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怎樣才能生活化

幼兒園課程怎樣才能生活化

  每逢新春佳節,山東有用紅棗和麵粉蒸花糕的習俗,以此寓意著生活年年高、步步高。聊城市江北水城幼兒園在「做花糕」中教孩子「學民俗」,瞧,孩子們做得多帶勁兒 張振祥 李娟 攝

  「水」的主題可以做多少文章

  生活化課程要注意整體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

  生活教育是綜合性活動,我們無法將其確切分類。生活教育對幼兒有著重要的意義,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自身實踐,經驗得以傳遞、整合、凝聚,這些從不同現象、事物中獲得的經驗存在著一定的聯繫,進而形成完整的經驗、完整的世界和完整的人格。

  陳鶴琴先生提倡的「整個教學法」,就是把兒童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系統地教給兒童,這也是與新課改後國家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整合化相輔相成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是整體性的課程,而不是獨立的課程。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過程,所以教育者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在日常的教與學中,我們圍繞主題課程網路、一日生活作息、節日娛樂等細節,層層鋪展活動。如以「水」為主題的生活課程網路,包括「水」的來源、水的用途和危害、參加消防演習、參觀農場、了解水災知識等活動,都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繫。

  在整個主題活動中,圍繞「水」的自然知識,融合了多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引導幼兒有效遷移多種經驗,從對水的了解衍生出若干活動,提升有關經驗。再如,節日娛樂活動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對人類情緒生活的普遍渲染作用。

  抓住節日契機,可以很好地達成對幼兒的教育效果。像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民俗節日,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感受民族文化;三八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社會性節日,引導幼兒了解社會生活;植樹節、無煙日等現代文化性節日,引導幼兒了解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質量和環境變化的重要關係。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將各種知識點融入其中,不籠統地將某一項歸類為語言、社科或是藝術領域,而是統一划為幼兒對世界的整體性認識與學習。

  不預先設計死課程也不盲目隨意

  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共建課程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也就是說,幼兒的興趣是課程實施的核心。

  生活化的課程本身應使幼兒產生自發的興趣,而不是教師努力去調動幼兒的興趣,更不能無視幼兒是否有興趣。

  良好的課程資源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探究和感受。課程的趣味性,除了能夠激發幼兒的感知慾望,吸引他們積极參与,還具備一定的挑戰性,能夠引發幼兒持續的關注。

  在瑞吉歐的教育觀念中,生成性課程吻合了教育對兒童全面發展的要求,成為影響未來課程發展的根本特點與主流方向。

  生成性教育是指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教育者對幼兒的需要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及時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教學活動,以促進幼兒更加有效地學習課程的教育形態。它既不是教育者預先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計劃的執行,也不是兒童無目的、隨意、自發的活動,而是一個動態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過程。

  幼兒園課程應該體現這種理念,讓我們善於觀察並捕捉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興趣點,使幼兒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課程。

  建立生成性課程,幼兒以體驗的方式參與其中,學習更主動、更有效,有利於發揮和發展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創新人才。這似乎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要以幼兒為本,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和一顆應對萬變的慧心,與幼兒共同學習。

  3—6歲幼兒由於年齡特點,對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學一學。集體活動中由於受活動形式、時間、內容、教具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幼兒的好奇心得不到充分滿足。為了更好地延伸教育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求,我們在活動室內設立娃娃家、小超市、建構區、科學區、表演區、自然角等各種區角,投放豐富的操作材料並及時更新。

  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表現得十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的需要,對培養幼兒平等意識、創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及自律習慣等有積極的作用,而這些正是幼兒教育主體性的表現。

  讓幼兒親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

  生活化課程需回歸生活實景

  《綱要》指出:「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极參与幼兒的探索活動。」

  幼兒是生活的探究者。幼兒的思維是在活動過程中完成的,那麼,幼兒的一日活動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中學習。

  教師要讓幼兒多參加一些活動,為他們提供思維、想像的機會和環境。

  生活化的課程積極支持和維護幼兒的探究,注重為幼兒提供有利於探究的生活場景,讓幼兒真實面對現實的情境和問題。兒童通過與環境的作用、與他人的對話和大腦的思考反應,最終找到真實的世界、完整的生活與探求的滿足感。

  在生活實景中,我們注重引導幼兒探索並積累生活經驗,創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注重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活動內容的豐富性。

  如在幼兒園「超市」購物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帶5元錢購物,有的幼兒不看標價牌隨意選購,結果發現什麼也買不了。孩子們經過討論研究後,提出幾個人合買某件「商品」的建議。最終他們也懂得,購物時要看好標價牌,不能超出自己的購買能力。這是孩子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有益經驗,是口頭說教所不能及的。

  在「怎樣找到家」的活動中,孩子們結合自身生活經驗,想到了隨身帶地圖、牽上自己的狗、問警察路人、記路標、做標記……這些想法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再造想像,表現出他們創新解決生活問題的良好思維。

  我們帶孩子到農場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有的幼兒對各種農作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有的則對泥土、昆蟲和鬼針草、蒼耳等植物產生了興趣,還有的幼兒對農民伯伯澆水感興趣。由此,孩子們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莊稼是怎麼長大的?它們是怎樣變成可以吃的糧食的?農民伯伯如何護理農作物?」由此引發了孩子們關於農場信息收集和探索的系列活動,最終生成了有價值的主題探索活動。

  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深刻含義,理解了新世紀以來教育理論界所提倡的「教育生態化」。

  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和成長,正如屠美如教授在《關於生態式融合課程》一文中強調的「以兒童直接經驗為基礎,把教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繫,使兒童在與文化、社會、自然科學知識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人格不斷發展」。


推薦閱讀:

法語課程滿員 魁北克成中國人移民加國新途徑
醫學精品課程網站大全--笑嘯生
原版奇蹟課程(6)
好東西!分享一點寒江雪課程講義
健身私教的付費課程安排(家用版)勿忘收藏

TAG:生活 | 幼兒園 | 幼兒 | 課程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