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經典背誦班《黃帝內經》第十二天

《黃帝內經》第十二天

【原文】12

帝曰:法陰陽奈何?

岐伯曰: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干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長清,數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注釋】

①.法陰陽:法,取法、效法的意思。

張志聰注:「帝言何以取法天地陰陽之氣,而為調治之法也。」

②.喘粗為之俯仰:呼吸困難而身體前俯後仰。

張介賓注:「陽實於胸,則喘粗不得卧,故為悅仰。」

③.煩冤:冤(yù),同「郁」,鬱悒、愁悶。

煩冤,即心煩滿悶的意思。

張琦注:「君相潘騰,神明內擾,故煩冤。」

煩冤與高熱、無汗、齒干並見,為熱盛陰液涸竭之證。

④.腹滿:腹部脹滿。

高世拭注:「腹滿而土氣內絕,故死。」

⑤.能:讀「nài」,通「耐」。下同。

張志聰注:「言人之陰陽,又配合天地四時之陰陽而為生死也。」

張介賓注:「陰竭者,得冬之助尤可支持,遇夏之熱,不能耐受矣。」

⑥.數栗而寒:數,讀「shuò」,屢次、常常。

身體常覺冷而不時戰慄發寒。

清:同清(印9)《正韻》:「寒也,陰氣有餘則陽氣衰,表陽不固則多汗,陽衰不溫於四肢故身寒。」

⑦.厥:四肢厥冷。陰勝於外,陽虛於內,外內皆寒,故四肢厥冷。

⑧.能夏不能冬: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

張介賓注:「陽衰者,喜暖惡寒,故耐夏不耐冬也。」

⑨.更勝:更迭勝負。張介賓注:「即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⑩.能:讀「tài」,通「態」(能、耐、態,古通用)。

胡澎說:「能,讀如態。病之形能也者,病之形態也。」

編輯:小鼠魚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素問·第五章·陰陽應象大論·第六節
《黃帝內經臟象表 作者:楊真海針灸》
(2)黃帝內經 二
【趨吉避凶、安身立命】 看看易經與黃帝內經的陰陽觀
(2)黃帝內經 十

TAG:經典 | 黃帝 | 背誦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