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的知識從何而來

人的知識從何而來?

這一問題在哲學中是認識論的重中之重。認識論,是探討人的認識的課題,探討人的認識如何可能、認識的結果等問題。

而關於人的知識從何而來的探討,哲學史上有兩派爭論一直持續至今,即經驗論和唯理論。期間,也存在調和兩者的嘗試。

在介紹各派理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介紹兩方討論的平台。不管是經驗論還是唯理論或是調和派,都同意觀念理論——知識即我們的觀念(idea)。當我有一個「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的觀念時,這一觀念就是我關於太陽的一個知識。認為「知識即觀念」這一理論是問題討論的基礎和起點。

一、經驗論: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

經驗論主張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這一觀點也被稱為經驗主義。

經驗是什麼?經驗是外界刺激感官之後,在心靈中產生的結果。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心靈」(mind)並不是心臟、也不是大腦,而是我們用來思考的認知中樞,至於它到底在人體的哪個部位至今也還未得出結論,這裡先擱置不談。

按照經驗論的觀點,知識產生過程是在這樣的:面前的一個桌子刺激我的視覺感官,使得一個桌子的樣子呈現在我的視網膜上,而這一感官上的刺激又傳入我的心靈之中,在心靈之中,我便形成一系列諸如桌子是白色的、有四條腿、桌面是圓形的等等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我對於這張桌子的知識。據此,經驗論主張知識來源於後天的感官經驗,先天的「天賦觀念」並不存在。

按照經驗論的看法,知識來源於經驗,而經驗又依賴於感官。而我們很清楚,人的感官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最明顯的表現是色盲的存在。比如對同一朵花,不同的人則很可能得出這朵花是紅色和是綠色兩種完全不同的知識。而這兩種知識都是人根據自己的感官經驗所得出的,所以認為這朵花是紅色的人並沒有任何理由反駁認為花是綠色的人。也就是說,經驗論難以得到受到普遍認同的知識,那麼人們對於知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要求便無法達到。

不可忽略的經驗論者——休謨

二、唯理論:肯定天賦觀念,否定經驗論原則

唯理論與經驗論恰恰相反,經驗論認為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不存在天賦觀念;而唯理論則反對經驗論對知識的論斷,主張存在天賦觀念。

剛剛我們說到經驗論無法保證知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這一問題在唯理論這裡是不存在的。因為唯理論所肯定的天賦觀念就保證了知識的普遍必然性。接下來我們以笛卡爾為例進一步說明唯理論的觀點。

對於笛卡爾而言,天賦觀念是由上帝放入我們心靈之中的。而跟隨著一起進入我們心靈的,還有一整套邏輯工具。人類知識體系的形成就是從天賦觀念之中由邏輯一步一步推導而來的。在笛卡爾的思想體系中,上帝作為知識普遍必然性的撐腰者出現,這在我們看來似乎很難接受,但也有其他哲學家將天賦觀念看作為以生俱來的觀念,不再訴諸上帝。

唯理論對於知識來源的看法與現實世界沒有一點關聯。而這就很容易導致經由天賦觀念和邏輯所推導而出的知識體系與現實世界是脫節的,即知識難以與外界的對象互相對應起來。針對這一問題,唯理論的補救以萊布尼茲為代表,請出了上帝為知識與對象之間一致性做擔保,主張上帝在創世之初就設定了這一知識體系與現實世界的一致性。

笛卡爾

經驗論可以將觀念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但無法解決知識的普遍性問題;唯理論可以解決知識的普遍性問題,但卻使得觀念與現實世界脫節。兩種理論似乎都難以成功地說服我們,後期也有人試圖調和兩種理論,其中掀起了所謂「哥白尼式革命」的康德就是這兩種理論的調和者。

內容:根據於曉非老師「科學哲學」課程內容整理節選

撰稿:博研實習編輯歐陽鈺芳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平台!


推薦閱讀:

主權的知識譜系2(憲政講堂第四講)
經典國學知識90題,答對一半算及格,看看你及格沒?
學齡前兒童應學的知識
翡翠入門級種、色知識大全
家家戶戶用得上,民間流傳的50條其他家居風水知識「下」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