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在安徽蚌埠的心意開合太極拳

心意開合太極拳系陳摶老祖及張三丰所創(因為我們習練的每一個動作都和陳摶老祖傳下的口訣相符合)後王宗岳將此拳傳河南溫縣趙堡鎮蔣發,此拳在趙堡鎮世代秘傳,有傳媳不傳女之說,講究父子相傳(教授)並親自身傳言教,口口相授,直到第十代宗師鄭悟青,鄭錫爵二位破除單線秘傳的師訓,才開始廣收門徒向外傳授此拳。

我們恩師劉鳳鳴自幼跟隨一代大師盧嵩高、宋國賓習練少林拳、彈腿門、心意六合拳。

和恩師劉鳳鳴的合照

上世紀四十年代到西安隨二位鄭老師習練趙堡鎮流傳的趙堡太極拳(原名,趙堡架)當時在西安在一起跟二位鄭老前輩習拳的有:孫蘭亭、常正都、耿進發、(裁縫)袁雲龍、董常太(銅匠)、孫冒運、王成玉(診所的)等人。

劉鳳鳴老師幾十年練功不輟,又加上早年練的心意六合拳及八極,八卦的內家拳功底,使他全面掌握,悟出內家拳術的內函及內家拳的拳理。即所有的內家拳的功理、功法都是一樣的,不是開,就是合,並且全部都要用意念引領。

他又把二位鄭師所教的太極拳熔入到心意六合、八卦、八極等他的內家功底里。將此趟太極拳練到出神入化,時而合為一體,時而放開全身皆松,並根據全身的脈絡使血液和氣貫滿全身,達到了頤養天年的效果。因此他把習練的這趟拳定名為「開合架太極拳」,有此拳佑之,師至百歲方卒。

陳摶老祖譜上第一段即說:太極拳,聖人緣,六合八法是祖先,太極八卦,心意拳,武當隱君流淵源,頭趟沖糟單鞭式,二趟棚將擠捋按,三趟採例肘靠式,四趟行氣周身轉,五趟屯涮搖擰插,六趟抖擻勁要動,若問此拳誰締造,華岳真人乃陳摶。

一九七二年劉鳳嗚老師在安徽省蚌埠市收授以周少學為首的近千人的武術習練者,傳授了他自己融合了心意拳,八極拳,八卦拳及二位鄭師所傳的太極拳,形成了目前頗有特色的「開合太極拳」,並在晚年立周少學為此拳的主要傳人,同時授周少學為這門具有內功拳特色的「開合太極拳」的掌門人,並將陳摶老祖師的譜傳於我二人。

我二人自幼隨宋國賓高徒蔣安波(啟蒙師)及褚延玉為師(均為劉鳳鳴師兄)習練少林彈腿及心意六合拳。

幾十年來共同習練、研究武術並重點研究、習練此趟太極拳幾十載。現把習練體悟整理歸納,和共同喜愛傳統武術的同道們分享。

此太極拳始終以意念貫穿其中,陰陽轉換,循環無端,凝神守靜方能修此拳,它以其動靜結合,內外兼修悟剛柔生克制化之真理,以達到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之術。

此太極拳之內功幸運的是有陳摶老祖的譜指導,包括每個式子的用意都講的非常明白,更何況還有老祖師「先天圖」的指導。但筆者習練四十多年至今只能理解五個階段中的三個階段,「得竅」,「練己」和「和合」這三個階段。

得竅

得竅指練功練拳時,思想清靜,意念集中在元氣生髮地——下丹田處,一呼一吸(吸為陰,呼為陽),此非人體自然呼吸,實為體呼吸,也稱逆呼吸。以意念領氣至丹田為陰,虛領頂勁為陽。(從足跟領勁從小腿,大腿,背部脊柱兩旁貫穿所有穴位將氣,勁虛領至百會最後至上丹田(印堂穴),每練太極拳一式均用之。

調身入靜,此為練陰陽,也是太極拳基本功。

練己

第二階段為「練己」階段也是練精化氣階段。精分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來自父母,後天來自臟腑,在得竅的基礎上練有形之精,化無形之氣,氣分元氣又稱真氣,是由先天之精和水谷之氣化生而來,其分布於全身,無處不至,前面己經講過精先天之物,它屬有形之陰物,不能通過任,督二脈上下循環,因此輕清之質即在練精化氣階段溶於精,氣,神三寶之中,用意念沿任督二脈循環運轉的過程叫練精化氣。

和合

第三階段是「五朝元氣和合」階段,即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對應人體五臟,練此拳首先要靜,要合住四象,即目不妄視魂安於肝,肝受益,肝為木;耳不妄聽使精安於腎,腎受益,腎為水;鼻不妄嗅,魂安於肺,肺為金;守住這四象不外泄才能聚於意,意為脾,屬土。只有守住意,五行才不相剋,氣才能齊聚于丹田,這也叫五行攢簇歸丹田。

行拳要領是「眼餘光觀鼻尖,凝收聽聞,舌輕頂上齶,自然呼吸,四肢不可妄動,把身、心、意」融為一體,把精、氣、神三元合一,必須做到:身不妄動腎水和肺金就可共處,心不妄動肝木心火就可相合,意不妄動脾土即可統領三家,也就是守住意念,五行就不會相剋了。練精化氣時必須身不動,練氣化神時必須心不妄動,練神返虛時必須意不妄動,虛極守靜,靜極天心現,自有神明之境界。

神,其藏於心,外在目,是心精,氣相互生化為基礎的,精滿氣壯,氣壯則神旺,養生之本為養神,形神兼備,養神為先。習練太極拳對機體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骨骼系統和新陳代謝系統有著極大的影響,它壯人體魄,充人精神,發人智慧,達到為人所不能的境界和效果。由於此拳從起式到收式全由意念貫穿其中,又加之多次參加全國性研討會和國內外的高峰論壇會,與眾多名人名家交流,共同認為我們應叫「心意開合太極拳」,徵求眾師兄弟的意見,獲得一致同意,因此定為此名。

太極拳系道家之理,即陰陽和五行八卦演變之法,結合人體內外運行之規律而形成為剛柔相濟,動靜相間的強身防身之拳種,它依照人體科學原理和傳統文化,即易經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精髓,與這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太極」即無極也,它是指道的性質和狀態,而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太極至高無上的宇宙本源,它啟悟「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形成道武一源、拳以載道的辨證關係。這是太極拳的基礎原理。

太就是大,至之意;極就是開始或頂點極限之意。它包羅萬象,所以太極拳稱為萬拳之母,它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既含人體內運作的最大限度和規則的拳術,又是人體內生理生命陰陽運行的規則和規律。因為人體就是個太極體。頭陽天,腳陰地,萬物負陰而包陽,陰陽相交始生萬物,道含陰陽,即是無極。

陰陽相對而立,就是太極。

太極:無極而生,動靜之機皆陰陽之母也。

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內斂其神,外聚其氣,拳未到意先行,拳不到意先至,意即思也,必須做到以意領氣,以氣領身,以身領手(以腰胯帶動身體,保持百會對會陰、會陰對湧泉兩穴連線的中點,此為守中),應用這個練功的重要要領,就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做到腳不動蹈之,手不動舞之。這也是習練太極拳達到一定內功時才能有的體驗。

太極拳任何一式均是整體,一動無有不動,每動必含陰陽,習練時養心定性,聚氣斂神。心不安則氣不聚,氣不聚則神必亂。心安神定,全身百脈通暢,方能養身。

拳勢所變隨人所變,順人體自然而變。隨曲就伸,隨伸而旋,欲收先放,欲緊先松,欲進先引,棚擠和按發之勁是根據對方的力度和變化而使用的。

圈化是技擊中最靈活重要的技法。棚,捋,擠,按,采,列,肘,靠,此為八卦,進,退,顧,盼,中定此為五行,輕靈,含撥,松腰,分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動中求靜,這是習練時的十大要領。

陳摶老祖的第四階段「得葯」階段,第五階段「練神還虛」階段,復歸無極,筆者至今沒悟出來,不敢妄議,所謂的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一種最高境界,最終復歸無極。

習練本拳時對拳架和行拳時的要求是非常嚴的。

行拳時因人而異,架高了就象水一樣涸了。兩臀夾不住,架子低了,合不住氣,就散了。因此拳架高與低都以兩臀夾的松、緊為準。

對於手臂,也是有要求的,高時不過眉,中不過肩,手臂低時手不過膝。同時膝也不能過腳尖。臀部不過腳後跟。

含胸拔背,兩肩略內扣,背部微緊,下頜徵收,根據人體結構,含胸時自然拔背。

沉肩墜肘,兩肩井下沉,肩沉自然肘墜。

正腰落胯,腰松直稍前彎,落胯時骨盆有下落踏實之感。

松膝開襠,松膝時大腿,腰及會陰都松,開襠時襠部開成倒∪型,大腿根部全松方可。

收腹,束肋,小腹內收,此時腹緊胸松,隔肌上提,此時五臟皆松。接受營養。

氣沉丹田,意念有,丹田就有。

虛領頂勁,所謂虛即無,虛領是用意念把無形的東西引領至百會,從足跟領勁從小腿到大腿到長強,沿背部脊柱兩旁貫穿所有穴位將氣、將勁虛領至百會,最後至上丹田(印堂穴),每練太極拳一式均用之。每練對一式,陰陽相合,口腔內就蓄滿甜津液,此液含有大量酶類,對提高人體免疫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行練此拳的要領是「眼餘光觀鼻尖,凝收聽聞,舌輕頂上齶,自然呼吸,四肢不可妄動,把身、心、意」融為一體,把精、氣、神三元合一,必須做到身不妄動,腎水和肺金就可共處。心不妄動肝木心火就可相合。意不妄動脾屬土即可統領三家。也就是守住意念,五行就不會相剋了。

練精化氣時必須身不動,練氣化神時必須心不妄動,練神返虛時必須意不妄動,虛極守靜,靜極天心現,自有神明之境界。

神,其藏於心。外在目,是心精。氣相互生化為基礎的,精滿氣壯,氣壯則神旺,養生之本為養神,形神兼備,養神為先。

習練太極拳對機體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骨骼系統和新陳代謝系統有著極大的影響。它壯人體魄,充人精神,發人智慧,達到為人所不能的境界和效果。

太極拳系道家之理,即陰陽和五行八卦演變之法,結合人體內外運行之規律而形成剛柔相濟,動靜相間的強身防身之拳種。它依照人體科學原理和傳統文化,即易經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精髓,與這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虛領頂勁,所謂虛即無有,虛領是意念把無形的東西引領到頭頂。頂勁,習練太極拳時本無勁,用勁練就是疆勁,所謂頂勁是習練者本身從足跟領勁,勁從足跟起,經小腿引至大腿至腰至脊引至百會和上丹田(此時必須通脊挺胸,讓中丹田輔助傳遞)下丹田充盈後,即可貯存能量,固本培元,繼而在中丹田進行練氣化神,這是周天功的又一層次。

練至中丹田充盈後,就可調心養神,強心肺,益守氣,並加強神經系統和經絡系統的傳遞作用,「力由脊發」實際上是由中丹田傳遞的,從通俗上講下丹田就是發動機,中丹田就是轉運站,上丹田就是個藏神之所。是練神還虛之舍,在練功時不是三次行動,而是一氣合成,是個整體。氣力合一,一旦下丹田之氣練成,真氣可收可發,四肢百骸無所不至,以此帶動腰胯增強活力。

太極拳的內功體系是人的經脈(經脈分正經和奇經,正經十二條,手足三陰和三陽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奇脈包括任、督、帶沖、陰矯、陽矯、陰維、陽維、統稱奇經八脈(有路徑之意)由意念循規引領氣血走向。

太極拳習練者要明白人體的各種脈絡和穴位,人體分上中下三節,頭為上節,身為中節,腿為下節,四梢即發為血梢,舌為肉梢,牙為骨梢,指為筋梢。上肢有勞宮、曲池、肩井等穴,下肢有環跳、膝眼、陰、陽陵泉、湧泉穴,體中有印堂、膻中、丹田、會陰等穴,背後有尾閭、長強、夾脊、玉枕、中主線有百會都是意想的重要穴位,根據每式的動作,用意念引領氣血運行循環所通經脈(64根)心中都要熟知,方能隨心所欲。所有經脈、穴位老祖說有就有。但解剖沒有,我是學醫的,我信有,因為中醫用穴位針灸治好了無數的疑難雜症。這跟習拳用意念是一回事,意念有就有。

這也許就是習太極拳的至高境界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了。

【作者簡介】周少學,退休於蚌禹會區政府(20O3年獲第二屆國際武術節武當趙堡太極拳名家稱號。入編中華武術大典太極名家人物誌)武術六段,武當趙堡太極拳鄭伯英拳法學社副社長、安嶶省心意六合拳委員會副會長、安嶶省蚌埠市武術協會副主席、蚌埠市武術段位評定員、蚌埠趙堡太極拳專業委員會法人、會長、蚌埠市心意六合拳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心意六合拳非物資文化傳承代表性人物。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圖解(85式完整版)(32~61) - 無住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趙堡太極拳架(二)
[轉載]太極拳腰與手的運動關係——張志明
讀太極拳書籍中的拳論、理論部分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武當熙太極 │ 太極拳中心線怎麼訓練

TAG:太極拳 | 安徽 | 太極 | 蚌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