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偉大的抗美援朝(第1集)——抉擇★╭※╯ 

檔案:偉大的抗美援朝(第1集)——抉擇素材:網路 整理:白雲飄飄

1950年6月25日,這一天,朝鮮戰爭爆發,世界記住了一個名詞,「三八線」。1950年10月8日,這一天,一支特殊的軍隊誕生,世界記住了一個名字,「中國人民志願軍」。1950年10月19日,這一天,志願軍入朝援戰,世界記住了一個崛起的古國,「中國」。這些個「重要的一天」,曾勾勒出一個改變歷史的決策。然而,這個為人熟悉的決策背後,卻是他們一天又一天,不為人知的抉擇。抉擇間,究竟發生過什麼,你,知道嗎?今天,我們找到了記錄這些「重要一天」的珍貴檔案,將目光鎖定在這些關鍵的歷史節點上,試圖還原它承載的真實,走進領袖大腦,把決策抗美援朝背後,那最煎熬的十八天,講給你聽。

資料圖:麥克阿瑟與杜魯門戰火燒到家門口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月27日,美國海空軍入侵朝鮮領海、領空,進攻朝鮮人民軍,干涉朝鮮內政。就在同一天,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其空軍第二十航空隊進佔台灣基地。在美國白宮,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稱:「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部隊的佔領台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與必要職務的美國部隊。」這顯然是在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既定部署。對此,毛澤東迅速作出反應,表明中國政府的立場。6月28日下午5點,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緊急舉行第八次會議,在會上毛澤東發出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9月30日,周恩來代表我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然而,美國對中國的警告,熟視無睹。7月7日,美國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操控聯合國安理會,成立「十六國聯合國軍司令部」,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失利。9月28日,距三八線僅50公里的漢城陷落。美國飛機不僅日夜轟炸鴨綠江朝鮮一面的城鄉,也頻頻以「誤炸」之名把炸彈投到中國一側。10月1日,在美國的支持下,南朝鮮軍越過了三八線。當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煙花在天安門上空散開時,在朝鮮戰場上空,美軍飛機散發的「最後通牒」,也呈煙花狀成批落下。國慶當晚,毛澤東召集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商討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此時,他很清楚,對中國來說,局勢十萬火急。因為戰火,已經燒到了家門口!

資料圖:毛澤東與彭德懷彭德懷挂帥10月2日凌晨2時,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了致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和邊防軍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的電報,這份電報提出如下要求:(一)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三)請鄧將準備情況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動即行電告,與此同時,他密電周恩來說,「去西安,把他接來吧」。這個他,就是彭德懷。彭德懷當時是西北軍區司令員兼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到北京時,他根本不知道,毛澤東叫他來幹嘛。彭德懷根本不知道要他去抗美援朝,所以帶的都是如何搞西北經濟建設的圖紙和秘書楊鳳安。在來的飛機上,還在看圖紙。之所以選楊鳳安,就是因為他是最懂建設的幾個秘書之一。彭德懷對10月4日這一天的會議,有親筆回憶。在《彭德懷自述》中,他寫道:中央正在開會,討論出兵援助朝鮮問題。聽別的同志告我,毛主席讓大家著重擺擺出兵的不利……我剛到,未發言,但內心想是應該出兵,救援朝鮮。1950年10月4號這天晚上,彭德懷就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309號房間。在《彭德懷自述》中,對於這天晚上的心情,他這樣寫到:主席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裡也難過。」「我把主席的這句話,反覆念了幾十遍,體會到這是一個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指示。想著美國佔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1950年10月5日下午,中央又在頤年堂開會,繼續討論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開會的時間定在了下午,但這一天的上午9點,毛澤東要求單獨見彭德懷。一見面,毛澤東便問,你什麼意見?彭德懷說,遲打不如早打。毛澤東隨後問,誰挂帥合適?彭德懷說,中央不是已決定了林彪同志嗎?毛澤東說,林彪不便前往,中央希望你來挑起這副擔子。當時,彭德懷從沒去過東北,也沒有指揮過四野的部隊,更沒有思想準備。但是,從大局出發,他同意了。

資料圖:《決策出兵》兩次暫緩出兵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保存著一副畫,它的名字就叫《決策出兵》。它記錄的,是1950年10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時的情景。就是在這次會上,中央第一次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自10月1日的政治局會議後,毛澤東接連幾天,主持中央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在會議上,毛澤東講:「不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都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他說:「現在是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的,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佔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風險,有多大困難,必須立刻出兵朝鮮。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電報等級:「絕密」;收報人:彭高賀、鄧洪解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各級領導同志們。在電報的落款處,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寫上「毛澤東」,而是完整地寫上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這是在整個抗美援朝歷史中,第一封下發給志願軍「全體領導層」的電報。它就是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圈圈塗塗,勾勾改改,乍一眼看上去,就能直觀地感受到,對於發布這一改變歷史的重要命令,主席是慎之又慎。仔細看這份命令,我們發現,這一命令的底稿,是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的筆體。毛澤東在上面作了大量修改。比如這裡,把「支援軍」改為「志願軍」,同時又加寫了第五、第六部分,即入朝後的政治紀律問題和克服困難的熱情及勇氣。從這裡可以看到,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同時強調,各部須立即準備完畢,待令出動。事實上,這份命令發出的當天,彭德懷就已經飛往瀋陽,為志願軍入朝做準備。然而,彭德懷剛剛準備了三天,中央就做出了變動。1950年10月12日這天早上,天還沒亮,彭德懷就接到了聶榮臻的電話:「有新情況,有變化,要請你回北京商談!派飛機到瀋陽去接你。」放下電話不一會兒,毛澤東的電報就到了,寫得什麼呢?一共兩句話:(一)十月九日命令暫不實行,十三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二)請高崗德懷二同志明日或後日來京一談。「不要出動」?怎麼回事! 集結的號角10月8號已經吹響,怎麼到了12號,就「不動」了呢?在10月17日上午,毛澤東再一次通知志願軍各級領導,停止執行17日入朝的命令,同時指出:「先頭兩軍準備於19日出動,明(18)日當再有正式命令。」 發完這封電報,毛澤東趕緊又給彭德懷、高崗追了一封電報:「請彭高二同志於明日乘飛機來京一談。」「對出兵時間,以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報告後確定為宜。」兩次暫緩出兵,背後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玄機?最終又是什麼促使中央領導層下定了19日跨過鴨綠江的決心?從10月1日到19日,短短18天內,中國人民志願軍又是如何迅速完成作戰準備?在出兵之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層對於戰爭走向又有著怎樣的預判和運籌?

轉載自一☆白雲飄飄づ(忙)
推薦閱讀:

抉擇凈土:極樂世界
人生命運的抉擇
答問 | 印度的抉擇?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華嚴經談玄抉擇六卷(遼 鮮演述)

TAG:抗美援朝 | 檔案 | 抉擇 | 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