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崇禎帝的四皇子
紅樓隱史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紅樓夢》,其實是「朱樓夢」,「賈王薛史」其實是「家亡血史」。
這個「家」字再結合紅樓夢中多次出現的皇宮儀制的場景描寫,不是親身經歷的人很難寫得出來,以及賈府的帝王規制,比如寧國府九道門等等,而且作者用「銜玉而誕」、世間僅存的「補天之石」來暗示主人公寶玉的帝王繼承人的身份。
作者先在《紅樓夢》第十六回中特意強調:「(大觀園)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者,一一籌畫起造。」
「籌畫起造」者暗指《紅樓夢》一書的創作者。
「老明公」指皇朱後裔,
「山子野」音譯"三子爺」
"老明公號山子野",翻譯過來就是當時人們常說的"朱三太子爺」。
而後作者又交代賈府四姑娘惜春執筆作畫《大觀園行樂圖》。執筆作畫《大觀園行樂圖》就是創作《紅樓夢》長篇小說。
這籌畫起造和執筆作畫正是作者自亮身份:《紅樓夢》的作者就是朱三太子爺---崇禎帝的四皇子----朱慈炤!
「賈史王薛」實乃「家史王寫」!
先介紹崇禎皇帝三個兒子的歷史
崇禎共有7個兒子。《明史》"庄烈帝七子: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貴妃生永王慈炤(四皇子)、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崇禎十七年(1644),太子16歲,三皇子定王慈燦13歲,四皇子慈炤應當也有十二三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其他的兒子都已早逝。與對待女兒的方式不同,思宗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藏匿於公卿貴戚家中。
《甲申傳信錄》記載「長太子名慈烺、永王名慈煥,皇貴妃田氏出,定王名慈燦,周皇后出。一長公主,周皇后出。四坤儀公主,袁妃出。太子最後出,不及至成國府,而匿民間。永王、定王並至嘉定府。十九日闖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闖令行君臣禮,不從,遂長揖。闖曰:『若父何在?孤必無殺意,何不出一見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縊宮中,無他往也』。。。。四月九日,復入朝,闖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殺我』!闖曰:『汝無罪,姑免』。已而西平復仇之兵且至。十三日卯刻,自成東出。二王各令一卒抱持馬上,百姓迭擁觀之。民間遂言太子亦在營中。至通州駐馬,百姓有叩頭者。定王失一履,通州民趨與著之。既東,闖與吳兵戰,且敗。時晉王亦在闖營,躍馬馳入吳軍曰:『我晉王也』!吳軍留之,以故晉王得無恙,而人遂傳太子定王為吳軍奪去。於是都民引領望太子、定王入矣。二十六日,闖騎乍歸,部署盡亂,未有知太子、定王入者。既而吳兵入,亦不見所謂太子,定王也。或言定王已遇害於城南之空苑,而太子、永王終不知所之。」
滿清官方檔案《清實錄》記載:「辛巳。有劉姓者自稱明崇禎帝太子。內監楊玉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時崇禎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見掩面泣。奎跪獻酒食既而疑其偽。具疏以聞。隨令內院傳故明貴妃袁氏、及東宮官屬內監等辨視。皆不識。問以宮中舊事。亦不能對袁妃等皆以為偽。惟花園內監常進節指揮李時蔭等執以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趙開心、給事中朱徽等各言事關重大宜加詳慎。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狀。楊玉、李時蔭等十五人。皆棄市。以開心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語。亦論死。因系言官。免罪。奪俸三月。」
《甲申傳信錄》記載更詳細:「忽有男子貌似太子,同常侍投嘉定侯周奎府中。曰:『皇太子也』。周奎佯不能識,奎侄鐸以侍衛,引與公主見,公主抱頭大哭。哭罷,奎飯之,舉家行君臣禮。。。。傍晚與公主哭別而去。數日復至,公主贈一錦袍,密戒云:『前來,皇親上下行禮進膳,頓生疑釁,可他去,慎無再至也』。痛哭而別。十九日又至,奎便留宿。二十二日,奎侄鐸與奎謀曰:『太子不可久留,留且陷害,不如去之』。奎因語之曰:『太子自言姓劉,說書生理,可免禍,否即向官府究論』。太子曰:『我悔不從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如此,何不遣行?乃留我何意』?奎曰:『汝第言是姓劉假太子即已』。太子堅不從,晚,奎令家人椎系之,逐之門外。捕營健卒遂以犯夜擒去,明晨獻之刑部。曰:『此假太子也』。即會刑部山東司主事錢鳳覽勘其事。訊內侍舊臣真偽何如,內侍常共言此真太子也。舊司禮太監王德化亦言其真。百姓觀者數千,皆應聲稱真太子。是日送入殿中,廷勘之。太子言宮中事頗同,歷詔之,內監多不言是。有一楊姓內監在旁,太子曰:『此楊太監,嘗侍我,訊之可知』。楊倉猝曰:『奴婢姓張,不姓楊。先服侍者,非我也』。因呼舊錦衣嘗侍衛者十人,訊之,十人齊跪曰:『此真太子,願無傷』!遂下常侍內監及錦衣十人同太子皆系獄。錢鳳覽上疏力諍:」周奎恐懼,妄以為假,豈有所為假冒也。昨刑部官共周奎遁辭曰:『即以真為假,亦為國家除害』。其愚妄之私,盡露於此一語。「時舊閣臣謝升入內院。升舊嘗侍講職,太子初訊時,升亦以為非是。太子呼升曰:『謝先生豈亦不能相識乎?前某日講書某事云云』!升默不復言,乃曲躬一揖,鳳覽復怒升,因叱升不臣。十二月初十日,除太子系獄外,凡爭言太子無狀及錢鳳覽、趙開心等盡斬之。時廷臣共乞生鳳覽、開心。滿御史叩救開心,因開心奏時無甚唐突語,以故得免。漢臣之救鳳覽者亦力,因改絞。即日攝政王旨:除御史趙開心還職罰俸三月,錢鳳覽、朱六邵、貴尼、僧真慶,著即絞。李時印、張文魁、申良策、鄭國勛、楊博、楊時茂、張元齡、常進節、楊玉各斬決。「
周奎先向李自成獻永王和定王,李自成敗逃出北京後,太子又去投奔周奎,並與長平公主是抱頭痛哭在一起。單看這一幕,太子就肯定是真的,長平公主一個養在深宮的尊貴女子,怎會與一個陌生男子抱頭痛哭?而且長平公主與太子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如何能認錯?公主勸太子說:"慎毋再至",公主明白,周奎既然能把定王和永王交給李自成,也一定會再出賣太子給清朝。果然,周奎向滿清獻太子,周奎和外甥周繹按照攝政王的意圖,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長平公主堅持說是真,被周奎打了一個耳光後也不敢再說話。因此而得到滿清的特別獎賞。大家還可以參考《石匱書後集》等書的記載。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應該是兄弟姊妹中最幸運的一個,在大順軍中與兩個哥哥失散之後,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了河南,種了一年地。後因為清政府清查「流賊」,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個人流浪,後在鳳陽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給事中,老給事中念及皇恩,將他收養在家,並改名為「王士元」(倒過來念即為「原是王」)。在王給事中去世後,四皇子又過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員,這位胡大人也是個心念故國的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從此朱慈炤以餘姚王士元為名靠教書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經七十五歲,並且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個孫子的大家庭。他對於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傳統,為兒子取名時以「和」字排輩,最後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這些舉動逐漸為人們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東起義時便打著他的旗號,終於使這位隱藏了幾十年的前明龍種遭到了滅頂之災。化名王士元的四皇子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兒都自縊而死,男性家人無一漏網。四皇子否認自己參與造反,但他承認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條。為了證明四皇子是假的,滿清故意混淆四皇子朱慈炤和五皇子朱慈煥,因為五皇子朱慈煥是有明確的明朝官方的死亡記錄的,而四皇子只是明亡後下落不明。狡詐的滿清將五皇子朱慈煥已死於崇禎十四年作為證據來污衊四皇子乃是假冒:「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將四皇子與早就死了的被封為真君的皇五子混為一談,這可真是康熙的一大創舉!康熙睜著眼睛說瞎話,只為了混淆視聽,好將四皇子定罪為假冒皇子以斬草除根!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記載崇禎第四子並沒有在崇禎14年亡故,而已經事過60多年的老太監且不說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認得當年僅十二三歲的少年皇子?可惜,明朝的繼承人都必須死,這些連小孩子都騙不不了的證據就把「王老先生」四皇子全家送上了黃泉路,四皇子被凌遲處死,所有兒子被斬立決,唯一的孫子朱鈺寶(倒過來即為「寳玉」)下落不明,也許已經死在了杭州獄中。(見《雞林舊聞錄》和《清實錄》)
後來滿清官修的《明史》明確記載:「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賊陷京師,不知所終。悼靈王慈煥,庄烈帝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薨。」康熙捏造的四皇子死在明亡前的謊言被他的孫子乾隆打了耳光!荒唐啊!可笑!滿清的滿嘴謊言的醜惡嘴臉在皇四子一事上表現地淋漓盡致!
史學家孟森對朱三太子本傳補正,並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獲朱三太子,實為崇禎四子封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顛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機心刻深長久,為振古所未有」。
作家森林團隊原創文章,對作品擁有合法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揭秘:皇太極究竟是怎樣離間崇禎帝與袁崇煥的
※大明亡國,崇禎帝真的沒有責任嗎?
※崇禎帝吝嗇亡國 – 鐵血網
※崇禎帝是個偽善的人,心裡根本就沒有人民,毀掉明朝理所當然
※孤獨的崇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