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乖孩子,你在承擔著誰的責任?

乖孩子,其實是在順從撫育者的需要而把自己弄丟了的孩子!「孩子,你要聽話,要乖。」「你怎麼不聽媽媽的話呢?」「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不讓人省心」......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不止一次地聽到過這些聲音?今天,我們作為父母是不是也常常脫口而出地對孩子們說著同樣的話呢?在我的個案諮詢中,常常會聽到父母們一聲聲的呼求「孩子,我要怎樣做,你才會聽我們的話?」,「孩子,你什麼時候能像小時候一樣聽爸爸、媽媽的話,讓我們省心呢?」。似乎乖孩子就是父母眼裡最好的孩子,我也看到很多孩子常常在有意識無意識地滿足著父母的期待,努力成為一個乖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是否真的思考過: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孩子嗎?我們是否了解過一個乖孩子的內心在承受著什麼?她們的內心藏著怎樣的秘密?在一次讀書分享會上,一個學生的聲音深深觸動了我。她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學習成績好,從不違反學校紀律,熱心幫助同學,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在家裡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聽父母的話,照顧妹妹,毫無怨言,從不讓父母操心,是大家口中一致認定的乖孩子。在輪到她分享時,她說:「我很愛我的媽媽,我的媽媽勤勞、善良,但我媽媽過得很苦,因為沒生男孩,曾多次被奶奶趕出家門,爸爸也認同奶奶的做法,每次與家裡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媽媽都被迫去舅舅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我恨所有對媽媽不好的人,只要聽到有人對媽媽說任何不好的話,我就想和他們拚命,有一次聽到奶奶和爸爸又在說要如何如何對待媽媽時,我真想衝過去拿把刀殺了他們,我努力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媽媽以後可以過得好些,不再受任何人的欺負。」說著說著,開始哽咽,在老師的引導下,淚如泉湧,失聲痛哭。是呀,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平常在老師眼中聰明、熱情的好學生,父母心中懂事的乖孩子內心充滿著如此深的仇恨。

在諮詢個案中也常常發現,很多乖孩子在面臨婚姻情感時常常無所適從。有一個女孩在面臨是否離婚問題時非常痛苦,不能抉擇。原來她結婚時,自己並沒有覺得中意,但因為愛人比較符合媽媽的要求。想到爸爸很早去世,媽媽辛苦地把她養大,她從小就是個乖孩子,她發誓要讓媽媽幸福,凡事都盡量依著媽媽的意願來,就這麼將就著結了婚。但當真正走入婚姻時,發現自己與愛人個性差異很大,無法很好溝通,出現了很多問題,她很想結束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但忍受很久還是下不了決定,原因依然是怕媽媽失望。

乖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他們的內心為何如此沉重?每個人從出生開始,我們和父母是一種「共依存」的關係,那時候,我們還不能獨立,我們必須由父母滿足各種需求才能生存。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開始形成自己的角色時,我們進入和父母的「分離期」,我們想要去承擔和決定自己的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自己走路、自己選擇喜歡的食物、自己挑選玩具......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被教育要聽大人的話,小孩是不懂的,小孩是做不好的......於是,我們不敢去嘗試,不敢去選擇了,我們怕承擔不了壞的結果。漸漸地,我們學會了做個乖孩子,做讓大人喜歡和滿意的孩子。這是一種很安全的方式,只要按照大人說的去做,就不用承擔任何後果了。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一貫的行為方式,從而變得沒有了自己,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都不重要,我們開心著父母的開心,悲傷著父母的悲傷,承擔著父母的承擔......彼此之間缺少清晰的界限,更多的是交換和要求,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

另一方面,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父母喜歡通過情緒控制孩子。當孩子沒有按自己的意願去做時,他們往往表現出焦慮、憤怒等,惶恐的孩子就會很容易被父母的情緒所綁架,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應該做些什麼,來對父母的情緒負責。其實父母的這些情緒,完全是他們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情結所致,他們沒有學會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卻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在孩子身上,試圖在孩子身上修復自己曾經的創傷,孩子就莫名承擔起不屬於他自己的額外負擔了。長大後,這些孩子就會常常在人際關係上表現出:自己的事情沒有能力承擔,卻要替別人做事情,甚至覺得自己有義務來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問題,儼然像超級觀世音,常常弄到自己很累,別人也很反感。其實,每個人具體的問題只屬於當事人自己,沒有人能替代解決。每個人都需承擔自己生命中的功課,且每個人都具有解決自己問題所需的一切智慧,也必須由他自己來開啟。數千年來我們的古老文明無不在表達著這一觀點。孟子曾說:「人人皆舜堯。「佛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所以,當我們切實看清乖孩子背後的原因時,又該怎樣看待和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想,作為父母,我們該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我們是否更該注重關懷孩子內心的實際感受,尊重孩子真實的表達,愛上孩子真實的樣子,和孩子一起成長呢?當然,前提是,我們能夠有愛自己的能力,並學習不斷培養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心。

作為孩子,我們也並不需要把責任推給父母,因為父母只是影響者,而我們自己才是決定者。當我們成人後,隨著對生活的體悟,我們完全有能力去學習看清楚父母對我們的影響該怎樣轉化,而這個過程也是成長中極好的養料。並且只要我們願意,我們的自主權就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要活出怎樣的自己,要有怎樣的生活,都取決於我們願意怎樣為自己負責。所以,我們無需要求父母成為完美的父母,我們只需學習如何拉回自己的心,承擔自己的責任,真誠的愛自己。當我們決定好好愛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來為我們負責時,我們才是自由而幸福的人。(作者:吳小琴,身心自然療法學員)
推薦閱讀:

盟約 -- 丈夫的責任
男人出軌 女人有哪些責任
業主財產被盜,依據過錯各自承擔責任
丈夫不貞,太太也有一半責任
【Alvin說天下】哪有什麼天生的領袖,該承擔的時候,你就不要推脫!

TAG:孩子 | 責任 | 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