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飯局的學問:官員感嘆吃飯不再是生理需要|西縣|飯局
原標題:能吃和不能吃的界限
文_本刊記者龍在宇
李紅是西部某縣級市的城管局副局長,對於那些數不清的飯局,他和其他人一樣都覺得累,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應對。「市裡有名領導感嘆過,吃飯不是生理的需要,是感情的需要。」李紅在廉政瞭望記者面前露出一絲苦笑。
不過,奢侈浪費、大吃大喝之風卻與厲行節約的宗旨格格不入,八項規定中的重要內容,就是遏制舌尖上的腐敗。
當「中國式應酬」遭遇八項規定,一些官員們似乎不會吃、不敢吃了。
請客容易送客難?
《陋室銘》中有句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用在公務接待中卻並不準確。上級、平級、下級,在過去都能從公務宴請中找到自己的一個位置。
「最能成為座上賓的,自然是上級領導」,李紅掰著指頭向記者訴說,以往要過年了,四大家分管城管工作的領導,都得請到,還不能厚此薄彼。不同的宴請,規格自然不同。
此外,在李紅往年參加的宴請中,和城管局平級的一些重要單位一把手也少不了。李紅介紹說,市裡的單位很多,城管局並不會邀請每家單位的領導,但諸如財政局等單位的一把手,一定會在受邀之列。至於下級間的宴請,早在去年春節前就全部取消,全局不再組織團年,局裡各大隊、科室也不再團年。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多數單位的情況與李紅所在的城管局類似,下級的宴請與聚餐已絕跡。比如團年宴,沒有一家單位今年有此計劃。至於對平級與上級的宴請,部分則保留了下來。
在西部某縣的建設局,就明確規定,部門內不組織聚餐,只有上級單位或外地單位有客人來時,才進行接待。不過該局副局長表示,中國素來講究待客之道,外地來的客人,自然還是要接待一下。八項規定出台後,縣委確定了接待工作的八字方針:熱情周到、勤儉節約。「按照我的理解,對待客人,擺在第一位的還是熱情周到。」
為何取消平級或上級的宴請較為困難?除了官場里「唯上」的心態,也有許多現實的困境。一名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關於接待的有些具體問題,不是縣裡、市裡能解決的,還需要更高層面來協調。「過去年年請,現在突然取消了,有的人難免有想法,請客容易送客難啊!」
浙江溫州曾出台過被網友譽為「史上最細」的公務接待標準,明確公務人員在溫州市內從事公務活動,確需在當地就餐的,所有人員一律吃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過60元。
不過溫州官員也表示,這項規定僅限於同城接待,對於上級單位或到溫州考察學習的市外單位,並不參照這一標準執行。
「內部的事情好解決,比如各鄉鎮民政幹部的年終大會,按過去的慣例,開會之後所有人要聚餐,從去年開始這頓飯就取消了。但外面來的客人還是要接待,像在外地流浪的人員被遣返回來,我們總要接待一下負責這項工作的外地民政系統工作人員。不過按什麼標準接待,現在還沒有具體說法。能否全國統一規定,凡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食宿全部由原單位報銷,當地不再負責?」
吃多少算是大吃大喝?
八項規定出台後,為人深惡痛絕的官員大吃大喝之風得到極大扭轉。不過當廉政瞭望記者赴各地採訪「落實八項規定情況」時,數名紀檢監察系統的幹部卻糾正了記者的說法:「不能說是『落實八項規定』,應當是『落實八項規定的精神』。」
一名紀委幹部解釋說:「八項規定是針對中央領導人提出的,它的適用對象也是中央領導。至於各地,是要落實八項規定中體現出的厲行節約,嚴禁鋪張浪費的精神。」
既然八項規定並不是針對各級領導幹部的一個條分縷析的「硬框框」,那麼在貫徹執行時,各地如何掌握標準?
姚銳是西部一名副縣長,他所在的市,按照八項規定的精神,制定了九項規定,而縣裡又進一步細化,制定出十項規定。「總的精神都是嚴禁鋪張浪費,但條款更具體。比如市裡的規定,明確了公務接待一律不上煙酒,縣裡則規定接待時不得點海鮮產品。」
一名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介紹,現在公務接待中一般不會出現高檔酒了。「關於什麼是高檔酒?市裡有個文件,說的是茅台等一類名酒。這個『等』字如何理解,上面也沒明確說。我們的理解就是,凡是價格與此相近的,都屬於高檔酒。」
李紅則拿酒打了個比方,一般局裡內部吃飯,都是喝一百多塊錢的酒;邀請其它局的領導,就得上三五百塊的酒。至於邀請上級領導,那得看領導喜歡喝什麼。「兩桌人喝一瓶200多塊錢的酒應該不算什麼,但喝了七八瓶幾十塊錢的酒照樣要算大吃大喝。」李紅表示,「對飯局是否奢侈的定義,並不是因為酒的品牌,或者說酒的價格,這必須看飯局的檔次和規模。」
華東地區一名接待辦主任對廉政瞭望記者說,現在都講吃工作餐,不搞宴請,但工作餐的標準如何掌握?究竟50元/人算工作餐還是80元/人算工作餐?「有次鄰縣縣長來考察,關於工作餐的接待標準如何制定,我們也拿不準。最後還是區委書記決定,安排去酒店吃自助餐。據我所知,那家酒店的自助餐就是168元/人。」
姚銳向記者坦承,在整治大吃大喝現象時,確實面臨著一些疑惑。「究竟吃多少錢的宴席,算是大吃大喝,目前還缺乏標準。」他介紹道,清理辦公用房時就很簡單,上面有規定,哪種級別的領導能擁有獨立辦公室,不夠級別的就堅決清理。還有處級幹部的辦公室面積是多少,廳級幹部是多少,文件上一目了然,凡是有超標的,限期清退。
四川省紀委一名處級幹部告訴記者,他們已經了解到下級單位的許多意見,目前正在調研,力爭能儘快出台操作性更強的規定細則。
一些市、縣一級的紀委負責人則建議,上級部門出台的細則,既要考慮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少搞一刀切,也要拿出讓人一目了然的硬指標。「規定太細,缺乏操作性不行,但要是標準太寬泛,極有可能會有人鑽空子。」
由於具體標準有待細化,便衍生出另一個問題——有些行為,在某地算是違規,到了另一地,卻又並未被禁止。
一名東部地區省級紀委的幹部王宇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省也曾考慮出台一個細則,對婚喪喜慶的桌數進行規定。但一番調研之後又作罷。「每個人的社會關係不一樣,親朋圈子也不同,不太適合搞一刀切。」
官員飯桌去哪兒了?
「雖然各地紛紛出台針對大吃大喝的禁令,但有時候又不得不吃,我們只能轉戰第二、第三戰場。」中部地區一名縣委秘書長王安東表示,「吃得最多的是單位食堂,當然也有一些具有政府背景的酒店,最有印象的一次,是在反貪局的審查點吃的,那裡的廚師是從五星級酒店請來的,手藝不錯。」
據廉政瞭望記者了解,很多單位去年乾的最多一項工程建設就是翻新食堂。「餐廳外表跟大排檔無異,大部分菜式是普通家常菜類型,但裡面的包間有專用電梯直達,吃什麼,只有參加接待的人才知道。」王安東說,「有幾次在吃飯的時候,縣領導都點名要他去『關上門』」。
廣東某省直機關一名中層人員趙力經營著其單位的餐廳,並很早就開始做公務接待,還帶了不少政府圈子裡的朋友前來就餐。如今該餐廳在政府圈子裡小有名氣,甚至,外省一家國企廣東分公司的負責人也「慕名而來」,宴請廣東當地一些在政府工作的朋友。
位於大院裡頭的餐廳能把外省國企吸引前來做東,這讓趙力意識到相關部門對鋪張浪費的敏感程度。「除了隱秘的原因,食堂怎麼說都比酒店會所便宜,不容易出問題,」趙力說,「雖然他們依然是用公款結賬。」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認為,無論公款吃喝轉移到哪裡,採取多隱秘的形式,最終還是要拿發票報銷。財政預算不夠嚴謹細化、對假賬審計不力、公務接待長期缺乏標準和監督,是造成公款吃喝屢禁不絕的根源。
一名市直部門的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許多單位的接待費用居高不下,絕不僅僅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費用,最後全用接待費衝掉了。剎住了吃喝風,也要堵住這個大漏洞。李紅也說,團年宴上發出的那些紅包,最後都會統一歸入接待費中報銷。
某縣紀委副書記介紹曾經查辦過一起案件,有名局長拿著公款去行賄,最後又用餐飲發票把這筆錢報銷了。一名省級紀委的黨風室主任告訴記者,該省紀委曾聯合財政部門,下發了規範財務制度的相關文件,明確規定凡是公務接待報銷,必須要單位公函與接待清單。公函由被接待單位出具,證明本單位人員確實到了當地,需要對方出面接待。接待清單上則寫明宴席菜品與出席人員。
不過他也承認,在落實這項制度時,存在打折扣的現象。有些單位是接待之後,再來補辦公函與接待清單。甚至還有單位,沒有這些單據,一樣在報銷。有被查處的財務人員還顯得很委屈,說:「自己在這個單位上班,一把手簽字讓報銷的錢,自己敢頂著不報?」
一名高官和部分餐廳老闆相熟,勉強安排一些看得上眼的飯宴,但經常要欠他人情成分,高官不想每次都打人情牌,所以不敢再問,有時唯有自己掏腰包補差價。
(應被採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推薦閱讀:
※漢代人為何跪著吃飯:因為穿著開襠褲
※和女生出去吃飯,男生付錢是「直男癌」的表現嗎?
※男人這輩子最值得自豪的一句話是:我老婆在家等我吃飯[轉載]
※小孩子不吃飯怎麼辦?缺鋅鐵怎樣補
※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