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新民粹主義的時代審視

當前位置:主頁 >思想文化 >社會思潮 >陶文昭:新民粹主義的時代審視發布時間:2012-08-09 09:16 作者:陶文昭 字型大小: 點擊:293次當今中國的民粹主義,是民生時代的民粹主義,是民權時代的民粹主義,是網路時代的民粹主義。對於民粹思潮無須妖魔化或崇高化,多元思潮平衡共存是社會生態健康的標誌當下中國的民粹思潮,既與歷史的、他國的民粹主義有相通之處,同時又有不同的表現,套用時尚的話語,那就是「中國化」、「時代化」的新民粹主義。民生時代的民粹主義主義的背後是利益,哪怕是最華麗辭藻修飾的主義,揭開蓋頭之後都是赤裸裸的階級、階層、集團乃至個人的利益。民粹主義的立足點是平民的利益。民粹主義興盛之時,必定是平民利益失衡之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都有大幅度地提高,這是基本的事實。另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社會貧富差距有所擴大,無論是縱向的歷史比,還是橫向的全球比,都非常刺眼。社會分化歷來是民粹主義的土壤。縱覽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之中尤其是多次各種金融風暴的衝擊之下,嚴重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中下層受到劇烈的衝擊和陣痛,使民粹主義在全球呈此起彼伏之勢。平民是社會的中下層,既患寡,又患不均。有些群體在改革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蒙受了巨大的犧牲,生活在社會的邊緣。有些群體雖然絕對生活有了改善,但感到社會不公、利益相對受損。解讀民粹思潮,除了窮人的一面,還要看到作為平民對立面的富人。中國當前富人急劇增多,但負面影響也日益凸顯。一些富人的財富來路受到質疑,並不是來自勤奮勞動和合法經營。財富的使用受到非議,生活奢侈,處事張揚,蔑視平民屢見不鮮。窮的不公,富的不仁,都在刺激民粹思潮。民權時代的民粹主義民粹主義是政治思潮,必須從當代民主發展的新態勢加以把握。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具有內在的深刻的聯繫,中下層民主意識的啟蒙和發育的時期,往往是民粹主義容易爆發時期。民粹主義是民主化潮流的副產品。國際上最近幾十年民主化浪潮從第三波到第四波席捲了全球,在中下層民眾捲入民主化之際,在民主發育還不成熟之時,民粹相伴著民主幾乎是一種宿命。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培育和發展民主的過程。最近幾十年中,經濟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國際視野擴展、社會流動加快,這些民主化內在因素都有著從量到質的飛躍,這是中國民主化不可逆轉的基礎。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強調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都旨在動員包括中下層的廣大民眾,都要頌揚普通民眾。為主流理論所動員、為社會發展所推動,當今中國民眾的民主、民權意識顯著提高,然而政治現實與他們的政治理想有更大的距離,民主意識以民粹的形態表現出來不足為奇。還要指出的是,官員本應是民眾期望的人民的公僕,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有的官員高高在上,官僚主義嚴重,脫離群眾;有的官員貪贓枉法,腐敗腐化,觸目驚心;有的政策朝令夕改,與民爭利。官民矛盾也是刺激民粹思潮的重要因素。網路時代的民粹主義民粹情緒要表現出來,或是訴諸於行動,或是訴諸於言論。行動不常見,言論最常見。但是以前社會中下層缺少表達的機會,民粹情緒多通過一些知識階層的代言表達出來。當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興起,對於言論來說具有革命性意義。互聯網廉價、便利、開放,是平民化工具。尤其是微博時代的到來,大眾傳播的門檻一再削平,傳統的話語權威正在被解構。現實生活中,當中下層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且通過傳統途徑難以表達和解決時,互聯網成了最容易的也最可能的出口。相比於社會其他輿論領域而言,互聯網是最具有民粹色彩的地方。當傳統傳媒領域仍然是社會精英盤踞的地方,互聯網上湧起了民粹主義的大潮,不僅是各色的知識分子在發言,而且更多的是普通民眾的直接表達。他們在傳統領域或是沒有表達的機會,或是處於邊緣,卻在互聯網上唱起了主角。專家、官員、富豪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強勢階層,他們都比普通網民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大的影響,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然而在網路上,他們卻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弱者。社會中下層藉助互聯網,終於將人數的優勢轉化為話語的優勢。平民人多勢眾,專家寡不敵眾,甚至一些貴為座上嘉賓的著名專家學者,也呼籲要頂住互聯網的壓力。既不要妖魔化,也不要搞民粹崇拜妖魔化民粹主義,主要是誇大民粹思潮並將之污名化。一些人一提民粹主義,就誇大民粹思潮的存在,似乎整個社會都籠罩著民粹,互聯網上是民粹暴虐。其實,中國社會生活中主流的不是民粹主義,毋寧說民粹的聲音來自社會的變化地帶;即使是互聯網上也不都是民粹主義的,網路是社會的反應,各種思潮應有盡有。一些人評價民粹主義,總將各種明顯貶義的帽子先將之扣上,如將民粹主義歸結為反改革開放、反市場經濟,仇富、仇官、仇專家,愛專制、愛文革等等。民粹思潮中確實有這樣的聲音,但這些絕對不是民粹思潮的主流,更不是民粹思潮的全部。把民粹主義歪曲為極端民粹主義,否認其中的民生和民權的訴求,如將民權訴求視為平均主義,要求平分財富等;將民權訴求危言聳聽為專制主義、多數人暴政等,這些都不是對民粹思潮的正確認識。當然,民粹崇拜也要不得,平民既有自身的優點,也有自身的欠缺,平民利益也只是社會利益中的一種。對待民粹思潮,要以平常心看待之。社會階層是多元的,利益是多元的,多元思潮存在是必然的。人上一百,五顏六色,何況是千千萬萬人構成的社會。那種要社會只存在一種思潮,動輒消滅某一種社會思潮的想法,不僅是偏激的,而且是危險的。相互交織、對立的思潮共存,是社會生態平衡的表現,也是健康社會的標誌。比如精英主義與民粹主義,有時這種思潮強一點,有時那種思潮強一點,一方是另一方的倒影。它們共生式存在是社會的常態,它們的變化是社會的晴雨表。在許多問題上兩者相互制衡並構成平衡,對社會來說是好事,比如改革中重視精英的頂層設計,與重視平民的人民首創,兩者就必須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社會共識。存在的都有合理性,思潮只是社會生態的表層,只要基礎還存在,就難以消滅。在中國這樣一個處於轉型之中、充滿社會複雜性的國度,民粹主義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當然,當今中國是一個開放和多元的社會,這種大環境也不可能使極端民粹主義佔據社會主流。 當政者要兼顧社會的各方面意見,對民粹思潮適度控制,防止偏激,防止被利用。而更重要的是治理社會基礎,努力改善民生,促進民權,構建社會的和諧。(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責編/馬靜 美編/石玉延伸閱讀民粹主義的起源及變遷:民粹主義最早起源於19世紀後期在美國南部和西部農業地區出現的人民黨激進運動以及19世紀後期俄國爭取「土地和自由」的民粹派運動。和19世紀不同,在當代,民粹主義變成了許多國家左右派鬥爭中相互指責對方的有力武器。傳統的民粹主義由於溝通、傳播方式的限制,其影響均相對有限。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民粹主義的運行規律,催生了一種以網路為媒介的新型民粹主義。當今中國實現市場經濟轉型,貪污腐敗、貧富分化、司法不公、暴力拆遷等問題,形成了有利於民粹主義滋長的土壤和氣候。民粹主義表徵:民粹主義最核心的表現就是推崇底層道德與文化的價值,認定大眾保存了文化傳統革新與社會進步的真正力量。民粹主義的產生和存在往往與社會中下層群體存在的不滿情緒相關聯。「哪裡有普遍的怨恨情緒,哪裡就有民粹主義」。草根性、非理性和抗爭性,是民粹主義三大特徵。仇官、仇警、仇富,是民粹主義的三個火山口。來源:人民論壇政論雙周刊 | 來源日期:2012-08-06 | 責任編輯:凌絕嶺
推薦閱讀:

美國的民主與民粹
共產主義與民粹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港人辱罵驅逐陸客是否算種族歧視?為什麼香港,特別是台灣民粹盛行?如何避免民粹裹挾政策?
如何看待知乎的反智與民粹現象?
蔡英文成功解決國道收費員的訴求是台灣災難的開始么?

TAG:民粹主義 | 時代 | 民粹 | 主義 | 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