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調補陽氣,艾灸溫暖過冬!
今天是24節氣的寒露,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處於室女座)時。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節氣更要做好養生,特別是艾灸,在節氣前後做艾灸,又稱為節氣灸,不同的節氣,適用的艾灸方法及調理目的也不一樣。節氣灸是在特定時令節氣進行溫灸以防病保健的傳統方法,它典型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因時致宜」的防治思想。那麼寒露節氣要怎麼艾灸和保養呢?今天中艾堂為大家提供一些乾貨知識。
寒露養生要點
衣:寒露後注意腳部保暖,以防「寒從足生」。
食:增加甘淡滋潤之品,即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住:睡眠充足緩解秋乏,「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鴻俱興」。
行:積極外出鍛煉防病。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豁達快樂之心。
寒露艾灸防寒養陰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自然界中的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大幅減退,陰氣漸生,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可通過艾灸養生的方式保養體內陽氣。
寒露艾灸有什麼作用?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寒露艾灸任督二脈要穴
寒露以後,是感冒的多發期,艾灸可以迅速提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預防感冒,可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等。寒露是氣溫由涼變寒的轉折點,相對於白露,寒露代表氣溫更低,民諺有"先白後寒"之說,而在寒露艾灸任督二脈,勝吃老母雞加補藥!
尤其是各位女性朋友要注意,女人體質屬陰,而秋天是「陰氣重,陽氣衰」的季節,所以要特別注意補充陽氣!而補陽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任督二脈!
督脈主灸:大椎、肺腧、腎俞、八髎;
任脈主灸:神闕、關元、太淵、足三里。
當然寒露單個穴位可施灸天突穴,如果腰、背疼痛可加灸委中穴;老年性支氣管炎可加灸大椎穴;寒露後易犯肩周炎可加灸肩井穴。
1、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2、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腘橫紋中點,左右腿各一。
3、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左右各一穴。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寒露時節,應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時,緩解秋乏。寒露節氣灸一定要做,對上文提到的這些穴位進行艾灸,溫補陽氣,增強身體抵抗力,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存儲能量,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所謂秋膘,就是囤點肉肉好過冬!
※紅色食物陪你過冬
※如何把基礎款穿出新意?5個穿衣套路,助你完美過冬!
※借你的手過冬
※北方人過冬看暖氣,南方人過冬全靠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