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食品危害知多少?

[導讀]春節期間,國家工商總局一則要求引起廣泛關注。據新華社報道,食品經營者需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記者在京城大超市做了探訪,沒有一家對即將過期食品作出提示。

新聞事件:

●現場探訪

即將過期食品「生日」難查找

記者昨天走訪了沃爾瑪建國路店、樂購大成東店、家樂福雙井店和京客隆甜水園店四家超市。在這四家超市裡,記者沒有看到對即將到保質期食品作出的任何提示。

而事實上,這類食品往往充當了促銷主力軍。在沃爾瑪建國路店的乳製品區域,多款商品在促銷,其中大部分為買贈形式。圓盒裝的完達山老酸奶被三個一摞用塑料袋包紮起來,這款產品保質期為21天,目前是買二贈一,必須扒開漂亮的包裝才能看到最上面一盒的生產日期是1月18日。而一旁的君樂寶酸奶則因生產日期不同有了不同的「身價」:1月16日生產的目前是四個一包出售,即買三贈一,而1月23日生產的則是原價。

在樂購大成東店的乳製品區域,促銷員正在將小瓶的味全優酸乳每兩個捆在一起貼上「買一贈一」的標籤,記者詢問是不是因為快過期了,促銷員表示,「沒有快過期,只是日期不好而已。」她查看了一下產品指著生產日期說,「你看,4日才過呢。」記者注意到,在這些捆綁促銷的商品中,生產日期露在外面的商品大部分比較「新鮮」,而搭售的另一個商品生產日期則被藏在裡面,消費者基本看不到。

「臨界食品專櫃」純粹走過場

儘管按照工商部門的要求,許多超市都在賣場里設置了臨界食品專區,但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專區只陳列了很少的商品,一般是三四種,絕大部分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並沒有被放在專區內,臨界食品區「形同虛設」。

京客隆甜水園店的臨界食品專櫃設在二層收銀台旁邊,相比一層出入口,這裡相對偏僻許多,客流量不大。臨界食品專櫃只有一個貨架,擺放了三種商品,包括買二贈一的上好佳薯片組合裝、買一送一的小辣椒精品牛肉乾和單包銷售的樂事波谷脆。記者查看了一下,第一種產品的保質期為12個月,三種薯片的生產日期分別是2011年6月27日、9月19日和9月25日,離最近的保質期還有5個月;第二種產品保質期12個月,生產日期為2011年3月28日和6月13日,離最近的保質期還有兩個月;第三種產品保質期9個月,生產日期為2011年8月29日,離保質期還有4個月。隨後,記者在京客隆店裡正常商品銷售區域發現,這三種產品也有出售,生產日期、價格和促銷形式與臨界食品專櫃完全一樣。

品種少、價格高,這種情況也存在於其他超市的臨界食品專區。大部分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都沒有在臨界食品專櫃擺放,而是與新生產的食品混放在一起,有的仍舊與最新出廠的產品捆綁在一起銷售。

●消費者說

臨界食品應打折賣

「如果能打點折的話,我會買的。」市民王女士認為,即將到保質期說明還沒過保質期,質量應該沒有問題,但在價格一樣的情況下,要是有生產日期新鮮的商品,肯定不會選即將到保質期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許多市民與王女士持相同觀點。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這種做法不過是形式主義。市民馬先生有多次被「騙」的經歷,「特別是熟食,超市都是把快到保質期的放在最外一層,日期近的藏在裡面。」他認為,提醒與否都不重要,關鍵是要提供給消費者安全可靠的商品。

●超市反饋

「臨界」沒有明確規定

記者昨天從華堂商場方面獲悉,他們對國家工商總局的新規密切關注,「華堂商場一直都對臨期食品進行自查,以維護消費者利益」。

由於昨天是春節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多家零售企業尚未恢復正常工作,記者沒能獲得更多商家對國家工商總局新規的反饋。但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食品在保質期前沒有賣掉的話,會先撤架然後找廠家退貨,「離保質期還有三分之一時間的時候基本就撤了,不會等到過了保質期才撤。」

此外,有超市負責人表示,不同種類食品對臨界的定義不同,所以設立臨界食品專區存在一定難度。據記者了解,對「臨界食品」的定義國家並沒有明確規定,不同商家的理解也不一樣。有的表示按照行業慣例,接近保質期三分之一的商品就算是臨界食品了。另外一種說法則是,保質期半年以上的商品到期前15天內需要公示;保質期兩年以上的,最後30天是「臨界期」;而保質期僅為一個月的,還剩3天的時候就算是臨界食品。有超市負責人表示,賣場里同一種商品因生產日期不同要設置兩個價格的話,操作起來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

食用過期食品危害知多少?

過期食品的認知誤區

保質期=保存期 保質期又稱最佳食用期,國外稱之為貨架期,指食品的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適宜的貯存條件下,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沒有改變,在一定時間內可能仍然可以食用。而另一種叫保存期,即產品可食用的最終日期。在保存期之後,食品會發生品質變化,產生大量致病細菌,如果食用,則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和急性傳染病。所以,過了保存期的食物,必須做丟棄處理。

不浪費就是「美德」 很多人認為,食物過期後只是口感變差、風味改變、質量下降,只要沒有嚴重發霉變味,就應該儘可能吃掉,避免浪費。事實上,一些食物如水果放置時間長了,會出現部分腐爛變質,各種微生物就會不斷加快繁殖,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會向未腐爛部分繼續擴散,即便吃的是未腐爛部分,其中的毒素依然會對人體呼吸、神經等系統形成威脅。

冰箱等於保鮮櫃 有些人以為,只要把食品放到冰箱里就不會變質。事實並非如此。首先,很多微生物繁殖的適宜溫度範圍為4℃~60℃,而大部分冰箱冷藏溫度並沒有達到4℃以下,即使達標,也只能延緩細菌的生長繁殖,卻並不能殺滅微生物。此外,長時間存放的食品往往會發生冰晶析出、粘連等現象,而反覆冷藏,並且生熟食物交叉放置,不但影響口味,還易引發食物變質。而一些速凍食品更不能長期冷藏,反覆冷凍導致維生素緩慢分解損失,最好在出廠日期後一月內吃掉,謹防引起胃腸疾病。

警惕保質期玩「障眼法」

個別生產廠家和不法商受經濟利益驅動,採取塗改生產日期,彈性標籤,隨意標籤等各種手段給過期食品更改「生日」,再進商場欺騙消費者,使消費者無法識別真正的食品保質期。

而超市自製的食品,無論是饅頭、麵條等主食,還是醬牛肉、涼拌菜等熟食,超市工作人員通常都是在稱重後,再往塑料袋上打上日期,這個日期顯示的雖然是當天的日子,但這些食物究竟是哪天生產的,消費者根本無從知曉,更有甚者,有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肆無忌憚利用食品標籤塗改日期,或二次包裝,隨意擴大保質期。

兩招練就「火眼金睛」

購買食物,要通過看外觀、看包裝、看是否漲袋、是否有沉澱、聞氣味等仔細鑒別,而對於商家玩的「障眼法」,消費者也要練就「火眼金睛」。

第一招:辨別包裝出廠食品 首先,看日期色澤。真的生產日期標註,乾淨利落、色澤發亮,假的生產日期標註通常模糊不清,日期周圍留有墨跡。有的食品,在改日期時,因為原日期可能擦拭不幹凈,就會在同一個袋子上出現兩個日期。其次,可以用手擦拭。產品包裝上的原生產日期,一般是鋼印打上和電噴的生產日期,用手無法直接將其擦掉。而改過的生產日期,用手輕輕一抹,顏色便開始變淺,再用力抹幾下,生產日期變得一團黑,看不出字的模樣。第三,看日期顏色。一些正規大廠家為了避免過期食品被小商販更改日期而故意選用難以模仿的燙金字,而違法供貨商造假時通常都會選擇成本較低的黑色原料。

第二招:小心超市自製食品 仔細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標識,注意包裝是否完好,標籤不完整、包裝破損的不要買,必要時可聞一聞有無異味。盡量選擇新鮮的、剛出鍋的產品,少買容易腐敗變質的涼拌菜。熟滷製品買回去後最好再重新加溫,涼拌菜買回家最好再增加一些醋、蒜等調味品殺菌。警惕自製食品的打折促銷活動,此類活動大多是針對馬上過期的食品進行的,安全指數不高,不要貪圖便宜而大量購買。

健康小貼士

常見食品保質期

●乳品:新鮮乳品冷藏保質期通常是7天,如果暴露在常溫下,幾小時就會腐敗變質。

●奶粉類食品:馬口鐵罐裝密封充氮包裝為24個月,非充氮包裝為12個月,玻璃瓶裝為9個月,塑料袋裝為6個月。

●食用油:通常的保質日期是18個月,這是以包裝未開封為前提的。開封后食用油的保質期會相應縮短,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

●米面:米面的保質期常溫下是6~12個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儲藏條件也正常,可以延長到24個月。但米面一旦發霉,絕不可食用。

●酒類:11度~12度的省優級熟啤酒為4個月,普通熟啤酒為2個月;10.5度的熟啤酒為50天;果酒為6個月;汽酒為3個月。

●麵包糕點:一般冬天7天,春季3~5天,夏季1~2天。因為含有水分,如果保存不當,麵包糕點也許隔天就會發霉,一旦發霉,必須棄食。

●蛋類:沒有固定的保質期,3~5周內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但蛋類每過一個星期,質量就會下降一個等級,必須儘快使用。


推薦閱讀:

熱乾麵自己怎麼做?
1:1:1壓根不是啥黃金比例,沒有標準的食用調和油誰來管?
正月十五到了,元宵和湯圓你們分清楚了嗎?
現行體制下不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張先生花式坑自己,小管家也不管管

TAG:食品 | 過期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