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馬」的變化

「金馬」的變化羅世宏4分鐘前分享

金馬獎頒獎典禮即將於本月23日在台北舉行,同時也將迎來她的五十周年慶典。除了台灣電影之外,有許多來自香港和大陸的電影如《天註定》、《毒戰》、《一代宗師》等入圍,而且賈樟柯、章子怡、李冰冰等大陸電影人將出席本屆的「金馬50盛會」。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禮,劉德華斬獲影帝,圖片源自網路)

金馬獎首創於1962年,從早年由政府舉辦,逐漸轉型為民間主辦,至今已成功奠定為深受兩岸三地電影人重視的特殊地位。對照金馬獎設立的初始形態,這樣的變化實在是難能可貴。許多人都會同意,金馬獎有今天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逐漸建立起來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早年的金馬獎具有相當濃厚的政治味。不說別的,「金馬獎」這個名稱本身就政治含義,寓意金門和馬祖這兩個前線戰地,只是這一命名又剛好符合國外電影獎項多以「金像獎」、「金球獎」命名的習慣。早年金馬獎的得獎名單在頒獎典禮前就事先公布,並且刻意選在蔣介石生日前一晚(10月30日)在中山堂頒獎,兼有向蔣介石祝壽之意。時機和地點選擇的政治儀式操作,讓早年的金馬獎註定只能淪為政治的附庸和花瓶。

在1962年初創時,金馬獎乃由台灣官方主辦,民間電影團體協辦,獎勵對象也僅限於台灣和香港電影。1990年以後,金馬獎卸下了殘存的政治宣傳外衣,成功轉型為完全由民間電影團體主辦的電影獎,也開始將包括大陸電影在內的所有華語電影納入獎勵對象,漸漸成為超越政治藩籬、電影藝術至上的電影獎。

除了獨立性之外,專業性更是金馬獎得以脫胎換骨的關鍵。評審組成兼顧多元性、藝術性與商業性,從1990年開始有長達12年的時間,年年都公開評審過程,開放媒體記者透過閉路電視觀看全程。後來雖然不再全程公開評審過程,但金馬獎已建立公正評審的形象。此外,主辦單位實施嚴格的專人盯場看片機制,確保每一位評審認真看完每一部參賽電影。

另一重要的調整,是從2011年開始取消了原本保障台灣電影獲獎機會的「年度台灣傑齣電影」獎項,一方面是因為台灣電影近幾年有些許復甦的跡象,另一方面是必須超越台灣電影獲獎的狹隘考慮,理應公平對待每一部參賽的華語電影,也當然必須淡定面對台灣電影可能全軍覆沒的現實。從這個時候開始,金馬獎雖然繼續在台灣舉辦,但已蛻變成為全球華語電影的共同榮耀。

金馬獎里台灣電影獨憔悴的景況,去年最為明顯。去年的第49屆金馬獎頒發了23座金馬獎項,但台灣電影僅獲其中3個獎項。有「立法委員」抨擊此為「史上最慘」,甚至要求停辦金馬獎。所幸,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不畏民粹壓力,出面力挺金馬獎,公開肯定金馬獎的公正性和超越台灣本位主義,才是金馬獎最寶貴的資產;否則,關起門來辦獎,自己人頒獎給自己人,或是統統有獎,金馬獎還可能會有今天的地位嗎?

龍應台是對的。金馬獎就該讓電影的歸電影,不要摻雜政治或任何非電影藝術的雜質才對。

金馬獎曾經一度很「國際」,甚至曾於1989年頒發金馬獎最佳外語片,例如老牌好萊塢演員威廉·赫特就曾以《意外的旅客》獲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這個外語片獎項只頒了一年就取消,現在看來,取消是一個對的決定,因為金馬獎只有專註於獎勵全球華語片,才是它應該致力追求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金馬獎終於堂堂邁入第五十屆。本屆由享譽國際的台灣導演李安擔任評審團主席,入圍影片里以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和關錦鵬監製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最受矚目,預料也將囊括最多獎項。

一部好電影除了在票房上獲得肯定之外,金馬獎存在的重要意義是挖掘有才華的電影人,肯定製作水平有所突破和貢獻的電影藝術。張曼玉和梁朝偉現在是公認的天王天后,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座影帝影后獎項都得自於金馬獎;華語電影的知名導演如楊德昌、關錦鵬、王家衛、李安等人也曾在金馬獎一爭高下。回首過去五十年,多少電影人和電影因為金馬獎的慧眼而聲名鵲起,從而歷久不衰。

「金馬50」已經成為兩岸三地共有共享的年度盛事,不僅屬於兩岸三地追尋真善美的電影人,更屬於兩岸三地所有喜愛電影、並被電影感動著的人們。

(文章來源於《南都周刊》)

閱讀(287)
推薦閱讀:

圖說女生大學四年的經典變化,有木有!!
八字中變化莫測的天干之合(二)
八字中變化莫測的天干之合(五)
股息、紅利個稅新變化 | 適用差別化個稅政策
「無為子說風水」八字十神在命盤強弱的變化

TAG: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