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是『討債鬼』、女兒是『貼身小棉襖』」?

山石居士的新華網博客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有兒有女的家庭中,照顧老人的責任多由女兒承擔,兒子大多在無姐妹或配偶的情況下才介入看護。研究人員根據多年調查數據發現,在對年邁父母的照顧上,女兒每個月所花時間是兒子的兩倍多。

一看到這條「新聞調查」,第一時間想起二十多年前女兒出生時我的一位同事——當時既是我的頂頭上司,又是我走向工作實踐的第一任老師,我稱其「胡阿姨」(化名)——為了打消我的「重男輕女「思想,多次送給我的那條諄諄安慰語:「兒子是『討債鬼』,女兒是(父母的)『貼身小棉襖』,你有福啊!」

哈哈,二十多年過去了,想不到在高度現代化的美國竟也盛行「女兒是父母的『貼身小棉襖』」的思想,甚至還把她抬到理論的高度來研究,而且還不是把她作為勸慰人的「醒世良言」擺出來,山石居士嘀咕:這一定是文明社會「人性」的交點?

喟嘆唏噓之際,我看到這條「新聞調查」下面有人跟帖表示贊同、理解。「母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猶恐遲遲歸;兒子:有心孝敬娘,工作太繁忙,收入全上交,只剩舊衣裳。女兒:俺是小棉襖,體貼不會少。雖成曹營妻,衷心漢家好。」有個網友更是以親眼所見寫道:住院期間遇到一個約七十歲的病重老嫗,她的孝女以可口飯菜奉送,並有按摩聊天陪護;可老嫗背地對病友曰:「我最擔心女兒想謀我的房產,我死活房子也要留給兒子」。可,令人痛心的是,同病房十多天,我未見過其兒子半個人影。

然而,世間的事理並不是平板一塊,有不孝順的兒,同時也有不孝順的女。有位網友直接表示不同看法:「不一定!有些做女兒的,為了自己的小家庭,非常自私,當年老的父母癱倒在床上時,就不來了,還說沒她的責任,有利益要得的時候就是自己的老上人,不想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的時候,就是兒子的。當然,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做女兒的掙錢少,當不了丈夫的主,想敬孝,又怕做了孝女引起自己家庭不和睦。這不能單純怪女兒。」

山石居士評說:不可否認,與美國社會一樣,在當下中國,在任勞任怨,熱心溫情地孝順父母方面,總體上做女兒的確實比當兒子的比例高不少。這其中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男子相對心比較粗,而女人的心性特質就很細膩,對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有一種天然的細緻的感恩呵護之心;二是大多數男子的愛很多時候都是「深沉」的,俗話說「有孝心,沒有孝行」,而女子的愛普遍是顯現的,明朗的,她們的孝行就代表了她們的孝心;三是女人的社會地位普遍提高,多數女人擔負著「當家作主」的神聖職責,為提高家庭的穩定係數,很多做妻子的實行「和平演變」,將丈夫錢袋子悉數控制,很多做丈夫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家究竟在銀行里存了多數錢;四是包括筆者在內,很多男子心胸寬廣,在對待孝順彼此的父母方面不與妻子斤斤計較,有的主動減讓一些;五是很多當兒子的是家裡的頂樑柱,有的一年四季在外奔忙打工,難有分身之術陪護父母左右。

但是,總的來說,不孝之人,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不防老;孝順之人,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都能防老。關鍵是家庭教育問題!具有良好的家教,保准個個都是孝子孝女賢媳賢孫,做子女的,再忙也會騰出孝心來,再「胡攪蠻纏」的,孝心也不能倒;家教不好,一蟹不如一蟹!就拿做兒媳的來說,如果早年受到父母「仁義禮智信孝悌」教育熏陶,她在對待公婆方面一定會持「俺也有雙親,半兒也是真。快去獻殷勤,出手不能貧」的孝心思想。比如我的兩個外甥媳婦對待我的妹妹妹夫比敬重自己的父母還要親密。而個別做兒媳的,自私自利,只知道多佔公婆的,丈夫稍對公婆孝敬一點,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當然,根子主要在於「兒子不當家、無孝心」)。

親愛的讀者諸君:綜上所述,「兒子是『討債鬼』,女兒是『貼身小棉襖』」,這難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應該鼓勵兒子做神父
劉邦為什麼要殺異姓王?他兒子劉如意一語道出了真像
兒子在家活潑在外怕生,怎麼辦
重男輕女 更易養出不靠譜兒子
寫給兒子的

TAG:女兒 | 兒子 | 討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