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答惑: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2013-02-26 23:15:43|分類: 釋疑解惑 |標籤:蓮池佛地學佛基礎 |字型大小訂閱
問:佛家常求心無一物,但對世間的無欲無求讓我覺得生活就沒意義了,和草木無異,請指點。 答:心無一物,是心不粘著於外物,保有內心的寧靜和空靈,但還要以智慧觀照一切,明辨是非,同時以慈悲心利益眾生,絕非草木般沒有知覺。
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網路上眾說紛紜的修行方法? 答:了解佛法五大核心要素,即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就不會在眾說紛紜中不知所措了。
問:如何系統信仰佛教,怎樣學習? 答:首先是把握佛法的核心要素,詳見《佛法修學次第的思考》一文,有機會可以參加菩提書院的三級修學。
問:不是修得很精進,只是念念咒語,算是佛法修行嗎?有功德嗎? 答:算不算修行,取決於你為什麼而念,又怎麼在念。有沒有功德,也是同樣的標準。
問:我怎麼老感覺我就是佛? 答:先了解佛的內涵是什麼,再看看自己像不像。
問:我正在學佛,很想皈依。但聽說皈依要受五戒,我恐怕還做不到其中的一兩項,是否不皈依就不是佛弟子? 答:皈依是學佛的前提,不皈依就不算是正式的佛弟子。至於受戒,能受五戒當然最好,如果條件不具足,先分受一條至四條也是可以的。
問:網上學佛是不是也要皈依?怎麼才能皈依? 問:皈依是學佛的起點,不論網上網下,真正學佛都得皈依。皈依,首先得了解其內涵,然後到如法道場參加相關儀式。
問:如何修方能不退轉? 答:深信三寶、發心正確、遵守戒律、具足正見,並通過禪修將聞思正見落實於心行。
問:怎樣看待身邊的人追求物質和虛榮? 答:看清自己,慈悲他人。
問:懶惰的習氣很重怎麼辦?自己也知道應該精進,但總是忍不住浪費時間,然後在自我厭惡中又浪費了時間。 答:多念死無常,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來過。
問:西園是不是有師父的講座可以聽? 答:網上就有很多講座可以聽。
問:許多網路遊戲都是打打殺殺的,玩這種遊戲會造惡業嗎? 答:玩這種遊戲,會在內心形成不善的種子,留下不善的相續,同樣需要戒除。問:明知該放下,但是總放不下應該怎麼辦? 答:因為你的心還不聽話。一方面需要通過聞思真正改變觀念,真正看破,一方面需要通過禪修來訓練你的心。
問:我想實修,是不是得有老師指導? 答:如果想要實修,的確需要有老師指導,否則很容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問:人生最大的難題是什麼呢? 人生最大的難題就是認識自己,轉迷為悟。
問:有人說,現在學佛的人這麼多,為什麼社會越來越亂呢? 答:社會越來越亂,是因為真正學佛的人太少了,而不是太多。
問:很多人覺得做了錯事,佛會懲罰,但我覺得佛教是門科學,所有事你都可以做,就是做了你是否會安心,可以這樣理解嗎? 答:佛教說的是「如是因感如是果」,做了錯事,不是佛在懲罰誰,而是你自己的行為招感了苦果,所謂「自食其果」。基於對未來生命的負責,顯然不是什麼事都能做的,因為「行善必得樂果,作惡終感苦果」。
問:對父母不孝,對朋友不誠,卻熱衷燒香拜佛,這樣的人算在修行嗎? 答:燒香拜佛關鍵是看發心,不能說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修行。至於對父母不孝,對朋友不誠,肯定不是修行人所為。
問:我覺得佛法不是迷信,但身邊有些自稱信佛但很迷信的朋友,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答:有些人雖然「信佛」,卻不了解佛法的內涵,所以就會以迷信的方式來表現。
問:年輕人應該如何看待死亡? 答:黃泉路上無老少。正視死亡的現實,可以讓我們在珍惜生命的同時,以超然的心態來生活。
問:生活里有很多無能為力、已成定局的事,怎樣才能從容接受?怎麼才能解除心底的痛苦? 答:用緣起的智慧看問題,不要活在自己的設定中。
問:何為佛,何為法? 答:佛是覺悟者,法是幫助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真相,引導我們走向覺醒的方法。
問:我曾經皈依過,當時只是巧合,不過心裡很歡喜,還需要再次皈依嗎? 答:如果當時不了解皈依的意義,沒有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是不得皈依體的,需要重新皈依。
問:怎樣加深自己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 答:了解三寶功德,多念三皈依。 問:怎樣區分真正的善緣和違緣?是用心眼識去感知嗎?但心眼識也會欺騙我們! 答:以佛法為標準,明辨是非善惡,就知道如何區分是真正的善緣,還是帶著「善緣」包裝的違緣。但從修行來說,不論善緣還是違緣,都能成為修行的增上緣,關鍵是你能善加利用。
問:話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該套上蝙蝠俠的行頭警惡懲奸嗎? 答:「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薩為救度地獄眾生而發的大願,不是為了懲罰誰,也不是為了當俠客。
問:學佛是給物質需求做減法嗎?年輕人嚮往成功,正是要做加法的時候,自認為暫時還不需要做減法,該如何處理呢? 答:佛法並不排斥正當的物質追求,但我們現在的很多物質需求,其實已經讓地球資源過度透支了。盲目做加法,不僅耗費我們有限的生命,也將加速地球的毀滅。
問:學佛有什麼益處,開悟後能解脫生死輪迴嗎? 答:學佛可以幫助我們解除生命內在的迷惑煩惱,讓我們生活得更自在,更幸福,最終解脫生死輪迴。
問:菩提書院是怎樣的團體呢? 答:是一個提供有效修學引導和良好修學氛圍的學佛團體,能讓大家在短時間內感受到學佛的利益,並使身心發生改變。
問: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加入菩提書院? 答:渴望修學佛法,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
問:不拜佛,不燒香,不念經,用心感悟佛法,這樣也算修行嗎? 答:如果能用佛法智慧修正自己的觀念和行為,使內心安住於法,行為和法相應,不論是不是拜佛燒香,就是一種很好的修行。
問:怎麼觀修菩提心? 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在《菩提心的修行》一書中有詳細解說。
問: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得失? 答:得失都是結果而已,學會接納。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問:現在許多人都提倡做公益,但並不是從根本出發,只是為了迎合大眾,逢場作秀,大張旗鼓。不僅沒有利益他人,還使不少人聽到公益就為之膽怯。怎麼才能提倡公益的本質? 答:我曾有過一個訪談,題為《慈善的精神》,談的正是相關話題。
問:當今社會將信佛作為一種時尚,人手一串佛珠,還比大小貴賤,這是一種異化嗎?您怎麼看? 答:信佛成為時尚,總是一件好事。當然,也需要善加引導,使大眾真正了解佛法對於人生的價值,否則就會流於形式,甚至流於迷信。
問:在家人出家人有什麼區別? 答:在家人不是出家人,出家人不是在家人。
問:如何控制起心動念? 答:了解心行運作規律,加強對心的訓練,保持正念和觀照。
問:怎麼和自己的慾望作鬥爭? 答:看一看,這顆充滿渴求的心到底是什麼?
問:怎樣培養無量的心胸? 答:不斷弱化我執,可以打開心胸。此外,可以學習普賢菩薩的大願,他的每個願在空間上是盡虛空,遍法界,在時間上是盡未來際。
問:是否必須經歷禪修才能培養覺知?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方法培養覺知? 答:禪修是培養覺知的有效途徑。掌握一定的禪修方法,並能持續、穩定地保持這一狀態,就可以把座上的修行帶到座下,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培養覺知。
問:什麼才是真自在? 答:內心沒有迷惑和煩惱,才是真自在。
問:如何避免弘法心切,執著於外相? 答:做空花佛事,水月道場。
問:在宗教活動中,如何避免因恭敬心而引發個人崇拜? 答:依法修學,法隨法行,就能懂得親近善知識是為了學法,而不是個人崇拜。
問:皈依是出家嗎? 答:皈依只是學佛的開始,不是出家。
問:是否出家才有證果的可能? 答:根據佛典,在家眾可以證到三果。許多菩薩也以在家身份示現,所以在家眾同樣可以很好地修行。
問:皈依佛門之後,還可以有愛情嗎? 答:在家居士可以有正常的感情和家庭生活。
問:如何化壓力為動力? 答:人為什麼要有壓力呢?如果你覺得有意義,自然就有動力;如果你覺得沒有意義,就不要把自己套進去。
問:我總在糾結舍與得。有時舍了往往看不到結果,就對「舍」這個字越來越懷疑。我的困惑是,為什麼那些不怎麼「舍」的人往往得到的比我多? 答:用無所得的心去舍,你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用有期待的心去舍,自然就會這樣那樣的糾結,患得患失。
問: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既然苦海無邊,回頭何來岸?難道你的岸方是岸,我的岸便是海嗎? 答:苦海在心中,岸也是在心中。
問:身處物慾縱橫的時代,自己應該怎樣愛護別人? 答:要去了解,什麼才是對別人真正的愛護。
問:佛教中講無住,不執著,而世間卻講要執著努力,例如對工作、事業、學業等,該怎麼辦呢? 答:不執著不等於不認真,不努力,佛教也提倡勇猛精進,只是需要在智慧的指導下,才能做到努力而不執著。
問:佛家講因果和輪迴,但又反對宿命論,難道因果輪迴得到的不是宿命嗎? 答:佛教是根據緣起、因果來建立輪迴。生命的發展既有一定規律,也有某種不確定性,因為它還受到我們當下心念和行為的影響。
問:什麼是內心強大? 答:有穩定的正念並安住,不被外境所干擾。
問:怎樣對抗世俗生活的虛無感? 答:學習佛法,找到生命真正的出路和意義。
問: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答:接納無常的事實。
問:學佛從哪裡學起? 答:學佛,從皈依開始。
問:學佛為什麼一定要皈依? 答:皈依是代表你對佛法僧三寶的選擇,以及對這種選擇的確認。
問:皈依三寶是越早越好嗎? 答:皈依三寶自然是越早越好,但能夠認識到皈依的意義,切實生起皈依之心,才代表真正皈依的開始。
問:修行中,度己在先還是度人在先?這個先後是否大小乘佛法的區別之一? 答:修行中,度己在先和度人在先都有依據。發菩提心有三種方式:國王式的發心是度己在先,牧女式的發心是度人在先,船夫式的發心是共同前進。
問:後天的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有這說法嗎? 答:生命發展固然有一定之規,但通過努力是可以改變的。因為因還需要緣的成就。 問:如何放下心中的苦? 答:檢討痛苦產生的因,不再重蹈覆轍。對已經發生的,接納它,解決它。
問:生活中的幸福、快樂、痛苦、磨難都是生命的意義嗎?到底應該怎樣活著才能不虛度此生? 答:幸福、快樂、痛苦、磨難,只是生活的經驗。如果能從這些經驗中引發對人生的思考,使之成為成長的助緣,才是有意義的,才能不虛度此生。
問: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大悲心? 答:勿忘世上苦人多。
問:怎麼才能做到把事業作為修行的道場,兩者不相違背呢? 答:用佛法智慧,建立佛化企業。
問:剛開始接觸佛法,有沒有淺顯易懂的好書推薦一下? 答:我有一本《問道》,其中收錄了三百多個問答,有不少是針對初學佛者的疑問作的解答。
問:學佛要什麼條件嗎? 答:對佛法僧三寶具備信心,有學佛的願望,有善知識指導。
問:常說福報都是有漏的,那什麼是圓融究竟的?如果是有漏,要它還有意義么? 答:福報雖然是有漏的,卻是我們修學佛法和幸福生活的增上緣。以此為基礎,追求生命的覺醒和解脫,那才是究竟圓滿的。
問:如何讓正念增強? 答:先要了解修習正念的方法,然後不斷地重複、訓練、強化。
問:如何能活在當下,不去擔憂還未發生的,不去回憶、懺悔已經發生的? 答:尚未發生的,擔憂也沒用。需要懺悔的,懺悔之後也不必糾結。
問:如何成為您的皈依弟子? 答:向西園寺弘法部報名,0512-65512746。
問:我剛畢業沒錢,有資格報名成為您的弟子嗎? 答:學佛和自己的信心、慧根有關,和有錢沒錢無關。菩提書院的學習是免費的。
問:如何領悟生活中的佛法呢? 答:首先要學習佛法,具備佛法的智慧,才能發現並領悟生活中的佛法。
問:如何才能找到善知識? 答:首先,是了解作為善知識的標準;同時,自己也要具備作為弟子的品質。只有當弟子相成熟的時候,善知識才會出現。
問:經常聽到一句話,「你不要太認真,一認真就輸了。」雖然覺得這話有失偏頗,但事實上,往往是認真的人在受傷,到底該不該認真? 答:要認真,不要較真,不要執著。
問:五戒是佛弟子基本的戒,但有些人受戒之後,明明知道不可以做的事,卻因受不了誘惑而犯戒,該怎麼辦? 答:首先要知道受持戒律的意義所在,這樣才能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自覺遵行。萬一犯戒,應以慚愧心懺悔,切勿一錯再錯。
問:當感覺到人生無比迷茫,甚至無法行進時,應該怎麼做? 答:停下來,思考人生的意義。學佛,能幫助你看清楚人生的方向。
問:什麼方法能更好地去除內心的我慢和我執? 答:多問問自己:我是誰?
問:何為天命,難道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嗎? 答:命運發展的確有一定之規,但命運也是可以通過止惡行善來改變的。
問:本質自私的言行卻讓對方感到善意,和內心善良但對方卻不認可你的言行,如何取捨? 答:保持內心的善良,努力尋找適合對方的溝通方式,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表達你的善意。
問:生活禪的本質是什麼? 答:學會智慧地生活,慈悲地待人。
問:怎樣才可以不被自己在乎的人和事傷害? 答:如果你在乎,註定會被傷害。真正傷害你的不是其它,而是這份在乎的心。要愛護,不要在乎。
問:為什麼人會健忘? 答:因為生命系統的信息量太多,太亂。
問: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但也不想死,怎麼辦? 答:學佛可以幫助你找到人生的意義。
問:我剛皈依,沒能持戒,五戒可以一戒一戒地來么? 答:可以分受,能做多少就盡量去做。
問: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要求自己存善念、行善舉,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人傷害你,如何取捨?比如當有人舉刀要砍向你時,該怎麼辦? 答:有人舉刀要砍向你,當然要儘力阻止。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對方的慈悲,因為他在傷害你的同時,也在傷害他自己,對誰都沒有好處。
問:輸在起跑線上的人,如何在過程中振作呢? 答:起跑線不是一個,生命的每個當下都是起跑線。錯失一個,不要繼續錯失。
問:做一件事,往往幫助了這個人,卻傷害到那個人,該如何抉擇? 答:以自己現有的智慧,綜合各種因素,儘可能把各方面考慮周全,並且確定自己是本著慈悲心在做。
問:我最近迷失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出路,該怎麼辦? 答:學佛就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通過認識自己,就能找到生命的出路。
問:空性會減低人的執著,會不會加強人對世界的淡漠? 答:佛教講空性,也講慈悲。空性可以去除執著,但慈悲可以讓我們積極入世,利益大眾,何來淡漠?
問:有記載佛祖因食物中毒而涅槃,還有一些大德晚年也罹患重疾,如聖嚴法師、阿姜查等,是不是說,即使成佛也不能擺脫疾病的困擾?只能從心理戰勝疾病?學佛者如何對待實實在在的疾苦? 答:色身是無常的,自然就有生老病死,這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佛法修行的關鍵,是擺脫心靈的迷惑和煩惱。對待病苦,除了積極配合治療,還要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它,把它作為修道的增上緣。了解人生是苦,是我們發心出離、邁向解脫的基礎。
問:一切苦難源於慾望,想遠離這些紛爭,可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責任與義務,怎麼做才能處之泰然,樂在其中? 答:對自己少欲知足,對他人盡心盡責。
問:您對現在的房價有何看法? 答:出家就不必考慮這些問題了,所以出家真好啊!
問:為什麼有些人事事順利,而有些人卻處處受挫呢? 答:各有因緣莫羨人。
問:現在很多人非常浮躁,要怎樣才能管好這顆心? 答:心遠地自偏。
問:我在學習佛法,也想了解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可以嗎? 答:具備佛法正見之後,再去了解其他宗教,也沒什麼不可以。但在此之前,如果學得太雜,反而容易給自己製造混亂。
問:應該怎樣處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異同? 答:在尊重別人意見的前提下,善巧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生活在俗世中,雖潛心向佛,但總有無可奈何的牽絆,比如額外的工作要求,額外的感情要求。有時很苦悶,不知如何平衡。 答:平靜接納現有的一切,客觀審視想要的一切,然後用智慧和慈悲去處理。
問:我們在一個無信仰的時代,中國人講究實用主義,弘揚佛法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答:弘揚佛法的現實意義,就是讓大家認識到:學佛可以使你的內心變得更智慧,生活變得更健康,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問:有人說老人不能過得奢侈,否則會消福,那我把錢給奶奶讓她去享受,豈不是害了她?但在我這方面是想盡孝道,兩者矛盾嗎? 答:盡孝當然是件好事,只要正當的享受,是沒什麼問題的。
問:佛法講究因果報應、六道輪迴,是不是利用了人的恐懼心理? 答:佛法所說的因果和輪迴,是揭示了世界的發展規律,不是為了嚇唬誰。
問:您如何看待當下這些虐待動物、老人和孩子的所謂的「人」? 答:如果說他們是可恨的,不如說他們是可悲的,可憐憫的。
問:人生的終極意義是自己來定義,還是依靠佛菩薩的教誨? 問:聆聽佛菩薩的教誨,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真相,知道人生的價值所在,進而還需要自己去思維,去實踐,去親證。
問:常有人說,佛法不離世間法,那麼世間法是否就等同於佛法?如何讓佛法融入世間法,而不是蛻變為世間法? 答:佛法不離世間法,但世間法絕不等同於佛法,否則還要佛法做什麼?讓佛法融入世間法的前提,就是要在認識上知法、懂法,在行為上如法、依法,否則是很容易混為一談的。
問:佛教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嗎? 答:佛教反對宿命論,命運雖然有其發展規律,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通過當下的努力來改善。
問:為什麼我的是非標準往往和他人產生衝突?我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嗎? 答:任何時候都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想法。學佛,就是幫助我們建立判斷是非的正確標準。
問:打不開自己的心怎麼辦? 答:多看看天空。
問:在生活中易動嗔心,該如何化解? 答:學會理解,學會接納,這樣就不會陷入對立的情緒中,引發嗔心。
問:如果外地人來西園菩提書院學習,能否解決住宿問題? 答:菩提書院是大家各自在當地學習,不需要集中到西園寺來。
問:如果要學習佛法,是否應該皈依呢? 答:真正學佛,是必須皈依的。
問:佛家的輪迴是什麼意思? 答:輪迴是內心迷惑的顯現,也是各種需求、執著的重複和延伸。
問:怎麼讓自己學會放下? 答:能用佛法智慧看清人生真相,自然就容易放下。
問:有些事只有不斷堅持才能成功,如何在此過程中不陷入執念? 答:以無所得的心,努力地做。
問:人生苦短,怎樣追尋自己又避免傷害身邊的人呢? 答:追尋自己,並不是自私自利,也不是自我中心,為什麼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呢?
問:接觸佛法快3年了,但一直在門外打轉,至今還沒有皈依。看過法師講解的《菩提道次第論》的部分視頻,請問:大乘佛法如何入手?以何為次第?能否推薦經書深入學習? 答:那就認真看一下我講的《菩提道次第略論》的全部視頻,答案盡在其中。
問:西園寺有講經班嗎? 答:西園有「菩提書院」,按初、中、高三級修學模式修學。書院不但在西園開班,也在全國不少地區開班。
問:法師,好希望成都有菩提書院。 答:我也希望。多一些人希望,就可能又善緣出現。菩提書院開到哪裡,不是我決定的。大家有這個需要了,就會創造這個因緣。每個人都可以來促成、推動這個因緣。
問:《金剛經》所說的「滅度一切眾生已,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該如何理解?布施時需三輪體空,如何才能做到? 答:這兩個問題都很大,可以聽聽我關於《金剛經》的系列講座,共16講,其中有詳細講解,地址是:http://jiqun.com/dispfile.php?id=6482
問:怎樣才能改變一生? 答:修學佛法,止惡行善,自然能改變命運。
問:佛要寂滅涅槃,為何還要慈悲? 答:因為佛陀對眾生有無限的慈悲,沒有一個眾生不是他慈悲的對象。
問:我看到一些傷害孩子的社會新聞就痛苦不已,恨那些壞人,也恨自己幫不上忙,更感受到那些孩子的痛苦,我該如何化解這種痛苦? 答:用慈悲化解痛苦。慈悲那些孩子,也慈悲那些傷害他人的「壞人」,因為他們也是嗔恨心的受害者。如果你沒能力做些具體的什麼事,就向他們散布慈心吧。
您正在看的文章來自【蓮池佛地】網易博客地址:http://huaz321.blog.163.com/
----------------------------------------------------------------
更多的精彩,請點擊【蓮池佛地】下面博客
【蓮池佛地】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306329315
【蓮池佛地】網易博客地址:http://huaz321.blog.163.com/
【蓮池佛地】百度博客:http://hi.baidu.com/ufoetufo
歡迎您的轉載流通,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點擊進入 【蓮池佛地】
【美輪美奐】 | 【修行精品】 | 點擊關注蓮池佛地微博 | 【生活精品】 | 【佛法知識】 |
---|---|---|---|---|
【名師開示】 | 【修行訣竅】 | 【戒邪淫】 | 【釋疑解惑】 | |
【凈土法門】 | 【學佛必讀】 | 【生活妙招】 | 【健康生活】 | |
【醫藥偏方】 | 【佛學故事】 | 【所有日誌】 | 【因果輪迴】 | |
|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譯文
※詳解佛陀尊號--學佛網
※修學佛法的基本認知(濟群法師)
※道證法師:永不休診的救度 三[文字版]--學佛網
※學佛人臨終時輪迴到哪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