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黃白柳黑」及「貓鬼」——聊聊被民間「巫化」的六種動物
□張晨晨
不知年紀稍長一些的,還記不記得一部叫做《巫師的騙術》的紀錄片,其上世紀80年代一度火遍熒屏,也是目前僅存的揭露封建神漢神婆「妖術」的半官方性質紀錄片。這些鏡頭裡的巫師在做法時,都會「請仙」,其中請得最多的就是「五大仙」。
或許,城裡人已不很了解「五大仙」是誰?其實就是五種動物,包括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貓頭鷹)、柳仙(蛇)、黑仙(烏鴉),漢族民間俗稱「狐黃白柳黑」——這是民間對原始拜物教的遺存,源於萬物有靈思想;全國都有流傳,也包括我們連雲港。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五仙」,「附贈」提及跟連雲港巫術相關的「貓鬼」。
狐仙
並非像如今的國產電影,有著很多題材限制,有段時期國內也曾拍過不少「妖魔鬼怪、奇門遁甲」的電影,其中就包括一部叫做《狐狸迷案》的獵奇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荷蘭人高羅佩編寫的《大唐狄公案之黑狐狸》。從名字就可看出,其受到「狐仙」的深刻影響。
中國狐仙的始祖要數九尾狐了——在《我的鄰居是妖怪》中,筆者就提及我市贛榆青口鎮或是九尾狐的老家。實際上,從中國夏代開始,民間就有大禹治水時曾娶九尾白狐——塗山氏的女兒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啟的故事,說明早在五千年前,中國人就已視狐狸為吉祥動物加以崇拜了,只是到了宋代以後,才逐漸被妖化。
民間普遍認為狐狸有靈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們精通道術,能報德,能復仇,還會捉弄人。這成為不少文學、影視作品的表現素材,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封神演義》中的蘇妲己——九尾狐奉女媧之命,變作蘇妲己,用以迷惑紂王,使得乾綱不振。而歷史上,不少女性都沒能逃脫「狐狸精」的標籤,比如褒姒、趙飛燕、李師師,甚至是武則天,而《西遊記》中牛魔王的「小妾」玉面狐狸無疑更添了一把火;這也使得後人將「狐狸精」貶為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時至今日,這種觀念已根深蒂固,比如在面相上還有講究,凡是「狐眼」者,都有「克夫」徵兆,因為「狐眼」帶一種媚態,女方容易出軌。
另一方面,狐仙在民間又被敬稱為「胡大仙」、「胡三爺」等,它們能為人醫治病痛,降福免災。許多巫師在進行活動時,也常常說自己是狐仙附體,並以其名義對病人發號施令。受此影響,日本的狐仙說也很普及,甚至將它們視為稻荷神或密宗荼吉尼天的使者。
另外,在中國不常見的狸貓,也受到日本民間的重視,傳說它們會「變身術」。比如與「宮崎駿」齊名的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就拍過《平成狸合戰》的動畫電影,講述的就是一群住在東京附近的狸貓,想利用變身術嚇唬人類,藉此使社區工程擱置的故事。
黃仙
黃仙,即黃鼠狼,民間喚作「黃二大爺」、「黃皮子」,這在全國各地漢族聚居的地方,都有信奉,舊時在天后宮中供有其塑像;在天下霸唱的盜墓題材小說《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中,還有專門章節講述,足見其妖邪魅力。
而實際上,本人小時候就經常碰到「黃仙」,多數時候,它們是把我家的雞鴨都咬死了,肚上留個大窟窿,屍體都呈乾癟狀,彷彿被吸幹了血。一次印象最深的是,晚上我在堂屋寫作業,當時是冬天,懷裡抱著我的寵物貓,這時候,門口出現一隻黃鼠狼,探進身子,兩隻小眼珠滴溜溜,狡黠有光。當時筆者對黃仙還知之不多,只覺得這種動物好可愛,但我家貓可能是聞著味了,一躍而起,奔出門外去追趕;我就大呼小叫,引起我媽注意,她才知道黃鼠狼來了,但她很警覺,讓我噓聲,不要嚷嚷。
那時我才知道,在大人眼中,黃鼠狼是個仙,很有靈氣,能聽懂人話,誰罵它或者打它,就會伺機報復人,甚至會給其家人帶去災禍。而它被人崇拜,確切地說,基於兩種原因,一是因為它性情狡黠,像狐狸一般,給人以神秘感;另一個原因更重要,有人認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即通常意義上的「附體」,據說這與一種精神錯亂的疾病有關,叫「癔病」。人們認為一旦被黃鼠狼附了體,就會發生癔病,其中以女性或精神抑鬱者為多。
的確,在筆者老家徐州民間有種說法:容易被鬼、仙附身招邪氣的人叫扁骨人。這種人通常體質較弱多病,被認為是通靈之人。實際上,我大舅媽就是俗稱的「扁骨人」,在我上初三的時候,就目睹過她被「鬼附身」的事件,而附身者為我死去多年的外公。當然,本人並不迷信,只是當時的情景確實無法解釋,這裡不作展開。
話說回來,這種病症發病時,「患者」會哭哭啼啼,連說帶唱,神神道道,訴說一些玄妙之事或不平之事。比如網上就有網友回憶自己經歷過的一段「黃大仙上身」的故事:只見趙家嬸嬸,兩眼圓睜,直勾勾地瞪著我們,張開的大口,彷彿要把我們吞掉;她倒吸著涼氣,比平時急促;本來舒展的身體漸漸繃緊,彷彿被抽著筋一樣……但這種詭異行為,沒有任何科學文獻來佐證其真實性,更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來承認其科學性。也因此,「黃大仙上身」在百度上被標註為:超越自然科學常規範圍的一種極端現象。
白仙、黑仙
「白仙」、「黑仙」是兩種鳥。有一說,「白仙」是刺蝟,「黑仙」是老鼠,但這都是訛傳,普遍觀點認為:「白仙」是貓頭鷹,「黑仙」是烏鴉。實際上,我們老家那裡竟然很少有提及白仙的信仰,我分析是當地並非貓頭鷹的主要生活環境;而在連雲港農村,確有一些對貓頭鷹的忌諱。
對白仙的崇拜,民間說法不一,大部分人將它當做進財、防病的吉祥物,民間傳說的白老太太就是由貓頭鷹演化的神靈,而它也是這五大仙里,唯一一個女性形象。貓頭鷹能被奉為「五大仙」之一,與它的長相和生活習性有著密切關係。它們鳥身貓頭的形象,充滿了「山海經風格」,給人十分詭譎怪誕的感覺;再加上他們叫聲詭異,性喜夜出,以至於有「夜貓子」的外號。民間傳說中,它們主要是為人治病,而且精通一些巫術。
「黑仙」即烏鴉,對烏鴉的崇拜,是因為它晝伏夜出活動於黑暗之中,蹤跡莫測,因而被認為有很高的智慧;在上古創世神話中,他們就被當做日精,演化為「三足金烏」,實際是對「太陽黑子」最早的想像;後來逐漸演變為「家仙」。還有的人將其視為倉神,在漢族民間填倉節時祭祀。另有人認為烏鴉能預知未來,會算卦,也能使人致富,故又將其視為財神,希求它在黑暗中為主人家運來財寶。
但大家廣為人知的,舊時漢族民間有個禁忌——凡烏鴉清晨在屋脊上鳴叫,或在人前面叫,則認為是不吉利、禍事來臨的預兆,比如家中將要死人等,與「喜鵲」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烏鴉的習性有關,它們對腐肉有所偏好,所以每當農戶家中有將死之人,一般會吸引烏鴉光臨,並喳喳大叫,因而給人造成了「喪門鳥」的印象。特別是春節農曆正月初一,聽見烏鴉叫更被視為這年將諸事不吉;「愛屋及烏」的成語,也含蓄道出對「烏鴉」的忌憚。
蛇仙
「蛇仙」的傳說,跟黃大仙有著諸多類似,比如我們那裡就流傳家家戶戶有條「鎮宅蛇」,叫做烏龍,不能打死,否則會惹來災禍。路上如果遇到了有盤蛇出現,要繞道而行,不可褻瀆。而上世紀90年代初,山東西北部還流傳著一段蛇仙附體尋仇的故事,但這些都發生在落後的鄉村野地,城市裡已尋不到其蹤跡。
蛇常常被認為是龍的化身,因此在十二生肖中若屬蛇的人,則說是屬小龍。人們認為蛇有靈氣,它們形體奇異,善於潛藏,而且行動詭秘,法力比狐狸還要大,也能形成人形,有千里攝物、騰雲駕霧的法術,比如曹操在《龜雖壽》中就提及了「騰蛇乘霧」的典故。
實際上,人們對蛇仙的崇拜也來自遠古,許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有蛇的特徵,比如埃及神話中的瓦吉特。印度教及佛教中亦有不少以蛇為原型的神祇,例如那伽、摩納娑、摩睺羅伽,佛教神明軍荼利明王身上有蛇為裝飾。羽蛇神則是在中部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祇,被描繪為一條長滿羽毛的蛇形象。近鄰日本,還有「八岐大蛇」的傳說。
而在我國的「怪物集」《山海經》中,更有不少蛇的形象。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在很多古墓出土的文物上,經常會出現這種固定圖案搭配: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做螺旋狀的交尾,伏羲手執曲尺,女媧手執圓規,象徵測量天地。直至後來,在我國民間,形成了對蛇仙的崇拜——宋明滅亡後,道教被異族統治嚴厲打壓,而在東北地區薩滿教開始泛濫。而「柳仙」作為薩滿教的一個所謂的神而被祭祀,「柳仙」就是蛇仙。
這其中最出名的「蛇仙」,要數「白蛇」了。由宋元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改編的《白蛇傳》,將白娘子和青兒描繪成善良可愛的蛇仙。在天津的民間老會、聖會表演中常常出現蛇仙的影子。而在當今諸多奇幻影視劇中,「蛇仙」也有著集中體現,其中尤以香港導演徐克的《青蛇》最為經典,由王祖賢和張曼玉扮演的白青二蛇,各有性格,妖冶邪魅而不失仙氣,演活了這一種古代經典的「妖仙」形象。
貓鬼
以上所提五仙,說到底仍屬「精怪成仙」範疇,而「貓」則完完全全是害人妖物。連雲港就有關於「貓鬼」的傳說——「貓鬼」即貓死後的鬼魂。實際上,我市自古以來就是「養貓」勝地:唐代便有海州貓、射陽貓、簡州貓等各種記載,而「海州貓」更是聞名天下。南宋著名詩人陸遊的《劍南詩稿》就記載:海州貓,為天下第一。
甚至於,連雲港人還有個地域性的綽號:海州貓子。
但這種養貓傳統,也不自然地和「巫術」聯繫在一起。可能如今很少有人知道,本土據說曾有一門特色的降頭術,叫關木術,這種巫術就跟「貓鬼」有關。史料記載,貓鬼是指行巫術者畜養的貓,謂有鬼物附著其身,可以咒語驅使害人,實際是巫蠱中動物蠱的其中一種。其盛行於隋朝,獨孤皇后異母弟獨孤陀家中丫頭徐阿尼即曾用之。
貓能成邪鬼,也是跟其自身外形及習性有關——據說貓眼能通靈見鬼,而其性情也是狡黠敏感,神出鬼沒,並常伴隨鬼魂而行;比如在日本經典恐怖片系列《咒怨》中,只要黑貓出現,就有厲鬼出現的橋段。據說,人一旦被「貓鬼」纏上,身體及臟器會像針刺般疼痛,這是「貓鬼」在吞噬人的內臟,不久之後,這人就會吐血而死。這跟古代巫術中的「射偶術」、「毒蠱術」等,有著相似原理,都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就像《紅樓夢》中,馬道婆用紙人詛咒賈寶玉和王熙鳳造成的後果一般。
據聞,「貓鬼」最盛行時期為隋朝。在此期間,有大量的貓被殺死。上文提及隋王室(隋文帝楊堅當政時期)親戚中有一位叫「獨孤陀」的人,他操縱「貓鬼」詛咒親姐姐皇后以及妻子的姐姐,此一事件在古籍中有明確記載。這事發生後,楊堅十分震怒,同年五月,下詔:「蓄貓鬼、蠱惑、魘媚等野道之家,流放至邊疆。」而歷史上有載,女皇武則天初始喜愛貓,但後來卻對貓畏懼不已,敬而遠之,有分析認為也是與「貓鬼」有關。
那些被隋文帝和唐朝律法流放的貓鬼野道之家,後來被流放於苗疆、雲貴、東南亞等地,而據說有一部分則被流放到連雲港,因此也帶動了當地的「養貓」、「貓蠱」熱潮;而隨著時間遷移,慢慢演變成了今天連雲港特色的降頭術——關木術。當然,這種巫術已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逐漸消亡,至今僅在一些偏僻鄉村苟延殘喘。當然,其他五種大仙,在當下也很難覓其蹤跡,因為新中國成立後,動物基本「不能成精」了。
推薦閱讀:
※那些讓我笑的幾度崩潰的動物們
※動物五行屬性
※怎樣餵養烏龜
※為愛痴狂變情種:這五種動物竟願以身赴死
※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女人都是利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