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開放型習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練習是數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習題,不僅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能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注意增加變式題、綜合題外,適當設計一些開放型習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和靈活性,克服學生思維的呆板性。

所謂開放型習題,是相對有明確條件和明確結論的封閉式習題而言的,是指題目的條件不完備或結論不確定的習題。

一、運用不定型開放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不定型開放題,所給條件包含著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題的過程中,必須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有關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作全面分析,正確判斷,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如: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時,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真假分數的意義後,問學生:b/a是真分數,還是 假分數?因a、b都不是確定的數,所以無法確定b/a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在學生經過緊張的思考和激烈的爭 論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當b<a時,b/a為真分數;當b≥a時, b/a是假分數。這時教師進一步問:a、b可以是任意數嗎? 這樣不僅使學生對真假分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如,學習分數時,學生對「分率」和「用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題時在該知識點上出現錯誤,教師雖反覆指出它們的區別,卻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學習分數應用題後,讓學生做這樣一道 習題:「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此題出 示後,有的學生說:「一樣長。」有的學生說:「不一定。」我讓學生討論哪種說法對,為什麼?學生紛紛發 表意見,經過討論,統一認識:「因為兩根繩子的長度沒有確定,第一根截去的長度就無法確定,所以哪一根 繩子剩下的部分長也就無法確定,必須知道繩子原來的長度,才能確定哪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這時再讓學 生討論:兩根繩子剩下部分的長度有幾種情況?經過充分的討論,最後得出如下結論:①當繩子的長度是1米時 , 第一根的9/10等於9/10米,所以兩根繩子剩下的部分一樣長;②當繩子的長度大於1米時,第一根繩子的 9/10大於9/10米,所以第二根繩子剩下的長;③當繩子的長度小於1米時,第一根繩子的9/10小於9/10 米 ,由於繩子的長度小於9/10米時,就無法從第二根繩子上截去9/10米,所以當繩子的長度小於1米而大於9/ 10米時,第一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

這樣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分率」和「用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的區別的認識,鞏固了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運用多向型開放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多向型開放題,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思考方向,使學生產生縱橫聯想,啟發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如:甲乙兩隊合修一條長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時甲隊比乙隊多修100米,乙隊每天修35米,甲隊 每天修多少米?

這道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解法:

1、先求出乙隊20天修的,根據全長和乙隊20 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隊20天修的,然後求甲隊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35×20)÷20

2、先求出乙隊20天修的,根據乙隊20天修的和甲隊比乙隊多修100米可以求出甲隊20天修的,然後求甲隊 每天修的。

算式是:(35×20+100)÷20

3、可以先求出兩隊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 再求甲隊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是:1500÷20-35

4、可以先求出甲隊每天比乙隊多修多少米, 再求甲隊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是:100÷20+35

5、假設乙隊和甲隊修的同樣多,那麼兩隊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後求兩隊每天修的,再求甲隊每 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0÷2

6、假設乙隊和甲隊修的同樣多,那麼兩隊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後求甲隊20天修的,再求甲隊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20

7、假設乙隊和甲隊修的同樣多,那麼兩隊20天共修(1500+100)米,也就是甲隊(20×2)天修的,由此可以求出甲隊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0×2)

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簡便,哪種思路最簡捷。

這類題,可以給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探究數量間的相互關係,並能從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簡捷的方法,提高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三、運用多餘型開放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批判性

多餘型開放題,將題目中的有用條件和無用條件混在一起,產生干擾因素,這就需要在解題時,認真分析條件與問題的關係,充分利用有用條件,捨棄無用條件,學會排除干擾因素,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從而培養 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如:一根繩子長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 這根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由於受封閉式解題習慣的影響,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凡是題中出現的條件都要用上的思維定勢,不對題目進行認真分析,錯誤地列式為:25-8-12或25-(8+12)。

做題時引導學生畫圖分析,使學生明白:要求這根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米,實際上就是求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這裡25米是與解決問題無關的條件,正確的列式是:8+12。

通過引導分析這類題,可以防止學生濫用題中的條件,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提高學生明辨是非、去偽存真的鑒別能力。

四、運用隱藏型開放題,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隱藏型開放題,是解題所需的某些條件隱藏在題目的背後,如不注意容易遺漏。在解題時既要考慮問題及明確的條件,又要考慮與問題有關的隱藏著的條件。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審題習慣和思維的縝密性 。

如:做一個長8分米、寬5分米的面袋,至少需要白布多少平方米?

解答此題時,學生往往忽視了面袋有「兩層」這個隱藏的條件,錯誤地列式為:8×5,正確列式應為:8× 5×2。

解此類題時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找出題中的隱藏條件,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五、運用缺少型開放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缺少型開放題,按常規解法所給條件似乎不足,但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便可得到解決。

如:在一個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內剪一個最大的圓,所剪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按常規的思考方法:要求圓的面積,需先求出圓的半徑,根據題意,圓的半徑就是正方形邊長的一半,但根據題中所給條件,用小學的數學知識無法求出。換個角度來考慮:可以設所剪圓的半徑為r, 那麼正方形的 邊長為2r, 正方形的面積為(2r)[2]=4r[2]=12,r[2]=3,所以圓的面積是3.14×3=9.42(平方厘米)。

還可以這樣想:把原正方形平均分成4個小正方形,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就是所剪圓的半徑,設圓的半徑 為r, 那麼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為r[2],原正方形的面積為4r[2],r[2]=12÷4,所剪圓的面積是3.14×(12 ÷4)=9.42(平方厘米)。

通過此類題的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靈活解題的能力。

解答開放型習題,由於沒有現成的解題模式,解題時往往需要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和深索,且有些問題的答案是不確定的,因而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 與的積極性。

推薦閱讀:

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通知,到總結
環西溪再添野趣景觀帶 預計月底免費開放·杭州日報
《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
開放式婚姻:男人大膽放開,女人假裝很好
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開放1個月遊客僅500人

TAG:設計 | 思維 | 思維能力 | 學生 | 能力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