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霍老師一起學《論語》(18)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論語.為政》篇的第二則: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這個「詩」指的就是《詩經》。我們今天一提到《詩經》,說的就是第一部詩歌總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得多美啊!但是在漫長的歷史之河中,《詩經》都是儒家五部經典之一。這儒家的「五經」指的就是「詩、書、禮、易、春秋」。「經」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今天總說「經常」「經常」,「經」就是「常」,是恆常不變、指導生活的規範、儀式和原則。古人常常把所有的文獻典籍分為四類,叫做經史子集,也可見「經」在所有的思想文化領域至高無上的首府地位。
剛才我們試著把《詩經》的樣子做了一下還原,你會發現它的身上更多的時候是帶著儒家經典的光環,而孔子在《論語》中多次談到《詩》時特別重視,也是更加著眼於它的深刻意蘊和道德教化功能。
比如《學而》篇的第十五則,子貢領悟到老師說的「貧而樂,富而好禮」的用意,就用《詩經》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人的境界需要不斷錘鍊、升華,孔子高興地說,我可以開始和你討論《詩》了。子夏也有一次詢問孔子《詩經》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意義,孔子說「繪事後素」,子夏立刻領悟到「禮後乎」,孔子也欣慰地說,我可以開始和你討論《詩》了。孔子認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他教育自己的兒子孔鯉,也告訴他去學詩,「不學詩,無以言」。孔子甚至認為,如果出使他國,不能流暢引用《詩經》作為交涉辭令,就不是一個成功的外交家。
在孔子心中,《詩經》究竟具有什麼樣特殊的魅力呢?在這裡,他用了三個字來一言以蔽之,叫做「思無邪」。我想即使我們不去參考那麼多名家的註解,單純只憑直觀的感覺,這三個字已經讓人覺得如此純凈美好,彷彿《詩經》中那些空靈可愛的女子已經向我們翩翩走來。
那麼是「無邪」究竟是何意呢?這三個字也出自《詩經》,一般認為「思」原來只是語助詞,沒有實意,而孔子在這裡賦予了它「思想」的意思。什麼是「無邪」,不只是沒有邪念那麼簡單。這個「邪」在古代是吞吞吐吐、躲躲閃閃、欲說還休,不敢直抒胸臆的意思。朱熹解釋這句話說:「思無邪,誠也。」真誠、坦率、不矯揉造作。我們回想一下腦海中常常湧現《詩經》中的一些名篇,真的都是真情流露、敢愛敢恨,不掩飾、不虛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動人之美。
首先,孔子是欣賞這種美的,他不喜歡那種「巧言令色」,費盡心思去修飾言辭和神色,認為那是「鮮矣仁」。所有美的基礎都是真切、質樸、無華,所以孔子才說「繪事後素。」
其次,這一則處在《為政》篇第二則,孔子在這裡絕不只認為「無邪」是一種天真之美,而是另有深意。「無邪」就是「歸正」,歸於真、誠、信。為人也好,從政也罷,「無信不立」,這是大道和德政的基礎。
最後,「無邪」之一中還有「哀而不傷、樂而不淫」之意。《禮記.經解》中說「溫柔敦厚,詩教也。」「思無邪」和「溫柔敦厚」,構成了後世詩學傳統的核心因素。
——對於愛的人,對於身邊這個世界,執著追求、不離不棄,有情義,但絕不至於熱烈到慾火焚身,也不至於沉淪到萬念俱灰。總是在那一種溫厚柔和當中,沒有失掉對現世生活的熱愛和關懷。
在萬丈紅塵喧囂的時候讀一讀詩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兮。」讓我們和千載聖賢孔子一起,慢慢體會「溫柔敦厚」、「思無邪」的美。
主講人:
霍明琨教授
古典文學博士
歷史學雙博士後
超高人氣美女教授
首屆「冰城文化名人」
百家講壇、東方名家嘉賓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得主
黑龍江省高校微課大賽一等獎
中宣部「禮敬傳統文化」全國示範項目
推薦閱讀:
※老師,站第一個
※轉帖王虎應老師測卦
※老師有話說:考試前給孩子講講這些,期末語文成績一定低不了
※老師傅告訴你,高層樓房住這幾層最好,別選錯了還以為撿到便宜!
※《 佟愛國老師念佛方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