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戰鬥機的技術和發展 上

  狂風是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共同投資發展的雙座、雙發變後掠翼超音速戰鬥機,由英國、德國和義大利聯合組成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研製和生產。狂風IDS戰鬥轟炸機和狂風ADV防空戰鬥機的裝備使歐洲國家第一次擁有了可以和美、蘇相似的戰術空中打擊力量,狂風ECR的裝備也使歐洲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美國空軍戰術電子戰機的依賴。狂風的發展過程不但是作戰飛機國際合作上的成功典範,也是歐洲國家聯合發展高性能作戰飛機的重要里程碑。狂風系列飛機的發展和裝備對英國、德國和義大利來說,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技術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狂風的成功才使「歐洲戰鬥機2000」(EF2000的聯合研製成為可能。

戰術的需求和早期發展過程

  狂風的研製是受冷戰中歐洲軍事對峙中對航空打擊力量的需求促成,因為東西方依靠大規模部署核武器在歐洲形成了「恐怖的平衡」,核武器毀滅性的作用使核戰爭成為最後的戰爭手段,所以常規作戰又重新成為了各國軍事決策單位重視的作戰方法。歐洲國家在60年代末開始將作戰思想由全面核戰爭的「大規模報復」戰略,改變為以常規武器為主,核武器為後盾的「靈活反應」戰略。戰略上的變化使歐洲各國的空軍部隊迫切需要改進現役裝備的技術水平,尤其是對具備縱深打擊能力的高性能戰術攻擊機的需求最為迫切,而西歐國家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十幾年的發展,經濟和技術都已經從戰後的一片廢墟上得到了基本的恢復,經濟上的恢復和技術上的發展和與蘇聯激烈對峙的冷戰的需要,都使西歐國家的軍隊需要在美國之外發展自己的空中打擊力量。

英國BAC和德國MBB各自的MRCA方案,都採用可變翼設計

  為了代替現役的輕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的作戰任務,提高空軍作戰部隊的縱深攻擊能力,英國、德國、加拿大、荷蘭、比利時和義大利6國聯合,在1968年7月17日開始了多用途戰鬥機(MRCA)的發展論證。因為在作要求上存在的分歧,加拿大、荷蘭和比利時陸續退出了MRCA的發展計劃,剩下的英國、德國和義大利政府在1969年3月26日,確定了由英航宇、德國宇航和義大利阿萊尼亞飛機公司共同組成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用以專門進行多用途戰鬥機(MRCA)的發展工作,並且在三國政府間組成了多用途戰鬥機的研製和生產管理組織(NAMMO)。合作三方在多用途戰鬥機(MRCA)項目中的任務分配為,英航宇和德國宇航各佔42.5%,義大利阿萊尼亞飛機公司負責餘下的15%,為多用途戰鬥機(MRCA)項目發展組成的帕那維亞飛機公司在1969年5月初開始進行MRCA的初始方案論證。

單座的帕那維亞100早期模型,分別塗上了參與國家的標誌

帕那維亞100早期模型俯視圖

帕那維亞100後期模型,已經很接近後來的狂風了

狂風戰鬥機的技術和發展 上:戰術的需求和早期發展過程

  因為在設計多用途戰鬥機(MRCA)時的航空技術水平,還無法保證在一個機體上同時滿足制空和對地攻擊的任務,所以被稱為多用途戰鬥機的新機是按照一機多型的方法研製的。帕那維亞飛機公司最初的設計方案分為以對空作戰為主的帕那維亞100單座戰鬥機和以對地攻擊任務為主的帕那維亞200型雙座戰鬥轟炸機。帕那維亞100型戰鬥機的設計目標的用來執行奪取戰區制空權的任務,主要的技術性能要求是具備高空、高速的飛行性能,具有較好的機動性和加速性以滿足對空作戰的要求,在保證對空作戰的同時還具備短距離起降能力並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帕那維亞100型戰鬥機在設計上可以被認為是按照一種綜合作戰能力超過美國F-4E/F「鬼怪」戰鬥機,取代在英國和德國空軍中服役的F-4E和F-104戰鬥機的機種。設計的過程中發現帕那維亞100在對空作戰能力上比F-4E提高幅度有限,而單座設計的帕那維亞100型戰鬥機也無法很好的滿足對地攻擊的任務要求,同時為了集中研製力量和降低飛機的研製與使用成本,取消單座的帕那維亞100戰鬥機發展計劃被以集中力量研製性能更完善的帕那維亞200型戰鬥轟炸機。

帕那維亞200型雙座戰鬥轟炸機模型

  帕那維亞200型雙座戰鬥轟炸機是多用途戰鬥機(MRCA)發展計劃中的重點,在帕那維亞100型戰鬥機發展計劃取消後成為MRCA發展計劃中唯一的平台,帕那維亞200也是狂風戰鬥轟炸機的設計基礎。帕那維亞200型雙座戰鬥轟炸機的作戰任務主要是:近距離空中支援和戰場遮斷、縱深遮斷和核攻擊、空中優勢和防空攔截、對海上目標攻擊和偵察。根據對帕那維亞200型雙座戰鬥轟炸機的設計要求可以看出,以當時英國、德國和義大利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是根本無法在一個機體上同時滿足這樣多的任務要求的,所以帕那維亞200型雙座戰鬥轟炸機的發展計劃採用了先設計對地攻擊型,在對地攻擊型的基礎上再開發以對空作戰為主的型號的方法。按照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在1970年7月開始設計的多用途戰鬥機最終發展成為了著名的狂風IDS戰鬥轟炸機。在狂風IDS研製基本完成之後,英國空軍又在狂風IDS基礎上獨立研製了以防空攔截為主要任務的狂風ADV。

帕那維亞200藝術家想像圖

狂風戰鬥機的技術和發展 上:狂風IDS戰鬥轟炸機的設計環境

狂風IDS戰鬥轟炸機的設計環境

  狂風戰鬥轟炸機是多用途戰鬥機(MRCA)項目中的基礎平台,也是狂風系列中生產數量最大的機型。帕那維亞飛機公司在多用途戰鬥機(MRCA)項目中以狂風戰鬥轟炸機為主要發展目標,主要是因為參加研製的三個國家對戰鬥轟炸機都具有很迫切的要求,戰鬥轟炸機同時在這三個國家的作戰系統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英國皇家空軍需要的防空戰鬥機在高速性能、載荷條件和航程上與戰鬥轟炸型有很多共同之處,同時,擔負防空作戰任務的狂風戰鬥機在雷達和機載武器系統研製上的困難,也使研製的重點首先放到了技術難度較低的戰鬥轟炸機型上。

帕那維亞200全尺寸模型

  戰鬥轟炸機是用來對敵方戰役縱深的戰術目標進行打擊的作戰飛機,同時也可以掛載空-空導彈而具備一定的對空自衛能力,是現代空軍作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中對峙雙方的作戰思想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這10年間,始終是建立在以大規模核戰爭為主要手段的基礎上,戰術攻擊機的任務主要用來投放戰術核武器以擔任核打擊的任務,這個作戰思想的確定就不可避免的對當時的飛機設計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空防禦武器從60年代初期開始由高射炮逐漸向防空導彈發展,防空作戰武器的射程和威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對作戰飛機的性能和縱深打擊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實戰檢驗發現,當時所使用的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F-105和F-4型戰鬥機,在常規戰爭中的突防能力並不令人滿意,為了提高作戰飛機在常規戰爭中的對地攻擊能力,更加適應軍事戰略調整的變化,各主要軍事大國先後開始了具有縱深攻擊能力的專用戰鬥轟炸機的發展。美國首先在1962年開始研製F-111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來代替性能已經落後的F-105,蘇聯也在1964年開始了T-6戰鬥轟炸機的研製。美國將F-111投入越南戰場後,證明了專用的戰鬥轟炸機在突防能力和綜合作戰效果上遠遠的超過了之前所使用的F-105和F-4,蘇聯也在1970年開始試飛帶有變後掠翼的改進型T-6戰鬥轟炸機,這種和F-111用途上類似的T-6最終發展成為了著名的蘇-24戰鬥轟炸機。部署在歐洲冷戰前線的華約部隊在裝備和兵力上相對北約擁有著絕對的優勢,西歐和美國軍隊在預想的歐洲大戰中主要依靠空中力量來抵消地面部隊上存在的差距,同樣深陷在冷戰中的西歐國家在美國和蘇聯大力研製戰鬥轟炸機的刺激下,也開始重視對具備縱深打擊能力的戰鬥轟炸機的發展工作。

蘇霍伊T-6,最後演變成蘇-24

  狂風戰鬥轟炸機是多用途戰鬥機(MRCA)研製計劃中的第一個發展型號,狂風IDS在1970年正式開始設計後的進展很快,到發動機基本確定後的1972年8月就完成基礎設計方面工作,第1架原型機在1974年8月14號在聯邦德國進行了首次試飛,從正式開始研製到原型機首飛只用了短短4年的時間。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在設計開始就確定了狂風需要具備執行6個主要任務的能力:近距離空中支援和戰場遮斷、縱深遮斷、海上目標攻擊、攔截、戰術偵察、空中優勢,而作為戰鬥轟炸機的狂風IDS可以完成任務要求中除防空攔截和空中優勢之外的其他作戰任務,並且在使用空空導彈的時候也具有一定的自衛空戰能力。通過已經裝備狂風IDS的國家所進行的試驗證明,狂風IDS雖然無法和先進的第三代空中優勢戰鬥機進行空戰,但是在空戰機動性能上完全有能力壓制F-104、米格-23和F-4這些第二代戰鬥機。狂風IDS戰鬥轟炸機在1976年3月10號開始進行批生產準備,第一架批生產型飛機在1979年7月首飛,1980年生產型開始交付服役使用。

狂風IDS原型機P.05(近處)和P.09

狂風戰鬥機的技術和發展 上:狂風IDS的戰術應用發展和技術要求

狂風IDS的戰術應用發展和技術要求

  蘇聯在二次大戰期間實踐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在冷戰期間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蘇聯陸軍突擊力量和地面防空火力的強度都在迅速的提高,聯合發展狂風的三國空軍在提出技術和戰術要求的時候,為了保證與華約軍隊的大規模作戰中有效的對抗龐大的機械化兵團,確定了飛機必須要符合80~90年代的戰場環境和威脅條件要求,能夠保證狂風IDS在歐洲爆發的大規模常規戰爭中充分發揮阻塞的作用。帕那維亞飛機公司在飛機方案設計時通過論證和計算機模擬得到的數據,確認狂風IDS必須有能力突破對方高密度的多層防空火力的攔截,突破到目標防空系統作用範圍內執行戰場遮斷和攻擊機場、橋樑等重要的戰術目標,這不但需要飛機具備良好的飛行性能和較強的突防能力,而且還必須有現代化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與先進的機載電子對抗系統。

  狂風IDS戰鬥轟炸機必須保證有能力突破蘇聯技術水平迅速發展的地面防空系統,尤其是華約國家軍隊部署在歐洲地區的,由大量防空導彈武器構成的現代化防空武器系統的攔截。狂風IDS在突破蘇聯軍隊的地面防空火力系統時繼續採用中空搜索和俯衝攻擊的戰術,在突防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上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實際上在華約由防空導彈和雷達控制的高射炮組成的地面防空系統基本完善之後,北約的戰術作戰飛機繼續採用中空突防的戰術無異於自殺。美國空軍雖然有能力在越南戰爭中用攻擊機對越南北方進行中空轟炸,但是即使是北約空軍指揮機構中態度最樂觀的人,也不敢奢望對歐洲的蘇聯地面部隊仍然會有如此的運氣。防空導彈和雷達控制的高射炮同時提高了對峙雙方的防空力量,因此北約地面防空系統的發展也使蘇聯的輕型轟炸機瞬間成為了過時的產品。地面防空武器裝備和感測器技術的發展使攻擊機只能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作戰方式,蘇聯空軍的蘇-24和美國的F-111戰鬥轟炸機都在設計開始就將低空突防作為基本突防戰術,甚至對龐大的B-1B和圖-26超音速轟炸機也提出了同樣的使用要求。狂風戰鬥轟炸機作為一種需要適應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戰場形勢的先進對地攻擊機,也必須具備足夠好的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才能夠在戰場上具備起碼的生存能力。

狂風的可變翼採用了前緣縫翼和雙縫襟翼等複雜增升手段

  狂風IDS必須具備很高的作戰使用效率才能抵消蘇聯陸軍極其龐大的規模,而且需要通過精確的火控系統對目標進行高精度的打擊,只有通過提高單機的綜合戰鬥力和一個有效作戰架次可以攻擊的目標數量,才有可能使地處冷戰前線的歐洲國家有能力依靠空中力量的作戰行動,來彌補北約地面部隊與蘇聯陸軍在規模和重裝備數量上所存在的明顯差距。英國、德國和義大利都處於歐洲冷戰的最前線,在預定的作戰行動中必須依靠空中力量來遏制蘇聯強大的地面機械化部隊高速縱深突擊,這就需要飛機具備迅速反應的能力,無論晝夜都必須可以迅速對進攻做出反應。歐洲北部地區的冬季,一天中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屬於陰暗多雲的天氣,即使是白天的能見度也十分惡劣。狂風戰鬥轟炸機必須有能力在夜間和晝間的惡劣氣候條件下進行有效作戰,而且利用惡劣的氣候也可以明顯的增加飛機戰場突防的成功率。蘇聯陸軍一線作戰部隊在冷戰中期已經全面的實現了機械化,應用大縱深作戰理論的蘇聯軍隊具有很強的衝擊力和遠程打擊能力,蘇聯空軍攻擊機與陸軍所裝備的各種戰術導彈的作戰範圍將可以覆蓋北約國家在歐洲的大多數前線機場,為了提高狂風IDS的快速部署能力和降低對機場跑道的依賴性,狂風系列飛機在綜合採用可變後掠機翼設計和發動機反推力裝置後,在緊急情況下只需要800~1000米的跑道長度就可以滿足對機場條件的需要。

RB199發動機的反推擋板,可以大幅降低降落滑跑距離

  狂風戰鬥轟炸機為了具備滿足要求的戰場突防能力,採用低空高速的方式進行突防作戰將成為最主要的機動戰術。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戰術飛機在進行持續低空高速突防時,尤其是在採用地形跟隨和地形迴避的時候,迅速移動的飛機使飛行員完全無法依靠目視的方式對前方和周圍進行有效的觀察。飛行員在突防中必須要依靠機載的導航和攻擊系統對飛行過程進行控制,高精度的導航系統可以保證飛機低空突防時的航線精度,而機載火控系統的感測器也必須有能力迅速的修正飛機的相對位置和可靠的捕獲地面目標。狂風戰鬥轟炸機的標準作戰剖面是飛機起飛後以巡航高度飛行到前線,隨後在低空以接近音速的高速飛行突破防空系統的攔截,當攻擊完成後再以低空返回到安全位置後拉起返航。低空突防機動戰術明顯的降低了被對方感測器發現的概率和減少了飛機在防空系統中暴露的時間,顯著的增加攻擊機的戰場生存能力的同時,也使攻擊機更加依賴感測器探測目標並降低機載導彈武器的有效射程。低空突防戰術的使用同時降低了地面防空系統和攻擊機的反應時間,增加了攻擊飛機對地作戰的難度。雖然持續的低空突防對飛機的作戰效能要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飛機生存力的提高仍然使採用低空突防的戰術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低空突防是狂風IDS的主要戰術,但也因此在好海灣戰爭中遭受損失

狂風戰鬥機的技術和發展 上:狂風ADV的設計環境

狂風ADV的設計環境

  多用途戰鬥機(MRCA)研製計劃最初就曾經提出帕那維亞100型單座防空戰鬥機項目,雖然因為經濟和技術上的因素使單座防空戰鬥機的設計終止,但是參加項目的英國對戰鬥機的需要並沒有消失。英國與地處冷戰前線,面臨著蘇聯地面部隊巨大軍事壓力的德國不同,作為北約後方基地的英國本土在戰爭中不會直接面對蘇聯機械化兵團的衝擊,但是卻處在蘇聯遠程航空兵和戰術空軍遠程戰鬥轟炸機的直接打擊範圍之內。蘇聯作戰飛機和空射巡航導彈在戰爭中將對英國本土和歐洲北部的海域構成嚴重的威脅,這就使英國空軍迫切的需要一種性能先進的戰鬥機執行防空作戰任務。英國空軍根據防空作的要求,在狂風IDS戰鬥轟炸機研製基本完成之後,就在狂風IDS的基礎上開發了以防空攔截為主要作戰任務的防空型狂風ADV戰鬥機。

  符合英國皇家空軍防空戰鬥機要求的狂風ADV的基本設計與IDS類似,雖然在IDS這種專用戰鬥轟炸機的基礎上發展戰鬥機顯得有點怪異,但是對於當時的航空技術條件和英國皇家空軍的戰術要求來說,採用IDS的標準發展ADV在技術、戰術和成本上都是比較適合的。從國土防空的意義上來說,英國空軍的防空戰鬥機需要保證本土和臨近海域的安全,英國空軍防空戰鬥機部隊必須有能力在北到冰島,南到直布羅陀,東到北海-波羅地海的廣大範圍內執行作戰任務,這一戰術要求使英國空軍迫切的需要一種擁有先進雷達系統和可以攜帶遠程空空導彈的攔截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將用來取代載荷不足、航程有限的「閃電」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機和F-4「鬼怪」II。英國本土和接近海域的空中威脅主要來自蘇聯超音速轟炸機和蘇-24戰鬥轟炸機,這就使英國空軍的防空戰鬥機主要的作戰任務是消滅這些笨重的攻擊飛機,而對於與戰鬥機進行格鬥空戰的重要性要求就相對要低的多。英國在面對的空中威脅上和主要以蘇聯戰術空軍為對手的德國空軍完全不同,特殊的要求使英國空軍防空戰鬥機的設計要求很難得到其他兩個合作國家的共鳴,所以狂風ADV戰鬥機的研製費用由英國投資並獨立承擔雷達系統的發展。狂風ADV的研製費用雖然是由英國獨立承擔,但是因為狂風IDS戰鬥轟炸機本身的基礎設計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了對空作戰的要求,所以ADV型的改進設計速度很快,狂風ADV在1976年3月開始進行細化設計之後,到1979年10月首架原型機就進行了首飛。狂風ADV在研製進度上並不比狂風IDS慢多少,但是為ADV配套發展的雷達系統的進度緩慢,實用化的狂風F2型戰鬥機到1984年才進行首飛,1985年交付服役,這個時間比狂風IDS要晚了5年的時間。

狂風ADV原型機,機腹半埋掛載4枚天空閃光空空導彈

  狂風ADV的設計指標完全是按照英國空軍擔負北海防空攔截任務來確定的,類似這樣採用攻擊機和攔截機同機體發展的措施並不少見,其中美國海軍的F-111B和蘇聯防空軍的雅克-28P都是其中的典型。狂風ADV與「幻影」2000相比雖然看起來顯得笨重,但是狂風ADV的綜合戰鬥力已經明顯超過當時歐洲國家作為主力的F-4「鬼怪」II,在機翼後掠角控制和超音速攔截性能指標上也與F-14A處於基本相當的標準,因此狂風ADV並不是在狂風IDS的基礎上簡單的改個雷達和換種武器的應付措施。雖然在設計狂風對空型的時候考慮到了將狂風ADV戰鬥機用來爭奪戰區的空中優勢,但是基礎設計的局限使狂風ADV基本不具備與同時期的專用空中優勢戰鬥機對抗的能力。因為狂風ADV在基礎條件上屬於一種性能較好的防空攔截戰鬥機,這就使狂風ADV的性能無法滿足重視格鬥空中能力的德國和義大利的要求。英國通過狂風ADV的發展得到了一種符合實際需要的防空戰鬥機,而德國和義大利只能放棄在狂風的基礎上發展空中優勢戰鬥機的意圖,繼續使用性能較差的F-104和F-4F戰鬥機擔負爭奪制空權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上也可以說多用途戰鬥機(MRCA)項目並沒有真正取得全面的成功。德國和義大利空軍缺乏空中優勢戰鬥機的這個情況直到新研製EF2000戰鬥機服役後才得到了解決,而為了滿足英國空軍的要求,即使是EF2000也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防空攔截作戰的能力。

狂風ADV從嚴格意義上看是防空截擊機,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糾結該機是不是屬於三代機了

狂風戰鬥機的技術和發展 上:狂風ADV的戰術要求

狂風ADV的戰術要求

  孤懸於歐洲西部的英國是北約軍事集團的戰略後方和連接美國和西歐的紐帶,英吉利海峽是英國本土和歐洲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不需要正面對抗華約軍事集團的英國在空軍裝備上存在其特殊的要求。西歐盟軍和美國航空兵頂在前面的英國皇家空軍對空中優勢戰鬥機的需求也並不迫切,但是從北海突襲的蘇聯超音速轟炸機則是英國戰鬥機所面對的最強的對手。狂風ADV的主要作戰目標並不是當時蘇聯龐大卻航程有限的戰術航空兵,而是攜帶巡航導彈從北海向英國突擊的圖-22/22M、圖-95和圖-160轟炸機。蘇聯前線空軍大規模裝備具備低空突防能力的蘇-24戰鬥轟炸機之後,狂風ADV也不可避免的將蘇-24、米格-25這樣的遠程戰術飛機作為攔截的目標。因為蘇聯在英國發展狂風ADV時並沒有裝備能夠攻擊歐洲縱深的戰鬥機,所以狂風ADV對於格鬥空戰方面的考慮要排在攔截之後,只通過採用機翼後掠角自動調節裝置來有限改善狂風ADV的機動性能。

  蘇聯空軍和蘇聯海軍航空兵在冷戰期間裝備有數量相當多的中型轟炸機,這些中型轟炸機大都可以攜帶超音速的戰術巡航導彈進行遠程攻擊作戰,英國空軍預計在戰爭中蘇聯轟炸機將採用大規模、多批次的密集攻擊方式,採用大量巡航導彈對處於二線的英國本土進行密集的毀滅性打擊,英國空軍的防空戰鬥機必須有能力在一個起飛架次中應付大量的目標和進行多場空戰,因此必須使狂風ADV可以有較大的航程和攜帶儘可能多的機載空空導彈。狂風ADV通過延長機身和在機翼下增加的外掛點,使飛機可以攜帶的空空導彈數量與美國的F-15戰鬥機相當,武器攜帶量較大的狂風ADV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個架次攻擊2~3個目標的要求。因為英國孤立在歐洲大陸之外,整個英國的本土都被海洋所包圍,寬度最狹窄的英吉利海峽部分也受到盟國的保護,這就使攻擊英國本土的蘇聯攻擊機大都需要從海上發達進攻,狂風ADV戰鬥機的火控雷達系統具有很大的搜索和跟著範圍,足以保證飛機有足夠的反應時間。英國空軍裝備的狂風ADV主要用來執行遠程攔截的防空作戰任務,根據蘇聯裝備的攻擊機也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作戰能力的特點,狂風ADV的機載火控雷達也具備對低空目標進行迎頭下射的能力。海面上雜波干擾小的特點也使狂風ADV的雷達系統具有比攻擊地面目標更好的下視攻擊能力。狂風ADV在設計上對中、高空超音速突防和低空高速突防的目標都具有很強的攻擊能力,狂風ADV防空戰鬥機在預警機和地面防空系統的控制下,可以形成一個縱深較大的防空區對英國本土構成有效的防空保護。

狂風ADV的獵狐手雷達

  狂風ADV屬於不需要過於靠近前線的攔截用防空戰鬥機,與狂風IDS在任務要求上存在有很大的區別,理論上狂風ADV可以在設施良好的後方機場上部署和使用,對短距離起降性能的要求不很明顯。雖然狂風ADV的使用條件比狂風IDS要寬鬆的多,但是也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狂風ADV在機場被破壞後的持續作戰能力。在戰鬥過程中想將對方的攻擊機和導彈完全的攔截住是不現實的,作為防空作戰主力的狂風ADV的實際作戰效果直接關係到英國本土的安全,英國空軍對機場可能被破壞的擔心,使作為防空系統外層核心的狂風ADV戰鬥機也需要有足夠好的短距離起飛和著陸能力,狂風IDS戰鬥轟炸機上所應用的反推力裝置同樣也被狂風ADV所採用,雖然加裝反推力裝置增加了飛機的結構重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飛機的飛行性能,但利用反推力裝置所提高的起降能力仍然對狂風ADV的使用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推薦閱讀:

八字先天風水技術
《談判思考的技術》瀧本哲史
加拿大技術移民申請變難?
移民感嘆不如迴流:技術移民是條不歸路 (ZT)
六大最先進汽車安全技術 你車上有嗎?

TAG:技術 | 戰鬥機 | 發展 | 戰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