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式求人」何時休?[圖]

"中國式求人"何時休?一位政協人士曾表示:「國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燒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學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調動工作要求人;異地遷徙取得戶籍要求人;參軍要求人;職務職稱晉陞要求人,不一而足……」,引發眾多代表委員及網友的共鳴。一位司局級老領導說女兒在他極力反對下仍入外籍並嫁給外國人,女兒勸他的一句話最終讓他接受了女兒的做法。這句話是,「爸爸,您將來再不用為您的外孫在國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求人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式求人」現象。事實上,求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是的,天上不會平白無故的掉下餡餅,每一次求人都要以一定的物質或權利交換為代價。求人辦事不好空手而去,或是請人吃飯,或是送人禮品,依據「求人」所辦事情的難易,答謝的方式也會各有不同。這種被人們視為理所應當的禮尚往來,正是滋生權力腐敗的溫床。「中國式求人」貫穿於我們整個生活,實則為制度不健全、為人不正派、辦事不公正的具象化。這一弊病的產生一方面源於權力的脫韁。當前我國的領導幹部尤其是各單位的一把手,權力普遍存在過於集中的情況,而領導用權又缺少相應的監管,常常有隻手遮天的感覺。而正是權力過於集中,以及監督上的失控才使那些疼愛孩子的「爹爹」們有計可施,通過「關係」將自己的孩子送入理想的學校。另一方面源自於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平。就拿孩子的擇校問題來說,之所以要千方百計的「求人」進入某所理想學校,歸根結底在於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某些所謂的重點學校一家就佔據了大部分稀缺的優勢教育資源。別人享有了而自己卻沒享有,自然會覺得不公。正是為了享受到這份「公平」,「求人」就成為了一種常態。由此看來,「中國式求人」實際是屈服於「熟人社會」的一種無奈,大家都想從「中國式求人」中逃出來,卻發現很難真正逃脫。

現如今社會,人們遇到什麼事時,更多的時候想到的不是靠正規透明的途徑,而是「找關係」、「求人」,這不僅是對制度的無視,更是制度無力的表現。求人的主體上至高級官員,下至布衣百姓,大有無人不求人之勢。求人的客體是在各個涉及公共利益崗位上掌握著大大小小權力和資源的官員或工作人員。求人者求人,被求者求人,被囚者也要求人,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副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中國曆來重視禮尚往來,注重人際交往,被譽為禮儀之邦。然而,隨著「人脈也是一種資源」的不斷深入人心,各種人情網、關係網成為衡量個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標誌,能見別人不能見之人、能辦別人不能辦之事自然也成為一種本事,有人以此為傲,更有人以此為生。有求必應是中國人形容好人的常用辭彙。在國人眼中,有些「求人」並不是丟人事,而是一種面子、一種人情,自然求人辦事也不是能力不及、水平有限的象徵,在某種程度上說能求到人辦成事是一種本事。中國是講人情、將禮數、講交情的,在這個範疇內辦事從來都與程序、制度無關,只關乎人情網是不是夠廣,社交手腕是不是夠靈,方法夠不夠變通。所以「求人」在中國是一種技能,一種混社會必須要學的技能,如果不具備這一特殊技能,就會處處碰壁,事事受阻,被周圍人視為「異類」,被排斥成「沒本事」。為何會出現有人能辦、有人不能辦,有關係能辦、沒關係不能辦的情況,說到底,「中國式求人」仍是公共權力在運行過程中打折、走樣和利益糾結在作祟。先說打折。對一些公眾不熟悉、不了解的政策不宣傳,不公開,唯有「內部人士」才清楚資格條件和辦事流程,使原本符合政策條件的人和事也變得模糊,不清楚這事兒究竟能不能通過「正常渠道」辦,唯有私底下「託人」、「求人」才能輕車熟路,了解政策辦成事。這是政策宣傳「打折」導致的信息不對稱,讓能光明正大辦的事變成關係中的一部分。

再說走樣。任何一項政策或制度的出台都不可能是「天衣無縫」,能涵蓋某一領域的所有情況。因而,出現了可左可右、可寬可嚴、可辦可不辦的「可控空間」。什麼時候辦,什麼時候不辦,決定權在執行政策的人。「酒杯一端,政策放寬」、「內部指標」等社會現象就是一種投射和反映,政策仍然是政策,只是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變了形,走多少樣,變多少形,關係很重要。最後說利益糾結。求人者自然有求於人,何以作為求人「敲門磚」,讓掌握一些權力、掌握一些資源的被求者願意「幫你一把」,要麼人情,這次你幫我,下次走到我的地盤上、在我的權力範圍內我又幫你;要麼金錢,付出一些辛苦費、打通關節費,讓被求者有實實在在的「效益」,最終達到求人者把事情辦好、被求者得到好處的「雙贏」。中國式求人唯有真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方能休矣!要想緩解乃至解決中國式求人問題首先要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通過完善制度、加強監管來祛除權力運行上的灰色地帶,斬斷求人者與被求者之間的利益紐帶。這樣才能讓「老虎」和「蒼蠅」不敢、不能濫用手中的權力,「中國式求人」也便會不攻自破。

導語會求人辦事是我們立足社會的根本,也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一個人能不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行得開,最重要的一點是看他會不會求人辦事,會辦事的人做起事來順風順水,能夠把各種各樣的事情辦得盡善盡美,讓絕大多數人感到滿意,也能夠讓人心甘情願地為他辦事,與他共事,因此,會辦事的人,人生和事業總是一帆風順,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就。21世紀的今天,是一個競爭的時代,是一個多「事」的時代。每天一睜開眼睛,你就會面臨許多問題、許多麻煩、許多要辦的事!人活著就不可能無事——大事、小事、喜事、愁事、煩心事、苦惱事……這些「事事非非」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必須面對,必須選擇,必須解決。想解決這些難辦的事就必須求人。灰頭土臉地碰一鼻子灰,最後卻辦不成事是誰也不願面對的。《你不可能不求人》由王福振所著,本書為一些性格內向和年青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內容提要沒有人敢說他一輩子都不用求人,小到給兒子換一個班級,大到升遷、求職,都得求人。人活著就不可能無事,大事、小事、喜事、愁事、煩心事……這些」事事非非」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必須面對,必須解決。而想解決一些難辦的事,你還必須學會求助於人。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人,求別人辦什麼事都很順利。而有的人卻恰恰相反,似乎辦什麼事都不太成功。為什麼?求人可不是說漂亮話,送禮這麼簡單。在國家反腐力度不斷加強的背景下,過去那些手段越來越沒有市場了。求人有學問,要走正道,即少走冤枉路,又合法,還能辦成事。《你不可能不求人》由王福振所著,《你不可能不求人》選取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難事、大事、奇事、急事辦成的技巧,收錄了人人關心的求人、託人的辦事絕活……會辦事的人,做起事來順風順水,能夠把各種各樣的事情辦得盡善盡美;會辦事的人,人生和帶來總是一帆風順,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就。目錄前言一、誰能真正為你辦事?1.人脈也是生產力2.求人辦事,一口答應者,一般都辦不成3.全廠聽廠長的,廠長聽老婆的4.誰有能力辦這個事?5.別拿豆包不當糧食6.掂量掂量二、情、理、法的排列1.讓「老外」費解的中國式人情2.我們多多少少都愛點小面子3.都到這個份兒上了,咱就別裝了4.忍,熱臉迎向冷屁股也要忍5.比耐心6.火到豬頭爛7.平時多敬8.好借好還,再借不難9.好感的來源:互補、相知10.尋找與所求人的相似之處11.每個人都有愛好或潛在的愛好三、請客吃飯,你會嗎?1.一隻老年青蛙和一隻老年蜘蛛2.飯該怎麼吃?3.酒該怎麼喝?4.人該怎麼請5.酒文化,不懂真會鬧笑話6.合理送禮,舒服收禮7.誘導比勸導的效果好百倍8.吃好感謝飯四、其實我們都很勢利1.勢利眼,誰不是呢?2.陌生人推門進屋,對方重點先觀察的往往是你的腳3.這年頭,沒有理所當然4.不見兔子不撒鷹5.別怕麻煩人,特別是別人舉手之勞的事6.先混個底熟7.宰相門前七品官8.結交比你強的人9.從經濟學看五、想好怎麼說1.讓對方不停說「是」2.滿足自尊心3.讓對方不知不覺地為你辦事4.利用談判時的語言技巧5.肢體語言6.說清楚,聽明白7.怎麼開口很重要8.找準時機,用誠懇委婉的說辭提出要求9.從興趣入手與其親近,再提出請求10.先了解對方11.人人都是順毛驢六、碰壁之後1.了解對方的難處2.辦不成就結梁子,最後吃虧的是誰?3.讓對方感覺必須要幫你4.三種類型的拒絕與應對方法5.利用本身的資本打動對方6.旁敲側擊7.吊胃口8.用情軟化9.遠房親戚也是親戚10.別忘了鄰居11.不要忽視「看似不可能」的人12.陌生人未必是壞人13.屢試不爽的登門坎效應前言沒有人敢說他一輩子都不用求人,小到給孩子換一個班級,大到升遷、求職,都得求人。既然是求別人,結果就不全掌握在自己手裡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人,求別人辦什麼事都很順利。而有的人卻恰恰相反,似乎辦什麼事都不太成功。一般人習慣將此歸結為兩個字:運氣。的確,看起來好像是運氣使然,人的一生也時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好運氣,這倒也是事實。不過咱們中國還有一句話別忘了:好運不會總找你!意思是一個人總有運氣不好的時候。當你需要求人辦事卻趕上運氣不好的時候,你又該怎麼辦呢,總不會就此放棄,等待下一次好運氣來臨時再做吧。偶然的一次成功,我們可以歸結為運氣,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再說是運氣好,恐怕我們自己都沒有底氣了。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一個人偶然一次失敗,我們會自嘲說「運氣太差了!」求什麼人辦多小的事你都一再失敗,難道霉運就在你家做窩了?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總結一下人家的成功之道,反思一下自己的屢屢失手?有人會說:「哼!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錢,沒有辦不成的事!」我只能苦笑了。錢確實能辦成一些事,但是別忘了聰明睿智的中國人早就有一句話等著你:「錢不是萬能的!」如果你堅持認為錢就是通行證,是萬能膠,只能說你還處在求人辦事的最初級階段,你所要辦的事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是有句話說過嗎:「只要是錢能解決的麻煩就不叫麻煩!」有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北京某知名中學招生,名額有限,應者如雲,按照政策招生完畢後,還有十多個名額面向社會,可是報名的學生卻接近百人。我熟識的一位家長正有孩子要報名,於是想盡辦法托關係找該校校長通融,甚至在晚上拜訪後辭別時「不小心」落下了一個信封,裡面裝了一萬元現金。可是第二天校長就親自上門送了回來,表示不敢徇私,一切按照公開流程進行。事實上,校長已經拒絕了很多政府部門官員遞來的「條子」。這事看起來也就到此為止了,我們已經可以按習慣邏輯,坐下來泡一杯茶,大罵什麼「腐敗,黑暗,慾壑難填」。且慢,等到新生錄取完畢貼榜公布名單的時候,這位家長意外發現,自己一位鄰居(我也認識)的孩子竟然榜上有名,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懷疑人家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或送了什麼昂貴的禮物,沒想到一次聊天時,那位家長竟然自己揭秘:「我就送了兩罐鹹菜!」原來這位鄰居打聽到校長是他的老鄉,便懷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心態,給人家帶去了兩罐絕對地道的當地農村腌鹹菜。校長久在京城多年沒有機會回老家,也很難嘗到正宗的家鄉美食,就這兩罐鹹菜一下子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當然也因為那孩子確實不錯,校長感動之下就直接答應了他的請求,而不少官員和大老闆們還在對這個名額望眼欲穿呢!大跌眼鏡吧?看來錢真不是萬能的!請什麼人幫什麼忙,這就得看所求之事的大小,以及所求之人的愛好,這裡面其實大有學問。你所求之人的脾氣、個性,是一定要摸清楚的。有的人態度傲慢,架子奇大;有的人平易近人,和氣可親;有的人愛說大話,你一提出請求,他就把胸脯拍得嘭嘭響;有的人愛故弄玄虛,明明一個電話就可搞定的事,他卻把這事說得如何如何的玄乎。什麼樣的人都有,就看你怎麼認識和分析。求人辦事必須得有些禮物表示誠意,很難想像,你空著手上人家門,對主人說:「我今天路過你家,跟你說一聲,我兒子下個月畢業要找工作,你給靜忙找個好單位!」人家不拿大棒子打你出去就算你運氣!中國是禮儀之邦,這個「禮」,除了有「禮儀」的含義外,我覺得還應該包含「禮物」的意思。「禮尚往來」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這也沒有什麼說不出口的。在咱們中國,不管是婚喪嫁娶,升學喬遷,迎來送往,都少不了親朋好友的熱鬧聚會,不參加是不行的,那表示你自絕於那個圈子之外了,如果是親戚就要被開除「親戚籍」,是朋友就要被開除「朋友籍」。參加,就涉及送「禮」,送禮好像誰都會,但是要送得好,送得巧,送的人心甘情願,被送的人舒舒服服、喜笑顏開,那可不是人人都會的。很多時候是客也請了,禮也送了,不過才是個開始,接下來就是等待、焦急、彷徨,甚至是寢食難安。如果是小事,等一等也無妨,如果是比較大或比較重要的事情,那等待的日子可就難熬了。想探聽一下,又怕引起對方的厭煩,不打聽吧,著實讓人不安。就算冒著讓人煩的風險去打聽,得到的結果是「再等一等」或說是「這事有點麻煩」,只怕你是舊愁未解又添新愁!再比如,今天上門遭拒,明天登門必成,或者難辦之事易辦,易辦之事難辦,這中間有多少奧妙玄機,又豈是你能盡在掌握的?求人實在是不得已而為,又不得不為的兩難之事。求人的學問也是不得已而學,又不得不學的學問!精彩頁(或試讀片斷)根據生物學的研究,動物通常把它出生時首先看到的東西當成最親近的人,所以動物園可以讓狗媽媽為沒有媽媽的小獅子餵奶,小獅子也不會懷疑狗媽媽的血統。人是動物的一種,某些特性與動物是相通的,也很容易把老師,尤其是小時候的老師當成他們的親人,同樣的,老師也會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兒女一樣愛護、培養、提攜。蔣介石在大陸時期兼了100多所軍政校的校長,弄得國民黨幾乎所有中青年軍官、幹部都成了他的學生。那他找誰辦事都還不是很容易?現在各行各業流行拜師,已經形成一種社會風氣。學練武、學相聲、學營銷、學廚師,等等,甚至剛畢業的師範學校的大學生到學校里教書還要拜師。一個人拜師後,往往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效應,不僅業務能力提高了,通過老師接觸到的社會交往圈子,也拓展了他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業內就很有可能如魚得水。當自己事業打不開局面,或需要更有能力的人幫助時,以老師相稱,以師生禮儀相待,你就會發現自己多了一個親人,多了一份老師的關照,就可以拿到表明你在該領域有更深造詣的身份證。沒有風險,好處多多。媒體上經常有個詞,叫「圈內人」,也就相當於「自己人」的意思。不是自己人,當然什麼事情也不好辦,打不進圈子內部,你就是渾身是膽,也只不過算個散兵游勇,很難大紅大紫。為什麼有的女演員樣子挺清純,卻不惜製造緋聞,也一定要與名導掛上鉤?那是因為要佔領制高點呀,名導是圈子的核心,是圈子中的圈子!慈禧如果沒被選進皇宮,就永遠不可能當上老佛爺。所有的交流、提攜,甚至爭鬥,都是在圈內發生的,進不了圈,一切就與你無關;與圈的核心越近,你就越有可能成為核心。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活環境,環境和命運之間互為因果。我們再研究一下刑警是怎樣破案的:案發之後,首先是確定被害人身份,然後去調查他的社會關係,從中找出嫌疑人,逐個排查,最後鎖定。很多情況下,等目標鎖定的時候,罪犯已經跑掉。但不要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的社會關係還在,父母兄弟,親朋好友,老婆情人,熟人的熟人……總之,他不可能憑空出世,葫蘆總是從藤上長出來的,順藤摸下去,總會把它拎出來。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也就是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圈子中的每一個人,都帶著這個圈子的共性。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用一個人所處的圈子來判斷這個人。對於普通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圈子」比「進入圈子」更重要,只有清醒地對自己要加入的圈子有所認識,才能每時每刻都享受到圈子給你帶來的快樂,在關鍵的時候才知道怎樣向圈子裡的成員求助。圈子,說白了就是人脈,而人脈往往直接決定了你今後事業發展的程度。善於經營自己的人脈,也就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人說到底還是群居性動物,互相幫助、互相提攜是人類得以戰勝其他強大的動物,得以成為地球主宰的法寶。一個人自視清高、離群獨居不是不可以,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問題是,當你選擇這樣的生活態度時,你就應該同時做好了一事無成的心理準備!那麼,該怎樣建立自己的人脈呢?我的看法是因人而異,不過可以粗略地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家裡的老關係。父母和親戚們積累下的人脈是寶貴財富,用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繼承下來,絕對有助於個人前途。家裡的老關係,能挖掘的,一定要挖掘,走動少的要加強聯繫。勢利眼和拍馬屁雖說是貶義詞,可「清高」那東西生活中是兌不了現的,只要不想小國寡民與人老死不相往來,就不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其次就是同學朋友。早年講究世交,到了現在,階級界限模糊了,於是同學戰友的關係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同學的關係相對來說是最莫逆的,所以比什麼關係都好培養。你來我往的,定點吃吃喝喝這個關係就能維持住,花錢最少,受益最多。這個估計大家也都深有感觸。培養同學關係就有一點需要提的:同學關係不怕普遍培養,重點選擇。在哪上學,要好的朋友也就那麼幾個,你不可能跟每個同學都好,都好就鬼了,疏遠點的同學不一定不給你辦事,而跟誰都差不多的人反而會被同學看不起。蝙蝠似的,鳥也不喜歡,獸也不待見。這裡要提醒一點的是,小學同學也是同學,哪怕不認識,以後一說起是一個小學的,也會被額外關照不是?再次就是單位的同事。在單位也要有幾個狐朋狗友,你不可能跟每個人都保持等距,否則下場和蝙蝠一樣。有人愛說我和誰都不摻和,對誰都一樣,其實這是一相情願,這樣的人,我就沒見過混得滋潤的。甚至說,你可以站錯隊,但是你不能沒有立場。說句不好聽的,沒立場的人,連被收買的價值都沒有,還指望有人給你辦事?再有一種人脈會被人忽略,那就是陌生人。其實陌生人也是一種資源,我們善待周圍的陌生人,種善因就會結善果。關於這個,我是深有感觸的。我外出很少碰到額外的麻煩,多是別人主動幫助我解決問題。當然了,都是小問題,但是,別人袖手旁觀你有脾氣嗎?你能說人家錯,非要人家來幫你?我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是路上撿來的,她在公車上問我路,我細心告訴她之後,臨下車又提醒了她一下,結果就被她「盯」上了。這個朋友,很有能量的,幫了我很多。總之,求人看似是個簡單的活兒,可前面的那些個鋪墊卻是日積月累的。不是說細節決定成敗嗎?為人處事的細節,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求人」的成敗。

(2015/05/04雨霖

轉載/編輯/收藏)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著名皇后的閨名,比比誰的最威武?
田成有:以蘇力為例:中國法學家該思考什麼?
破陣子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中國這艘艦艇劈波斬浪展雄風,海上之路暢通無阻真英雄
中國古代特有的「詩話」

TAG:中國 | 中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