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蘇富比、佳士得拍賣
蘇富比拍賣行,又名索斯比,這個最初以拍賣書籍起家的公司,誕生於1744年的英國倫敦一處叫「科芬園」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賣行。經歷了250多年的時間,蘇富比在國際古董和藝術品市場上逐漸確立了龍頭大哥的地位。它以讓全球客戶無束縛地觀賞偉大的藝術品而引以為傲。它的業務觸及全球藝術市場的每個角落,辦事處遍布40個國家的90個地方,每年在全球的10個拍賣場舉行約250場拍賣會。拍賣的收藏品種類超過70個。最為國內收藏家熟知的也是美國紐約蘇富比、英國倫敦蘇富比和香港蘇富比。當然,還有比如新加坡、澳洲、法國、義大利等蘇富比拍賣行也非常有名。 2014年9月,美國的紐約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公司,同時舉行亞洲重要藝術品秋際拍賣專場。筆者受邀陪同國內藏家團赴美國紐約,參加這一每年例行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活動。 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一大批有錢人。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們,在經歷了最初由財富帶來的物質享受後,其中的一部分知識階層和有識之士,開始了更高層面的精神追求。他們把眼光轉向了藝術品市場。90年代初期,當時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藝術品拍賣行業,自然只能轉向國際拍賣市場。像浙商中較為著名的小小集團老總王永良,就是最早走出國門,參與國際藝術品投資拍賣那批人中的一個。從90年開始,幾乎是一場不落的參與了美國紐約蘇富比、佳士得的春秋大拍。購回了大量的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到了1994、95年,隨著國內嘉德、瀚海、朵雲軒、榮寶齋等拍賣公司的興起,更多的有錢人踏入這一領域。浙商中大名鼎鼎的陸漢振、徐其明等,都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了藝術品收藏投資。他們從國內更從國外大量收藏青銅、瓷器、字畫等跟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器物,勢頭超過了一度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豪擲千金的日本人。上述提到的幾位浙商,都是在藝術品收藏領域投資的成功者。 但是,國內那些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瘋狂購買群體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懂藝術品投資。不知道什麼樣的東西該買,什麼樣的東西不該買。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經濟以火山爆發的勢頭突然噴發,這註定了土豪的產生,也都是暴髮式的。過去和現在的有錢人,都怕被人說自己沒文化,像個土財主、暴發戶,他就要附屬風雅。而再從頭學習文化沒時間也不現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牆上掛張老字畫,最好還是名家的,屋裡擺幾件老古董。有錢沒什麼了不起,因為所有人都敢鄙視財富,但沒有人會鄙視文化。古玩是唯一在擁有文化的同時又能展示財富的載體,它高貴的社會地位是無可取代的。這就是古玩被整個社會狂熱收藏的原因。價值連城的文物,在表現財富上顯示了恰到好處的低調,同時又能讓人羨慕不已,最大程度的滿足了人們對精神與物質的虛榮心。這就造成了中國大部分搞收藏的人,是不懂真偽、美醜、貴賤的,他們對藝術品的追求是狂熱而盲目的。 西方人搞古董拍賣兩三百年,他們已經把這個行業變成了一種產業,按商業化模式來運作。針對全世界不同文化的古董,進行了科學、系統、深層次的研究。什麼是美的,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該大量收藏的,什麼是該賣的。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買什麼,賣什麼,賣給誰,都有科學系統的研究,總結出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規律。舉個例子,上個世90年代初期,國際拍場上,明清瓷器的價格還整體都很低。1993年倫敦拍賣,一件乾隆官窯粉彩百鹿尊的價格也就2萬英鎊,還流拍了。根本沒人要清代官窯粉彩這種艷俗的東西。洋人們經過十幾年的炒作,成功的把中國明清瓷器的價格炒上了天。當初價格2萬英鎊的乾隆官窯粉彩百鹿尊,現在價值幾千萬。借用著名青銅收藏家馮毅先生的一段話: 「中國土豪收藏家只知道盲目跟風,根本不了解藝術史和藝術品在歷史上的等級高下,被境外古董商牽著鼻子走。境外古董商炒作拉高什麼,就去追捧什麼。還美其名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精品,這是一句最為騙人的鬼話。打個比方,自行車的歷史時期和飛船的歷史時期。自行車歷史時期的精品還是自行車,飛船歷史時期的精品是可探索宇宙的飛船。難道說自行車精品和飛船精品的價值一樣嗎?大家仔細想想,一個明代紫檀筆筒拍賣成交價五千多萬,一把現代顧景舟的紫砂壺一二千萬;明清的現當代書畫瓷雜動不動多少億成交,難道這些比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珍品還有價值嗎? 從十多年前開始,境外古董商把明清近現代的東西炒高出貨,悄悄買進高古藝術精品。其實,藝術品市場和股票市場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有莊家,都有操盤手。對中國古陶瓷而言,莊家不在中國而在歐洲。早在十多年前,他們境外莊家對中國明清瓷器抬高出貨,而將回籠的資金用於高古藝術精品的建倉。十多年來,除了一些特定的器物,明清瓷器的買家大多是中國人,而賣家大多是歐美人。反過來,高古藝術精品的買家基本上清一色歐美人,鮮有中國人出現。在世界藝術史上,華夏民族的古代青銅藝術精品,是唯一可以和歐洲雕塑、繪畫相提並論的世界最頂尖藝術品。然而,這些代表中華民族驕傲的古代青銅藝術精品,卻被歐美藏家大量買走。這麼簡單的對於藝術史上的藝術品認知,中國土豪都不明白,卻被境外古董商鼓吹什麼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精品而忽悠了。於是,境外藏家用他們的蘿蔔乾精品,換走了我們的龍蝦精品。」 馮毅先生說:古董收藏強調所謂的傳承有序,其實又是境外操控藝術品市場古董商的又一大陰謀。這是他們的商業伎倆,他們是想通過這樣的方法掌控市場:可以流通買賣的,都是他們手上的東西。而且這樣可以把他們手上的假貨,以及不上品味的普通貨,打著傳承出版過的幌子大量拋給中國土豪藏家。這樣的戰略決策,就是境外古董商的高招。 因為境外古董商和藏家,在近百年前就懂得收購中國的高古藝術品。而且境外收藏家喜歡出版共賞。不像中國藏家,喜歡秘不示人的收藏。再說中國因為清亡以後,長期處於戰亂與運動之中,造成藏家缺乏對古代藝術品收藏保護的意識。如今境外藝術品操盤手,用所謂出版傳承的雕蟲小技,就處理掉他們淘汰的東西。然後悄悄的收進你們沒有出版過的,而且不讓上拍的,其實恰恰都是世界頂級的古代青銅藝術品。於是,境外藏家又一次以劣質東西換取了優質藝術品。好東西到了外國藏家手裡,他們又再出版。這樣再過幾十年,自然又有了傳承有序,再高價賣給你。所以,老外的這種高瞻遠矚,使他永遠成為大贏家!他們的這種行為,增強了藝術資本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強化了拍賣巨頭在世界範圍內的定價權,以合法的外衣,掩蓋了西方對中國文化藝術品價值的第二次掠奪。 說到賣假貨,國內的藏家一般會認為國外法律嚴格,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國際大牌又都是百年老店,信譽卓著肯定不會賣假貨。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百年老店的招牌只能證明它的經營歷史悠久,並不能保證它打的這塊金字招牌下,賣的都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古董藝術品由於它的特殊性,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國際標準,來介定一件物品的新老與價值。 以蘇富比為例,儘管它在對買家之責任條款中,有該公司就贗品向閣下提供之保證:『如該公司出售之物品其後證實為贗品,該項交易將會作廢。該公司並會以原來出售時之貨幣退還閣下就物品付予該公司之任何款項。然而閣下須於出售日期後不遲於五年內提出。』 我們先不說買家要求退貨,須符合他提出的各種條件。光是隔洋跨海交涉所產生的法律文書、交通費用、時間精力,就讓你筋疲力竭、勞命傷財。 在蘇富比秋拍現場,有一件503號拍品木雕加彩觀音立像。起拍價3萬至5萬美金,它的說明牌上沒有標註年代。從造像的表面看形制高古、皮色斑駁,具有中國宋元時期木雕造像的特點。雖沒標註年代,但3至5萬美金的起拍價,讓人有理由認為拍賣方是把它作為一件到代的藝術品進行展示拍賣。
推薦閱讀:
※蘇富比首拍日結果揭曉!
※105年前紐約蘇富比春拍恭王府精品玉器圖錄!
※元 王淵《月下梨花》(香港蘇富比2000春拍)
※三件中國藝術品過億元拍出!蘇富比刷新佛教文獻世界拍賣紀錄
※雅弗林斯基《普雷羅教堂》(KIRCHE IM PREROW,倫敦蘇富比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