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45-54

45大內出版2005年,武英殿大修,是百年來的第一次大修。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它曾毀於大火。在更早的1644年,它見證了紫禁城遭受的,最慘烈的傷痛。

那一年的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這裡做了一天皇帝。此前,他率領的農民軍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自盡。然而,李自成在紫禁城只停留了四十天左右,就在滿清的攻勢下敗退了。農民軍撤離時,紫禁城的大部分建築遭到焚毀。武英殿,或許是這位農民領袖登基的地方,得以免遭火災。武英殿的新主人是多爾袞,他在這裡迎來了滿清定鼎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武英殿,位於外朝西路,與太和殿東側的文華殿相對稱,暗合文東武西,單從字面理解,這裡是講武的地方,而事實上,與彰顯武力毫無關係。明朝,皇帝把這裡當作便殿,用來齋居和召見大臣。崇禎的時候,皇后過生日,也曾在這裡舉行朝賀儀式。武英殿功能最大的改變,發生在康熙朝。這些代表了中國最高印刷水準的圖書,均出自武英殿。武英殿刻印的書籍,校勘精細,字體、刻工俱佳,並用特製的墨及潔白細膩的開化紙印刷,質地精美,因此被稱為「殿本」,平定了天下的康熙,講武英殿便成了皇家刻書場,歷經康雍乾三朝,武英殿刻書達到極盛。乾隆時期,《四庫全書》的精華版《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完成後,由於叢書中刊行的書籍,都是《四庫全書》珍本秘籍,社會上流傳較少,再加上殿本刊刻精美,裝幀富麗,各地士子聞風而至,紛紛購買,刊刻而成的三百部,很快銷售一空。要想滿足社會需要,只有增加印書數量。但武英殿聚珍版各書,在印刷完畢後版塊都已拆掉,無法再版通行,即便已經刻印的書籍,想要增加數量,也勢必會影響到當時整個《四庫全書》刊印的進度。於是,乾隆皇帝同意將所印各書,發送給東南五省各一份,並允許翻版通行。2005年,大修結束,武英殿改造成了書畫館,常人難得一見的歷代書畫珍品,在這裡一一呈現。46玄武大帝彷彿天宮映射凡間。據說,紫禁城裡每一座主要的宮殿,都對應著天上星宿。古人深信,天上四維,大地四方,都有靈獸鎮守。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七顆星星,形似龜與蛇在夜空交搏,龜蛇便成了坐鎮北方的,玄武神的象徵。

北宋時期,為避開宋真宗趙玄朗的名諱,玄武改稱真武。從午門一直向北,御花園內,便是真武大帝在紫禁城的居所——欽安殿。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朱棣,從北方起兵,順利奪取大明政權,因此,深信鎮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正是他的守護神靈。建造紫禁城時,他特意在象徵法統的中軸線上,修建了這座唯一的神殿。公元1420年,欽安殿與紫禁城同時落成,朱棣「天子守邊」的夢想,終於實現。欽安殿里,真武大帝身穿金甲,位震北極,在中軸線上一直守護著他的帝國。在中國文化里,北方屬水,玄武神除了威武的一面外,他還兼職水神。在元代地基石雕里,游龍棲身於花叢中。而這塊游龍戲水欄板,它位於欽安殿後牆欄板的正中,是整個紫禁城正北極點所在的地方。可見,明之後的雕刻,氣象大改,各類水中生靈乘風駕雨,遊走而來,與明初的國運共同風生水起。水,被以為是滋潤萬物,萬物萌生的根本,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欽安殿前的丹壁上,碧波之間盤旋著六條龍,應和地六之數。欽安殿前垣門的匾額,上書「天一門」,天一與地六相互呼應,天一生水的卦象得以圓滿。水能生木,木知春秋。宮城後的景山,山勢如同匍匐大地的神龜。明初的欽安殿,左右曾設有東西七所,象徵北方天空的七顆星宿。真武大帝居中而坐,手把酷似靈蛇的金水河,俯瞰全城。遠眺紫金城北部,可以想見,它的建造者朱棣當年何等用心良苦。神定欽安殿,氣擁北極天,借著玄武的神力,護佑起大明王朝的一片錦繡河山。47庇佑大明2004年9月,在修繕欽安殿時,發現了寶頂內的三千多部經卷,這是故宮建院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本就不同尋常的欽安殿,更添神秘。紫禁城建成的491年間,遭遇大大小小火災四五十次,而欽安殿次次幸免於難。傳說這是坐鎮此處的真武大帝威力顯現。

今天,欽安殿內的陳列,仍基本保持初建時的原貌,似乎時間駐足於此,任春去冬來,我自不改。中央正龕,真武大帝披髮跣足,踏龜蛇,披玄氅,手執斷魔雄劍,身著青雲緞八團龍袍,端坐於王座之上。這尊銅像,自明代永樂年間起,就一直安放在這裡。真武大帝斷須垂面,雙目炯炯有神,竟與紫禁城的締造者朱棣,有幾分神似。當年,朱棣在北方起事,率燕軍南下,從侄兒手中奪取皇位。誓師當日,東方雲開,一道霞光撥開數尺青天,洞徹上下。朱棣立即披髮仗劍,告諭將士,自己乃真武顯靈附身,燕軍乃神佑之師,南征乃神佑之戰……登基之後,他更是諭告天下:至我朝,真武闡揚靈化,陰佑國家,福庇生民,十分顯應。尊奉真武為:北極真武玄天上帝。於是,真武大帝便上升為大明王朝最尊貴的保護神,接受明朝各代皇帝的祭拜。每逢四季更迭之時,紫禁城裡都要拈香行禮,祈求真武保佑皇宮消火除災。真武大帝,掌握樞機,朝運洪化,一如紫禁城中的天之北辰。後來的清帝乾隆,更是在此題下:「統握元樞」敬謁之語,昭告世人。真武大帝也同樣決定著大清帝國的生機運轉。發現佛經一年之後,大部分經卷又被放回欽安殿寶頂,還原了這座大殿的靜穆莊嚴。明清交替,時光荏苒,真武大帝始終目光如炬,看護著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48皇家選秀這道門,改變了無數女子的命運,恭順與忠貞,是門的名字,也是走過這道門的女子們必須恪守的訓誡。這是鯉魚跳龍門的起點,也是冰火兩重天的界碑。

這張照片,拍攝於清末光緒年間,列隊站立的小姑娘,是清宮的應選秀女。中國歷代君主,都要選擇美女充侍後宮,清代皇帝與以往不同,創立了獨特的選秀女制度。上至皇后下至宮女,都是在旗人女子中挑選的。從清宮為數不多的幾張照片來看,秀女與我們印象中的後宮佳麗,相去甚遠。這條路,是秀女進宮之路。由最北邊的神武門進入紫禁城後,這些稚氣未脫的少女,會在順貞門前停下。順貞門,是神武門通往內廷的重要通道,無故禁開。明、清兩代的後宮女子,走進順貞門,心情或許相似,命運卻不相同。明代的宮女,將在皇宮內度過一生,年老或患重病,會被安置在北海附近的安樂堂,在那裡走完人生。而清代宮女,在宮中服務的時間有限。如果沒有得到皇帝的御幸,到了二十多歲時就可以出宮成為自由人,若患病,可以提前離開皇宮。順貞門內的世界,門外的人其實也有機會得以窺看。順貞門緊鄰北門神武門,太后、皇后出宮遊園,或者返回大內;太監出宮辦事,回宮交差,都由神武門出入,神武門開啟的時刻,順貞門外就成了宮中女眷與親人會面的地方。大家在這裡交流感情,互贈物品,這些事情都是違反宮規的。然而,森嚴的宮規很難遵行。到了清末慈禧掌權年間,連最普通的宮女也有機會與家人相見,甚至有了每月固定的時間。這一天,順貞門外的熱鬧,堪比當初選秀女。49皇宮禁苑這座古色古香,幽靜安謐的娛樂場所,坐落在紫禁城最北部的中央,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後,在紫禁城中,我對它的印象,將永遠是最美好的。

這段對御花園最美好的記憶,來自一個世紀前的英國人庄士敦。庄士敦,中國歷史上唯一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1919年進入紫禁城,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在他的眼裡,御花園是皇帝們的周末,來到御花園,他們脫下龍袍,從一國之君變回一家之主。假山,山洞,古樹和曲徑,使它成為罕見的美妙迷人之處。御花園的甬道,花卉,戲曲,美人,典故,五顏六色的卵石,九百幅團案。時間也栽種在這裡,一株木化石,擁有比紫禁城裡最年長的樹木還要古老的記憶。前朝罕見的樹木在這裡湧現,紫禁城居民最清澈的呼吸,從這裡開始。御花園,是紫禁城的肺。石頭洗去稜角,假山喬裝雲朵。在這裡,泰山變身為一方石頭;黃河濃縮為一彎泉水;萬里江山凝結在一株盆栽,足不出戶,盡收天下之美。中國最有權力的人,深諳園林的奧秘,這奧秘也感染了有幸居住在此的庄士敦。(庄士敦)「皇上在御花園中給了我一處房子,對於宮內屬臣們來說,這是破天荒的。我向皇上講了一些有關泰戈爾詩的問題,並請求允許帶他到紫禁城來,這個請求馬上得到應允。在御花園我的亭閣中的會見,肯定使皇上和詩人都很愉快,我想是如此。」在這一年,溥儀在庄士敦的幫助下,結識了更多的外國朋友,這些會見的地點,幾乎總是御花園,在這所露天的會客廳里,千年的宮廷規矩,正在逐漸消融。50再見紫禁城(溥儀):根據事先的計劃,我先出養心殿,直奔神武門,荷蘭人歐登科的汽車就在門外等候。這位外國公使團的首席公使還承諾,只要我能夠溜出神武門,一切都不成問題。從我第一天的食宿,到腳踏上英國的土地,進入英國學校的大門,他全可以負責。

這是八十九年前,發生在紫禁城的一次潛逃,逃跑者是皇帝。十七歲的愛新覺羅?溥儀試圖從神武門逃走。三百六十八年前,另一位絕望的皇帝,也將目光投向了神武門。那一天,崇禎皇帝的紫禁城,隨著京師一同淪陷。一道神武門,為兩位皇帝託付了生與死。神武門,位於紫禁城中軸線最北端,是皇家的後門。比預定的時間提前,皇上要離宮的消息就傳開了。(溥儀):我的父親傳下令來,各宮門斷絕出入,紫禁城全部進入戒嚴狀態。從那次出逃以後,我最怕看見高牆。我站在堆秀山上望著城牆,常常這樣念叨「監獄,監獄,監獄!」穿過神武門三十一米的城樓,可以看到景山。公元1644年,那裡叫煤山。崇禎皇帝走上煤山,面朝紫禁城,自縊殉國。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軍向溥儀下達了驅逐令。那天下午,神武門看著紫禁城的最後一任主人匆匆離去。一道城門,成為中國帝王史,最後的夢囈。再見,紫禁城……51隱形的歷史

時間甚至不是物理的卻一直在沖刷每一代的生命痕迹這樣由清晰到隱藏的過程中高貴與卑微在逐漸褪色時間卻越來越清晰但那些真實存在過的情感確實驅散了生命中的孤單……52元代記憶金水河上一共有14座橋。橋與水的相遇,彷彿是一場又一場的對話,不過風格各有不同。有時候,只是寥寥數語打個招呼;有時候,則是危襟正坐,像是一場談判。相看兩不厭的,只有金水河與斷虹橋。在太和殿與武英殿之間的樹蔭里,這場娓娓道來的對話,已經有五百年。

這邊是一條長長的通道,那邊是一條長長的空地,連接兩岸的地方並非特別重要,可斷虹橋仍然是一座特別的石橋。這是一座單孔漢白玉石拱橋,南北走向,全長18.7米,通寬9.2米,呈兩頭寬中間細的喇叭腰形,橋面並沒有特別隆起,乘坐轎子的帝王后妃,甚至可以忽略橋的存在。河水在經過武英殿之後,在這裡特別地向北饒了一個彎,好像是特別為橋而來。的確,這是一座先於河存在的橋。學者對這座橋投入巨大的精力,經過對歷代資料的梳理,幾乎可以確認,在明朝人修建皇宮之前,這座石橋已經存在了。修建這座橋的人是元代的帝王,它可能是元代皇宮正門外的橋。儘管那時候橋下也有水流過,但是誰能保證,元朝的金水河和明朝的金水河,是同一條河流呢?元朝人來自蒙古,他們的審美還帶著樸素和天真,沒有繁雜的禮法和制度,所以,這座橋上的石雕,也是故宮中獨一無二的。小獅子蹲在橋的最高處望柱頭上,而龍位則盤踞橋的欄板。獅子的位置怎麼可以高過龍?在故宮別的地方是不可想像的。但是,蒙古人才不在乎這些。三十四隻獅子的形態各異,活潑可愛,毫無帝王之家的莊嚴,而龍也不是在興風作浪,它在牡丹,菊花,荷花,慈姑,蜀葵這些植物中穿行,好像是一場水邊的遊戲。專家推測:這些石雕的護欄,是故宮建設者,利用了元代建築中的剩餘材料,所以,龍才有了片刻脫離中周圍炎的秩序,顯示出毫無心機的自由自在。一橋,一水,安靜悠閑的對話,十八個橋上的聽眾,偶爾竊竊私語,它們也許比誰都來得還更早呢……53澡身浴德這一幕,真的在故宮中發生過嗎?兩百多年前,中國乾隆皇帝愛上了敵人的女兒,百般殷勤卻不能得其心,而浴德堂正是這位阿拉伯女子在深宮中的浴室。

關於乾隆皇帝和香妃的愛情傳說,有十幾個版本,最重要的證據,都指向故宮武英殿後的奇特建築——浴德堂。這個神秘的小房間,在最近一百年名聲大噪,甚至與東西六宮齊名。歷史上,浴德堂只在1914年開放過一次,此後,再也未見其真容。浴德堂,位於武英殿院內西北平台上,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黃琉璃瓦卷棚歇山頂,表面上並無顯眼之處,奇妙的是從頂部看,它有一處少見的穹頂,穹頂下方是浴德堂中式建築的後半身,也是傳說中最神秘的地方。難以想像,在以《周禮》為最高建築原則的漢家宮殿中,竟然有這樣古怪的房間。這是一座誰也無法否認的土耳其建築,它的功能正是浴室。浴德堂,牆上貼的是素白琉璃面磚,後牆上有壁爐可以燒水。然而,水從哪裡來呢?原來,沿著管道人們發現,高牆之外有一座井亭,石槽把水引進鍋爐,然後蒸汽充滿浴室。最早把浴德堂個香妃聯繫在一起的人,正是最早進入故宮的文物研究者。1914年,古物陳列所開辦展覽,他們找到了一幅疑似宮廷畫家郎世寧的作品,掛在了浴德堂的門口,並配寫了一篇《香妃事略》,從此,故宮中的小小土耳其浴室,聲名大振。但,歷史常常並非按我們想像的那樣發生。歷史記載,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在武英殿開辦皇家印刷廠,浴德堂曾經被用來蒸曬紙張,乾隆的父親和他本人,都延續了這項工作,並且成就顯著。我們很難想像,一位皇帝寵愛的妃子,會在宮人和百官的注目下,專門到這裡來洗澡,可這裡,分明就是一所浴室。如此嚴守禮法的明清故宮,為什麼會在皇家文化俱樂部的後院設立一間浴室呢?研究者發現,與武英殿位置對稱的文華殿後院有一眼井,名為大庖井。正所謂「左庖右浴」,這與《周禮》中的規定奇蹟般的巧合了。學者推測,故宮設計者在布局中留下浴室和井,是因為這兩處暗合了儒家經典的記載,以此可以證明,宮殿的選址與建造,是受到上天暗示的。所謂浴德,也是有出處的,典出《禮記?儒行篇》,澡身浴德。54後宮前朝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病逝於暢春園,一個時代結束了。即將登基的雍正皇帝,從這天起,開始在養心殿居住。

在古代,為父母守喪時居住的棚屋,叫倚廬,養心殿,當時就是雍正皇帝的倚廬。二十七天後,雍正皇帝脫下喪服,不過,他並沒有按慣例入住乾清宮,而是正式搬入了養心殿。雍正皇帝對自己這一行為,做出如下解釋:本來,我是應該入住乾清宮的,但我想到,那裡是父皇六十年統治天下的地方,住在那裡,心有不忍。對雍正皇帝一反常規的做法,除了他自己的解釋,還有其他的說法。康熙年間,養心殿是宮中造辦處的作坊。雍正皇帝入住時,曾下旨說:把養心殿略微整理一下,務必樸素簡單些。所以有人說,雍正皇帝住在這裡,是想為天下人做一個節儉的表率。雍正皇帝繼位,雖然是遵康熙皇帝遺詔,但當時在眾皇子當中,關於他密謀奪位的種種傳言,早就沸沸揚揚,因此,雍正皇帝有不少潛在的政敵。或是出於安全考慮,他沒有住進乾清宮,而是選擇了建築格局更嚴謹的養心殿。雍正皇帝的這一選擇,使他偏離了紫禁城的中軸線,看起來似乎有些違背封建法統,但現代學者發現,實際上,雍正皇帝並沒有離經叛道。紫禁城中軸線兩邊的建築,對稱坐落。奉先殿,是明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廟,與奉先殿遙遙相望的正是養心殿。雍正皇帝居住在這裡,符合周禮所講的「左祖右社」,社,是政權的象徵,因此,在養心殿御宇天下,是合乎封建法統的。在這座宮殿里,雍正皇帝度過了十三年的帝王生涯,後來又有七位皇帝在這裡居住辦公,一直到清王朝終結的那一天。養心殿前面,有一座隱蔽牆,叫做「面壁思過」,皇帝坐在養心殿內,他不可能一眼就看得到牆面,因此,人們在牆面前方,擺放了一個遠遠的玉璧。正對著養心殿明殿寶座的玉璧,寓意麵壁,提醒皇帝時時反省自己。這塊玉璧也有天圓地方之說,理政時一抬頭,皇帝看到的正是社稷江山,天下萬民。玉璧的兩層含義,雍正皇帝也許都明曉,所以他親筆寫下「中正仁和」,告誡自己不忘恪守儒家的為君之道。1722年12月24日,雍正皇帝舉行登基大典,清朝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即將出場,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1-24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15-26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27-32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33-44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45-54紀錄片《故宮100》解說詞55-60


推薦閱讀:

解說顴骨高的女人面相
相面的核心技巧(圖版解說)
《漢字五千年》(解說詞) 第二集 高天長河
梁凱恩——解說 吸引力法則
全面解說眉峰高的女人面相

TAG:紀錄片 | 解說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