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性內衣只有肚兜,那下半身怎麼穿?

九八版的《水滸傳》中,曾經有一場經典的打戲,講的是武松在發配孟州的路上遇到了孫二娘,因為發覺孫二娘兩口子開黑店賣人肉包子,武松與對方打了起來,孫二娘脫去外衣跟武松對打。

鏡頭中孫二娘所穿的紅色肚兜就是古代所有女性的內衣穿著樣式。只不過肚兜是清朝時候的叫法,宋朝的正確叫法是「抹肚」,當然作用差不多,都是用來遮擋胸腹的。

為什麼要穿這個東西呢?

在原始社會,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就將動物的皮毛遮於前體,後來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因為禮義廉恥的因素,人們意識到了遮羞的必要性,就發明了「褻衣」。

漢朝時改叫「抱腹」,多用平織絹做成前有後空的樣式,南北朝時期就改成了前後都有的款式,叫做「兩當」,兩邊都擋的意思。後來無論怎麼演變,大體也都是這種情況。

所以,肚兜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人內衣,直到民國時還有很多女性有這種穿著,在古裝劇中也最為常見。那麼既然有上衣,為什麼從來沒聽說過下身穿什麼呢?

其實在漢朝之前,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下半身都是沒有內褲的,因為當時的人穿的外衣叫「衣裳」,這個「裳」就是裙子的意思,也就是說,遮羞全靠下身的裙子,《禮記》就明確要求:勞毋袒,暑毋褰裳。意思是就算是幹活或者是酷熱的夏天,也不能隨意把裙子提起來,否則可就不僅僅是失禮的問題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非常講究坐姿,尤其是女性絕不允許叉開腿坐。直到漢朝開始,女性除了外面穿的裙子,裡面才增加了一樣穿著—窮褲。《漢書》中就說到: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

這個「窮褲」也就是開襠褲的意思,當然,之所以開襠,可不是因為像漢靈帝那樣是為了臨幸宮女方便,而是為了透氣通風。因為古代的衛生條件比較差,普通人沒條件經常沐浴,為了避免滋生細菌,窮褲就被設計成了這種樣式。

既然內衣中的上衣很早就有了,為什麼古人不重視發明內褲呢?除了上面提到的衛生問題外,還有兩個因素。

一是因為古代的勞動者以男性為主,在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社會,女性是不被允許拋頭露面的,既然不允許出去幹活,也就對內衣的演進沒有了剛需。

但反觀男性,為了方便打仗,趙武靈王學習胡服騎射,褲子開始取代裙子。為了方便幹活,勞動者又發明了「犢鼻褌」,也就是沒有褲管的貼身穿的褲子。西漢的司馬相如落魄時,也曾穿著犢鼻褌跟卓文君在街頭賣酒。

二是因為古人對心、胸的重視程度非常高。早在西周時,古人就發明了「心衣」,也就是上身貼身穿的衣服,目的就是為了遮掩心臟這個重要器官。

可見,古人對上半部分的重視程度遠高於下半部分。直到19世紀後半期,歐洲女性開始走出閨房,便褲才應運而生,併流行到世界各地,最後發展成了居褲、內褲。

推薦閱讀:

女性月經不調該補充哪些營養
女性職場 老謀深算的領導如何選拔任命女親信
有女色狼(痴女)這樣的存在嗎?
美甲這個行業的市場有多大?
【女性健康】小心「臭脾氣」或會惹來乳腺增生!

TAG:女性 | 內衣 | 女性內衣 | 古代 | 怎麼 | 肚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