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動聲色
06-22
成語故事:不動聲色時間:2011-04-10 03:10來源:轉載 作者:佚名 點擊:279次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做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稍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的時候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依法論事,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原文】 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 (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 【註解】 (1)畛域:範圍、界限。畛,音同「診」。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2)戲狎:嬉戲親近。 【故事闡述】 「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貫通古今,自成一格,為後世治古文者所效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做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稍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的時候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依法論事,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 【討論】 (1)為什麼中書令許國公會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文學上有什麼樣的地位?(2)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做人處世的特點為何? 【造句練習】 例:發生這麼嚴重的事,他居然還能不動聲色,真是沉得住氣。 例:他發現小偷時,並沒有打草驚蛇,只是不動聲色地通知警方趕來抓人。【課後時間】 找出成語中含有「色」字。 參考答案: 喜形於色、五光十色、天香國色、巧言令色、疾言厲色 本文來自神州智慧網(http://www.shenzzh.com)詳文參考:http://www.shenzzh.com/a/jiaoyu/xuexi/2011/0410/13681.html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