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胖可不是體重說了算,關鍵要測這 7 個指標
胖不胖,關鍵不在體重,而在脂肪。
一般來說,成年女性體脂率(體脂肪量/體重)>30%,成年男性體脂率>25%,可以判斷為超重或肥胖。有一種是「全身性肥胖」,就是胖得比較均勻的那種。另一種是「向心性肥胖」,屬於健康風險比較高的。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自己有多重,沒有用體脂儀測量過。那就不知道到底有多胖了嗎?怎麼辦?
有 7 個簡單指標,可以快速判斷。
測測你的皮有多厚有「拜拜袖」嗎?坐下時肚子上會堆出褶子嗎?(女性)後背上會被 Bra 勒出印嗎?……
其實臉皮厚點不怕,就怕這幾個地方——大胳膊、肚子、後背的皮太厚。專業上,稱為臂肱、腹部、肩胛皮褶厚度。這 3 處可是經過多年研究確定的標準化測量位置。
對了,一般是需要別人幫忙測的。
怎麼測?三指捏提,皮肉分離。
要領: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這三指,將皮膚捏住並提起來,注意不要捏到肌肉,這個動作叫「捏提」。
口訣:位置找准「321」,也就是三個右側、兩個中點、一個在旁邊。
指標 1 手臂——臂肱皮褶厚度
手臂放鬆,自然下垂,找到右手上臂偏後側的中點,從肩峰(臂肩最高點)到鷹嘴(胳膊肘)連線的中點位置。
捏提時,臂肱的皮褶方向與手臂和軀幹平行,與地面垂直。
指標 2 肚子——腹部皮褶厚度
自然站立,腹部放鬆不要用力,更不要憋氣,找到距離肚臍右側兩個手指寬的地方。
捏提時,腹部的皮褶方向與手臂和軀幹平行,與地面垂直。
指標 3 後背——肩胛皮褶厚度
找到右肩胛骨下角,也就是會突出來的位置,延肩胛骨走向,與脊椎線呈 45°的地方捏起皮膚。
專業測量時,通常會用到上圖中的皮褶厚度計,在捏提點下面 1 厘米處,測量讀數。但是測得的數值,一般不作為唯一判斷值,只能作為警示項目之一。
在家庭測量時,直接感受這三個部位積累的脂肪厚度和變化就行了。
如果捏提十分費力,手指間隔著皮膚能相互碰觸或隱約碰觸,說明脂肪少、皮薄。
如果可以輕鬆捏提起來,手指間已經無法相互碰觸,說明脂肪較厚,要引起注意。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皮下脂肪已經厚到很難捏提起來,這種屬於「胖入膏肓」。
量腰圍臀圍,算腰臀比
除了「全身性肥胖」以外,還有一種體脂肪更多集中於內臟周圍的情況,也叫向心性肥胖、內臟性肥胖、腹型肥胖、蘋果型肥胖。
「將軍肚」「蘋果腰」「棗核型」身材的人,上至年邁老者,下至弱冠壯年,「大肚」里撐的都並非「宰相之度量」,無論男女都有較高中心肥胖和相關疾病患病風險。
怎麼測?尋找最細和最粗。
指標 4 腰部——腰圍
找到最細的位置,用皮尺水平繞一圈。
一般情況下,女性腰圍>80 厘米,男性腰圍>90 厘米,可以判斷為「向心性肥胖」。但是要考慮到身高差異
找不到腰怎麼辦?
問題來了:很多人已經胖到找不到腰最細、臀最翹的位置了,怎麼辦?
有兩個辦法:
辦法 1:在身體兩側,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兩點,取中間點位置水平繞一圈。
辦法 2:找到兩側肋骨在胸前的交匯處,取該處與肚臍連線中點位置,水平繞一圈。
指標 5 臀部——臀圍
找到最翹、最大位置,用皮尺水平繞一圈。
指標 6 腰臀比——腰圍/臀圍
人和人之間,骨架、肌肉量都有很大差異,你總不能拿姚明的腰圍大,就說他向心性肥胖吧?
所以只看腰圍還不夠可觀,同時計算腰圍比上臀圍的腰臀比值,更為適合。
一般情況下,當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0,可以判斷為「向心性肥胖」或不健康風險較高。
量頸圍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現代研究證明:脖子粗細變化主要由頸部皮下脂肪薄厚決定,並且和人體內臟脂肪多少息息相關。頸圍,是中心性肥胖、甚至代謝綜合征(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高風險的重要預測指標。
也就是說,頸圍既能判斷全身心肥胖,又能判斷向心性肥胖。
指標 7 脖子——頸圍
怎麼量?
很簡單,找到喉結所在的地方,女性是喉部最突出的地方就行,用皮尺延喉結下延,水平測量一周就行。
當男性頸圍比以前增加到 > 38.5 厘米,女性 > 34.5 厘米,提示肥胖(含向心性肥胖)風險增加。
當男性頸圍比以前增加到 > 38.5 厘米,女性 > 34.7 厘米,提示相關慢性疾病風險增加。
總結所以,到底該用哪個指標才說明胖呢?
回答是:只要任何一個超標,就應該引起注意。
下面這張表,請一定收藏好了,隨時記得比照一下。
丁香園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澳門市民體質與健康
推薦閱讀:
※交易法則26——你所需要的唯一指標
※K線圖中的各種線條怎麼看,幾句話教你初識技術指標
※腫瘤標誌物三指標:糖類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
※4物業管理公司績效考核指標彙編
※各個月齡嬰兒生理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