性與女性,毫無疑問是不同的,他們沿著宇宙進程的外在能量漂流,通過回歸的能量,他們 可以提升到宇宙法則裡面,意識到了整體,那就是「濕婆—薩緹」。在相反的外在能量裡面,求道者需要把完整或者極性「帶在一起」,這樣就會意識到他們的同一性;從而男性與女性的肉體結合是次極限於「濕婆—薩緹」的創造性結合。坦陀羅的「左手途徑」相當嚴厲,規定求道者(或稱為「撒哈卡」)的條件必須是「英雄」級別(後面會有介紹),精神訓練的儀式上需要女性的調整,表現出如何次極限於所謂的「肉慾」行為,直到最終體驗到至上的非二元性!濕婆—薩緹的完美祝福來到了。這種技巧製造出非常相似的主要慾望,為如同「受到強烈束縛的動物」一樣的人敞開了「空間」,或者是體驗薩特旦安達的通道。如果跟隨正確的途徑,所有條件都準備妥當,求道者會在他的努力中取得成功。 坦陀羅的次極限形式包括三個階段:凈化、提升,以及在純潔意識層面上獲得同一性。首先,求道者必須通過把「外在能量」轉化為「提升能量」來去除無用的渣滓。根據坦陀羅,純潔的宇宙法則在某個階段會反對直線,進入非純潔法則,後者組成了自然領域(自然王國),就像「盤繞的」曲線,個體靈魂在裡面徘徊,會被囚禁在裡面,被抓進自然決定論的羅網裡面,無處可逃,直到盤繞的曲線不再盤繞,敞開了釋放的通道,提升到純潔的宇宙法則裡面。這個過程完成之前,個體靈魂仍然漂浮在「外在能量」之上,隨之移動,喜愛主要的慾望。不管產生喜悅還是痛苦,這些慾望都集中於一連串的附加鏈條之上。它在設置了解開「盤繞的曲線」的謊言,使之封閉。 這種坦陀羅技術用語就稱為「喚醒的」昆達里尼,或者稱為向上的拙火能量,人可以藉此從不純潔層面的法則進入純潔法則。盤繞的拙火的頭部原本向下,現在要轉為向上。拙火能量方向的轉變就稱為凈化,進化之後的個體靈魂仍然停留在裡面。下一步就稱為提升:沿著「外在能量」而行的宇宙法則秩序必須轉變方向,開始回歸的旅程。提升是與下沉相反的秩序,有下沉就必有提升。求道者必須把自己從沉重和較為不純潔的要素中提升到微妙和較為純潔的合一上,直到獲得濕婆—薩緹意識。這是次極限模式的總體框架,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提升模式,緊跟隨著的是二元和非二元,還有其他思想體系。求道者的靈性喚醒在坦陀羅裡面是用「喚醒和提升的昆達里尼能量」的標記來描述。這種昆達里尼是什麼呢?有意識地理解並不是坦陀羅神秘和深奧之處,坦陀羅的奧義是建立在由所有宗教信仰所描繪的靈性體驗之上。每個真實的靈性體驗,例如看見光或者幻像,或者與神合一,都僅僅是上升的昆達里尼的表現。讓我們嘗試用一個物理科學的幻像去幫助了解昆達里尼。物質的粒子有兩種能量:潛在的(potential)和運動的(kinetic),總共加起來保持不變。運動的能量僅是所有能量的一小部分,負責粒子的移動或者運動。運動的能量與總能量之間存在著特別的比率;當這個比率由於內在的分子運動而發生改變的時候,粒子的本性就改變了:一種元素變成了另一種。根據坦陀羅,昆達里尼以宇宙能量的形式,呈現在每件事物裡面,甚至在一個物質分子裡面。像運動的能量一樣,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在運轉,而剩下無可估量的能量卻殘留著,就像潛在的能量,「沉睡」或封閉在「根基」里。這是一個巨大的貯存能量,上面是運作的能量,就像粒子的運動能量一樣,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同時,在個體靈魂的中心還有潛在的昆達里尼能量,是主體能量(包括身體的,精細的和因果關係的能量)的貯存庫,也有運動的昆達里尼能量,負責個體靈魂的運動和移動。上升的昆達里尼是整個身體和思想運動的複雜機制的中心樞軸。昆達里尼的運動能量與所有能量特殊比率取決於身體機制的當前條件與行為。轉變是必須的,通過對身體主要元素的轉化,使當前的身體運作變得更好和更有效。身體、精神和至關重要的機制只有通過「上升的昆達里尼」,通過拙火從「向下」重新定位為「向上」,轉化,鼓動與提升才變得可能。通過前者,物質身體製造出「盤繞的曲線」,受限於特徵,受到功能和可能性的束縛。通過後者的力量,它打破了束縛,限制得到了轉化。這是普遍的法則。但是,通過不同形式的靈性紀律訓練,潛在的貯存能量可以被激活。與王瑜伽和智瑜伽一樣,信心和愛如同最強而有力的槓桿,提升向上的昆達里尼。重複神的名字或者一個神聖的曼陀羅,甚至是音樂,都會在這個過程裡面有所幫助。坦陀羅並不排斥這些手法。坦陀羅的學生思想上應當忍受昆達里尼上升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更多是意識的敞開,伸展和提升,而不是機械性地進入更加高的能量。喚醒昆達里尼的主旨並不是獲得更高的能量去表現奇蹟,或者享受物質歡樂;而是意識到薩特旦安達(Satchidananda)。 昆達里尼的喚醒是通過中脈作為途徑,被描繪成神經系統的中樞神經。這是一種空敞的渠道,中脈通過脊柱,通過脊椎底部的基本中心(脈輪)與大腦連結。坦陀羅提到了中脈通過的六個中心,這些中心是很多球體和平面,在坦陀羅則描繪成不同顏色的千瓣蓮花。對於世上普通來說,這些中心是封閉的,蓮花就像未開放的花蕾。隨著昆達里尼通過中脈而提升,接觸到這些中心,這些花蕾就會完全地向上綻放,成為花朵,求道者獲得了靈性體驗。靈性練習的目標就是讓昆達里尼從較低和較毛重的中心提升到較高和較有意識的中心。在昆達里尼的向上旅程期間,個體靈魂並沒有完全地從相對狀態中釋放出來,直到進入第六個中心為止,是真實體驗的「窗口」。在第六中心(位於兩眉中央的兩塊花瓣的白色蓮花),個體靈魂散發出它的自我,燃燒了二元性的種子,較高的本覺從較低處的灰燼中提升起來。為了能夠活在純潔意識里,現在肉身如同死去一般。第六中心是關鍵,千瓣蓮花的力量通過這裡進入大腦,如同無限的海洋,轉化著小小的貯水池,也就是個體靈魂的自我,填滿了貯水池,使它溢出了水,不再是小小的貯水池了。昆達里尼最後會在大腦中提升到蓮花之上,變成與濕婆(絕對者)合為一體;求道者會意識到,在意識轉化中,他與「濕婆—薩緹」合為一體。 坦陀羅講究老師和學生的資格,也需要曼陀羅或者神聖語言、圖表、神像、儀式,精神部署在坦陀羅實踐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個有資格的老師,或者古魯,必須是出身良好,有高尚的品格。他必須有同情心,內心平靜,應當熟悉坦陀羅和其他經文的詩句,有規律地重複神的聖名,在火祭中提供祭品。此外,他應該擁有一個愉快的部署,有滿足弟子願望的力量。對於坦陀羅的學生來說,古魯的幫助必不可少。昆達里尼上升,凈化了他的身體元素,思想變得純潔,重大的變化會在他身上發生。在靈性修持的實踐上,求道者經歷了一系列的危機,需要外在的幫助。神聖母親不是別人,正是昆達里尼本身,只要真正的危機來到,都會以優雅的形式給予緩助,但是,一個人類媒介是必要的。古魯擅長於坦陀羅修持,對弟子富有經驗,為弟子校驗修持結果。弟子不會僅僅是把古魯看成一個人,而是看作神的化身。正如靈魂的肉體化表現一樣,古魯擁有一個特別的位置,在弟子修持出現困難的時候負責指導弟子,在每一方面照看他的幸福。 像老師一樣,弟子也應當出身良好,擁有無可責備的品格,正直的本性。經文上的詩句說到,他應當擁有敏銳的頭腦和仁慈的心,對死後生命持有信心,履行對雙親的責任,從血統、學者身份和財富的傲慢中釋放出來。此外,他應當避開不信者群體,準備以所有的謙遜去服務師父。隨後將會描述三種類型的求道者。 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不應草率地接受弟子,求道者也不要接受一個不吸引他的人為老師。啟迪模式和指引的不同,是取決於老師的能力和學生的資質。一個普通的啟迪是藉助詳細的儀式來進行。但在更高級的啟迪裡面,這些儀式將會變得次要,弟子也藉此很快地得到深層靈性體驗的加持。 曼陀羅在坦陀羅修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吠陀和宇宙古史(往世書)的祭禮和讚美詩一樣。「曼陀羅」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只需觀照,便得解脫。(不知這是否符合原意)」曼陀羅是聲音——等同於神,也就是胎藏或原初意識;外在的肖像是曼陀羅的物質形態。聲音的振動是胎藏的首要表現,與原初意識最為接近。它是純潔意識和物質對象之間的真正中間媒介,既不像前者那樣絕對非物質化,也不像後者那樣密集。曼陀羅認為振動和啟迪是同一種宇宙能量(或者說是薩緹)的兩種表現,兩者都會引向對原初意識的認識,否則甚至會錯過對一位智者的領會。曼陀羅並不僅僅是語言,而且還是超越力量的思想的集中形式;它們在自己的幻象中揭示出種子。求道者發現曼陀羅和神二合為一,有等同性,神性化身在曼陀羅內。對於無知者,曼陀羅產生的振動僅僅是物理現象,曼陀羅只不過是一種聲音,而不是用作創造與想像。幻覺隱藏在曼陀羅內,就像橡子裡面的橡樹。幻覺很快地暴露了,變得被賦予了不可思議的力量,揭示出內在的宇宙能量。坦陀羅認為曼陀羅並不是人腦的傑作,而是永恆的存在,求道者通過反覆念誦它們而達到完美。 神秘圖表就稱為「具(印度教和佛教坐禪時所用的線形圖案)」也在坦陀羅儀式中使用。一種「具」是一種圖形,就像曼陀羅的聲音一樣,等同於神。這並不像化學領域中使用的分子結構示意性草圖,而是一種真理的陳述,它對擅長者提示出基本力量,發展和維繫一種崇拜對象。當「具」被賦予了真正力量,神性就在那裡。在坦陀羅儀式上,「具」是一種崇拜物件,上面的圖像是更加切實的陳述。曼陀羅和「具」之間有著密切關係。 神的肖像通過一個宗教團體與最終實相結合,也稱為意識的化身(意識的具體表現),並不僅僅是一塊刻著圖案的木頭或石頭。如果崇拜是有目的地進行,那麼圖像,曼陀羅和「具」,還有各種其他的附件也變成了意識的表述形式,就像在基督教團體,基督把酒和麵包變成血和肉一樣。 對於非啟迪者,植根於坦陀羅儀式的曼陀羅和「具」變成了毫無意義的行話和魔術般的圖表。同樣地,只要未被告知者(無知者)關注,所有的物理和化學公式、方程式和概念都會變成一種累贅。例如,E=MC^2就像OM(「嗡」咒,代表宇宙至上力量),對於無知者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愛因斯坦的公式有釋放能量的意義,是釋放鎖在原子裡面的不可思議力量。公式的奧秘也同樣適用於曼陀羅;它們是真正地縮短某些基本實驗的距離。同樣地,曼陀羅的學生要有信心, 這樣會對曼陀羅和「具」的力量有同樣程度的了解,就像物理科學的學生一樣。一旦給予了昆達里尼和其他坦陀羅原理的通俗解釋,就像給予了相對論理論和大型機械一樣;但事實證明是謊言,在精密的實驗上,一種情形比作另一種,不幸會遠遠超過每個人所能理解的。坦陀羅聲稱曼陀羅是靈驗的,崇拜中使用的圖表是力量,是神或者提婆(化身),是意識的實體,可以獲得超自然力量,最早期的求道者通過不同的脊椎中心體驗了昆達里尼的提升,最終意識到他與梵天為一體。 讓我們簡單地設想一下崇拜中採用的坦陀羅儀式。坦陀羅的主旨是讓求道者意識到最終的解脫,根據他們的內在進化和慾望,財富、感官的享樂和正義是其次。因此,放下沒完沒了的各種儀式對於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個人都適合。通常一個坦陀羅儀式包括對身體的不同部位賦予不同的神性,對身體元素進行凈化,控制呼吸,靜心,對生命給予想像,還有就是精神與肉體的崇拜。這些加起來會轉化崇拜者,被崇拜對象,附件和崇拜行為的意識,它們都是精華要素。在儀式的高潮,求道者會意識到他與整體合一。身體與精神層面的融洽對於成功的崇拜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會通過規定的姿勢,呼吸控制,大腦對曼陀羅有準確的見解而在粗糙的身體元素中產生,清洗和凈化物質身體,而這種凈化會通過內在的滿足而來。通過靜心,身體的粗,濁,精層面會從各自的污染中釋放出來。靜心(冥想)的目的是能夠讓實踐者感覺到自己與神合一。這種對合一的冥想,坦陀羅的這種中心特徵,與二元論的宗教相當不同,二元論宗教仍然維繫著神與奉獻者之間的差別。「只有變得神性才會敬神」。儀式的最後部分是一種祭禮,奉獻者完全地把自己圍繞在神性中,與神連接,與神合一。這個階段,崇拜者和被崇拜對象,有限與無限,個體與整體之間再也沒有分別。 坦陀羅據稱是一種實驗性的科學,允許用實驗去查證真相。理論和思索僅是假設;坦陀羅的座右銘是:以你實際能夠證明和查證的方式生活。沒有必要去接受像「主這樣說」的聲稱作為基礎。但是,像所有的科學一樣,前提是需要求道者跟隨老師的指導,在老師面前做試驗和看結果。 坦陀羅指示了喚醒昆達里尼的幾個途徑:其中一個稱為Vamachara,或者是「左手」道路,一方面是由於一些人不知其中的原理,另一方面是由於被不負責任的人濫用,使得整個坦陀羅科學變得令人懷疑。這種途徑的儀式是,就像其他誠懇的靈性實踐一樣,以「回歸能量」為基礎,尋找相反的過程去創造出「動物性人類」所受的束縛。這條道路的追隨者需要五種成份:穀類,魚,肉,酒和性結合。然而,不同級別的求道者卻有不同的涵。Vamachara原則是強調明白事實上是人在靈性生命中製造了過程,而不是懦弱和錯誤的避免使他墮落,而是要抓住它和限制它,這樣就會產生出某種意義的釋放。對於某些類型的求道者,稱為「英雄」,建議去喝酒和實踐性結合,老師會小心地指出利用這種歡樂與刺激會把靈魂從肉體層面上提升起來。例如,求道者首先會被要求去用酒來祭神,然後參加一種獻祭儀式。穀類,魚和肉的情形也是一樣。他們享受的歡樂會逐漸得到限制。弟子在一些獻祭中被教導去進行性結合,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生命,因此並不採用不負責任的方式進行。坦陀羅從不支持縱慾,或者沒有規律地滿足主要慾望。據說失去貞操會失去性命,或者使壽命縮短。此外,性結合有一種更深厚的靈性意義,那就是在所有現象世界的體驗裡面,揭示出二元性裡面的合一。即使在肉體層面,一對夫婦也會在歡樂中合一,但是只有靈魂的解放,才參體驗到「濕婆—薩緹」的合一和祝福。女性,在坦陀羅的實踐上,是幫助棄絕道路上的男性。女性在所有坦陀羅派別都是受尊敬的對象。她被認為是薩緹的化身,是凸出和遍及宇宙的力量。凌辱婦女是令人憂傷的罪過。求道者從老師那裡學習如何運用前面提到的五種成份去喚醒自己的靈性。通過曼陀羅,儀式,冥想,禱告,真誠的力量,通過古魯和神聖母親的優雅,弟子最終獲得了一種本性,使他把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變作一種敬神的行為,他也發展出一種理解力,明白到商羯羅一首薩緹讚美詩的意義;「至上的女神,讓我頭腦的所有運作成為回憶,讓我的所有言語都讚美你,讓我的所有行動都服從你!」 坦陀羅根據求道者的靈性狀態,劃分成三種類型:動物,英雄和神。動物類型的人會沿著「外在能量」而移動,從世上行為中得到益處和缺點。他並沒有從普遍習俗中提升,也沒有切斷三個結:「憎恨,害怕和羞恥。」他會受自己的熱情控制,成為六種敵對衝動的奴隸:性慾,貪婪,驕傲,憤怒,幻覺和嫉妒。他甚至不允許去接觸「左手」道路的五種成份。 勝任五種成份的冒險儀式的學生就稱為「英雄」。他有內在的強大力量去「玩火」,用它來燃燒世上的束縛。完全建立在自製之上,他甚至在最受考驗的環境也並沒有忘記自己。他是一個無懼之人,鼓舞著那些處於動物狀態的人。他擁有純潔的動機,溫和的言談,強壯的身體,足智多謀,有勇氣與智慧,敢作敢為,還有謙遜。他珍愛所有的良好品質。(怎麼和奎師那這麼相似,簡直是神!) 神性級別的求道者已經從所有慾望的束縛中提升起來,沒有慾望需要升華。其中一段坦陀羅經文描述了這樣的求道者:言行謹慎,熱愛眾生,自省,平靜,有洞察力,還會熱切期望其他人得到幸福。他不會從真理的道路上倒轉過來,去做邪惡的事。他在每一方面都變得良好,被稱為濕婆的化身。他在崇拜里並不需要肉體援助去提升靈性,靜心變得自發而來。他經常處於入迷狀態,享受著「內在的女人和酒」。他會用覺知,祝福和提升去取代英雄級別求道者使用的「五種成份」。 據稱坦陀羅的精神戒律具有宇宙通用性;它承認吠陀祭禮的正確性,承認奧義書的辨別和棄絕,承認王瑜伽的凈化戒律,還有宇宙古史描繪的對神熱切的愛。它訓誡求道者練習意志力和自我努力,實踐自我臣服,還有對神的渴望。坦陀羅對它的奉獻者承諾不僅享受世間的歡樂,而且還要解脫,承認昆達里尼的力量可以在真誠的靈性追求中被喚醒,這也是世界各大宗教推崇的靈性戒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戒淫斷欲聖典彙編 附錄二:大德語錄
※附錄四 林子傑《命理隨筆》(二) - 青雲道者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附錄4:二十年月亮合朔時刻表(轉自伊斯蘭之窗)
※晏子春秋集釋吳則虞附錄四、有關晏子說學派討論
※簡析楊筠松祖師(疑龍經)附錄部分(疑龍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