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間習俗-走會
06-22
中國傳統民間習俗-走會
推薦閱讀:
「走會」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民間歌舞表演,主要集中在春節至燈節前後,1949年前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進香期間也常舉行,因此在北京亦稱香會,1949年後改稱花會。 北京的走會大約始於明代,盛於清代。每逢年節或遇喜慶大典以及山壇廟會,它便成為最有組織、最為熱烈的街頭歌舞表演。 參加走會的人員有:演員(角色),專司表演各種技藝;會中管理人員及一切事務之人,這些人按司職不同分為錢糧把兒、大車把兒、忠和把兒和神堂把兒,每把兒有主事一人,稱把兒頭。錢糧把兒負責挑擔箱籠,每會有箱籠四挑,每挑一對,箱籠飾以金漆,主要盛放走會用的行頭及其它物件;上插四面三角會旗,綉有會稱,一般會旗為藍色,稱藍旗藍幌;曾在宮內當過皇差受御覽者,用黃旗黃幌。大車把兒備大車數輛,會畢供演員乘坐;杠子會也多在大車上表演。忠和把兒系會中的變相廚,專門負責製作或攜帶會中應用食品等事宜。神堂把兒專司祭神儀式、演禮及神前應用物品的準備工作。 走會的主要表演形式有:開路、秧歌、五虎棍、旱船、中幡、小車會、高蹺、杠箱、獅子、十番、太平鼓等。
推薦閱讀: