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辛亥革命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辛亥革命爆發

  101年前的今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但是,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真正的實施,因而人們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歷史學者唐德剛在《袁氏當國》一書中認為,伴隨著西方工業革命而來的民主代議制度,已成為一種世界潮流,而中國也處於歷史「轉型期「(歷史三峽)中,但這個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萬不可急於求成。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這一轉變的程序,大致始自鴉片戰爭,要歷經兩百年以上的艱苦歲月,始可粗告完成。換言之,時至二十世紀之末的今日,我們已轉了一百六十餘年了。據唐德剛分析預測,今後如不橫生枝節,亂出紕漏,再過四五十年,至下一世紀中葉,我們這一歷史轉型就可結束了。  1911年,清政府出賣鐵路修築權,激起全國人民反抗。四川民眾由保路運動發展到武裝起義,清政府急調湖北等省軍隊入川鎮壓。  10月10日上午,清政府湖廣總督率兵抓捕革命黨人,形勢緊迫,革命黨人暗中聯絡在當晚起義。晚七時,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和余兆龍等首先發難,率眾佔領楚望台軍械局,各營奮起佔領鳳凰山、蛇山等要地。起義軍成功控制武昌,湖北軍政府成立,辛亥革命爆發。  武昌起義勝利後,各省紛紛響應,全國24個省區有14個先後獨立。這次起義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由於1911年是干支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在推翻清朝的鬥爭中,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曾經先後發動十次武裝起義,屢次失敗,而又能屢次重起,海外華僑的大量經濟支援,實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孫中山曾經指出:華僑是革命之母。這十多次的起義雖僅曇花一現,但卻在全中國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蘇咨議局會議廳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議,孫文獲得十七張有效票中的十六票,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華民國成立,並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同時,他發表聲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掌握著清朝軍權的袁世凱贊成共和,即舉袁世凱當大總統。  清帝退位、袁世凱剪去辮子之後,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以北京兵變為由遷都北京。從此,袁世凱一步步走向獨裁專制統治,甚至敢逆歷史潮流而恢復帝制,最終在做了83天皇帝夢後病亡。  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舉國上下的反對中迅速垮台。  袁世凱死後,中華民國也並沒有實現民主共和,而是進入「軍閥混戰」時代,直到後來國民黨北伐勝利逐漸取得中央政權。但是,此時革命尚未成功,國民政府又要面對團結全國一致抗日的問題了。  由於共和民主並沒有在辛亥革命後得到真正的實施,因而人們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孫中山曾在1921年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的信中提到「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  1925年去世前,孫中山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推薦閱讀:

太陽上出現12萬公里寬的「巨洞」,25%的可能爆發大耀斑
多國領土爭端為何集中爆發?
內外雙修練就爆發力
晚年財運爆發、財產千萬、貴命!
一觸即爆發,炸力無斷續——高華新

TAG:歷史 | 革命 | 辛亥革命 | 爆發 | 歷史上的今天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