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 | 心痛:百歲老泰鬥成就斐然,大國導師育人無數,如今卻被學校活活逼死了!

版權合作:zg5201949@qq.com

儘管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中國一直重視老人,從戰國時期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指導思想。無論封建社會還是近現代社會,都提倡「以孝治國」,弘揚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養老制度也並非完美的,始終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但是,但網上卻始終有一群慕洋犬在用誇張手法鼓吹全中國老人都孤苦無依的同時,又跪舔海外對老人無比暖心的細心呵護、無私照顧……

「按社會地位,歐美人劃分為5個階層---兒童、老人、女人、寵物和男人」。類似的謠言文章段子,在中國網路盛傳多年,經久不息。在這些慕洋犬的嘴裡,國外最受保護的第一是兒童,第二就是老人。牽扯到老人,沒有任何事情是小事!他們鼓吹海外最尊重老人,最重視老人的需求,對待老人最溫暖貼心!最近的某國救護車專程載著病人去看海這種「無比貼心」的臨終關懷更把「愛老」話題捧上了神壇。(老人:「我覺得我還應該再搶救一下!」 醫生:「閉嘴,看海不要錢。」)

不過,要是看完下面這個事例,相信已經沒有人會相信這種童話了吧?這條新聞看起來很正常:《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David Goodall,近日在瑞士,用安樂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看似很正常,所以一開始網路評價也是很正面。

比如:

@Mary:老人家有尊嚴地離開是對個人的意志尊重!希望安樂死在澳洲合法化,這樣是尊重生命,免除痛苦。

@一起:一個人活了幾十年,然後死去,這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在選擇結束痛苦的餘生的時候,這個人卻被一群人毫無理由地阻止

@KB: 當重病患者或老年人即將死亡時,並不舒適。心臟變得虛弱,肺部周圍的液體併發症會讓呼吸變得更困難,身體疼痛加劇,病人痛苦不堪。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也許醫療干預可以讓這個死亡階段稍微平靜緩和一些。向這位有尊嚴地結束生命的先生致敬!

@Derek Kent: 我觀察到很多人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安樂死這個問題。好吧,我們知道,你害怕死亡。所有的動物都害怕死亡。但我們中間有些人不怕死亡,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也許你喜歡系著圍兜,在口水中,在排泄物中在苟延殘喘。但我們不喜歡這種選擇。祝Goodall博士好運!誰知道有沒有來生呢。

安樂死在國外並不稀奇,全世界現在有多個國家就允許身患絕症,生命質量很差的成年病人選擇安樂死。但很快就有網友發現了這件事的不尋常之處。

這一位老人選擇安樂死,並不是受不了病痛折磨的緣故,也不是因為年紀大,飽受病痛折磨越多,或遭遇忽視、歧視或拋棄。而是被澳大利亞學校,活活逼著去死的。

是的,這位David並沒有患任何嚴重的疾病,作為澳大利亞年紀最大的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他成就斐然,享有國際聲譽,按理說應該享受著溫暖貼心的老年生活,但為什麼他還會選擇安樂死?這就不得不提這名優秀澳洲老人的悲催經歷了。

David出生在一戰期間的英國,刻苦學習的他很早就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學員博士學位。二戰爆發,熱血沸騰的他決定參戰卻被導師以「他的研究比世界戰爭重更要得多」給阻攔了。34歲那年,他被墨爾本大學聘請為高級講師,從此移居澳大利亞,結婚生子。

他把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和研究之中,成為生態學領域世界知名的學者,他一生中獲得了三個博士學位,撰寫了一百多篇研究論文,榮獲過澳大利亞國家勳章。65的時候,他依然筆耕不輟,編寫了《世界生態系統》30卷,還幫助審核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五百多篇著作。到2014年,他一百歲的時候,還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

誰知,102歲時,成果豐碩的他突然遭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艾迪斯科文大學用類似「老傢伙,趕緊收拾東西走人!」「學校擔心你的通行安全!」「你太老了,不適合來學校工作了!」等年事過高、身體安全的借口各種暗示勸告他離開學校,禁止他來學校工作。

這所位於西澳的澳洲知名學府就是這樣對待一位為自己做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一位為學校建設付出全部心血的老人,這就是他們對這位世界最老科學家的「關懷」!

學校的做法對將一生熱情全部投入科學研究的David來說就是致命一擊!他傷心極了,以理據爭,在媒體的聲援下,他終於爭取到了繼續工作的機會,但是學校不給他發薪水。不發薪水也沒什麼,畢竟老人也不缺錢。只要能繼續快樂教書,發揮餘熱,老人就覺得自己有價值。但是,厄運並沒有結束。

學校不僅不發錢,而且還隔離了他。學校故意給了他一個獨立的封閉小房間,一台電腦,一個印表機,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學校不止是不發薪水,而且不讓他見到其他同事,這就等於是將其變相囚禁了。澳洲老人為這個學校辛苦工作奉獻了一輩子,而澳洲學校就是這樣回報他的。

由於缺乏與別人交流的機會,被封閉在狹小閉塞空間里的長期禁錮,使得讓老人的身體和心情與日俱下。在困頓中過完104歲生日後,他越發感到消極難受,覺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幾個月前,老人在封閉的室內摔倒在冰冷的地面,由於是封閉房間,所以他躺到第二天,才被清潔工發現並送往醫院。而到醫院之後,醫生卻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他不要再私自坐公交,不能單獨過馬路,以避免摔倒。

不斷被學校和醫院訓斥、長期缺乏精神方面的交流,各種明裡暗裡的禁止和封閉,這些痛苦煎熬從此一直伴隨著老人。曾經越輝煌,對比現在就越難受!耗盡了對生命的最後一點渴望,於是這位泰斗毅然決然地決定赴死!在嘗試了三次自殺無果之後,他接受了專業幫助,決定有尊嚴地完成自己的死亡。

然而,這個小小的心愿澳大利亞也不能讓他實現!澳洲的安樂死的標準非常嚴苛,費用也高達15000英鎊左右!David向澳大利亞政府申請了多次安樂死,但都沒有通過。儘管早在1996年澳洲就提交並通過了《晚期病人權利法》將安樂死合法化卻不久之後就被否決,儘管目前維州已經通過了該法案,但開始實施日期要等到2019年6月以後,且只有生命不足6個月的絕症患者才能申請。

回顧為澳大利亞科學事業貢獻的一生,David感到很遺憾。他說:「如果活著什麼都做不了,那跟死了有什麼區別?與其苟且活著,不如有尊嚴地死去」,希望自己的選擇能增加人們對老年人選擇尊嚴死去的討論,更希望能為推動澳大利亞安樂死的合法化盡自己最後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親友,他們紛紛表示理解。

老人與家人在一起

於是,David選擇了去接受外國人申請安樂死的瑞士。5月,籌得了兩萬美金的他坐在輪椅上和家人一一告別,飛赴絕路。新聞發布會上,他再次強調「我很高興能夠結束生命,我活得實在太久了……」

在這裡,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時光。坐在輪椅上的David回答完醫生的幾個問題,看著醫生將藥物注射到自己體內,耳邊響起了《歡樂頌》。他安詳地閉上了眼,以他期待的方式,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靜離開了人世。他的遺體在瑞士火化,骨灰被帶回珀斯和家人團聚。

去瑞士安樂死前與家人臨別照片

在歐美日益強調「臨終關懷」的今天,還能發生David這樣的不顧人權眼睜睜看著老人在求死路上折騰的事情,讓人不禁感慨萬千。這些老人,他們的今天,也就是我們的明天!害死老人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澳洲,是他曾經耗盡青春的埃迪斯科文大學。對待老人的態度,是檢驗一個國家文明和良知的標準。但願每一位老人,都能被溫暖呵護……


推薦閱讀:

傷心難過的時候,感覺心痛會放射到右手手指,就是麻麻的,疼疼的感覺,嗯,對,只是右手,這是怎麼回事?
答應我,不許哭。我也會心痛。。
關於心痛的句子
150條唯美傷感的意境句子,傷感到心痛。
最令人心痛的韓劇是什麼?

TAG:導師 | 成就 | 學校 | 心痛 | 百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