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諱疾忌醫或可致殘
今年金像獎最佳女配角、61歲的蘇杏璇在過去十年飽受糖尿病煎熬,體重由150多磅(約68公斤)跌至現在不足100磅(約45公斤),因為擔心雙腳被鋸斷而諱疾忌醫,直至今年農曆年間,因為爛肉發黑及發冷,病情嚴重需緊急入院動手術,一雙腳成功保住,但其中一隻腳趾就保不了,因枯萎被鋸走。
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動了4次切爛肉手術的蘇杏璇,日前已出院回家休息。她早前坐輪椅接受電台節目訪問,透露入院前一個月因為腳腫,不停看中醫和針炙都無效,直到今年年初三,腳上的皮膚突然變黑,她穿上羽絨、甚至全身披棉胎仍不停發冷,朋友馬上介紹她轉看糖尿專科。蘇杏璇說:「醫生讓我立刻進公立醫院,醫院當晚幫我做手術切爛肉,做完手術第二日洗傷口,看到傷口好深,第四隻腳趾沒了,因為已經枯了,腳底又割了一大塊肉,整隻腳變得不像是人腳,心情好沮喪。」
糖尿病足基本發病因素
糖尿病足的基本發病因素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導致組織的壞死、潰瘍和壞疽。
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可有多種表現,但與糖尿病足發生有關的最重要的神經病變是感覺減退或缺失的末梢神經病變。感覺減退或消失使糖尿病病友失去了足部的自我保護作用,比如洗腳時會因為感覺減退而被燙傷。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所造成的皮膚乾燥、開裂和局部的動靜脈短路也可以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足的發生髮展。
血管病變
周圍動脈病變是造成糖尿病足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有嚴重周圍動脈病變的病友可以出現「間歇性跛行」的典型癥狀,即行走不遠即感下肢肌肉酸痛,止步休息則疼痛緩解,繼續行走一段距離則再次出現下肢肌肉酸痛。如此,病友需要走一段,休息一會兒,才能完成較長距離的行程。從開始行走到出現疼痛的時間越短,說明下肢動脈病變越嚴重。但更多的合併嚴重周圍動脈病變的病友可以無此癥狀而發生足的潰瘍,或在缺乏感覺的足受到損傷以後,缺血性病變更加重了足病變。對於有嚴重的周圍動脈病變的病友,在採取措施改善周圍供血之前,足潰瘍難以好轉。
感染
糖尿病足潰瘍的病友容易合併感染。感染又是加重糖尿病足潰瘍甚至是導致病友截肢的因素。糖尿病足潰瘍合併的感染,大多是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甚至合併有厭氧菌的混合感染。
糖尿病足預防
控制血糖平穩是關鍵,同時還需要每3個月定期到糖尿病專科檢查足部。足部的檢查不複雜,主要是看看足背和脛後動脈的搏動、足有否畸形、皮膚是否有破潰或老繭,以及鞋子是否合適等。
糖尿病患者日常足部護理
每天檢查腳,特別是足趾間;定期洗腳,用干布擦乾腳,尤其是擦乾足趾間;洗腳時的水溫要合適,低於37℃;不宜用熱水袋電熱器等物品來直接對足部進行保暖;避免赤足行走;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學製劑來處理胼胝或趾甲;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否異物或異常;不穿過於緊的或毛邊的襪子或鞋子;對於乾燥的皮膚可以使用油膏類護膚品;每天換襪子;不穿高過膝蓋的襪子;水平地剪趾甲;由專業人員修除胼胝或過度角化的組織;一旦有問題,應及時找到專科醫生或護士尋求幫助。不合適的鞋襪可以引起足潰瘍,要讓病友學會選擇合適的鞋襪。這類鞋子鞋內應該是有足夠的空間,透氣良好,鞋底較厚硬而鞋內較柔軟,能夠使足底壓力分布更合理。
血糖過高的病友經過胰島素治療後,血糖迅速下降,有的病友會突然出現足皮膚水皰。此種情況時,病友應該到醫院專科來處理,而不是自己任意地將水皰挑開,因為水皰部位失去皮膚的保護,這種水皰下的潰瘍很容易合併感染。
推薦閱讀:
※三高糖尿病:消化纖維的肚子,被牛肉雞腿腐敗了:田原對話著名中醫專家樊正倫
※糖尿病腎病的那些事兒
※糖尿病,會體驗怎樣的心路歷程?糖友蛻變三階段
※糖尿病生活有哪些不方便?
※糖尿病初期是什麼徵兆?作為一個愛吃甜食的姑娘,我很恐慌阿,軒德堂的韓大夫讓我少吃點,但是控制不住啊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